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
有一個很特殊又普遍的現象,叫做「三年級現象」,三年級就是一道坎兒,也是學霸和學渣的分水嶺。
有的孩子上一二年級的時候總是考雙百,名列前茅,是妥妥的學霸。而上三年級後,成績迅速下滑,怎麼努力也跑不到前面去。
有的孩子上一二年級總是調皮搗蛋,上課不認真聽,總被老師批評,學習成績平平,一到三年級忽然像變了一個人,成績一下子竄了上去。
兒子的一個同學瑞瑞就是這樣,一二年級沒少挨打,調皮到把老師衣服扣子拽下來,總是惹事生非,被一幫孩子圍攻。
結果到了三年級,忽然改邪歸正,數學都能考 100分,語文成績也是數一數二,作文寫得很優美。家長們感嘆孩子懂事了,知道學了。
為啥孩子之間區別這麼大呢?這次我就來分析分析。
三年級為啥是一道坎兒
三年級學習科目增多。
例如,很多學校一二年級不學英語,到三年級才開始學英語。如果以前沒有聽力基礎,忽然學英語,孩子就會跟不上。兒子上三年級的時候,全班60個孩子,只有兩個孩子能聽懂,其他的全部蒙圈。
不僅科目增多,學習難度也會加大。
語文課文深度、字詞難度都會增加,考試更重視閱讀理解題目,要求寫一篇更完整的作文。
閱讀理解分課內和課外兩部分,課內的相對簡單,孩子上課已經爛熟於心。但是課外的難度一下子提高八度,會難住一大批學生。
有一位老師分享,一次考試中,課外閱讀題共11分,大多數學生勉強得2分,有很多孩子一分未得。
需要解釋詞語的意思、理解句子內涵、用指定詞組造句、分析人物形象,如果沒有強大的詞彙量 、理解能力、總結分析能力,很難寫出正確答案。
數學知識邏輯性更強,計算要求更加熟練、更加複雜、更注重理解應用。
數學考試不再只是簡單的加減計算,加入了很多難度更高的思維能力題目,繞來繞去,讓孩子捉摸不透。
一道題目,我們大人去做直接列個方程就能輕鬆解出,可孩子沒有學方程,需要用數學方法去推算。
比如下面這道題,兩個人存了兩次錢,第一次是一個確定的數字,第二次是個未知數,最終結果是兩人的總存款成倍數關係,那第二次存了多少錢呢?
要推理出兩個人存款的差距是個固定數字,用這個數字和倍數結合計算,推算出一個人存錢後的總數,再減去第一次的存錢數,就可以得出答案。
真是夠繞的,需要孩子理清每個條件的關係,思路清晰,不能亂了方寸。
是閱讀能力讓孩子拉開了差距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學好語文要有豐富的詞彙和強大的理解能力,需要靠閱讀去解決。學好數學,需要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也需要靠閱讀去提升。
是閱讀能力讓孩子拉開了差距,兒子的同學瑞瑞一二年級很調皮,但他有個特別好的習慣,酷愛課外閱讀,上三年級的時候已經讀了很多章節小說,這一點讓他在三年級如魚得水。
當其他孩子還在認字,還在學習如何閱讀的時候,他已經在閱讀中學習了。
尹建莉老師也提到,她的女兒圓圓,在二年級已經讀章節書,理解力好,各門功課都很優秀,直接跳級到四年級。
心理學上有個「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熟練的閱讀能力可以幫助孩子實現成績的飛躍。
三年級正是閱讀方式轉換的關鍵時期,想考出一個好成績,就要像學習課本知識一樣重視課外閱讀,擴展自己的知識面。
教育家蘇姆霍林斯基說過,三十年的經驗使我相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 。
缺乏閱讀能力,將會阻礙和抑制腦的極其細微的連接性纖維的可塑性,使它們不能順利地保證神經元之間的聯繫。不善於閱讀就不善於思考,大腦就會不靈活。
那些閱讀能力強的孩子,雖然在學習上下的功夫不大,但是成績很好,就是因為閱讀促進智力發展。
如何引導孩子閱讀
閱讀的重要性很明確,可是有的孩子沒有閱讀習慣怎麼辦呢?需要父母積極引導,沒有不喜歡讀書的孩子,只有不想引導的父母。
1、給孩子選擇一些經典好書
《如何閱讀能讓孩子受益一生》中提到,小學階段的閱讀屬於拓展視野階段,如果讓孩子自己選書 ,他只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範圍比較窄,需要父母幫助選擇各種不同類型的書。
小學階段正是讀經典好書的大好時光,經典好書的優勢是:故事久經考驗,對孩子起到正向引導作用,故事都很美好,孩子閱讀過程會感到心情愉悅,容易引起閱讀興趣。
注意給孩子選擇一些故事情節豐富的、成篇大段的經典好書,知識百科、自然探索、童話科幻、歷史人文都要有所涉獵。
2、繼續給孩子讀書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大了,孩子應該自己讀書,不需要再給孩子讀書了,其實是錯誤的。孩子在小學階段,聽力理解水平高於閱讀理解水平,給孩子讀一些略高於他認知難度的書,有助於孩子愛上閱讀。
美國著名閱讀推廣人莎拉·麥肯齊建議,在小學階段增加給孩子的讀書時間,猶太人會堅持給孩子念書到中學為止。
3、讓孩子講出來
樊登說過,用嘴講一分鐘,信息量可以達到傳統閱讀的3-5倍,關鍵在於大腦在講書的過程中除了會識別、解碼、還會過濾、記憶、翻譯、提取信息。
所以要鼓勵孩子講出來,和孩子討論故事情節,回憶那些特別精彩的片段、最打動自己的部分,將記憶儲存在大腦中,真正轉化成自己的知識。
4、像學課文一樣讀書
孩子不僅要泛讀,還要精讀,等孩子喜歡上讀書以後,要讓孩子精讀幾本書 ,進一步提升孩子的閱讀理解和應用能力。如果還沒有很好的閱讀技巧,就像學課文一樣讀書就可以。
比如勾劃重點詞語、句子,標記段落,對人物進行分析,寫出自己的一些感悟。開始做起來會很難,試著走出舒適區,向挑戰區發展,閱讀能力就會上一個臺階。
給孩子選擇一套好書事半功倍
哪套書比較適合小學生閱讀呢?上面提到了經典好書,耳熟能詳的有很多。像《神奇樹屋》、《森林裡的小木屋 》、《可怕的科學》、《吳姐姐講歷史故事》、鄭淵潔的書、楊紅櫻的書、沈石溪的書、劉慈欣的書等等,數不勝數。
推薦孩子讀一下《神奇樹屋》進階版,這是美國國寶級藏書,暢銷27年,翻譯成38種語言,總銷量達到1.34億冊,兒子小時候讀了28本,特別過癮。
這套書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呢?
1、知識豐富,一本書頂幾本書
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個冒險故事,還涉及到了科學、歷史、地理、文化、藝術、自然和體育、神話、動物保護等知識。
涉及到無數個國家和地區,江戶時代的日本、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1762年的奧地利維也納、1915年的美國紐奧良,進大海看鯊魚、去南極洲科考。
孩子仿佛在週遊全世界,了解錯綜複雜的、幾千年的歷史人文。
2、圖文並茂,減輕閱讀壓力
孩子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經驗,但還不夠成熟,需要用簡單的圖畫作為輔助,理解文字 內容。這套書配有大量惟妙惟肖的黑白圖畫,準確解釋孩子遇到的難點、疑點,幫助孩子輕鬆閱讀。
3、詞彙豐富,語言優美
這本書很注重遣詞造句,動詞、名詞、形容詞非常豐富,大大提升孩子的詞彙量。描寫手法非常講究,讓孩子被優美的語言薰陶,提升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
比如:「我意入夢鄉,雨聲淅瀝催人眠,蛙鳴伴榻旁。」「閒寂古池旁,青蛙跳進水中央,撲通一聲響。」
4、能夠提升孩子的能力
雖是冒險故事,但驚險刺激之餘又不乏趣味性,同時充滿想像力,集品德和智慧於一書,孩子可以從中體驗到可貴精神,幫助孩子培養有擔當、勇敢、陽光等優良品質。
每本書後面設計了有趣的科普遊戲和填字遊戲,提升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對書籍的理解能力,考慮非常周到。
馬上放假了,正是孩子彎道超車的好機會,用好書填滿孩子的閒暇時間,提升閱讀能力,防止沉迷手機。
《神奇樹屋》進階版現在已經出了4輯,共16冊書,可以1、2輯一組,3、4輯一組,建議直接把1-4輯全部入手。
需要1、2輯的,點擊下面連結下單。原價176元,活動價125.4元。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致力於培養陽光積極的孩子,歡迎關注我,育兒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