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矽臺市矽臺縣西部的太行山深處,隱藏著紅色的石寨·英談村,古村建築規模4500平方米,三面環山,東臨河,山清水秀,靜謐舒適,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村內67處清代民房庭院皆山附近建在水中,高低參差不齊,具有典型的古太行建築風格,至今仍完好保存著。
據史料考證,刑臺是唐黃巢、朱溫的領地,英談村是黃巢起義軍留下的陣營,古村外有一座名為「血流浴」的山溪,據說是因為在黃巢戰鬥而得名的,明永樂年間,山西的大戶家定居在這裡,古村最初的名字是「營盤」,也被改成了「英語談」。
英語村寨牆是保存中國最完整的寨牆,從東寨門上的墨書題記可以知道,它建造於清鹹豐七年(1857年),河南林縣發生了大規模的乾旱,很多受災者沿著道路來到了這裡,古村的祖先連日來為受災者免費提供粥,在城牆的基礎上,表示對城牆的自發建設的感謝。
村子的房子是由青紅兩種石頭建造的,多為二、三層小樓房,由於地形差異重疊了許多層,多姿多彩,是河北省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的石寨,順便說一下,這些是沿著山建的清代石樓,每一棟樓都沒有樓梯,要上別的樓首先要出到外面,爬上坡再進房子。
英談村在河北,但與冀南的民居風俗有很大區別,根據中國傳統建築學理論,房子後門經常花錢招賊,英談村不僅每家都開後門,後門也和前門一樣大,當地人拿著碗吃村裡所有的東西。
村裡的建築不用磚,都是由石塊和石板構成的,屋頂用木樑和木頭覆蓋石瓦,堅固,冬天溫暖,夏天涼爽,數百年來,這些古建築經歷了大雨山洪,至今仍完好保存著,沿著「之」的字型向上拐,就到了英語談村最高的地方,站在石階上,俯視這個屋頂,特別有味道。
位於英談村中心的貴和堂是村裡最多、建築水平最高的建築物,貴和堂有兩個泉,門前的泉水像線一樣流著,院子裡的泉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滴,當地自古以來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門中的一滴泉水,門外的一縷泉水,生活得多麼美滿,簡直就像一位活著的神,」。
許多院仍保留著清代的雕飾,內容多為長壽健康、耕耘家傳等題材,和宏村、西洋郵件等有名的古村相比,英語談村的評價是很小的,但是我最感興趣的是沒有質樸的民風和商業化,如果有機會的話,請來這裡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