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知識①:人類狂犬病生物製劑研究

2020-06-07 晨曦京華

WHO狂犬病專家Charles E. Rupprecht博士曾是美國CDC狂犬病部門的負責人。今年5月5日,作為通訊作者,他在國際專業雜誌《生物治療專家觀點》上發表綜述論文,題目是《用於狂犬病預防和消除由狗介導的人類病例的現代生物製劑》,表述了對人類狂犬病生物製劑的最新觀點。

以下為該綜述的第一部分,提供WHO狂犬病專家關於狂犬病的病原學和病理生物學的最新觀點:

狂犬病知識①:人類狂犬病生物製劑研究

1. 狂犬病的病原學

在分類學上,狂犬病的病原是高度嗜神經、杆狀、有包膜的單股負鏈RNA病毒,屬於彈狀病毒科(Rhabdoviridae)、麗沙病毒屬(Lyssavirus)。在彈狀病毒科中,基於系統進化分析,麗沙病毒屬與其他幾個屬一起形成一個單源進化枝(monophyletic clade),所有這些病毒物種都有相似的形態、基因組和複製策略。病毒核蛋白(N)與RNA緊密結合,形成螺旋狀衣殼(capsid),其中包含在複製過程中產生的與基因組反義的RNA,這種正鏈RNA被用作合成基因組RNA(負鏈)的模板。在翻譯過程中,每個基因沿3』至5』方向轉錄出戴帽和聚腺苷酸化的mRNA(即多聚腺苷酸mRNA)。

狂犬病毒的五種主要結構蛋白具有多種結構和功能。

1)病毒磷蛋白(P)是一種重要的複製輔助因子。P蛋白與N蛋白相互作用。兩者都與基因組RNA和病毒RNA依賴的RNA聚合酶(L蛋白)相關,形成病毒核糖核蛋白複合物(RNP)。P蛋白是幹擾素(IFN)的主要拮抗劑,可阻扼IFN的誘導。

2)在神經元內,含有大量N蛋白的病毒RNP有助於胞漿內包涵體(即Negri體)的形成。Negri體在歷史上曾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代表了病毒在細胞內特定分區的複製和組裝。N蛋白為群(group)特異性抗原。

3)基質(M)蛋白維持病毒內外蛋白之間的結構特徵。此外,M蛋白在病毒複製和組裝中也有作用。與P蛋白一起,M蛋白通過調節細胞信號參與了逃避先天免疫反應的過程。

4)外部的糖蛋白(G)介導與宿主受體(如神經元細胞粘附分子和p75NTR等)的附著,以及病毒與細胞核內體膜(endosomal membranes)的融合,使病毒基因組能釋放到細胞的細胞質中。宿主在檢測到G蛋白後將導致病毒中和抗體(VNA)的形成,VNA是主要的免疫效應因子。G蛋白為屬內的血清型特異性抗原。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麗沙病毒屬內已經發現了16種以上的病毒,既有已確定的,也有推測的。其中,狂犬病毒(RABV)是該屬的模式種和最重要的成員。

5)L蛋白除了在RNA合成中起主要作用外,還參與mRNA的戴帽和轉錄起始。

狂犬病知識①:人類狂犬病生物製劑研究

2. 病理生物學

與某些由節肢動物介導、主要通過血源途徑傳播的彈狀病毒不同,麗沙病毒是典型的嗜神經病毒。在自然界中,麗沙病毒主要通過動物咬傷穿透皮膚進入體內而傳播。病毒粒子在唾液腺中大量分泌。它們可能在入侵處原地複製,也可能不複製。病毒粒子通過外周運動神經元軸漿內的微管逆行,沿向心方向轉運到中樞神經系統(CNS),同時避開了血腦屏障。此後,所有受神經支配的器官內的病毒移動都具有離心性、順行性取向。這條通道包括作為病毒主要出口的唾液腺。潛伏期通常為暴露後4至6周。然而,潛伏期可能短至7-10天,或雖然罕見,但也有極個別宣稱長達一年的情況,這部分取決於病毒劑量、進入的途徑和嚴重程度

在經歷不明確、非特異性的前驅症狀發作後,死亡前的發病期通常是7-14天。急性腦炎階段可表現為狂躁、激動狀態,也可表現為遞增性「啞型」狂犬病或麻痺性狂犬病。在確診病例出現臨床症狀後,極少報導有健康倖存者存在。

麗沙病毒不能穿透完整的皮膚。按便於操作的要求定義,狂犬病暴露就是感染性物質(如腦組織或唾液)發生穿透皮膚或黏膜的汙染。暴露後,阻斷增殖性麗沙病毒感染並隨後發展為急性腦炎的關鍵在於,在病毒能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複製之前,快速誘導免疫效應機制,實現病毒中和和清除。

狂犬病知識①:人類狂犬病生物製劑研究

3. 狂犬病毒的地理分布

除南極洲外,所有其他大陸都有狂犬病。大洋洲的大部分地區(不包括澳大利亞)被認為沒有狂犬病。澳大利亞是唯一一個沒有普通狂犬病毒(RABV)感染的大陸,但澳大利亞的飛狐(即狐蝠)和微型蝙蝠是麗沙病毒的儲存宿主

犬類狂犬病在非洲和亞洲欠發達國家最為重要。今天,拉丁美洲的犬類狂犬病的疫源地已很少。所有發達國家都已消滅了犬類狂犬病毒的傳播,但狂犬病毒從現有疫源地重新入侵仍然是一個主要威脅。在充分的監測下,已知任何野生動物種群都可能使狂犬病持續存在,但主要是蝙蝠和食肉動物

狂犬病知識①:人類狂犬病生物製劑研究

4. 狂犬病毒的儲存宿主

與其他某些疫苗可預防的病毒性疾病(如麻疹、脊髓灰質炎、水痘等)只有一個主要儲存宿主(即智人)不同,所有溫血脊椎動物都易受麗沙病毒感染。幸運的是,尚未記錄到患有狂犬病的鳥類。在哺乳動物中,狗是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最不發達國家大多數人類狂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野生食肉動物包括:歐洲的狐狸和浣熊;亞洲的雪貂獾、狐狸和貓鼬;非洲各地的胡狼和幾種貓鼬;以及北美的狐狸、浣熊和臭鼬蝙蝠是全世界麗沙病毒的主要儲存宿主。儘管齧齒動物或其他小型哺乳動物分布廣泛且數量相對豐富,但在這些動物中還沒有記錄在案的儲存宿主。

流行病學上,所有的儲存宿主都是傳播媒介(vectors),但不是所有的傳播媒介都是儲存宿主。例如,目前還沒有已知的適應於貓的狂犬病毒,但受感染的貓會導致二次傳染給其他物種。其他動物往往是終端感染,如人類、家畜等(即不會在這些物種內、外繼續傳播)。雖然任何一個患有狂犬病的動物都可能成為另一個動物的傳染源,但對其溢出、維持和偶然宿主向儲存宿主轉化的潛在機制了解甚少。所有具有麗沙病毒感染危險的家畜均應接受暴露前預防(PrEP)。鑑於犬只對公共衛生的重要意義,大規模為犬只接種疫苗已被證明是一種減少狂犬病相對風險的有效方法

(本文綜合自網絡、嚴家新科學網博客,僅供科學參考,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狂犬病的重要事實(WHO網站2019更新)
    提高社區預防和控制狂犬病的意識包括,宣講負責任的寵物養育知識和信息,講解如何預防犬類咬傷,以及如何在被咬後立即採取醫療措施。 社區參與和掌控規劃有助於更好地傳達重要信息。人類預防性免疫接種  已有供接觸前接種的人類狂犬病疫苗。
  • 狂犬病知識熱點二十四問
    狂犬病知識熱點問答中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狂犬病雖然已經可以完全預防,但是一旦感染並未及時處理,其致死率幾乎達到100%,因此如果孩子被動物咬傷,傷勢如果不嚴重,家長們首要考慮的應該是狂犬病。以下是中國疾控中心關於狂犬病詳盡的講解,包括了對狂犬病毒、預防接種、緊急處理等相關知識點,希望家長們能有所了解以防患於未然。
  • 科普知識--狂犬病
    狂犬病在自然界的儲存宿主動物包括食肉目動物和翼手目動物,這類動物都能傳播狂犬病病毒。在全球範圍內, 99% 以上的人類狂犬病是由犬傳播的。根據我國目前的狂犬病流行情況,致傷動物傳播狂犬病的風險可分三個等級:(1)高風險:1、犬、貓; 2、流浪的或野生的哺乳動物;3、蝙蝠。
  • 這些知識,讓你遠離狂犬病!
    這些知識,讓你遠離狂犬病!   最近,北京市出現了幾起流浪犬咬傷多人的事件。國慶假期即將來臨,走親訪友免不了和親友們的愛犬「親密接觸」一下,如何預防狂犬病呢?   狂犬病(Rabies)   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感染所引起的,是我國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
  • 國家藥監局公號轉發世衛《狂犬病應對指南》:潛伏期長則一年
    提高對狂犬病的認識和防止被狗咬傷除了狂犬病疫苗接種規劃之外,了解犬類習性以及預防它們咬傷兒童和成人也很重要,可以減少人類狂犬病的發病率和減輕治療犬類咬傷的經濟負擔。提高社區預防和控制狂犬病的意識包括,宣講負責任的寵物養育知識和信息,講解如何預防犬類咬傷,以及如何在被咬後立即採取醫療措施。
  • 狗、狗肉、狂犬病與人類:權傾天下的呂后怎會死於狂犬病?
    在遠古時代,人類以狩獵和採集為生,與灰狼一樣都是群居而生,人類族群與灰狼族群都屬於食物鏈的中端,雙方多有食物的競爭,交集很少,人類幾乎沒有狂犬病之憂。二、令人癲狂、改變歷史的狂犬病狗是人類最早馴服的動物,也是人類的得力助手,還是人類重要的肉食來源,凡事有利就有弊,狂犬病也隨之開始進入人類的生活。只要人類堅持飼養犬只,狂犬病對於人類的威脅就不會消失。
  • 人類跟狗親嘴會得狂犬病嗎?
    到目前為止全球還沒有報導一個狂犬病病例被救活成功過。」不管是對人類,還是對狗來說,狂犬病都是一個死亡率極高的急性傳染病。狂犬病是如何傳染的呢?吳所長說:「狂犬病的傳播途徑主要通過皮膚黏膜的破損,然後接觸了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動物之後就會致病,比如說咬傷你或抓傷你。」依據專家的說法,狂犬病毒的傳播,需要有兩個條件,人體皮膚黏膜破損,接觸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動物。
  • 狂犬病恐懼症是什麼體驗?恐狂症的人都有的特點
    這種心理疾病,很多是由於被一些不負責的言論誤導,例如:狂犬病潛伏期幾十年、不發病的健康動物也可以傳染等等。有狂犬恐懼症的病人都是沒有狂犬病知識或是看見過狂犬病病人發作的人。但是在中國看見過狂犬病病人發作的人少之又少,這主要是因為狂犬病死亡人數並不多。
  • 【世界狂犬病日】遠離狂犬病,這些知識請了解
    世界狂犬病日,9月28日狂犬病是一種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人畜共患疾病意味著,如果動物(尤其是狂犬病中的溫血哺乳動物)身患這種疾病,則它可以傳染給人類。因此,如果一隻狗得了狂犬病並且咬了人,那麼它就可能會把疾病傳染給被咬的人。狂犬病是地球上最致命的疾病,若感染後不立即接受治療,將有 99.9%的機率可能死亡。及時規範的處理能確保你免受致命疾病的傷害。狂犬病是如何被傳染的?
  • 消除人類因狗源狂犬病引發的死亡!你了解狂犬病嗎?
    「努力在2030年前消除人類因狗源狂犬病引發的死亡。」WHO等國際組織為全球制定了消除狂犬病的戰略目標。對於病死率接近100%的狂犬病,這樣的目標太振奮人心了。那關於狂犬病,你了解多少?文明養犬,預防狂犬病及時注射疫苗,保持您的寵物健康,接種疫苗的狗狗可以阻斷狂犬病傳播。
  • 獵豹對於人類的幫助很大!研究得出:每年可有效減少1000例狂犬病
    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在部分人類所在地區也能看到獵豹的蹤影,它們會潛入人類生活區,捕獵野狗,充當自己的食物。在印度最大的海港城市孟買,這裡的夜晚可以看到獵豹的出現,它們會在這裡捕獵流浪街頭的野狗,雖然這樣被人類殺死的可能性很大,但是為了不挨餓,它們也能搏一搏運氣。
  • 人獸共患——關於狂犬病須了解的10個小知識
    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養貓和狗等寵物,兒童與老人患狂犬病的概率比以往高出許多。因此,每個家庭成員熟知了解關於狂犬病預防與控制的常識與知識是尤為重要的。為了更好的向大眾、社區和普通家庭普及狂犬病防控知識,綠會國際部小編特整理出「關於人獸共患病——狂犬病你必須了解的十個小知識」,以供宣傳分享: 1. 什麼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人獸共患疾病。
  • 狗狗疾病知識:「狂犬病」死亡率高達100%
    作者:萌寵鹿鹿圖片源自於網絡丨內容為原創相信大多數人對狂犬病都是有所了解的,因為在鹿鹿童年的印象當中,狂犬病相關的知識傳播似乎並不少。在鹿鹿還在念小學的時候,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狂犬病可防不可治」。狗狗疾病知識:「狂犬病」死亡率高達100%聽到狂犬病這個詞語,你一定會想到與狗狗相關聯,其實研究表明,狂犬病病毒攜帶者不止是狗狗,其實像貓,狐狸,黃鼠狼以及蝙蝠等一些野生動物也會攜帶狂犬病病毒。
  • 狂犬病科普知識熱點問答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科普狂犬病知識熱點問答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人獸都可以感染,又稱恐水病、瘋狗病等。狂犬病毒主要在動物間傳播。該病主要是通過動物咬人時牙齒上帶的唾液中的狂犬病病毒侵入人體而受到感染。
  • 狂犬病知識熱點問答
    什麼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人獸都可以感染,又稱恐水病、瘋狗病等。狂犬病毒主要在動物間傳播。該病主要是通過動物咬人時牙齒上帶的唾液中的狂犬病病毒侵入人體而受到感染。狂犬病一旦發病,其進展速度很快,多數在3-5天,很少有超過10天的,病死率為100%。
  • 狂犬病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來源:科技日報、光明網、每日經濟新聞狂犬病的治療是世界性難題,發病後的死亡率接近100%,我國每年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數在所有傳染病中排第四位。最近,華中農業大學狂犬病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基因組生物學》在線發表論文稱,他們在揭示狂犬病致病新機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 為愛犬免疫,共同消除狂犬病!
    導語狂犬病是狂犬病病毒所致的急性人獸共患傳染病,人發病後病死率幾乎100%,全球99%以上病例為病犬傳播。通過為犬只接種狂犬病疫苗,可以預防病毒在犬間傳播,進而防止犬傳人狂犬病的發生。我國狂犬病防控已經取得顯著的成效,2019年全國共報告290例病例,相比於2007年的疫情高峰3300例下降91%,病例分布在222個縣區,呈現高度散發狀態。
  • 【發現者】被誤讀的狂犬病
    狂犬病在2006年開始反彈達到高峰,而對狂犬病的思路和方式存在問題導致中國每年用於狂犬病防疫的費用超過100億元,付出的代價世界第一,效果卻是世界倒數第二。對這種死亡率達100%的傳染病的知識普及和誇大宣傳,不但讓民眾陷入敏感恐慌,也讓中國狂犬病防治陷入投入高效率低的尷尬境地。
  • 被咬了,還有不用打狂犬病疫苗的情況?
    ① 我們先了解哪些動物會攜帶狂犬病病毒:② 其次,考慮狂犬病暴露的情況。狂犬病暴露的兩個關鍵因素:接觸了攜帶狂犬病病毒的動物,而且狂犬病病毒獲得進入人體的途徑。① 首先要處理並消毒傷口!先衝洗傷口再看接種情況:① 接種期間,打完剩下的針就行了;② 如果已接種完畢,3個月內不用再打,超3個月需要第0天和第3天各接種一針。
  • 「9.28」世界狂犬病日,狂犬病的知識知道多少(系列三)
    一年一度的「9.28」世界狂犬病日又要到了,狂犬病的知識,你知道多少?在生活中,你是不是存在這些疑問呢?10. 狂犬病疫苗怎麼打?打幾針?致傷後儘快注射狂犬病疫苗,對預防狂犬病有重要意義。按暴露前(後)程序完成了全程接種狂犬病疫苗者,不再需要使用被動免疫製劑。15. 狂犬病潛伏期有多長?二十年以前被狗咬了,會不會現在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