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市人民醫院急診科故事:與時間賽跑,守護廉江夜

2021-01-08 騰訊網

入夜,急診科裡燈火通明。病人疼痛的呻吟、家屬擔憂的低語、醫生焦急的詢問、護士急促的腳步、儀器監測的提示……交織成一幅忙碌的夜景圖。對面百餘米就是一座公園,23℃的清涼天氣格外舒適。那裡閒庭信步的人們,並不會留意一路之隔的廉江市人民醫院內,無數個夜晚、無數生命被白衣天使從死神手中搶回。

按照醫院運行的慣例,門診在夜晚關停,所有病例都由急診科接納。「平均一天大概有200多人次,一年多的時候有將近10萬接診量。」兩年前,醫生薑武以高級人才的身份,隻身一人從內蒙古來到廉江市人民醫院,如今擔任急診科主任。帶著百餘位醫護人員,他和急診科的同事們守護著廉江每個夜晚、周末和節假日。

「規律性人多,晚上集中在6時到11時,白天集中在節慶假期。」上個月國慶與中秋假期重疊,8天長假裡病患劇增,姜武發現醉酒的病人特別多。「現在酒駕查得嚴了,處理交通事故受傷的病例少了,要輕鬆些。」經歷過年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姜武說,團隊的同事們處理病患突增的情況更遊刃有餘了。

肩負上手術臺主刀的重任,姜武需要保證充足的精力。晚上6時左右,急診科總駐院醫生曾憲炳接替他的管理協調工作,還要兼顧接診。從醫14年,曾憲炳曾在ICU工作了5年,他發現急診科的工作並不比ICU輕鬆。

「最大的不同是,急診科的病患在收治時不確定性大,有可能出現突然死亡。」前年,曾憲炳和急診科同事接到報警,趕往一場球賽現場搶救病人。「只有40歲,是市直單位的幹部,年輕有為身強體壯,突發心肌梗塞。」曾憲炳回憶,1個多小時心肺復甦後,那位患者還是走了,這讓他久久難以釋懷。

工作在隨時可能目睹生命消逝的崗位上,如何學會在心裡上接受這種殘酷感受,並投入到下一段搶救工作,是急診科每一位醫護人員的必修課。曾憲炳和同事們希望,儘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延續生命、減輕痛苦,對得起自己的職責。

雖有見證生命逝去的殘酷,急診科裡卻也常看到人性的溫暖。晚上8時,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太太昏睡在病床上,被推進急診科走廊。護士在床頭掛輸液瓶,陪伴老太的阿伯用乾瘦起皺的手掌撫摸老太太額頭,彎腰湊近耳旁輕聲安慰:「放心,在醫院了,很快就能好起來。」

阿伯話音剛落,一聲尖銳啼哭聲從清創室裡傳出:「我不要,我不要擦藥!嗚嗚……」正在給小孩下巴傷口消毒的護士小鄭,習慣性地放下手中的棉籤,對小孩一番安撫,待其情緒平復之後再繼續消毒。之後小鄭又健步如飛,跑到分診處為患者測體溫、量血壓、分發流行病史調查問卷、指導患者就醫、引導分診……汗水浸溼護士帽邊緣。

「急診科就是這樣的,忙是這裡的常態。」一陣奔走,小鄭坐下稍微休息,看見兩位身穿警服的壯漢走到護士站前臺。護士林欣欣和警察對接,得知他們來處理交通事故的後續。交涉清楚後,林欣欣找出診療記錄,告訴對方要找的人已被送去了住院部。

這樣的交涉場景經常在急診科出現,周末和節假日尤其多。看得多了,急診科的醫護人員們都會格外注意出行安全,叮囑親友小心開車。「和普通人猜測的不一樣,經歷了太多,我們不但不會麻木看淡生死,反而會更加敬畏生命、珍愛生活。」當上急診科主任之前,姜武還擔任過急救中心和ICU的負責人,在他看來急診科不僅是醫科,還是社會科、心理科。

「當醫生,既要有救死扶傷的本事,也要有救濟蒼生的情懷。」姜武說,很多時候一個小細節就能減輕病人的不適感。比如冬天要用聽診器聽病人的心臟,先用自己的手把拾音器捂熱,不至於冷冰冰的。將心比心,才是真正的醫者仁心。

【撰文】李廷睿 劉梓薇

【攝影】郭龍碧 黃躍

【作者】 李廷睿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廉江水庫移民故事:他鄉紮根,美了富了
    估摸著再過幾年可能也行動不便、口齒不清了,每逢有年輕人回村,童孝傑都會跟他們講講曾經的移民故事。 廉江市是廣東省水庫移民最多的縣級市。近年來,廉江市政府積極幫助水庫移民安居樂業:先後統一規劃建起一批充滿生機的移民新村,同時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拓寬移民致富新渠道,並通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改善鄉風民風,使水庫移民的生產生活面貌煥然一新。
  • 黨建引領「市場鏈」 廉江打造「紅色菜籃子」
    眼前的一幕幕秩序井然,充滿生活幸福感,可一年前,廉江市中心市場,還是一片亂糟糟;車輛亂停亂放,路邊佔道經營情況嚴重,車流人流混雜到一起,喇叭聲叫賣聲不斷,市場內汙水橫流,缺斤短兩等不誠信現象也時有發生……    短短一年時間,廉江市中心市場為何會發生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該市場華麗蛻變的密碼都藏在市場黨群服務中心裡。
  • 湛江廉江 三位一體助民 小康願景成真
    比起平山崗村的迅疾轉變,廉江市長山鎮谷邦村的蝶變之路走得艱難。用了19年時間,一代代黨員、幹部接力,矢志不移探索出一條「靠山吃山」的生態脫貧路。從19年前改造荒山創建固本強基茶葉基地,到如今打造出「初心茶」品牌,谷邦村探索打造「黨支部+茶葉基地+貧困戶」模式取得階段性成功。
  • 廣州廉江狂犬咬死七人打狗隊滅狗兩千條
    晨報廣州專訊今年3月份以來,廣東廉江市先後發生7起狂犬咬傷人致死事件。這7人都是被狗咬傷1個月後發病,發病送院後1至3天內死亡。事發後,廉江市組織10多支專業打狗隊伍,開展大規模的聯合打狗行動,全市已打狗2000多條。
  • 急診科醫生:醫院裡的「特種兵」
    他們幾乎每天都在跟死神「抗爭」,在快節奏的工作中,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在對患者醫療信息知曉極少的情況下,能迅速判斷病情實施救治,又時常默默忍受患者的不理解,他們就是被稱為醫生裡「特種兵」的急診科醫生。
  • 廉江這裡即將又新建一個小區,規劃設計方案公示了!
    2021-01-13 11:22:37 來源: 廉江論壇 舉報
  • 魏冠:每天都在與死神賽跑的急診科醫生
    從醫15年,都在急診科高壓的狀態下工作,魏冠真正感受到作為一個醫生的職責,時間就是生命,他需要爭分奪秒地與死神賽跑,不能輸!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魏冠,用他的專業知識救治了許多急診病人。近年來,他更加注重一些急救知識的科普和傳播,在意外發生後,讓更多人能夠在黃金救援時間內得到幫助。
  • 面對疫情勇擔當 守護健康樂奉獻 北醫三院延安分院急診科獲評...
    面對疫情勇擔當 守護健康樂奉獻 北醫三院延安分院急診科獲評「2020年陝西省工人先鋒號」 發布時間:2020-12-25 11:10:39 來源: 延安日報
  • 山東交警與時間賽跑,為生命護航!
    與生命賽跑9月14日上午8時許,一輛私家車駕駛人神情緊張的向黃河二路渤海十六路路口的執勤交警求助。經了解,這名駕駛人從陽信縣人民醫院拉著生病的老父親急需轉院到濱醫附院進行救治,但恰逢上班早高峰,城區車輛較多,通行緩慢,請求交警幫助。最終,私家車在交警的指揮疏導下,及時通過路口,將病人送至醫院進行治療。駕駛人張某在安頓好病人後,特意寫了封感謝送至濱州經濟開發區交警大隊信表示感謝。
  • 北醫三院急診科護士長崔曼參加首都護士抗擊疫情專場發布會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攜北醫三院國家援鄂醫療隊隊員、急診科護士長崔曼以及來自其他醫院的3位護士代表參加發布會。發布會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和建主持。「本次發布會是首都護士抗擊疫情專場發布會,向白衣天使致敬!」徐和建表示,首都廣大護士不懼風險逆行出徵,白衣執甲,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衝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全力守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 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身後有一群「與時間賽跑的人」
    央視網消息(記者 田宏 錢景童):32個病區、1500張床位,借鑑「小湯山」模式的武漢雷神山醫院2020年2月8日交付使用,此前2月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已經交付。在上千萬網友「雲監工」之下,兩座醫院拔地而起,從項目開始至竣工耗時僅10天,全國上下一心,救援刻不容緩。 同時間賽跑!
  • 深夜裡的樂山市人民醫院:「520」白衣天使的守護
    四川在線樂山訊(記者 葉海燕) 5月20日,諧音為「我愛你」,對於許多甜蜜的情侶而言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在樂山市人民醫院胃腸外科護士汪麗萍眼裡,這一天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意義——母親55歲的生日。  晚上7點,陪母親簡單地吃過晚飯後,汪麗萍步履匆匆地趕往醫院,這一天她是夜班護士,需要從當晚8點工作至第二天上午9點。
  • 寵物醫院春節打烊,她牽著狗來到了醫院急診科……
    2月18日,據@白衣山貓 微博爆料:昨晚,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一女子牽著一條黑狗前來就診,要求急診科醫生給她的狗看病,理由是寵物醫院在春節期間關門了。而且獸醫掛號費一百元,到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掛號只要五元。
  • 澳洲淡水龍蝦即將在廣東廉江「開枝散葉」
    如今,澳洲淡水龍蝦在廣東廉江已經保有一定數量的親本,預計2015年開春就能培育出蝦苗供應市場。  羅非魚大戶投身養龍蝦  黃灼平的幾百畝魚塘多年來主要養殖羅非魚。2013年,有臺灣人在廣東連州試養澳洲淡水龍蝦並取得了成功,但考慮到連州的氣候條件不穩定,因而決定尋找新的地點進行推廣養殖。
  • 「人民所需,全力以赴!」空軍戰士畫筆記錄「崑崙雄鷹」抗疫故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人民軍隊聞令而動,勇挑重擔,向著同一個目的地——武漢,集結,出發!當前,國內疫情相對得到控制,武漢市也於4月8日零時正式「重啟」。中部戰區航空兵某團的官兵自主創作,用畫筆記錄下了崑崙雄鷹的「抗疫」故事。並肩:「此刻我和她,和你們,在一起並肩戰鬥。」這是運-20空中機械師孔艦釗在運送軍隊醫療隊逆行武漢時,對醫療隊員們的祝福。
  • 評:用效率與時間賽跑 用激情與疫情較量
    20天建成一座擁有千張床位的應急醫院,深圳建設速度再次刷新!這是用效率與時間賽跑,用激情與疫情較量。1月31日正式開工、2月19日基本完工,近萬名建設者未發生一例感染,一座高水平、現代化應急院區快速建成。
  • 廉江茅坡村:昔日一腳牛屎一腳泥 今朝產業興旺顏值高
    夏日的廉江,天氣總在晴雨間翻轉。廉江市安鋪鎮茅坡村縱橫交錯的村道上,路面雨水通過地下管網很快排乾。雨後初霽,民居更顯乾淨整潔,綠樹鬱鬱蔥蔥。夜幕降臨,幾百盞路燈亮起來,新修的籃球場上,青少年朝氣逢勃地在球場上競技。「我們村已經入選湛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點』和『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整治示範樣板村』創建點。」
  • 德州市中醫院急診科——平凡崗位展風採 樸實無華鑄讚歌
    齊魯網德州1月11日訊(通訊員 李婷)急診科是一支應變能力極強的優秀團隊,在平時完成日常搶救工作的基礎上,時刻備戰應對突發事件和公共事件,有著優秀的處置能力和急救水平。德州市中醫院急診科的醫護人員用她們精湛的醫術,樸實和善良,守護著州城人民的健康,守望著人們心中的希望之光。
  • 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與時間賽跑 將再興建雷神山醫院
    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與時間賽跑 將再興建雷神山醫院 2020-01-25 23:47: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郭澤華 責任編輯:郭澤華
  • 「永遠為患者多準備一張床」,記者走進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
    這裡是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365天乘以24小時,全年無休,近200名醫護人員守護這裡。傍晚還在運送病人的120救護車 。 石夢竹/攝「假如你得了危急重病不知道看哪個科,那就去急診吧。」急診科是醫院內突發狀況最多的地方,隨時出現的生命危急情況,要求快速反應,從容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