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506米的玉龍雪山景區,
氣溫表顯示只有6度。
白霧皚皚的天氣,
讓這座神山若隱若現。
這樣的美景對於遊客是種享受,
但對這裡的工作人員來說,
卻增加了不少難度。
8月14日上午10點,52歲的和順珍戴著雙層口罩,腰間掛著深紅色的布包,她深深地彎著腰,用火鉗不停地撿著護欄外的垃圾。
8月14日14時10分,玉龍雪山景區遊客接待量接近25000人,景區開啟分流遊客模式。進入暑期旅遊高峰,衛生清潔任務顯得更加繁重。
在這裡,環衛工人的工作比想像的要辛苦得多。
△視頻來源於麗江讀本微信公眾號
和順珍,金山人,周圍人更喜歡叫她「阿四嬢」。今年是她在玉龍雪山景區工作的第22個年頭。
阿四嬢腰間的布包裡裝滿了編織袋和垃圾袋,空的氧氣瓶撿來就裝在編織袋裡。
從海拔4506米到4680米的棧道,垂直高度差為174米,兩個棧點間距離有600多米,單是行走就需要近半小時。想要爬上更高看臺的遊客喘著粗氣,走兩步就坐在棧道邊大口吸氧。
兩手空空都有些寸步難行,而阿四嬢卻要把氧氣瓶裝滿整整4個編織袋,然後全部背下來。這還算少,最多的時候她得扛5袋。
「進入暑期,一天下來,6個人要扛100袋左右,男的最少6袋,有人幫忙就要扛10袋,如果是天晴,垃圾就更多了。」阿四嬢說。
8月14日14時10分,玉龍雪山景區遊客接待量接近25000人,景區開啟分流遊客模式。這意味著當天雪山上6名環衛工人的工作量更繁重了。
為了保護玉龍雪山冰川公園,雪山上衛生間裡的糞便必須要運到化糞池。在這之前,環衛工要將處理後的糞便打包到白色的塑料桶中,運到山下。一桶約100斤,高峰期每天要運近20桶。
打包處理後的糞便,這絕對是極為挑戰的一項工作。出糞時的那股味道,哪怕帶著三層口罩依舊濃烈。就算站遠幾米,都臭得讓人胃痛想吐。
環衛工人早上和中午各出一次,然後用推車推到棧房,一次性運到山下。
不理解,讓阿四嬢哭得最為傷心。
「十幾年前的事兒了,有個遊客在嗑瓜子,讓他丟在垃圾桶,他指著我鼻子罵,你們幹這個工作不撿垃圾幹什麼,特別難聽地說,然後把瓜子全扔在地上,我越想越生氣,哭了1個多小時,但是哭完就完了,那時年輕忘也忘得快。」
在海拔4506米的棧道東側,27歲的和兆鴻戴著紅色安全帽、身著安全服,在隊友的協助下,一步步爬下山,撿起雪山崖壁上的垃圾:被風吹走的帽子、掉落的氧氣瓶、飲料瓶、菸頭……
腳下是萬年冰川,身後是萬丈深淵,和兆鴻每走一步都讓人心驚肉跳。有孩子看到和兆鴻,興奮地脫口而出:「媽媽,你看,這裡有『蜘蛛俠』!」
在平常清潔難以觸及的地方,和兆鴻和隊友們一次次下山,把垃圾清理乾淨,讓雪山得以終日潔白。「只要我們的工作得到了肯定,再苦再累都值得。」
和兆鴻是拉市南堯人,學的是應用化工專業,他怎麼都沒想到有一天會去做雪山的守護者。
那是2018年8月,和兆鴻第一次高空作業。天空下著雨,衣服很快就溼透了。
師傅帶著和兆鴻,手把手地教安全細節,保險服的穿戴、扣子的扣法和撿垃圾的姿勢。「那天我很緊張,路又滑垃圾又多,就怕出問題,感覺挺難的。」
第一次高空作業,父母輪流給和兆鴻打電話,親戚朋友囑咐他注意安全和保暖。「這麼神聖的地方竟然還有垃圾,當時很觸動我的內心,所以再怎麼難,我都覺得值得。」
比起雨天,雪天作業更是難上加難。
2019年11月,景區下大雪,有遊客的手機從棧道的縫隙中滑落,和兆鴻和同事用手挖開厚厚的積雪。當時雪有3米多厚,他們挖了很長時間才幫遊客找到手機。
作為營救隊的一員,和兆鴻還要負責應對遊客的突發狀況。
2019年8月,在海拔4591米的棧道,一名50多歲的廣東遊客出現高原反應,口吐白沫,情況危急。
和兆鴻和隊友迅速帶著氧氣瓶和擔架前去營救。
在高海拔地區,走幾步都容易喘氣,更何況還要著急救人。「當時我們也害怕,到了之後馬上給他吸氧、做急救,後面遊客被雪山中心的同事帶著到了醫院,當時我感覺自己還有點偉大,畢竟我們拯救了一個生命。」
工作3年多,和兆鴻說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值得」。「我在這邊工作,能給遊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看到環境變得更好,我覺得我們做的都很值得。」
每天,環衛工人都要走到海拔4680米的棧道上清理垃圾,一天最少得爬三趟。「連著幾天都在上部棧道,身體承受不住,我們都是換著來。」阿四嬢說。
除了繁重的工作,環衛工人還要時刻面臨高原反應。
在玉龍雪山索道經營公司景區部,共有12名環衛工人,最小的員工是95年的。像阿四嬢這樣已經在雪山上工作22年的老員工,有時也要面對缺氧、腦供血不足、高反等情況。
在員工休息室,吸氧器時刻不停地運轉著。午休時,環衛工人趁著間隙吸氧調整。也是因為高反,阿四嬢常常在口袋裡準備著糖果和巧克力。
「疫情之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活著真好』,有份工作就要懂得珍惜,我捨不得離開這裡,其實我們做的不是了不起,只是平平凡凡的,只要遊客滿意就行,最後,我希望遊客朋友不要亂扔垃圾,不亂扔垃圾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阿四嬢說。
來自重慶的遊客楊女士這樣感慨道:「看著他們工作會莫名地熱淚盈眶,你說,感動我們的究竟是什麼呢?」
連日降雨,讓麗江的氣溫驟降。今天,屹立於北的玉龍雪山下起了大雪。
麗江旅遊在越變越好。就在兩天前,麗江機場單日運輸航班量達201架次,運輸旅客2.4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再冷的天也抵擋不住四方遊客的熱情。
在這樣的日子裡,我們講述阿四嬢跟和兆鴻的故事,是想說這樣在崗位上兢兢業業、不怕苦、不怕難、堅持付出的人,才是麗江旅遊最美的風景線。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的那樣:從事旅遊行業的人,看慣了別人的白眼和冷漠,習慣了大家團圓時自己的孤獨,只因內心的一份執著。
每個行業都有酸甜苦辣
希望大家多理解從事旅遊行業的人
正因為他們的付出
才換來了今天的麗江
正是這些堅持和細節服務
才造就了今天的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