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啊,我真是快難受死了,頭一轉就暈的不行,感覺房子都倒過來了,還噁心想吐。」羅阿姨一走進蘇州平江醫院耳鼻喉科就開始大吐苦水。接診的易海斌主任醫師了解到,阿姨十多年前就偶爾會犯個頭暈病,每次很快就恢復了,但這次的頭暈可來得厲害了,晚上躺在床上,頭往左轉就天旋地轉,如果往右側轉就會稍微好一些,這樣持續了七八天,整個人都受不了。程阿姨來看醫生,醫生告訴她有可能是耳石症發作。
腎結石、膽結石聽說過了,耳朵裡也有石頭?是的,耳朵裡也藏著小石頭,這些石頭如果到處亂跑,還會令人天旋地轉,焦慮不已,寢不安席!好像挺可怕呀,快來看一看!
Q1
耳朵的石頭藏在哪裡?
耳石可不是耳朵裡長石頭,人耳朵最深的那部分叫內耳,不但負責聽力還維持平衡。內耳的橢圓囊和球囊上的碳酸鈣結晶就是「耳石」。當某些致病因素導致耳石脫落,從而刺激前庭神經,產生天旋地轉的感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耳石症。
「耳石症」患者容易在起床坐起、睡覺躺下或半夜側翻身時,突然出現劇烈的天旋地轉,往往還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該病多發於中老年人,但現在年輕人工作壓力大,也成了高發人群。
耳部器官的正常運作,讓人對空間位置和移動方向有感知,如在坐車的時候即使閉著眼睛,也能感覺得到車子的轉彎、加速、減速。
耳石其實是碳酸鈣樣的結晶體,形狀像石頭,故稱為耳石。正常的耳石存在三個半規管中,粘附於半規管的內壁上,當我們的頭部位置變化的時候,耳石能正常感覺頭部運動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的變化,讓我們的大腦知道頭部運動的角度和方向,從而控制身體平衡。
當耳石從原來的地方脫落,就會在半規管中隨著頭部的位置改變而晃動,從而給大腦錯誤的感覺,就產生了視物旋轉和不平衡的感覺。當頭部運動動作停止以後,耳石靜止了,眩暈的症狀就會消失,所以每次產生眩暈的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2分鐘。臨床上把耳石脫落造成的眩暈稱為「耳石症」。同一個半規管裡脫落的耳石,會在頭部同一個方向運動時引起眩暈,不同半規管的耳石脫落,會導致不同的頭位變化出現眩暈,個別患者不單止一個半規管的耳石脫落,也有個別患者每次是不同的半規管發生耳石脫落。
Q2
認識一下"耳石症"
耳石症又稱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簡稱BPPV),是最常見的外周性眩暈疾病。
這個看起來相當複雜的病名其實很好理解,顧名思義,這是一種良性的疾病,疾病本身不會引發重大的併發症和生命危險,其特點為陣發性,持續時間不長,多為2分鐘內,與頭部位置改變有關,主要的症狀是視物天旋地轉感和不平衡感。
耳石症的發作,與疲勞,外傷,免疫力低下,年紀增大等因素都有很大的關係。
Q3
耳石症發作別害怕
我們在前面提到耳石症是良性疾病,並且發作的時間很短,也沒有其他嚴重的伴隨症狀,大部分的耳石症發作可在經過適當休息後有明顯好轉,對於不能改善或頻繁發作的耳石症,我們可以使用專門的儀器檢查出是哪側耳朵,哪個半規管的耳石脫落了,然後進行復位,即使復位後有殘餘眩暈症狀,也可以通過中藥調理和眩暈康復操,緩解症狀。
Q4
頭不暈了也要注意
1、手法復位後,患者需要一周內高臥,把枕頭適當墊高;
2、起床時動作緩慢,最好在床邊低頭靜坐幾分鐘再起身;
3、兩周內儘量少將頭轉向發病的一側;
4、辨證認為,「耳石症」主要是肝陽上亢、風痰內擾引發的,除了手法復位,還可以在中醫師的指導下,同步進行中醫調理,可以減輕頭暈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