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2 18: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大同日報融媒中心 大同新聞網 收錄於話題#發現大同·飛鳥翔集12個
本期為大家介紹的鳥兒
叫做白鶺鴒
這種鳥幾乎遍布全國
多歸多,它們卻容易被忽視
白鶺鴒不像麻雀、喜鵲那樣
家喻戶曉
在一眾「小雀鳥」中間
體色只有黑、白、灰
實在不起眼
何寧華作品▲
不過認識白鶺鴒的人應該不在少數
不然它們也不會有這麼多的花名
「點水雀」 「白馬蘭花」
「張飛鳥」「白顫兒」
它們還有一個很「山西」的名字
「河旦旦」
何寧華作品▲
12
白鶺鴒
雀形目 鶺鴒科 鶺鴒屬
屬小型鳴禽
形態
全世界的白鶺鴒
一共有十幾個亞種
在我國有7個亞種
每個亞種
甚至同一個亞種的雌、雄、成、幼鳥
形態都有些許差別
不過不管怎麼變
都是黑白灰相間的長尾巴小鳥
大哥風範作品▲
鶺鴒鳥也有顏色豔麗的
比如擁有明黃色羽毛的
黃鶺鴒▼
王明經 攝 ▲
黃頭鶺鴒▼
王社中 攝▲
還有背灰臀黃的
灰鶺鴒▼
張永生 攝 ▲
這幾個種類的鶺鴒鳥
都被大同的愛鳥攝影師捕捉到了倩影
習性
從白鶺鴒的諸多花名中
或許能解讀出一些白鶺鴒的習性特點
比如與水有關的「點水雀」
新貴時光作品▲
再比如「白顫兒」裡「顫兒」這個字眼
形象地表現了白鶺鴒的動作特點
白鶺鴒的尾巴抖抖抖(資料圖)
「顫兒」道出了白鶺鴒最明顯的行為
就是它在活動中,無時無刻不在晃尾巴
仿佛患了多動症
何寧華作品▲
此外,相比於上樹
白鶺鴒更喜歡在地面活動
開闊的荒地、曠野、草灘、溼地、水邊
乃至農村的瓦房頂
都是白鶺鴒出沒的地方
周衛作品▲
白鶺鴒的飛行路線也非常個性
是近似正弦曲線的波浪形
飛行中
它們整個身體在峰頂與谷底之間往返
當處於谷底時
扇動翅膀,身體獲得升力到達峰頂
之後再降回谷底,然後再振翅飛行
循環往復
飛行軌跡圖示(資料圖)
何寧華作品▲
新貴時光作品▲
食性
白鶺鴒嗜食害蟲,是益鳥
周衛作品▲
高山流水作品▲
繁育
成家生娃不挑地兒的白鶺鴒
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
在人類活動頻繁的農田、道路
水域周邊等地區都能生活
對繁殖地的選擇也比較寬泛
自然中的石堆、土洞
與人工建成的牆洞、房簷、建築料堆等
都能成為它的繁殖場所
白鶺鴒的卵長這樣(資料圖)
每年3月至5月是白鶺鴒的繁殖期
雌鳥一般一窩產五、六枚卵
經過大概兩周左右的孵化,雛鳥破殼
此後雌雄親鳥共同擔任育雛的工作
分布
白鶺鴒分布範圍廣
幾乎遍布於整個歐亞大陸和非洲
雲中山人作品▲
保護
白鶺鴒
物種種群數量趨勢穩定
列入
《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
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新貴時光作品▲
每周日
大同新聞網
以【發現大同·飛鳥翔集】與你相約
一起來認識
來到大同或生活在大同的鳥兒
一起講講大同鳥兒的故事……
本期圖片攝影人
何寧華
網名隨緣,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著作權協會會員。山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大同市攝影協會會員。鳥類攝影愛好者。
郭忠
網名雲中山人,山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鳥類拍攝愛好者,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致力於當地生態環境、野生鳥類的保護和救助。經過多年跟蹤觀察,對大同市及桑乾河流域鳥情鳥況比較熟悉。曾多次組織志願者在桑乾河溼地(同朔地區)進行野生鳥類保護、救助及反盜獵野生鳥類行為的宣傳活動,救助及參與救助受傷野生鳥類多起,多為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
尹繼
網名高山流水,大同市財政局退休員工。山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大同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大同市企業攝影家協會理事。
張永生
網名大哥風範,大同煤礦集團退休職工。山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大同市攝影家協會會員。
新貴時光
自稱攝影新人,起步就來挑戰難度大的鳥類拍攝,拿起相機的那一刻就義無反顧加入拍鳥行列。
周衛
湖南長沙人,現供職於平朔集團公司,鳥類攝影愛好者。
刊頭題字:杜鵑
文案:盧珊
©大同日報社融媒體中心出品
責編:王宇
審核:鄧琳
監製:劉雙英
大同日報社新媒體矩陣
所刊發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轉發
但是一定要註明出處呦~
● 鍾靈毓秀的廣靈,TA們年年此時都會光臨
● 鍾靈毓秀的廣靈,TA們年年此時都會光臨
● 自帶飯勺可還行,這種大鳥不挑食的好習慣值得學習
● 你可曾見過桑乾河邊的「超級奶爸」?聽說它還是「暖男」呢
● 白鷺成群,芳草萋萋,這畫面簡直不要太美!一大波美圖來了…
● 「十二黃」「十二紅」……它們上著「額黃妝」,「藝名兒」也別致~
● 小胖妞、八字鬍……這種反差萌你受得了嗎?
● 大同有個地方竟然是黑鸛之鄉,「鳥中的大熊貓」生活於此~~
點分享
點點讚
原標題:《多動症的尾巴抖啊抖,展翅飛出了正弦曲線》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