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飾之美︱青銅器

2021-01-09 騰訊網

《合縱玉界》一個有話題、有溫度的和田玉愛好者交流平臺

青銅,是指紅銅和其他化學元素的合金,在中國商周時代成為最主要的器具材質。中國的青銅時代從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經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大約經歷了十五個世紀。在商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銅的冶鑄業作為生產力發展的標誌而達到高峰。

中國古代青銅器上的紋飾,始於夏代晚期,最早出現在容器上的是實心連珠紋,但因為夏代晚期青銅容器至今還發現的很少,紋飾資料不豐富。商周時期是青銅器大發展的時期,商周時代青銅器紋飾,大致可分為八大類:獸面紋類、龍紋類、鳳鳥紋類、各種動物紋類、火紋類、各種獸體變形紋類、幾何紋類和人物畫像類等。

獸面紋類

獸面紋舊稱饕餮紋。饕餮之名出自《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饕餮紋

這類紋飾是各種各樣動物或幻想中的物象頭部正視的圖案,獸面紋這個名詞比饕餮紋更為勝,因為它指出了這種紋飾和構圖形式,而饕餮紋一詞卻只限於「有首無身」這樣的定義,絕大多數紋飾並非如此。獸面紋的特點是以鼻梁為中線,兩側作對稱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形象比較具體的獸面紋在目上還有眉,目的兩側有的有耳,多數獸面紋有曲張的爪,兩側有左右展開的體軀或獸尾。所有獸面紋基本上是按這一模式塑造的,只是在表現方法和技巧上,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不同。

龍紋類

龍紋包括夔紋和夔龍紋。

夔紋

自宋代以來的著錄中,在青銅器上凡是表現一足的、類似爬蟲的物象都稱之為夔,這是引用了古籍中「夔一足」的記載。其實,按照孔丘的解釋是得夔一已足,而非夔是一足的動物,實際上一足的動物是雙足動物的側面形象。青銅器紋飾中,凡是蜿蜒形體軀的動物,都可歸之於龍類。按照圖案的結構,龍紋可以分為爬行龍紋,卷體龍紋,交體龍紋,雙體龍紋,兩頭龍紋等等

鳳鳥紋類

鳳鳥紋包括鳳紋和各種鳥屬的圖案,鳥紋的特徵是比較形象。

最早的鳥紋發現於新石器時代。在青銅器上,雖然商代早期和中期已有變形的鳥紋,但常布置在紋飾中比較次要的背襯地位。到了商末周初及至西周中期昭、穆之時,青銅器紋飾中鳳鳥紋大量出現,西周早期到穆王、恭王,有人稱之為鳳紋時代。

各種動物紋樣

馬、牛、羊、雞、犬、豸等六畜,象、鹿、犀、虎、兔等野生動物和一些變形的動物如長鼻獸,蝸身獸,是青銅器動物紋的主體。

此外還有一些小動物,如蛇、蟬、魚、龜、蟾蜍等不能獨立,無所歸屬,也都列入動物紋。這些動物在青銅器上大多有類似的形象,屬於這些動物的正面形象已歸入獸面紋的各種角型,但動物的側面或全軀形象在構圖上不能列入獸面紋,應該做動物紋,則動物紋包括虎紋、牛紋、象紋、鹿紋、兔紋、蝸身獸紋、蛇紋、龜紋、蟾蜍紋、魚紋、蟬紋等。

各種獸體變形紋

獸體變形紋的主體是不具備某一些動物的整體形狀,只有象徵性的獸體殘餘的變形,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動物。

這類紋飾在青銅器上表現的形式有鳥獸合體紋,獸目交連紋、獸體變形紋、波曲紋、鱗紋、蕉葉紋、羽翅紋等。

火紋

火紋舊稱圓渦紋、沃紋或囧紋。

這一紋飾出現較早,商代早期火紋已經很普遍,比如柱上都有裝飾火紋,而且有明確的火焰。火紋的流行時間持續很長,從夏代晚期直至戰國,儘管變化不大,但從未間斷過。火紋除單個作為圖案外,還與其他紋飾配合使用,與之配合的紋飾有龍紋、四瓣目紋、雷紋等。

幾何紋

幾何紋是由幾何形的圖案組成的有規律的紋飾,純屬形式上的變化和結構上的美感。

這種紋飾在原始社會的彩陶上早已出現。青銅器上屬於幾何紋的形式比較多,但在早期作為主要紋飾的機會非常少。在獸面紋、龍紋盛行的時代裡,它只能作為主紋的陪襯或地紋使用,只有在這些紋飾衰退的時代,才能大量起用幾何紋,各種形式的幾何紋飾才不斷出現。春秋戰國之際幾何紋作為主體紋飾已屢見不鮮。

人物畫像

人物畫像是用寫實的手法描繪出當時貴族的社會生活和勇猛作戰的場面。

這類紋飾在青銅器上出現較晚,已經初步擺脫了規律化對稱圖案,而是用流暢的線條,結合繪畫和雕刻手法,描繪出各種動景。如宴樂、弋射、採桑、狩獵等活動,還有徒兵搏鬥、攻城、水戰等戰爭場面。這一些用繪畫形式表現的畫像,是以後繪畫藝術的先驅。

其他

這一部分紋飾包括人面紋、貝紋、綯紋。

圖文素材來自網絡

溫馨提示:《合縱玉界》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

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相關焦點

  • 殷商青銅器紋飾來源於原始時期的陶器、玉器紋飾及巖畫
    繁麗神秘的殷商青銅器紋飾藝術1.殷商青銅器紋飾的主要內容:紋飾是青銅器的裝飾語言,也是其靈魂。殷商青銅器紋飾來源於原始時期的陶器、玉器紋飾及巖畫,並深深打上時代烙印,其思想與內容是原始時期對遠祖、自然崇拜的繼承與發展。
  • 3分鐘讀懂青銅器紋飾:跨過玄妙的花紋,跟古人來場精神對話吧!
    在大大小小的博物館中,可能最吸引人的當屬大大小小的青銅器。尤其是各種大型的青銅器,不論是從價值還是「體重」上,都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而看青銅器,除了器型、銘文這些之外,青銅器的紋飾相信也是很多朋友感興趣的。這些玄妙的花紋,到底都表達了些什麼呢?  青銅器的紋飾發展是隨著時代而變化的。
  • 古代青銅紋飾簡述
    青銅器樣式 中國古代青銅器上的紋飾,始於夏代晚期,最早出現在容器上的是實心連珠紋,但因為夏代晚期青銅容器至今還發現的很少,紋飾資料不豐富。商周時期是青銅器大發展的時期,商周時代青銅器紋飾,大致可分為八大類:獸面紋類、龍紋類、鳳鳥紋類、各種動物紋類、火紋類、各種獸體變形紋類、幾何紋類和人物畫像類等。
  • 來青銅器動物園pick你心儀的萌獸!
    ——《詩經·大雅·卷阿》青銅器是我國文化藝術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商周時期則是我國青銅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青銅藝術的成就不僅體現在精美的紋飾上,還體現在獨具風格的造型設計上。種類繁多的青銅器中,寫實動物造型的青銅器極具特色,可謂是青銅藝術中的珍寶。
  • 玉雕上的仿古紋飾,蘊含了什麼文化?
    商朝的幾種代表性紋飾 雲雷紋 雷騰雲奔 雲雷紋盛行於商周時期的玉器和青銅器上,是以連續的「回」字形線條所構成。
  • 從金銀裝飾圖案看漢代,論錯金銀青銅器的社會意義與藝術價值
    3、紋飾在前代的基礎上進行加工與創新,變得更加豐富 漢代青銅器上的錯金銀紋飾多種多樣,種類繁多,有銘文、動物紋、幾何紋等。有一些器物上的紋飾不僅排列密集,而且花樣百出,花紋種類也較多。
  • 中國傳統紋飾——幾何紋樣賞析
    有的取之於自然界中的各種形態,如水、火、雲等,有的則是對字體的變形和二次創造,這些紋樣或單獨,或連續反覆地排列,形成了典雅的東方紋飾藝術特點。古代人們長期的採集和耕作實踐,對雲和雨決定收成的影響產生期盼和敬畏,使雲在人們心中得到升華和抽象,對之產生崇拜和敬畏之情。
  • 神獸與玄鳥的結合,從青銅器的紋路,看商周時期人們的浪漫
    周公制禮作樂,始有《周禮》,而《周禮》的產生,就是為了定尊卑、明秩序,用以對整個社會的上下尊卑作出嚴格的界限,而青銅器,便是用於輔助這一功能的。因此,光是周朝時期的墓葬,都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二三鼎或一鼎」的規定。二、青銅器上紛繁複雜的不同紋飾1.饕餮:是崇拜還是喜愛?
  • 紋飾,玉器上雕琢出各種花紋圖案,是鑑賞玉器的重要方面
    紋飾,玉器上雕琢出各種花紋圖案,是鑑賞玉器的重要方面玉器上往往雕琢出各種花紋圖案,即紋飾。紋飾的雕刻技法、構思、表現主題等方面是評價玉器及鑑賞玉器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同的歷史時期,紋飾的表現形式及雕琢技法,往往都有很大區別,所以紋飾成為玉器斷代及鑑賞的一個重要標準。
  • 世界一流的青銅器收藏——泉屋博古館
    日本關西地區有世界一流的青銅器收藏——泉屋博古館,其館藏核心為住友春翠的青銅器收藏。在當時的世界,對於怎樣收藏中國古代青銅器,毫無頭緒時,住友春翠收藏已聞名海內外,他發行的圖錄已成為世界收藏界之指導。
  • 紅、黑、黃、綠、灰……青銅器到底是啥顏色?
    現在我們就走進各大博物館,看看青銅器的「色」,以及這種色對青銅器本身是否有害吧!古樸黑:黑雲壓城城欲摧文物:頌壺年代:西周晚期簡介:這東西是西周時期用來裝酒水的。做器物的人名「頌」,故而名「頌壺」。頌壺外觀烏漆墨黑,給人以厚重的古典美。
  • 景泰藍上的祥瑞紋飾:雲頭錦、回字錦、錢幣錦……你見過哪些?
    尤其是上面的紋飾,常用諧音表意和象徵手法寄託吉祥的寓意,巧妙傳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嚮往。這些紋飾濃縮著厚重的文化,已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就來說說那些景泰藍上常用的紋飾。 雲頭錦 雲頭錦, 即雲紋。人們創造的雲紋不但形態豐富,並且具有獨特的韻律美和意境美,飄忽神秘的姿態給人一種悠揚和神幻。
  • 盛世的紋飾審美:希臘回紋與中國雲雷紋
    因為供人們欣賞的「美物」足夠多,足夠大,所以能夠從各種各樣的「特殊美」中抽象出「普遍美」。從這一點上來看,只有盛世有堅實的物質基礎,能夠提支撐審美的大發展。縱觀全球,東西方兩大文明中國和希臘,在遠古時代不約而同地產生了表達重複、循環、生生不息的紋飾,在希臘這種紋飾叫回紋,在中國這種紋飾被稱為雲雷紋。儘管我們沒辦法穿越時間,一睹產生這兩種紋飾的具體過程,但我們能從時間的迴響中把握二者的審美意蘊及歷史意義。
  • 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我國十大青銅器國寶,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藝術品!
    青銅器的出現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大飛躍,而我國出土的十大青銅器國寶多為商、周至西漢時期,以當時的並不發達冶煉技術還能造出如此龐大、精美且保存完好的青銅器確實不多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我國十大青銅器國寶,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藝術品。
  • 青銅器藝術③:盛以稻粱——青銅器中的食器
    ,貯酒之器為尊為爵,盛裝主食之器則是為甗為簋。江蘇丹徒曾出土了一件青銅器宜侯夨簋,這件不大的器皿腹底部鑄有157字的銘文,根據郭沫若和唐蘭等人的考證,辨識出這是西周早期有關分封諸侯的誥令。大意是說,有一天王來到夨的住地,在察看了牆上掛的地圖、了解了有關方位後,決定把夨封到宜地去。賜給他一些土地、士人、百姓和奴隸,還賜給他一些儀仗、武器和物資。為了感謝王的恩賜,夨特意鑄造了這隻簋,以紀其事。
  • 瓷器上出現最早的傳統紋飾,植物紋!
    植物紋飾是表現各種植物形象的總稱,作為傳統紋飾出現也很早,但其興盛略晚於動物紋。隋唐時期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植物紋的樣式開始豐富,元、明、清三代既有精緻的圖案,又廣泛借鑑當時的繪畫技法,與同時期的其他紋飾一樣,植物紋也包含了豐厚的人文含義。
  • 和玉祥|圖說:仿古玉雕常見紋飾,你知道幾種?
    以繼承某個時代玉器特徵為基準,通過雕刻,在造型、紋飾上達到相似傳神的玉雕作品,業內將之稱為「仿古玉器」。文物界的所謂仿古大多以制假、作舊、售假為目的,而玉器的仿古在此單指紋飾、題材、造型等方面的仿古,它是對傳統古文化的尊崇與傳承。▋玉器仿古的第一要素即是紋飾。
  • 賣萌的青銅器有多可愛?回到2500年前,我們是這樣的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其實整個春秋戰國時代,各國都很浪漫,從當時鑄造的青銅器就能看出來。圖為山西渾源李峪村出土的春秋時期禮器犧尊,鑄造的原型竟然是一頭公牛,你看出來了沒有?總的來說,中國古文化在唐之前都是極為神秘和浪漫的。這種背上長著翅膀的神獸,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闢邪,是龍的兒子,你看挺調皮的吧?這是古中山國文物,中山號稱戰國第八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 什麼是虎鎣,這件青銅器展現了古人一種怎樣的文化?
    青銅「虎鎣」為西周晚期青銅器。「鎣」有光明、美麗之意,「鎣」是「盉」(hé)的一種異稱,和其他青銅器一樣,在商周時期一般都是用於祭祀的禮器,西周晚期主要是用於祭祀、宴饗等典儀中「沃盥禮」的實用水器。蓋內鑄銘4字:「自乍(作)□ (鎣)」,第三字釋讀存疑。由於器蓋、流部有虎形紋飾,「虎鎣」因此得名。
  • 你知道回紋、夔龍紋、拐子紋這三種紋飾的關聯嗎?
    紅木家具古典文化博大精深,雕紋樣式更是多如繁星,而且每一種紋飾都有自身存在的意義和起源。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幾種相近,卻又容易混淆的紋飾,可能在某些地方這些紋飾是相互關聯的,但又有微小的差距。回紋的起源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銅器上的雷紋衍化來的幾何紋樣。在家具表面上應用得較多也有回紋形制的構件,一般此類構件方正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