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龍陵山水田園生態美 龍新河畔百鳥歡(侯雲鵬 攝)
雲南龍陵山水田園生態美 龍新河畔百鳥歡(侯雲鵬 攝)
雲南龍陵山水田園生態美 龍新河畔百鳥歡(侯雲鵬 攝)
雲南龍陵山水田園生態美 龍新河畔百鳥歡(侯雲鵬 攝)
時至初夏季節,走進雲南保山龍陵縣龍新鄉龍新社區叢幹自然村,一條蜿蜒而清幽的龍新河從壩子中央淌過,河岸兩旁金燦燦沉甸甸的麥浪隨風「蕩漾」,蔥綠而自然排列的樹木依山傍水,特別是龍新河畔那一群群自由飛翔的牛背鷺格外引人注目……成為點綴農村山水田園和諧之美的「主角兒」。
上百隻牛背鷺,時而翱翔在藍天下盡情地欣賞著山水田園之美,時而停歇在密林樹梢上悠然梳理自己靚麗的羽毛,時而漫步在田埂草叢中覓食,勾勒出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牛背鷺(學名:Bubulcus ibis),又名黃頭鷺、畜鷺、放牛郎等,由於其常與家畜特別是水牛形影相隨,喜歡跟在牛身後捕食被家畜驚飛的蝗蟲、蟋蟀等昆蟲,也常在牛背上歇息,故而得名牛背鷺。當然牛背鷺也喜歡在草(旱)地、山腳平原和低山水田、池塘、旱田及沼澤地等地棲息。
對牛背鷺來說,繁殖期是其最忙碌的時候,它們到處尋找枯樹枝忙碌於安家築「愛巢」。或選擇與自己同伴成群結對地築巢,或選擇與白鷺等其它鳥類結伴築巢,為安心「生兒育女」做準備。其繁殖期一般在每年的4至7月,喜歡選擇在近水的大樹、竹林或杉林上築巢。它們既有候鳥也有留鳥,一般來說,在中國長江以南繁殖的種群多數為留鳥,長江以北多為夏候鳥。
牛背鷺是中型涉禽,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其對居住環境很「挑剔」,喜歡選擇生態環境好、無汙染的地方作為繁衍、棲息地。
「通過全鄉人民的共同努力,現在我們龍新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牛背鷺、野鴨等野生動物的數量也增多了。」龍新鄉幹部楊文華說。近年來,全鄉把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積極實施國土綠化、森林生態修復等工程。優美的自然環境持續向當地群眾釋放著「生態紅利」。5年來,全鄉營造各種生態經濟兼容的林木1.3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4.36%;2019年全鄉實現生產總值39123萬元(其中實現林業產值4761萬元),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45元。(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