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四部曲
2019.09.27
二十多歲的年紀,還處於學生時代,我們擁有著大把的時光,年輕與美麗是我們最大的資本——姣好的身材與潔淨的臉龐還未遠去。
對於愛情,只要彼此對上眼,大家就能很自然地談情說愛。
正由於此時我們還擁有大量的資本可以揮霍,故可將其稱為「愛情試錯期」!
「愛情試錯期」顧名思義就是,我們在這一階段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嘗試,儘可能地摸清楚自己的性格特徵,從而推測與自身相匹配的目標性格。
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職業指導專家霍蘭德將職業選擇中的人格分為六大類,分別為: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家型和傳統型。
近年,心理學家對於戀愛人格也各有各的分類,此處勞煩小闊愛們可自行查閱相關書籍。
各種戀愛人格所做分類都是取其「共性」,而人思維之複雜難以言喻,因此,我們在生活中還需要自己去探索分析。
此時的愛情不用考慮物質。
每個月靠著父母給的夥食費,精打細算地過著小兩口的日子,如果不出去聚餐旅遊,日子倒也過得去;
倘若女朋友吵鬧著去看看外面新鮮的世界,自己又不願意兼職賺錢,那只能艱苦一點,開始與泡麵一起共度三餐,等扛過這段時間後,生活又將回歸正常。
這段沒有過多物質壓力的生活,日子永遠不會過得像江河般波濤洶湧。
隨著年齡的增長,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各種壓力不斷增加,特別是畢業季,前幾年或許還從未意識到自己的處境。
總覺得自己還有時間,每天在校園裡牽著小手溜圈,混跡於各種社團,偶爾去一趟圖書館。
忽然間,畢業仿佛從遙遠的以後跳到自己的眼前,令人措手不及。
「畢業季」算是「戀愛衝突期」中比較典型的一個例子。
分手也大多數是發生在「戀愛衝突期」。
由於心智尚未成熟,這一時期的男孩與女孩對於愛情的想法比較跳躍,如果對方沒有表現出很愛自己,他們會想,或許自己應該找一個更愛自己的人。
但這一想法,並不會平白無故的產生,它需要一個契機——挫折。
當我們的生活不再像夜晚的湖面一樣平靜時,攪動的水波就像我們情緒一樣,忽高忽低。
即將離開學校,學生們都將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生存,在陌生環境中的孩子,心裡往往十分忐忑不安,心情低沉,如果遇到面試不順,遲遲無法在這裡找到生存之道,鬱悶與煩躁必將侵襲而來。
誰都沒有理由讓第二者承當自己的壞情緒,即使對方是戀人或家人也不行。
「戀愛衝突期」中的男女並不會理智地思考問題,反而會變得更加敏感,互相責怪對方,男方怪罪女方不理解自己,女方責備男方根本不愛自己。
最後,直到彼此心累了,才無奈地說出分手。
對於在這一階段受過傷的男女,往往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會反思自己,並將重心放到提升自己上。
由此迎來「愛情空窗期」。
「愛情空窗期」有利於個人職業發展,不必為感情花時間和精力,一個人在事業上將走得更快。
長久待在「愛情空窗期」的人群,待的時間越久,就越容易沉浸在之前的戀愛幻影中。
他們深知這一切早已不可挽回,但依然對最初的戀人抱有留戀,因此,他們特別容易愛上與前任相像的人。
如果他只是愛著前任身上的某種特質,例如不服輸的精神,富有愛心等,那麼僅僅是局限於這一特質的愛戀是可以隨人物而轉移的,而對他而言,開展一段期望值相同,但全新的愛戀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倘若他腦中忘不掉的,是前任的點點滴滴,從語氣到動作,他時不時回憶起與前任之前的種種浪漫場景,那你不過是一個強行被賦予前任靈魂的軀體,之後的日子,你的身體將會進行無數次的靈魂戰鬥,身心疲憊。
當家庭壓力不斷增大,開始承認自己不再年少時,此時,不論你多麼優秀,都將進入「婚姻妥協期」。
「婚姻妥協期」的結局無疑是結婚。可能你們認為對方並不是最想要共度餘生的結婚對象,但一定是整合考量後的最佳人選。
在幾十年的成長經歷中,不斷接觸各種人群,努力追尋奮鬥,對於物質的追求在不斷減少,對外界事物也具有自我看法,形成了特定的人格。
但無論多麼完善的人格,都必須向時間妥協。
因為時間關係,大多數人省去了浪漫,彼此交談更加簡潔直接,就如同即將不久於人世的老人,言語中充滿了誠懇。
大家憑藉經驗,三言兩語就可判斷出對方的不足之處,這種交談無疑是十分高效的。
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一到兩年內,就完成了從結婚到生子的全過程。「婚姻妥協期」的男女,相比於前三者,更加務實。
將戀愛大體分為這四個階段,確實是十分武斷!
但這種情況,卻具有一定的根據,我們可以大膽地對身邊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進行觀察,必然也會得到極其有意思的「戀愛進行曲」!
文:彭澎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