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關於「空腹不能吃什麼」的說法有很多:比如空腹不能喝牛奶,不然會有乳糖不耐症而導致腹瀉;空腹不能吃酸奶,不然酸奶中的益生菌會被胃酸殺滅;再比如空腹不能吃柿子,不然容易得胃結石……
乍一看,好像空腹的時候啥也不能幹?可別這麼想!除了有特殊要求的人群,正常情況下長時間空腹並非好事,而空腹時的飲食禁忌,其實和大部分傳言都不一樣。
1
空腹分不清?
別被飢餓感左右
很多人簡單的以「餓不餓」來判斷是不是空腹,但其實並不準確,有些人可能會在食物尚未消化完全時就產生飢餓感,而有些人可能空腹很長時間後才感覺飢餓,這都對消化器官的健康不利。
而且平常體檢、服藥時也會提到空腹,所以我們一定要分清不同情況下空腹的區別。
1
體檢化驗要求的空腹
體檢要求的空腹通常是指10~12小時空腹,前一晚晚餐就要求做到飲食清淡不過量,不飲酒、咖啡或濃茶,不吃刺激性強的食物,不劇烈運動,晚上保持6~8小時良好睡眠。第二天早上不吃早餐,不做運動,少喝或不喝水,直接進行體檢。
至於已經患有疾病的人需不需要按時服藥、能不能喝水,其實也存在差異,大家要按照醫囑進行。做到以上這些要求,才算是達到了空腹體檢的標準,此時身體保持著真實的基礎代謝狀況,檢查出的指標最能準確反映病情。否則有一個環節出錯,就可能得出錯誤的檢查結果,延誤治療。
這種空腹檢查進行完畢後,健康人群可立即恢復正常飲食,而其他疾病患者還需要參考醫生的建議,注意忌口。
2
生物鐘的空腹
日常我們所說的空腹,則是依照人體生物鐘的消化規律,指胃部基本排空後的狀態,每個人可能存在一定的時間差異。通常,胃部排空需要4~5小時,因此進食後4~5小時基本屬於空腹狀態。
空腹狀態下,人體血糖、血脂、血壓等都會比飽腹狀態時低,更容易感到飢餓。空當的胃囊內部壓力較小,蠕動時會推動氣體排出並發出「咕咕」的鳴音。如果得不到食物補充,胃部蠕動會自然減緩,飢餓感也可能隨之消失。
但長時間保持這種空腹,容易削弱腸胃蠕動消化能力,抑制胃酸等消化液分泌,導致消化不良、胃動力不足等症,阻礙營養吸收。而且血糖持續減少也容易減弱大腦細胞活躍度,使人們精神不濟。因此發生空腹後,還需儘快補充食物。
3
服藥說明所指的空腹
很多藥物對空腹有具體的要求,如果藥物指明需「飯前服用」,則多半指需要空腹,可在餐前1小時或餐後4~5小時服用。但如果正餐之外還吃了別的食物,就不能算作空腹,不宜服藥,否則可能影響藥物吸收和藥效發揮。
像一些口服避孕藥、抗生素藥、非甾體類抗炎藥降糖藥、激素類藥物、阿片類止痛藥等,通常都是不能空腹吃的。如果藥物沒有說明,應儘量在飯後服用,以減輕對胃黏膜的刺激。
2
空腹不能喝牛奶?
其實……
空腹到底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咱們簡單來總結一下:
1
空腹能不能喝牛奶和酸奶?
有人認為空腹喝牛奶容易腹瀉,這確實是乳糖不耐受的表現,但其實患者多為嬰幼兒,成年患者較少。 另外,涼牛奶更易引起乳糖不耐受,溫熱的牛奶有望避免。
而酸奶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對於有胃炎、胃潰瘍的人來說不宜空腹食用。至於擔心益生菌被胃酸殺滅,其實就算不空腹喝,酸奶到了胃部仍然會接觸到大量胃酸,沒有太大區別,因此正常人空腹食用適量酸奶並無不妥。
2
空腹不能吃香蕉、柿子、荔枝?
有人認為香蕉富含鎂和鉀,空腹吃容易誘發心臟不適,但其實香蕉90%以上都是水分,其中的微量元素很難直接對人體產生影響。而且香蕉熱量較高,空腹食用1~2根可迅速緩解飢餓補充體力,是運動、減肥人群的理想代餐。
需要注意的是,未熟的香蕉容易引起便秘,最好食用外皮全部變黃的熟透的香蕉。鈉鉀代謝異常的腎臟疾病患者,也不宜吃香蕉。
柿子、黑棗、梅子等特別酸的水果,通常含有大量鞣酸成分,和胃液、蛋白質結合容易產生結石,空腹時不宜多吃,最好去皮吃,因為外皮中鞣酸含量更高。
荔枝等高含糖量的水果,空腹食用後可能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反而引發低血糖症狀,因此不宜空腹大量食用,一次吃3~5顆即可,注意補充水分。糖尿病人更需要忌口。
3
空腹別做這2件事
前面提到的食物,其實只要把握好食用量,腸胃健康的人群不需要特別在意。 但以下這3件事,則是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有害的。
空腹喝酒
首先酒精可破壞胃黏膜、刺激肌肉痙攣,導致胃酸分泌異常、胃蠕動能力減弱,以致於消化困難;其次酒精可直接被胃部吸收進入血液,其代謝產生的乙醛對人體有一定致癌性,容易誘發腸胃炎症。
別說空腹了,任何時候都不宜飲酒,目前也不存在能降低酒精危害的「解酒藥」。如果一定要喝,每日酒精攝入不宜超過25克,可事前食用富含澱粉或蛋白質的食物,比如米飯、豆腐等,以儘量保護胃黏膜。
空腹劇烈運動
空腹狀態下,人體會首先消耗葡萄糖來維持機體運轉,當血糖不足時,才會動用到脂肪,因此空腹時進行劇烈運動,很可能在尚未燃脂前就出現低血糖症狀,甚至可能導致休克。
如果實在想活動,可在空腹時選擇慢速的鍛鍊動作,比如太極拳、瑜伽、散步、廣播操等,不宜超過30分鐘。或在運動前先補充一些碳水化合物。
3
飯前飯後2個小習慣
幫你護腸胃
大家擔心空腹時吃錯了東西,其實是害怕飲食不當會損傷腸胃,不如在飯前飯後養成2個小習慣,促進消化保護腸胃健康。
1
飯前一杯溫開水
飯前1小時內大多數人會感覺十分飢餓,此時喝一杯150~200毫升左右的35~40℃的溫開水,可稀釋胃酸減輕飢餓感,保護胃黏膜。還能提升胃部和腸道溫度,為接下來的消化做好準備。
溫水還可以刺激唾液分泌,加快體液循環,調節血糖、血脂和鈉鉀平衡,以幫助更好地吸收營養成分。
2
飯後一套消化操
在《摩腹運氣圖考》裡,記載了一套幫助養身的「長壽操」,我們把它簡化成4個動作,每天飯後堅持做一做,可以幫助改善腸胃健康。
按揉心下
雙手指尖交疊放在心窩下方,順時針按21下,逆時針按21下。
按中側回
兩手中指相對,由心窩開始從中心順揉而下,且揉且走,到恥骨處分開,分兩側順著鎖骨中線向上按返回到心窩下,記為1次,這個動作做21次。
指推三線
拇指相對,用兩手中間三指從心窩向下推至恥骨處21次。
團揉臍周
兩手相疊,按揉肚臍周圍,順時針21下,逆時針21下。
【提示】雖然示範的是站姿,但大家可以選擇躺在床上做這套操。注意要在飯後半小時或一小時再揉腹,切忌剛吃飽就揉腹,力度不宜過大。
酸奶 胃酸 腸胃 牛奶 香蕉
【來源:北京衛視】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