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老照片,看老一輩是如何養貓的:時代不同,差別太大了

2021-01-08 貓貓世界觀

大家好,我是貓古力。

昨天收拾屋子,翻到了家裡的相冊,又重溫了一遍老照片。

上個世紀大家拍照是這樣的。

圖片源自網絡

全家福是這樣的。

藝術照是這樣的。

看著看著我不禁冒出了一個念頭:

上個世紀養貓是什麼樣的?

我小時候沒養過小動物,印象裡只記得親戚一位九十多歲高齡的太奶奶家,偶爾會竄出一隻小貓。這是我童年對貓的唯一印象了。

出於好奇,今天查了些資料,發現上個世紀養貓跟現在比,已經是天差地別了。

小貓特別開心(圖片源自網絡)

養貓跟養貓,學問大不同。

據研究,養貓的歷史在華夏大地上至少已經存在2000年了。而古人「養貓」,更多的是像現代人一樣把貓當寵物養,這也就決定了古代的養貓家庭,通常家裡「有礦」。

而從建國初一直到90年代後期,情況卻不太一樣。這時期,民生經濟還處在初步發展階段,能養貓當寵物的,鳳毛麟角。

然而,單純養貓的,還真不少。

這裡說的「養」,更多的意思是「餵養」——餵點剩飯倒碗水,就算養貓了。

(事實上,這種養貓方式在現在的農村地區也比較多見。)

與上世紀不同的是,現代人開始重視科學養貓,也更關注貓的健康。

愈發濃厚的寵物文化氛圍,以及寵物市場的擴大,讓貓糧、玩具、罐頭、貓砂等等,成了年輕人養貓的必備首選。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金錢自由決定養貓自由。

前面說過,上一輩的人,自己都吃不好,哪還會養個「金絲貓」?

所以,上世紀養貓,更多是出於實用的目的——抓老鼠,保護糧食。

1965年老照片

而現代人卻希望通過養貓,緩解自己生活上的壓力,因而貓的陪伴意義較大。

家養還是散養?安全健康還是詩和遠方?

其實貓或許不懂怎麼選;又或許散養貓和家養貓,各自待在圍城裡羨慕對方。當然這都只是猜測,我們不知道貓在想什麼。但我們知道人在幹什麼。

上世紀的貓既然肩負重擔,保衛糧倉,那麼自然要散養。

現代人把貓當作伴侶動物,自然是希望它健康長壽,所以選擇家養的更多。

別只做貓的主人,也要做人生的主人。

條件越來越好,我們卻越來越累。

現代社會高度發達,各種誘惑防不勝防。

想要聯名衛衣、想買明星同款包、想要新出的口紅色號,想養高貴純血統的貓......我們被車子房子票子綁架,到頭來還要被貓子綁架?

喜歡某個品種貓的長相完全沒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就很喜歡暹羅貓包公臉的樣子,一直想養一隻。

但我們不應該為了純種的名頭去養貓,貓就是貓,街邊的小流浪貓也是貓。或許它沒那麼好看,但它骨子裡也是實實在在的貓。

上一輩的人,他們不太講究品種,是貓就行。當然跟養貓的目的有關。

但這不正是終極養貓的境界嗎?

這兩張圖是源自網絡的舊照片,年代不是很遠。

歡歡喜喜阿福貓,藍皮鼠和大臉貓。

不同的年代,給貓起的名字也有很大區別。

上一代的人特別喜歡起名叫——

歡歡、嘻嘻、咪咪、多多、小白、小黑、小花、妞妞、皮皮、笨笨、毛毛、點點

現在的人就很五花八門了,各種流派都有——

美食派

包子、餃子、花卷、饅頭、湯圓、糰子、布丁、雪碧、牛奶、果凍、可樂、

好日子派

元宵、端午、中秋、聖誕、元旦、五月、七月、初一、十五

借你吉言派

招財、進寶、來福、旺財、大發、來錢、吉祥、如意、金條、元寶

胡言亂語派

王大拿、王德發、李狗蛋、李寶石、趙建國、趙鐵柱、張百萬、張十億

時代不同,條件不同,幾代人的意識跟觀念,已經產生了不可逾越的鴻溝。

每次我發一些科學養貓知識的時候,評論區就會有人批評反駁我。

有說家裡貓吃人飯就胖胖的沒問題,有說養個貓弄那麼麻煩,還有說跟動物談「感情」太噁心了......等等。

怎麼說呢,我知道寫文章需要一個強大的心臟,但是看到類似的評論還是不太舒服的,除了有理有據的反駁回去,我也不知道還能說些什麼。

但是從上世紀到現在,人們對於貓的觀念和餵養方式,確實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所有差異都在告訴我們,正視這些變化,時代真的不一樣了。

圖片源自網絡

貓的角色從古到今一直在改變,如果說古代歷史上的貓只是玩物,上世紀的貓是工具,那麼,

現在的貓,對越來越多的人來說,是家人、是朋友、是陪伴。

推薦真人改編電影《流浪貓鮑勃》,圖為

當然數千年來,總有不少人把貓當成貶義的畜生,甚至不詳的象徵。現在也不少。

不養貓的人不理解,為什麼有人那麼寶貝一隻貓;養貓的人不理解,為什麼有人不喜歡貓這麼可愛的動物。

我覺得這兩種想法,都是很正常的。

位置不同,看到的世界不同。

圖片源自網絡

然而,你可以不理解,但是請你尊重。

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這是我們祖國逐漸強大所不可避免、需要全國民來共同面對的話題。

想要發展,就必須要允許不同的聲音。

處境不同,選擇不同。

上個世紀的人沒有現在流動性這麼大,一家人其樂融融聚在一起,寵物的陪伴作用很難凸顯。

照片源自網絡

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在重壓之下、劇烈的競爭前,養一隻貓作為陪伴,填補內心的空缺,找一找簡單的快樂,我想,也不失為一種幸運。

就像我們小時候的夏天,守在電視機前,吃著西瓜喝著汽水,等著那部最愛的動畫片一樣,單純又美好。

我是貓古力,專注吸貓100年。

關注我,一起吸貓。

相關焦點

  • 這是一組20世紀80年代的老照片,帶您感受老山城時代
    這是一組20世紀80年代的老照片,當時重慶還不是直轄市,通過這些老照片,我們將帶你走進80年代的重慶,感受山城時代,圖為20世紀80年代重慶的一條街道。20世紀80年代的重慶,小學生們聚集在一個製作棉花糖的小攤前,在那個時候,我們經常能在學校門口看到攤販拿著棉花糖機在現場製作棉花糖,白色蓬鬆的棉花糖對孩子們的誘惑太大了,孩子們會被路過的人所吸引。
  • 老照片:上世紀的安徽省安慶市,一座被遺忘的城市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的安徽省安慶市的老照片,小時大家的故鄉只能存在記憶中,欣喜今天日新月異的發展。改革開放40年過去,如今的安慶與那時真是不可想像,不可同日而語,這組老照片承載了一代人的美好記憶,昔日的安慶已經漸漸模糊,希望這組老照片能夠讓你重新認識安慶的同時,能給你帶來往日的美好回憶。
  • 養貓和養狗到底有什麼差別?看完太真實了,心疼貓主人
    現在很多人家都會養一隻貓或狗,因為很多人說貓和狗愛打架,所以很少有人會家裡又養貓又養狗的。狗和貓的習性不一樣,所以養貓和養狗人的感覺也是不同的。養貓和養狗的差別到底有多大呢?相信看完後大家都會心疼那些養貓的人了。
  • 老照片在數字時代如何重生
    轉眼間進入到新的千年,仿佛是一瞬間我們就從膠片時代進入到了數碼影像的時代。那麼我們以前拍的那些老照片就只能默默的沉睡在相冊中麼?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通過數碼化的手段,我們一樣可以讓這些老照片重煥光彩。
  • 佚名照:20世紀下半葉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圖像
    散落的老照片攝影師晉永權是一個老照片收集者,他用二十多年的時間,走遍全國幾十座城市,在廢品店、舊書店、舊貨市場等地,挑選、收集了三萬多張老照片。這些照片基本上都拍攝於上世紀1950—1990年代之間,絕大部分都是佚名的,不知道是誰拍的,不知道拍的是誰,也不知道誰曾經擁有。「這些老照片都很便宜,兩三塊錢就能買到一張。
  • 清朝罕見老照片:宮女容貌醜陋和影視劇差別大,圖4官員趾高氣揚
    清朝罕見老照片:圖為兩位穿著華麗服飾的蒙古貴族婦女,蒙古貴族的女性服飾很講究 清朝罕見老照片:圖為晚清皇宮裡的兩名宮女穿著宮女服飾出宮辦事,兩個宮女長得非常瘦,容貌也是很醜陋,
  • 大神將老照片打造成了超級英雄 19世紀的小蟲超帥!_遊俠網 Ali213...
    亞歷克斯 • 格羅斯(Alex Gross)是一位全職藝術家,他對老照片和復古照片非常著迷,尤其是那些帶有濃烈維多利亞時代痕跡的照片——這位藝術家坦言自己就希望在那個時代生活。
  • 養純種貓和養土貓,有多大差別?
    養純種貓和養土貓,有多大差別?現在都愛養純種貓,比較乖也比較黏人。但是也有很多人願意養中華田園貓,雖然比較愛動,但是身體也更皮實,比較好養。有沒有養貓的鏟屎官分享一下,養純種貓和養田園貓的體驗,會有多大差別?
  • 養貓和養狗的差別,看完直呼:太真實了
    於是很多內心孤獨的人都喜歡養一隻可愛的寵物。在寵物領域中,貓狗是最多被人飼養的兩種動物。養貓和養狗也有不同的體驗,下面就跟著我一起看看,養貓和養狗的區別吧。養狗和養貓的最大區別就是,養狗需要遛狗,養貓卻不需要。如果你想讓自己運動起來,但是卻沒有運動的動力,那麼就養一隻狗吧,至少每天必須要和它一起下去散散步。
  • 養貓不吉利:為什麼老一輩都認為養貓不好,對於養貓會反對呢?
    說養貓不好是一種老說法,沒有科學依據的證明養貓不好,那為什麼對於養貓老一輩會反對而且會說養貓不吉利呢?老一輩認為養貓不吉利的原因1、影響財運俗話說「貓來窮,狗來富」。據說窮人家裡老鼠多,才會有貓來,富人家裡有肉香,狗才會來。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民間老一輩的人常說:狗不嫌家貧。是因為狗是一種好養活的動物,有吃就行。
  • 數萬張流落的家庭老照片裡,藏著中國人怎樣的共同記憶?
    《佚名照:20世紀下半葉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圖像》,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10月版晉永權,曾任中國青年報攝影部主任、中國攝影出版社常務副總編輯、《中國攝影》雜誌主編,現為《大眾攝影》雜誌主編。著有《出三峽記》《江河移民》《沙與水》《紅旗照相館:1956—1959年的中國攝影爭辯》《合家歡:20世紀50—80年代的民間相片》《每一聲快門都憂傷》等。
  • 20世紀影響世界的名人罕見照:仙風道骨的齊白石,瘦骨嶙峋的甘地
    20世紀影響世界的名人罕見照:仙風道骨的齊白石,瘦骨嶙峋的甘地 圖為美國著名歌星麥當娜的照片,眾所周,麥當娜是20世紀在美國、以及世界上都非常有影響力的一位歌手,她是上個世界流行、時尚的代名詞。
  • 養貓是養公的好,還是母的好?來看看公貓、母貓的4個差別
    養貓是養公的好,還是母的好?來看看公貓、母貓的4個差別喵喵們總是很嫵媚迷人的,無論是走貓步啊還是舔貓手,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誘惑,再加上喵喵們的高顏值,可以說是讓人完全分不清它們的性別啊。那麼,問題就來了,對於貓貓們的性別要怎麼區分呢?
  • 養貓養狗的差別這麼大?也太真實了吧
    毛孩在人類的生活中的佔比越來越大,其中喵星人和汪星人作為壟斷寵物界的兩大巨頭,也是各有追隨者。有人偏好高冷的貓咪,也有人鍾情於熱情的狗狗。隨著被這兩種生物所吸引的人越來越多,逐漸有規模的形成了「貓黨」和「狗黨」這兩大派系。
  • 網友養了兩隻布偶貓和無毛貓,它們的畫風很奇異!差別太大笑噴了
    養一隻貓怕它太寂寞?那就養兩隻吧~於是這位網友從養了一隻布偶貓到養了2隻布偶貓(土豪,我想跟你做朋友!),每一隻都有著天仙一樣的顏值,湛藍的眼睛,粉紅的鼻子,雪白的圍脖,柔軟的長毛,尾巴蓬鬆,舉止優雅,簡直就是人見人愛的女神!
  • 養狗的人需要被愛,養貓的人需要去愛,這就是貓狗的差別
    在寵物經濟寵物文化越來越熱的今天,兩大最受歡迎的寵物——貓咪和狗狗之間的爭論不但沒有停止,反而好像越來越多了。有人覺得貓好,有人覺得狗好,還分別列出適合當寵物或者不適合當寵物的理由。不過,有鏟屎官說自己選擇養貓還是養狗,其實只是興趣而已,就像有人喜歡吃甜有人喜歡吃鹹那麼簡單。
  • 舊影拾記:20世紀,美國人和鱷魚各種親密接觸的罕見老照片
    在20世紀初,美國曾經掀起了一股飼養鱷魚,把它當寵物的熱潮。在那段時間裡,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熱衷於和這種可怕的動物廝混在一起,並從中獲得極大的樂趣。這種奇特熱潮的興起,要歸功於有著「鱷魚喬」之稱的美國人坎貝爾(Campbell)和弗朗西斯·歐內斯特(Francis Earnest)。
  • 70年代罕見老照片:圖二是6歲的馬雲,最後一張太大膽!
    70年代罕見老照片:圖二是6歲的馬雲,最後一張太大膽!20世紀70年代,孩子在石獅子前照相,那個時候,有相機的家庭是不多見的,不像現在,幾乎人人都有手機。
  • 貓與狗有哪些不同?看了此文就知道了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養寵物,有的養貓,有的養狗,也有養鳥、兔子、倉鼠等等五花八門。究其原因無非有三:一是生存壓力大,人與人之間交往太累,下班後需要一種治癒系的放鬆;二是為了給家中小朋友培養一種愛心,讓其從小就有關愛呵護其他生命的理念和同理心;三是為了給家中老人一種陪伴和慰藉。鑑於上述原因,大多數養寵物的家庭都選擇了能和人有交流的貓和狗作為家庭中的新成員。
  • 當鏡頭與20世紀相遇!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世紀誕生了一批聲名遠播的攝影大師,他們依靠著它探尋自我,將自己內心深處的思考與所處的現實世界合而為一,摺疊成二維影像,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塞西爾·比頓是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與生俱來的優雅與時尚品位及其在攝影、電影和舞臺服裝設計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讓他的名字跟他所拍攝的人物一樣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