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6日訊 春季育種,秋季播種,每年還要去北方繁種,搞了20年科研攻關,地裡的紫色青菜,終於要上桌了。
午後夕陽西下,在菜地勞作一天,青菜育種專家胡天華最近有點忙碌——他忙著給新育成的「浙紫青1號」紫色青菜,印刷了第一批種子包裝袋,品種登記的工作也進入籌備階段。吃了這麼多年青菜,它都是綠色的,現在,大家終於可以換換口味,嘗嘗青菜界「紫霞仙子」的味道。
20年前,胡天華還是風華正茂的少年,剛進入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工作的他,開始從事青菜、蘿蔔育種工作,一晃已經20年。彼時,離袁隆平在海南發現雄性不育野生稻,開始雜交水稻育種工作,已經過去30年,「什麼時候,青菜也能像水稻一樣,發現一株天然不育系就好了。」
當時,胡天華所在的課題組了解到,隔壁白菜育種團隊有個不育系材料,他就琢磨著把不育系白菜性狀轉到青菜上來。
2003年左右,有一次去淳安下鄉,他發現農家地裡有兩株長梗白菜,長著紅色的菜葉子,於是就問農家討來這兩株白菜,種在單位試驗田。
當時,胡天華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利用這樣的材料,選育出顏色迥異的青菜。
不過,長梗白菜,在杭州,大家都是拿來做冬醃菜的,新鮮的口感比較硬。
兩株淳安移植過來的材料還沒用上,胡天華又聽說,上海有一種紅青菜,個頭本身就比較矮小,可能更適合作為育種材料儲備,於是又從上海搞來了這種紅青菜,只是它菜梗太細,也算不上好吃。
2000年前後,來自日本的青菜種子開始在國內暢銷。
彼時,我們吃的青菜基本是蘇州青、上海青、油冬兒(杭州)這些地方品種,因為長期自交,這些青菜個頭有大有小,品質層次不齊,比不上長勢整齊、品質優異的日本雜交青菜。
從菜梗和菜葉的比例上講,日本青菜是4:1,中國本地種只有2:1。菜頭大,菜梗肥厚,束腰好的日本青菜一炒,葉片皺縮,吃起來滿口肥厚的菜梗,口感更甜糯,老百姓更喜歡吃這種類型的菜。
那會兒,本地種青菜的種子只賣10元一斤,日本青菜的種子要賣150元一斤,如此大的價格差距,後者居然也很快佔領了市場,大戶們紛紛選擇日本品種種植。
要選育腦袋大、葉柄肥厚、束腰好的青菜品種,雜交青菜的雜種優勢會讓青菜的長勢更整齊,品質也會更優異。於是,胡天華課題組,在抓緊選育浙青系列雜交青菜的同時,也兼顧著紫色青菜的育種。
讓他堅定這個信念的還是市場需求——自己去東北出差,在烤肉館裡就吃到過用紫色菜葉包裹的烤肉。胡天華希望,自己選育的紫紅色青菜,也能擁有日本青菜那樣討巧的外形和口感。利用從白菜轉過來的不育系青菜母本,胡天華把有穩定表現的紫紅青菜進行了雜交選育,雜交後代的表現各異,這個過程的耗時又是6年。
大約在3年前,「浙紫青1號」開始在省內小規模試種,它的模樣已經變得腦袋大,葉柄厚,有束腰,吃起來的口感也比較甜糯——當然這種口感,是下霜之後,青菜才會擁有的。
這株用心沉澱20年的小菜,也許明年,大家就能吃上了。吃菜界向來有「菜葉好吃派」和「菜梗好吃派」之爭,那麼,這種紫色的青菜,你會愛吃葉還是梗呢?
【來源:浙江在線-錢江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