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航空工業領域再傳捷報,中國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殲-20所採用的「升力體邊條翼鴨式布局」,榮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頒布的專利獎外觀設計金獎。這也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第一次獲得國家級專利獎項。
這不僅是對殲-20戰機機身設計的高度肯定,更是對中國航空工業人的鼓勵。而經過專利授權後,殲-20戰機也將更高地保護設計成果,如果歐美要使用相關技術,必須要付專利費。
殲-20戰機的「升力體邊條翼鴨式布局」
國家成立之初,工業底子薄,基礎差,航空工業更是一片空白。別說是發展自主航空工業,因為缺乏資金,連進口戰鬥機都顯得相當窘迫。
到了20世紀80年代,美國已經推出了F-16等優秀戰鬥機,中國還在使用老舊的殲-7戰鬥機。面對西方的技術封鎖,中國深刻意識到戰鬥機如果不能自主研發製造,未來戰場上一定會被卡脖子。而且一個不會研發製造戰鬥機的國家,也不能稱之為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
全球首款五代機F-22戰機
從1992年6月27日俄羅斯將第一批蘇-27戰機交付中國,到1995年俄羅斯終於同意中國的要求,特許中國製造以蘇-27為藍本的殲-11戰機開始,中國逐漸走出了一條一邊進口,一邊學習自主研發戰鬥機的道路。
隨著1998年殲-10戰機的首飛成功,也標誌著中國擁有了自主研發製造先進戰機的能力。隨後美國的五代隱身機F-22戰機進入現役部隊,世界各國開始提前布局五代機研發,中國也不例外。
俄羅斯蘇-57戰鬥機
2011年殲-20戰機首次試飛,這也是中國第一款五代機,同時也是繼美國F-22戰機和F-35戰機之後,世界上第三款五代機。而殲-20戰機也是先於俄羅斯的蘇-57戰機進入空軍服役,中國將昔日的「老大哥」甩在身後,實屬不容易。由於長期使用蘇霍伊系列戰機,蘇系戰鬥機給中國五代機的研發設計產生了重大影響,而蘇式戰機經典的「鴨翼」布局也留在了殲-20戰機的身上。
縱觀現役的五代機,中國的殲-20戰機是唯一一款使用鴨翼布局的五代機。有人會說這是因為中國航空發動機技術短板限制的結果。但是有利有弊,何況這種布局的戰鬥機經過了實戰考驗,是一種非常成熟的設計理念。
中國殲-20戰鬥機
相比傳統的鴨翼布局,殲20在採用鴨式布局的同時增加了翼身融合升力體、邊條翼設計。通過在鴨翼與主翼之間設計的一對邊條翼,讓鴨翼與邊條翼同時對主翼產生增升效果,使得殲-20戰機的最大升力係數超過了2,是目前世界上升力係數最大的戰鬥機,而美國的F-22戰機升力係數是1.6。
可以說,中國殲-20戰機使用的「升力體邊條翼鴨式布局」為其他國家進行五代機研發提供了非常好的技術借鑑。中國用自己的技術證明了並非一定要追隨美國的腳步,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且技術的發展進步也需要敢於嘗試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