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57「AC型」方案曝光!為何與殲20胞弟,沈飛「雪鴞」相似

2021-01-08 騰訊網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30年河東,30年河西,這是國人對於世事無常的一個簡單概括,而這種事也發生在中國航空業,近幾十年來,中國航空業最亮眼的兩大爭霸,沈飛與成飛交鋒,好戲連臺,最終造出了輕型單發戰鬥機的成飛,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把雙發戰鬥機領導者沈飛推下王座。但兩者的關係仍是相輔相成,期望共同進步。

事實上!成飛最早製造單發殲-7戰鬥機時,沈飛製造雙發殲-8戰鬥機,兩架同樣發動機型號的戰機,成飛在90年代開始製造殲-10戰鬥機時,沈飛製造的殲-11戰鬥機,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發動機型號一樣,一個是單發,一個是雙發,進入新世紀,誰都想不到,形勢徹底改觀,成飛研製出雙發重型戰鬥機殲-20,沈飛卻走了偏門,搞了一款推力適中的FC-31突擊機,發動機數都是兩架之多,但飛機推力相差了一半,一個是8噸級,一個是12噸級。

雪鴞和威龍,誰贏了誰才有資格叫殲20

就現階段來說,我國現在共有兩種五代機公開亮相(四代五代時有爭議),分別是已正式服役的成飛殲20和試飛成功的沈飛FC31。和殲20一樣,成飛也在研製我國最先進的戰鬥機,綽號「威龍」。實際上!該公司在競標中正是擊敗了沈飛的「雪鴞」,這才獲得了殲20這一官方授權編號,而非像「殲31」那樣由網友「命名」。

談起「雪鴞(xiao)」,和「威龍」一樣,雪鴞也有鴨翼,但整體上都是三翼面布局。三翼平面布局使「雪鴞」的移動能力極強,如風洞實驗顯示其最大可控制仰角可達65度,也使其單憑模型就能贏得國家大獎。整體而言,它就像一架裝有鴨翼的蘇57,但其實際性能卻不如飽受'指責"的蘇57。由於研發思路被俄羅斯的蘇57技術迷住了,它的設計中充斥著仿製的影子。可以稱得上蘇57山寨版。令人閒話頗多。

具體地說,「雪鴞」戰機研製始於1991年,總師是國內航空領軍人物、沈飛601的首席專家李天同志,其代表作是殲8 II全天候戰機和殲11。經過長時間的蘇式戰機改裝工作,李天總師對氣動模式如三翼面布局、雙三角翼等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殲14戰鬥機的最初設計。

「雪鴞」戰機的氣動布局在客觀上具有一定的特色,直到零六年,經過研發人員多輪篩選,經過多輪迭代,「雪鴞」出現了雙三角翼型渦流分離襟翼,這種設計在殲8 II上得到驗證,能夠增加飛機的升力;同時也採用了邊條翼,與沈飛擅長的三翼面布局相結合,使「雪鴞」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失速迎角可達65度,能夠進入失速機動,達到F22的閾值。

但作為一個5代機,氣動布局僅僅具備超機動性還不夠,還需要具備隱身性和超隱身巡航能力,在這方面,"雪鴞"不能與殲20相比。由於沈飛長期模仿蘇霍伊戰機,與俄羅斯方面的航空交流也很頻繁,獲得了許多俄方的基本試驗數據,包括研製軟體,長久以來自然比較傾向於蘇霍伊的試驗方向。

因此,「雪鴞」的設計思路延續了蘇27和蘇30的特點,更像是俄羅斯五代機蘇57的發展思路:比如兩者都明顯使用了蘇27的氣動布局作為基礎;而且都採用了中心升力體的方式,這可能也與殲11的氣動設計有關,比較熟悉。

但是事物總是有兩面性的,三翼布局同樣給「雪鴞」帶來了巨大的問題,比如隱身性能不能過關,飛控設計極其複雜,而飛控正是該研製單位最大的弱點之一,所以「雪鴞」在競爭中失利是必然的,最終「威龍」勝出。

此外,必須要提到的是,事實上「雪鴞」的出現,確實與俄羅斯有著密切的聯繫,甚至可以說與俄羅斯一架已經擁有原型的戰機有關,那就是蘇37。提到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軍迷們都知道,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就推出了一款名為蘇37的三翼面戰鬥機,全身「豹紋」,被稱為「超級側衛」。

事實上,「超側位」蘇-37在技術上確實體現出俄羅斯諸多先進技術,後視鏡雷達,矢量推力發動機,三翼複雜布局,一襲豹紋迷彩色彩,在當時可謂十分高調。不管怎樣,蘇-37最終還是在公眾的視線中隱身了,但是它獨特的三翼布局並沒有隨著它消失,而是多次被我國沈飛5代機的研製作為試驗方案進行試驗。然而,「雪鴞」雖然失敗了,但它仍然是中國的原始物種,代表著中國人的智慧,至少,之前我們是這麼想的,直到俄羅斯五代機的神秘模型被揭露出來。

俄羅斯五代機A模型和C模型

這個A模型似曾相識(上圖是雪鴞戰鬥機)

雪鴞同角度對比在此之前,可靠消息曝光了俄羅斯五代機的一對型號右邊是 C型左 A型C型正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蘇57,眾所周知!蘇-57是俄軍的第五代戰鬥機,在2010年首飛。高度機動與超音速飛行能力的結合,加上現代化機載設備和低雷達可探測性,使得蘇-57在當今乃至未來的防空系統方面都優於同類對手。

左 A型,外形似曾相識,其兩側進氣三翼面布局與「雪鴞」十分相似。俄羅斯5代機 A型主翼當然只是簡單的梯形後掠翼,而「雪鴞」採用的是複雜切尖的雙三角翼,隱身性能要好一些。此外,俄羅斯的五代機 A型鴨翼還具有一定的上反角度,這與殲20有些類似。此外,還給「雪鴞」貼上了標籤,其中還包括此次曝光的俄羅斯五代機 A型,或者說是蘇37的隱身版本。

事實上,俄羅斯五代機在研發時就有很多設計方案,僅米高揚設計局就有十幾個,其中米格1.44就是最著名的代表,蘇霍伊設計局也有S37 「金雕」。但是,不管是1.44米還是「金雕」米,都只是某種單一或多種技術的驗證機,並不被稱為真正的俄羅斯五代機投標計劃。

蘇-57戰鬥機結構拓撲優化數模

而俄羅斯5代機的真正競標項目之一,也是這架三翼飛機。以右 C型為例,它的外形幾乎和現在的蘇57一模一樣,這說明它是一款成熟的產品。類似地,左邊的 A模型也應該是比較成熟的方案,否則就不會一起出現。

然而,即使是外行人,也可以看出,右邊的 C模式,比左邊的 A模式更加協調、先進,也就是說,俄羅斯使用了先進的 C模式,而中國可能使用淘汰的 A模式,也就是說,不管「雪鴞」如何改進,都不可能比蘇57更先進。而且蘇57已經是最差的五代機了,可想而知,「雪鴞」輸得毫無怨言。

此外,就引擎而言目前正在使用的蘇-57戰鬥機的發動機是AL-41F1渦扇發動機,但是AL-41F1發動機並非蘇-57戰鬥機的最終動力,只能作為過渡階段的替代動力系統使用,預計配備AL-41F1發動機的蘇-57戰鬥機僅能生產2-12架。

雪鴞(xiao)

自2021年起,蘇-57 「王牌之心」產品-30發動機便會下線,屆時,蘇-57戰鬥機的第二階段將全部裝備量產型產品-30渦扇發動機,屆時蘇-57也將有一次進化——最終形成蘇-57完整版,外形基本上與上圖和下圖一樣。

從圖中可以看出,完整的蘇-57與目前的蘇-57最顯著的區別在於發動機尾噴口的形狀。蘇-57雙矢量噴口由於光影和角度等因素,其細節看起來並不特別清晰,但其整體形狀仍與F-22相似,與F-22相似。

總的來說,在現階段,俄羅斯軍方也在不斷改進蘇-57的升級,力圖把蘇-57打造成最強大的五代機,為今後六代機的研製奠定基礎。蘇-57是一種多用途戰機,軍方說,它不僅可以用來奪取制空權,還可以對地面和水面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多個系列的內置「智能」飛彈和與戰機配套的炸彈正在開發中。但願我們能夠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相關焦點

  • 沈飛「雪鴞」一無是處?並非「雪鴞」不努力,奈何「威龍」太優秀
    承擔研製任務的廠家分別為沈飛、成飛兩家國字號企業,兩大設計局展開了激烈的戰機競標工作。最終競標結果不必再次多言,空軍對成飛拿出的殲-20"威龍"戰鬥機方案一見傾心。其實沈飛的殲-14"雪鴞"方案其實也頗有看點,之所以不敵"威龍"並非"雪鴞"性能參數不合格,計算機模擬結果顯示"雪鴞"戰機同樣可以對現有的F-15、陣風等四代機形成碾壓優勢!
  • 殲-14「雪鴞」與殲-20「威龍」競爭落敗的原因是什麼?看看
    因為殲14雪鴞戰鬥機的尺寸太大,而且隱身太差,另外氣動設計太過於保守了,可以看作是一個比俄羅斯的蘇57還差的飛機,但是殲20卻要強很多,比俄羅斯的蘇57先進很多,設計也更加前衛,因此選擇殲20是正確的。
  • 沈飛呼聲最高的「雪鴞」四代機機動方案為何會被成都「威龍」大翻盤?
    沈飛呼聲最高的「雪鴞」四代機機動方案為何會被成都「威龍」大翻盤? 工程師黃明星 發表於 2018-08-20 10:37:18 殲10B戰鬥機,採用了先進的PESA雷達和航電設備,加強了機身,成為第一款國產空戰轟炸雙重戰鬥機 由於成都所當時主要任務是發展J10戰鬥機
  • 新西伯利亞傳來好消息,量產蘇57正式公開,俄軍聖誕節最好的禮物
    蘇霍伊設計局最新的第五代戰鬥機蘇-57,第一架交付部隊的量產型今天正式對外公開。這架編號藍色01的蘇-57戰鬥機相當不簡單。今天外媒公開了這架戰機在新西伯利亞託爾馬切沃機場的照片。這是蘇-57戰機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量產型戰機。也就是說,這是俄羅斯空天軍將要接受的第一架隱形戰鬥機。圖片中可以看到新西伯利亞託爾馬切沃機場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到處是冰天雪地的感覺。
  • 殲-20雙座機設計方案曝光,並列雙座令人意外
    殲-20並連雙座機兩名飛行員彈射 殲-20要擴大使用範圍主要包括三個原因:一是執行殲擊轟炸機任務的需要。殲-20雙座機將是中國第一種隱形殲擊轟炸機,海軍航空兵和空軍都對該種機型需要非常大,可以用來淘汰「飛豹」和轟6;二是為了適應部署「忠誠僚機」的需要。未來隱形戰機出擊時可能有4-6架「忠誠僚機」伴隨作戰,殲-20將會變成一架空中指揮機,單靠一名飛行員無法更好的處理指揮作戰任務;三、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潛力最大的空中作戰平臺,雙座版的殲-20突防能力僅次隱形轟炸機,是發展攻防兼備空軍的必然結果。
  • 蘇-30連續飛行10小時,殲-20短板顯現,中國版「鴨嘴獸」要來了?
    蘇-30MKK和殲-16畢竟只是三代機,如果在遠海遇到突發事態,殲-20僅一名飛行員是否能持續飛行8個小時參戰就成了疑問。 殲-20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一種空中作戰平臺,擁有強大的遠程奔襲能力,再加上空中加油和副油箱,其航程要超過蘇-30MKK。因此,殲-20未來發展雙座戰鬥機就成了重中之重,該機的定位是以對面打擊為主的殲擊轟炸機,同時還具備強大的空戰能力,對於提升海空軍遠海作戰能力具有戰略意義。
  • 成飛養了一群龍,沈飛養了一堆鳥
    其中成飛研發的飛機喜歡取名帶一個「龍」字,比如FC-1「梟龍」、殲10「猛龍」、殲20「威龍」。可以說成飛靠這三條「大龍」完成了對老大哥沈飛的逆襲。(FC-31「鶻鷹」)而沈飛對自己研發的戰機則傾向於用猛禽的名字,比如當年與殲20競標五代機項目的「雪鴞」,還有現在的
  • F22猛禽最高爬升2萬米,蘇57最高1.9萬米,那我國殲20呢
    但是它本身的穩定性存在很大問題,因此俄羅斯一直不敢將其投入使用,可以說蘇57的列裝過程是相當艱難的。蘇聯對蘇57做了大量的調整,現在已經成功入列,使得俄羅斯的防空能力精進了不少,雖說俄羅斯的財政一直堪憂,但是足夠的科技實力還是能夠幫助俄羅斯很好的發展五代機。俄羅斯的蘇57爬升極限為1.9萬米,不過要是它的穩定性能夠再強一些就更好了。
  • 模擬殲-20還是蘇-57?美軍公布五代空中靶機,成本低於1000萬美元
    所謂靶機,就是專門用於軍隊訓練的「靶子」,一般是無人駕駛的,提前設定好飛行路線,讓軍隊進行模擬演習,美國現在在用的靶機是QF-16,對應美國的F-16,作戰能力與F-16無異,但沒有隱身能力,美國的第五代靶機增加了隱身功能,還有一個用途就是模擬中俄的隱身戰機進行軍隊訓練,因此外形上和殲-20、蘇-35都有相似之處。
  • 殲-6叫「六爺」,殲-10叫「棍子」,殲-20叫「黑絲帶」,中國戰鬥機...
    近日,沈飛研製的「鶻鷹」戰鬥機引起了廣泛關注。「鶻鷹」戰鬥機一些媒體將其稱為「殲-31」,這種說法似乎言之過早,迄今為止,該型戰鬥機尚未獲得解放軍空軍正式立項。如果一定要將它歸於某個「型號」,確切地說,應該是航空工業公司在珠海航展上公布的「FC-31」。為什麼這麼說?我國的戰鬥機是如何命名的呢?
  • 殲-20誕生日,代表的是盛世中國
    但不妨礙1.11成為一種圖騰,每年還是盼,全然不顧這些年運-20、直-20、FC-31......首飛都不在這個日子,「遼寧」艦、「山東」艦航母、055型萬噸驅逐艦等等一眾大神級裝備也都沒選這天為重大節點,但全不妨礙。為什麼?因為殲-20的出現太意外了,首飛飛行員李剛說:2011年1月11日下午1點11分起飛。
  • 中國首款三面翼戰機比殲15早13年,24年前已是世界一流,潛力巨大
    許多人以為殲-15就是是我國製造的第一種三翼面戰鬥機,但其實不然,早在殲-15首飛前13年,就有一種基於殲-8II的三翼面戰鬥機飛上了藍天,該機就是殲-8II ACT主動控制技術驗證機
  • 「沈霍伊」和「成洛馬」,一個調侃一個誇讚,為何評價如此兩極化
    這兩家公司是我國戰鬥機的主要負責企業,因為涉及的業務大多相似,因此也難免被網友拿來進行比對。「沈霍伊」和「成洛馬」,分別是軍迷對於沈飛和成飛的兩個稱呼。「沈霍伊」取名蘇聯的蘇霍伊設計局,以設計戰鬥機、客機、轟炸機聞名於世。而「成洛馬」則取名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是美國航空航天製造商,研製出了許多聞名世界的戰鬥機。
  • F22猛禽最高爬升2萬米,蘇57最高1.9萬米,那中國的殲20呢?
    相關資料顯示,F22戰機的最大升限為2萬米,蘇57的最大可達1.9萬米,那我國的五代戰機殲20呢? 據悉,俄羅斯推出五代戰機蘇57,其最大飛行速度在2馬赫之上,最大起飛重量約為36噸,作戰能力十分強大,再結合其強大的低可探測性能力,使得俄羅斯空軍的突防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而該戰機最大平飛高度約為1.9萬米,表現令人驚豔。
  • 殲20將迎來小夥伴?沈飛披露關鍵信息,中國版忠誠僚機即將現身
    文/行人十年前的隆冬,殲20一飛沖天,自此我國也有了世界領先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說起殲20,軍迷們也對他有著非常特殊的感情。殲20作為我國國土防空的中堅力量,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廣大軍迷的心。近日,中航工業瀋陽所又爆出了一條重要的消息,在殲20首飛十年之後的現在,他即將迎來一位「忠誠夥伴」。根據中航工業瀋陽所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的消息顯示,目前中航工業瀋陽所正在為一款戰鬥機研製新型的人機互動系統。提起「人機互動」系統,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無人機了。
  • 俄羅斯憂心忡忡怕洩密,專家:蘇-57有一項領先
    而其中四款在役的五代機,能夠放在國際市場上購買的,暫時只有美國的F-35和俄羅斯的蘇-57。然而在目前的國際市場上,F-35的銷量,以近乎壓倒性的優勢碾壓蘇-57,雖然根據外媒分析,蘇-57應該有不少買家,並且其性能也是遙遙領先F-35,。然而為何性能優異媒體看好的蘇-57現實卻無人問津呢?事實上,蘇-57不受待見主要有兩點原因。
  • 殲-20戰機並列雙座版曝光,將成戰鬥轟炸機
    殲-20戰機是中國獨立自主建造隱身戰機,而且作戰實力跟美軍F-22戰機和俄羅斯蘇-57戰機不相上下。何況,殲-20戰機實現中國空軍由空軍大國到空軍強國的重要轉變。殲-20戰機作為重型戰鬥機在改進潛力相當大,正在朝著系列化的空中作戰平臺發展。
  • 蘇57是四代機還是五代機?
    蘇57戰機雖然早在2010年就已經成功實現了首飛,但是時至今日首架量產型蘇57才正式下線,這就使得俄羅斯在隱身戰機發展道路上相比我國屬於「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畢竟比蘇57遲首飛一年的殲20早在2017年就已經批量裝備服役,經過三年左右的批量裝備服役後,殲20裝備數量早已成雙位數,而蘇57首架原型機才剛剛下線。
  • 印度空軍為何不怕殲-20,卻怕殲-11戰機?與實戰有關係
    說中國綜合戰鬥力最強的是哪一款戰鬥機,很多人都一定會立馬答道,那鐵定是殲-20無疑。殲-20是我國五代隱形戰機,它也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戰鬥機之一。不過有意思的是,在印度空軍眼裡,中國的戰機隊伍中,對其威脅最大的,既不是五代隱形戰機殲-20,也不是我們的重型多用途殲-16,而是綜合戰力略遜一級的殲-11戰鬥機。至於為什麼印度空軍不害怕中國更先進的殲-20,反倒是害怕殲11戰鬥機,印度一位退役的高級軍官道出了實情。
  • 機翼線纜如蚯蚓般顯露,甚至不及三代機,蘇57工藝水平一般
    蘇57戰鬥機能力不錯隱身差  蘇57隱身性能差的原因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一是發動機沒有採用類似於殲20和F35那樣的最新型鼓包式進氣口設計,二是整體氣動布局的隱身能力不強,被網友形容為「猶如一架拍扁的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