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龍陵:山水田園生態美 龍新河畔百鳥歡

2021-01-10 中國日報網

雲南龍陵山水田園生態美 龍新河畔百鳥歡(侯雲鵬 攝)

雲南龍陵山水田園生態美 龍新河畔百鳥歡(侯雲鵬 攝)

雲南龍陵山水田園生態美 龍新河畔百鳥歡(侯雲鵬 攝)

雲南龍陵山水田園生態美 龍新河畔百鳥歡(侯雲鵬 攝)

時至初夏季節,走進雲南保山龍陵縣龍新鄉龍新社區叢幹自然村,一條蜿蜒而清幽的龍新河從壩子中央淌過,河岸兩旁金燦燦沉甸甸的麥浪隨風「蕩漾」,蔥綠而自然排列的樹木依山傍水,特別是龍新河畔那一群群自由飛翔的牛背鷺格外引人注目……成為點綴農村山水田園和諧之美的「主角兒」。

上百隻牛背鷺,時而翱翔在藍天下盡情地欣賞著山水田園之美,時而停歇在密林樹梢上悠然梳理自己靚麗的羽毛,時而漫步在田埂草叢中覓食,勾勒出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牛背鷺(學名:Bubulcus ibis),又名黃頭鷺、畜鷺、放牛郎等,由於其常與家畜特別是水牛形影相隨,喜歡跟在牛身後捕食被家畜驚飛的蝗蟲、蟋蟀等昆蟲,也常在牛背上歇息,故而得名牛背鷺。當然牛背鷺也喜歡在草(旱)地、山腳平原和低山水田、池塘、旱田及沼澤地等地棲息。

對牛背鷺來說,繁殖期是其最忙碌的時候,它們到處尋找枯樹枝忙碌於安家築「愛巢」。或選擇與自己同伴成群結對地築巢,或選擇與白鷺等其它鳥類結伴築巢,為安心「生兒育女」做準備。其繁殖期一般在每年的4至7月,喜歡選擇在近水的大樹、竹林或杉林上築巢。它們既有候鳥也有留鳥,一般來說,在中國長江以南繁殖的種群多數為留鳥,長江以北多為夏候鳥。

牛背鷺是中型涉禽,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其對居住環境很「挑剔」,喜歡選擇生態環境好、無汙染的地方作為繁衍、棲息地。

「通過全鄉人民的共同努力,現在我們龍新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牛背鷺、野鴨等野生動物的數量也增多了。」龍新鄉幹部楊文華說。近年來,全鄉把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積極實施國土綠化、森林生態修復等工程。優美的自然環境持續向當地群眾釋放著「生態紅利」。5年來,全鄉營造各種生態經濟兼容的林木1.3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4.36%;2019年全鄉實現生產總值39123萬元(其中實現林業產值4761萬元),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45元。(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愛情鳥」冠斑犀鳥現身保山龍陵
    冠斑犀鳥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廣西西南部、雲南南部和中部及西藏東南部。主要棲息於常綠闊葉林中,以植物的果實和昆蟲為食,更喜食核果、漿果類等,其最大特點是喜歡成雙成對出行,過著「家族式」群居生活,它們是大型鳥類界少有的「一夫一妻制」,因此有了「愛情鳥」之美稱。
  • 「高清組圖」200餘只灰鶴遷徙首次途經雲南龍陵
    200餘只灰鶴遷徙首次途經雲南龍陵「為了不驚擾到它們,我們只敢遠遠地躲藏在密林中觀察灰鶴,偷偷地用相機拍下它們的活動軌跡。」200餘只灰鶴遷徙首次途經雲南龍陵當天下午黃昏時分,這群近200隻的灰鶴穿越過龍新蚌渺湖,再次踏上了遷徙的旅途。
  • 「愛情鳥」冠斑犀鳥現身雲南龍陵
    新華社昆明1月2日電(記者張雯)記者2日從雲南省保山市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近日,該保護區與龍陵縣木城鄉聯合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時,首次拍攝到了犀鳥科斑犀鳥屬鳥類。經西南林業大學動物學教授韓聯憲鑑定,確定其為「愛情鳥」冠斑犀鳥。
  • 冠斑犀鳥現身木城 刷新保山龍陵鳥類品種新紀錄
    近日,雲南保山市龍陵小黑山保護區和木城鄉在該保護區周邊區的木城鄉澡塘山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時,首次拍到了犀鳥科斑犀鳥屬鳥類,經過西南林學院動物學專家鑑定,確定為冠斑犀鳥。冠斑犀鳥的發現填補了龍陵縣犀鳥的空白,刷新了全縣鳥種新紀錄。
  • 一年14次亮相央視,龍陵小黑山保護區生物多樣性成為新晉網紅
    天行長臂猿在雲南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僅見於古城山片區,但並無固定種群,為保護區臨近區域的兩個長臂猿群體偶爾遷移活動至保護區範圍內。 據《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及評價》報告(2020年),目前已知龍陵小黑山保護區鷹科動物種類多達10種。 藍喉擬啄木鳥:寧願身上綠也要「頭頂紅」 藍喉擬啄木鳥為小型鳥類,鳥身通體透綠,唯有頭頂的一縷紅色羽毛最為亮眼。此鳥前額至頭頂鮮紅色,眼周、臉、喉及頸側亮藍色,嘴角褐色或角綠色。上體草綠色,下體淡黃綠色。
  • 國際規劃大師劉太格為雲南龍陵縣城市發展繪製藍圖
    劉太格先生與龍陵縣委政府共繪城市藍圖 2016年,位於雲南西部的邊境縣龍陵同新加坡雅思柏設計事務所籤訂合同,由國際規劃大師、新加坡規劃之父、雅思柏設計事務所資深董事劉太格先生率團對龍陵空間發展進行系統規劃。
  • 在龍陵,青菜不光好吃,還花樣多
    在龍陵,大青菜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綠色蔬菜之一。尤其是冬季的大青菜更是「忙」得不可開交,各種煮煮、曬曬、醃醃,成就了生活中的各種美好滋味。在龍陵,龍山河頭、龍新勐冒、平達壩子、鎮安八〇八等地氣候寒冷,適宜大青菜的生長。個頭高、葉片大,經霜露一染,葉肥肉厚,既有「顏值」,又有「品質」,深受人們的喜愛。下面簡單介紹幾種龍陵大青菜的吃法。
  • 雲南龍陵松山抗戰遺址的保護與重生
    沿遊道而上抗戰遺址遍布松山  車輛從龍陵縣城出發,經過了近一個小時的顛簸,在中國遠徵軍第八軍103師陣亡將士紀念碑前停了下來。在護林員兼導遊楊金滿的帶領下,記者一行開始登頂松山主峰——子高地。  「松山在龍陵,但它不只屬於龍陵,它應該屬於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共同遺產。我們有責任將它保護好,讓子孫後代能永遠到這裡感受中華民族的愛國豪情。」陳院峰說。  松山遊客4年間翻了20多倍  「如果你幾年前曾到過松山,相信你現在來感受會大不一樣。」
  • 孟浩然詩詞裡的夏天,最唯美的山水田園詩詞
    日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予復何為者,棲棲徒問津。中年廢丘壑,上國旅風塵。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親。歸來當炎夏,耕稼不及春。扇枕北窗下,採芝南澗濱。因聲謝同列,吾慕潁陽真。《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唐代:孟浩然水亭涼氣多,閒棹晚來過。
  • 美麗保山:山水田園縣城昌寧,鳥語花香人沉醉!
    春分一過,不久前獲得了雲南省美麗縣城的昌寧山水田園大公園裡,春色立即就不一樣了,一天一變甚至一時一變。走進公園,抬眼就能看見春風已在這裡吹出了一個春滿堂,放眼四周,隨處都是鳥語花香,讓人沉醉期間流連忘返。春天的昌寧,不僅被花「包圍」,還被花給弄得「內憂外患」。
  • 新紀錄!冠斑犀鳥現身龍陵縣
    近日,保山市龍陵小黑山保護區和木城鄉在該保護區周邊區的木城鄉澡塘山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時,拍攝到了犀鳥科斑犀鳥屬鳥類,經專家鑑定,確定為冠斑犀鳥。 「當時發現了四隻,由於它怕人和天氣等原因,只抓拍到了兩隻。」
  •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巨松鼠現身雲南龍陵
    近年來,雲南龍陵著力加大自然生態脆弱區生態恢復,加強野生動物保護與宣傳,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生態環境日益改善。蔡雙發說:「像巨松鼠這種機靈的動物平時很難看到,生態環境保護讓我們能拍到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完)
  • 龍陵生物多樣性之美丨穿著打扮「風格」不一樣的菲氏葉猴
    中國雲南省龍陵縣是邊境線上生物多樣性資源十分豐富的縣份之一,尤其是作為滇西南各保護區群動植物物種基因交流「黃金」聯結紐帶和中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重要「縫合線」的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原始森林生態系統保存完整,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態環境、溼潤的氣候條件,為野生植物生長和野生動物棲息、繁衍創造了
  • 生態公園生態美
    生態公園生態美,引得遷徙鳥兒歸。歸來鳥兒增園色,遊客拍攝尾追隨。琵鷺雪白纖維腿,蜂虎翠綠藍頸圍;黃鸝身披黃緞裝,歌聲優美惹人醉。註:蜂虎:蜂虎鳥,被稱為中國最美鳥。
  • 唐代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詩歌創作先行者孟浩然
    唐代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詩歌創作先行者孟浩然談起「山水田園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種寄情於山水的詩歌描寫方法,是由東晉時期的「隱士」陶淵明首創。經過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這個詩歌派別中除了陶淵明之外,還有被譽為「二謝」的謝靈運和謝朓。「山水田園詩」多以描寫,山水田園風光以及隱逸生活為主題。這類詩歌的主要風格就是閒適自然。
  • 雲南龍潤新十年要「泡」世界好茶
    雲南龍潤茶已站到時代風口,將在「新十年」打造世界一流茶葉、世界一流品牌。2016年12月15日,在雲南昆明召開的「新十年龍潤茶發展新思路高峰論壇」上,龍潤集團、理想科技集團董事長焦家良博士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健康主流化兩種勢頭疊加,造就了中國大健康產業的繁榮發展,這使多次作為國禮的龍潤茶站到了時代的風口。 「即將過去的2016是龍潤茶『新十年』開局之年,2017將是龍潤茶『新十年』發力之年,龍潤茶有信心、有能力打造世界一流茶葉、世界一流品牌!」
  • 美在珞珈之四:山光悅鳥性,山水滌人心
    發布時間: 2013-03-12 15:00   來源: 荊楚網   進入電子報   山光悅鳥性,山水滌人心  ——品味百鳥齊鳴的珞珈  學生記者 史今  落英繽紛,修竹茂林,那是我們最愛的珞珈
  • 刺桐花開正火紅,百鳥谷裡拍鳥行
    雲南怒江百鳥谷依託綠水青山全力打造「鳥家樂",休閒觀鳥拍鳥就是扶貧。
  • 龔琳娜在MISA丨下了山的自由鳥
    02山水田園——疫情中的靈魂尋根之旅7月22日,龔琳娜和龔鑼新藝術樂團在夏季音樂節的分會場——城市草坪音樂廣場上舉辦了「山水田園」專場音樂會。我問她:「通過這場戶外音樂會,想向觀眾表達什麼?」龔琳娜不假思索地說:「自由。」
  • 林友農:我的田園山水畫
    30多年後的今天,我不但治癒了肝炎與支氣管炎,也在中國畫山水創作獲得一點小成績。儘管和功成名就的人還不能相比,但我已經知足。知足常樂是我的座右銘。我永遠感激社會,感激生活的經歷給我帶來的樂趣,使我在生我養我的這塊沃土上累積了豐富素材。我生命幾乎全部沉浸在自然造化之中,將愛家鄉山水以歷史的思考,追求歷史文明與當代精神相融合,近年來創作了百多幅田園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