泰凌醫藥:攜手Pfenex開發新重磅藥,期待戰略轉型突破

2021-01-10 格隆匯

作者:格隆匯·充和

泰凌醫藥(1011.HK)於2018年4月19日早間發布公告,公司與美國Pfenex Inc.公司籤訂開發許可協議,公司將擁有Pfenex新藥「特立帕肽」在中國內地、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泰國的商業運營獨家權益。特立帕肽是禮來的Forteo的生物類似等效藥,目前在美國進行臨床III期的研發階段。

繼2017年剝離出裡葆多業務後,公司全面結束了代理業務,轉而集中精力,專注於創新藥的研發和銷售,那麼在這個時間點,該如何重新認識轉型後的泰凌醫藥呢?

一、

縱觀產品線,神經系統、骨科、血液及腫瘤領域為泰凌醫藥重點覆蓋的三大領域,2017財年三大板塊合計佔到總收益的88%,目前三大板塊的布局是:

(1)舒思:精神領域,作為目前市場上最少多巴胺能拮抗劑的新一代非典型抗精分藥物之一,對治療精神分裂症的各種症狀和雙相情感障礙的躁狂發作均有顯著的效果。舒思為蘇州第一自主生產的產品,2003年5月獲批,2003年7月正式推出上市。舒思的市場需求也在不斷上升,分銷渠道的存貨管理也有所改善,2017年舒思錄得營收2.16億元,同比增長5.2%。

(2)喜滴克:血液及腫瘤領域,國家1.1類新藥,作為公司自主研發的重磅產品,2017年4月開始上市銷售,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上市僅8個月,為公司帶來了8100萬元人民幣的收入,作為自費產品,銷量非常可觀。喜滴克之前已經取得湖北省醫保,今年4月9日,公司又順利進入江蘇省醫保目錄,有望加快放量。

喜滴克,目前主要是用於晚期乳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治療低中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MDS)」的新增適應症也在順利推進中,已經進入II期臨床階段,並獲得了CFDA批准進入創新藥品綠色快速審批通道,臨床研究正在全國15個臨床研究中心(醫院)進行。MDS作為四大血液淋巴系統惡性腫瘤中的一種,市場規模巨大,國內每年新增血液瘤的市場空間總計約185億元,中國每年MDS新發病人數接近7萬人,低中危就佔到60%,目前國際上並沒有理想的MDS的治療方法,只能靠著輸血,輸血小板維持,不能根治,伴隨著生活質量較差,脹氣、輕熱等問題都會出現。目前的實驗結果,喜滴克(尿多酸肽)可以使MDS克隆改變,可以使不能造血的細胞恢復正常造血,抑制克隆,血液學症狀和骨髓症得到緩解,是治療低中危病人很好的藥物。MDS目前已經進入創新藥品綠色快速審批通道,預計2021年於國內上市,若順利上市,不僅是MDS治療領域的一大突破,也將會公司帶來豐厚的利潤增長。

(3)密蓋息:骨科領域,用於治療骨質溶解或骨質減少引起的骨痛、骨質疏鬆症、Paget氏骨病、高鈣血症及痛經神經營養不良。2017財年,收入同比大幅增長至人民幣2.32億元,其中:密蓋息注射劑品牌授權使用費收入同比增長178.8%至人民幣1.27億元,密蓋息注射劑收入為人民幣0.97億元,密蓋息鼻噴劑收入為人民幣750萬元。

密蓋息(通用名:鮭魚降鈣素)是諾華開發的治療骨質疏鬆的多肽藥物,最早在鮭魚中發現,主要能起到鎮痛作用,有注射和鼻噴劑兩種劑型。泰凌醫藥在2016年7月完成了向諾華收購中國及其他地區的密蓋息注射劑,收購價合計1.45億美元,在2017年10月完成收購密蓋息鼻噴劑,代價3400萬美元。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鼻噴劑收購進來2個月的時間,為公司帶來了750萬元的智慧財產權、營銷及分銷權授權費的收入。注射劑需要按周去醫院進行注射,而鼻噴劑可以實現方便的在家使用,鼻噴劑的市場容量還有很大的空間在。

二、

去年年末(2017年12月15日),公司宣布,為了戰略的原因,雙方經友好協商公司於2017年12月31日後將不再代理及推廣復旦張江(1349.HK)旗下醫藥品裡葆多 (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隨著業務的終止,泰凌徹底放棄CSO業務,轉型為研髮型製劑公司。剝離掉低效的業務後,將公司的核心資源投放在主營的三大板塊上,利潤增長空間比守著舊的CSO業務大的多。

所以今日的公告,更像是泰凌新模式揚帆起航的號角。

泰凌在三大板塊,不管是渠道上,還是研發上,都有了一定的積累沉澱。這時候,最聰明的劇本,專注在三大板塊,通過不斷豐富產品線,進行擴展,骨質疏鬆領域就是泰凌擴張的第一塊。

Pfenex公司(PFNX)早期是陶氏化學公司的一部分,2009年12月從陶氏分拆出來,Pfenex離開陶氏時,連帶著先進的Pfenex Expression Technology(重組DNA蛋白質製造平臺)相關的智慧財產權一併帶了出來,該平臺能有效的生產生物依制遴選藥品、同等療效遴選藥品、以及遴選疫苗等。而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的道瓊研發機構,以及支持相關業務的整個團隊也都留在Pfenex。擁有專業技術平臺和研發團隊的Pfenex開始專注做生物科技研發,並於2015年正式登入紐約交易所。

這時候,泰凌攜手Pfenex,一方面,Pfenex的專業研發團隊可以快速的幫助泰凌彌補在研的空缺短板,大力加強泰凌生物科研實力;另一方面,Pfenex也需要一家具備銷售實力的藥企,把其特立帕肽產品推出市場,幫助其快速的打開亞洲市場的銷售渠道,形成互利互贏。

公司此次與Pfenex合作的產品,是目前Pfenex的主導遴選藥品PF708。PF708是禮來的Forteo(復泰奧)的生物類似物,用於治療骨質疏鬆。合約的代價,公司目前只需支付前期的250萬美元獨家專利權的費用,隨著後期研發、監管及銷售相關的裡程碑達成,公司再進行額外的支付,最高達到2500萬美元,另外公司也會就產品銷售淨額支付兩位數的特許權費。

特立帕肽是第一個被證明有成骨作用的抗骨質酥鬆的藥物,目前市場是主要是原研--禮來的復泰奧(Forteo,注射用特立帕肽),一支在1000美金左右,價格昂貴,又未進入醫保目錄,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一直較少,但是上市之後一直保持著較快的增速,根據禮來的年報,復泰奧2017年全球銷售額達到17億美元,同比增長16.6%,從2005年至2017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3.3%,市場空間還是巨大的。

然而根據美國橘皮書(Orange Book)顯示,復泰奧的相關的所有專利將於2019年8月過期,隨著專利期的到期,仿製藥的上市,銷售額和銷售版圖也會迎來新的拐點。Pfenex表示將於專利期過後宣布上市,預計最早將於2019年Q3實現商業化。

而隨著專利期到期將至,各大藥企也開始蠢蠢欲動,國內市場,上海聯合賽爾的珍固在2017年3月已經獲批上市,聯合賽爾的屬於凍乾粉針,目前銷量不大,信立泰的重組人甲狀旁腺1-34(rhPTH1-34)凍乾粉針的上市申請已經於2017年11月獲CFDA受理,預計今年獲批。信立泰、翰宇藥業也在研發階段,但剛拿下臨床階段,還處於臨床早期階段,不構成太大的威脅。

注射劑型都有注射周期性,若每次去醫院注射,對患者來說較為麻煩,所以Pfenxe特別設計了隨附針管,像胰島素一樣,可以自行在家完成,大幅增加了患者用藥的依從性。

未來,隨著專利期過期後,單價的下調,特立帕肽的市場份額擴容的空間還是很大的,泰凌的密蓋息已經有非常成功的銷售經驗,加之都為骨質疏鬆領域,銷售團隊和科室,都是現成的資源,在骨質疏鬆藥物升級的浪潮中,泰凌也將會受益於其中。

三、

這次與Pfenex開啟了良好的合作先驅,之後合作的想像空間應該就很大了。回看Pfenex目前的研發管線,速度最快的除了PF708,還有PF582。PF582是雷珠單抗的生物類似藥。

溼性老年性黃斑變性(AMD)是50歲以上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國內的市場份額就達到500萬人,雷珠單抗一直是該領域的重磅產品。2017年,諾華的雷珠單抗注射液、和康弘藥業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都進入了醫保談判目錄,這兩個都是全球現在暢銷的眼科藥物,兩者本就是競爭關係。康柏西普上市後,增速不減,2016年全年營收4.76億元、同比增長78.02%,佔公司總營收的12.89%升至18.74%,但康柏西普一直都未能進入國家醫保,這次願進入談判目錄,也促使了諾華的雷珠單抗注射液同時進入降價的環節。最後康博西普的降幅僅有17.47%,降至5550元;雷珠單抗降幅達到20%,降至5700元,兩個藥品的價格不相上下。

康柏西普和雷珠單抗之所以要以價換量,是因為雷珠單抗的專利期即將到期,而目前國內市場上只有雷珠單抗、康柏西普和再生元的阿柏西普三家,市場份額這麼大,若泰凌與Pfenex再攜手開發的生物類似藥若能對注射頻率和價格進行優化,對市場份額還是很有競爭優勢的。按目前泰凌建立起與Pfenex戰略關係,或許未來也不排除引入這一重磅藥。

結語:

泰凌轉型至今,從2017的業績已反映公司已經成功搭建了骨科、精神科、腫瘤科三大領域的管線以及強大的銷售團隊,一步步的實現硏發、生產及銷售的全產業鏈布局。而這次與硏發實力強大的Pfenex合作,進一步的創造骨科團隊的協同效應,為公司儲備了接近審批階段的重磅生物藥類似的高質高效骨科藥品;將貢獻豐厚的收入和利潤的同時,更為泰凌涉足生物科硏發展帶來更多機遇。所以泰凌後續的發展空間,以及其他極具潛力的生物科硏後續項目的引進都令人十分期待。

相關焦點

  • 完成華麗轉型,向綜合性藥企進發的泰凌醫藥是否值得一看?
    對於藥企而言在這樣行業格局裡面,一定需要的是塑造自己的核心優勢,這裡面不一定說藥企就一定非要冒著風險孤注一擲去折騰什麼原研、創新,但把該有產品做好,把可見的市場做大,並形成獨特經營模式和有競爭力的經營效益,往往不會過得太差,如若能力之外再開發出個有市場前景的重磅藥,哪怕只是仿製藥,只要各方面基礎打得牢靠了,分分鐘也能翻身農奴把歌唱,提振企業的想像空間。
  • 叮噹快藥與馬應龍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醫藥老字號加快「觸網」發展
    正如《2020中國醫藥電商發展白皮書》所述,國家政策積極鼓勵醫藥電商行業發展,醫藥電商備案審核、經營範圍、價格管理等制度和規範愈加明晰完善,這將給醫藥電商帶來巨大機遇。面對醫療健康行業轉型關鍵期,醫藥新零售企業叮噹快藥瞄準絕佳的發展時機,實行開放發展的策略,將自身的技術優勢、成熟體系與服務能力輸送給合作夥伴,與之共同創建「網際網路+醫藥」服務的全新局面。
  • 拜耳以醫藥創新突破推動處方藥業務轉型
    公司目前已初步成為細胞和基因治療領域的領先者   加速為患者帶來突破性創新成果   數字醫療的創新將成為拜耳處方藥業務的關鍵支柱,以整合醫療服務產品賦能患者   充滿前景的研發產品線,超過50個項目正處於臨床開發階段   德國柏林2021年1月14日 /美通社/ -- 在拜耳處方藥全球媒體日線上活動中,拜耳展示了公司處方藥業務在轉型過程中振奮人心的進展,通過醫藥健康領域的突破性創新
  • 泰凌醫藥2020上半年營收微降 盈轉虧約8500萬人民幣
    原標題:泰凌醫藥2020上半年營收微降,盈轉虧約8500萬人民幣   8月31日,
  • 京東健康與阿斯利康開啟戰略合作持續完善醫藥供應鏈服務能力
    2020年11月17日,京東健康與全球領先的跨國藥企阿斯利康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宣布,將運用阿斯利康在多種疾病治療領域累積的國際經驗和創新醫療解決方案,與京東健康的醫藥供應鏈、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管理等優勢業務充分融合,共同探索「網際網路+」服務新模式,從而為患者提供全方位、更優質的線上醫療健康服務;並為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的數智化轉型和全民健康服務體系的升級帶來更大助力。
  • 叮噹快藥與慕尼黑再保險達成戰略合作 深耕「醫+藥+險」領域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12月9日,醫藥新零售引領企業叮噹快藥與全球保險行業巨頭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叮噹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楊文龍、叮噹快藥CEO俞雷與慕尼黑再保險大中華區壽險與健康險總經理張路群、健康險總經理楊琰等領導共同出席籤約儀式。
  • 華勝天成與參股公司泰凌微電子入選世界物聯網500強榜單
    本屆評選華勝天成和其參股公司泰凌微電子均獲得排名,其中華勝天成位列第334位,泰凌微電子位列395位。這表示華勝天成以及其參股公司泰凌微電子從產品技術到企業綜合實力均受到了行業認可,公司的行業價值被市場所肯定。據悉,華勝天成投資的泰凌微電子是國內物聯網SoC晶片龍頭。
  • 阿諾醫藥攜手羅氏 將開展與PD-L1單抗「T藥」的聯合用藥臨床試驗
    這項聯合用藥I期臨床試驗(即AN2025S0101),是一項單臂開放、多中心、I期的劑量探索研究,以評估AN2025和AN0025在局部晚期/轉移性實體瘤患者中與阿替利珠單抗聯合應用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藥代動力學。此外,還將對這些聯合治療的初步療效進行評估。這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根據劑量限制毒性(DLT)確定與阿替利珠單抗 同時給藥時的合適劑量。
  • 請回答2020:中國創新藥十大「後浪養成記」之轉型創新篇
    2018年以前,中國創新藥每年license-out的交易量幾乎不超過5個,而在中國加入ICH後,2018年起,這一數字開始攀升。時間來到2020年,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創新藥license-out的數量已經翻了兩番,達到24個。其中,天境生物與艾伯維高達30億美金的交易合作,便刷新了中國創新藥license-out交易記錄,成為今年新藥BD領域當之無愧的重磅。
  • 撐起95%收入的降血脂藥風光不再,德展健康業績承壓忙轉型
    來源:國際金融報11月27日,經過8個交易日的連續下探,德展健康股價跌至新低,收報6.22元/股,市值跌破140億元。而就在今年4月,德展健康盤中還觸及過15.5元/股的高點,總市值曾突破318億元。德展健康怎麼了?短短半年多時間裡,這家擁有30億級別降血脂藥單品的藥企究竟發生了什麼?
  • 遠大醫藥1.4億併購埋雷 產品致盲拖累眼科戰略
    日前,一場令輿論譁然的氣體致盲風波愈演愈烈,事件的矛頭最終指向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天津晶明」)。這家公司的間接控股方便是港股上市企業遠大醫藥。  據悉,去年6月,天津晶明生產的眼用全氟丙烷氣體引起不良反應,有多人單眼致盲。對此,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出特急文件,對涉事產品進行停用和召回。涉事醫院也對天津晶明提起訴訟。
  • 復宏漢霖漢利康榮獲「年度突破性生物類似藥獎」
    復宏漢霖(2696.HK)在此次頒獎典禮上大放異彩,斬獲 「Biosimilar Initiative of the Year」(年度突破性生物類似藥獎 – 漢利康®,HLX01利妥昔單抗注射液)併入圍 「Company of the Year, Asia-Pacific」(亞太地區年度企業獎),這也是中國企業首次榮膺此項國際大獎。
  • 集萃藥康完成4億元Pre-IPO輪融資,高瓴創投領投
    集萃藥康公司董事長高翔教授認為,近年來新的生物醫學技術和基礎研究突破,為新實驗動物模型的研發提供了無限可能,而創新性的小鼠模型開發為闡明疾病的發病機制,發現新的藥物靶標,研發創新藥(特別是大分子藥物、細胞治療及基因治療),提供了無限可能。集萃藥康的口號是「創新模型,創造可能(models to defy impossible)」。
  • 多個重磅炸彈類似藥提交上市申請 中國生物類似藥進入黃金髮展期
    生物藥已被廣泛用於各個疾病治療領域,隨著早期的重磅生物藥遭遇專利懸崖,國際上掀起了生物類似藥開發的浪潮。由於研發技術水平和監管環境提升迅猛,我國生物類似藥發展勢如破竹。復宏漢霖CEO劉世高曾這麼比喻生物類似藥和化學仿製藥的區別。不過與創新藥相比,生物類似藥的研發時間和投入又顯著低於創新藥,尤其是生物創新藥。一個成功的生物創新藥分子研發通常需要超過10億美元的費用以及12年的時間,顯著超過了生物類似藥的開發。另一方面,生物類似藥有著類創新藥般的市場吸引力。
  • 天合智能攜手天貓戰略合作 共創智慧全屋品質家居
    ,在新零售開拓中,依託天貓新零售平臺優勢,雙方攜手共同為消費者打造一站式智能舒適家居生活。從線上了解到實體門店的體驗營銷,促進數位化門店搭建的提升,推動傳統行業向「業務數位化、數字業務化」方向轉型升級。此次,天合智能與天貓的共同攜手,抓住家居集成行業新零售的風口,帶領各地區經銷商合作夥伴一起與時俱進,為家居集成行業發展的新零售轉型和發展帶來新機遇。」
  • 攜手推進商保支付 鎂信健康與輝瑞中國、中再壽險達成戰略合作
    ,積極探索多元化創新支付手段與合作模式,通過一系列有影響力和可持續的舉措,提高創新藥品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使更多的患者能夠受益於高價值的創新藥,從而讓優質醫藥資源惠及全國老百姓。此次深度合作協議的籤署是具有戰略意義的三方共贏之舉,鎂信將充分發揮創新支付領域紮實雄厚的經驗優勢,中再將藉助其專業的風險控制管理能力,攜手努力為輝瑞產品開發更多提高可及性的創新支付方案,共同助力構建藥品支付領域多層次保障體系。」
  • 醫藥行業前景大 三個指標衡量先聲藥業前景 未來可期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生活越來越重視,而今年疫情的爆發,使得人們的健康意識進一步提升,從目前的形勢看,醫藥行業的前景是很不錯的。有市場就會有競爭,那各大藥企的前景又該如何衡量呢?事實上,衡量一家醫藥公司最重要的就是看其板塊選擇、創新研發管線、長線規劃等。
  • 中國醫藥行業「百位80後」精英榜最終揭曉,Forever Young!
    繼2019年推出中國醫藥行業44位44歲以下未來領袖,E藥經理人在今年再次重磅推出中國醫藥行業「百位80後」精英榜,展現中國醫藥行業80後群體的時代特徵和不同面相。在前期的網絡投票中,共有近20萬人參與,並由此產生最具人氣TOP10。(名單附後)最終,經過網絡投票+行業專家推選,「百位80後」正式出爐。
  • 跨國藥企在中國 | 拜耳與華領醫藥就糖尿病創新藥達成合作;賽諾菲...
    其中,衛材中國參加海南自貿港全球特藥險媒體發布會並考察樂城先行區;富士膠片將連續第三年參展進博會;賽諾菲與中國平安達成「平安立達」合作項目;拜耳與領先的創新藥物研發公司華領醫藥建立戰略合作。此外,共有6款新藥或醫療設備在中國上市。
  • 電商創新案例之醫療健康篇II :醫藥「新零售」跑出「加速度」
    2016 年新零售概念一經提出,為包括藥店行業在內的國內眾多傳統零售企業提出了轉型升級的新方向,憑藉自身強大的醫藥電商基因,泉源堂深刻洞察新的商業模式和健康消費環境,並於 2017 年全面啟動醫藥新零售戰略,通過數位化手段以及完備的線上線下基礎服務設置,快速躍升為新零售的醫藥擔當,打造出泉源堂智慧藥房「小店面、大品類、高頻次、優服務」的行業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