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電影博物館迎來電影《大白鯊》僅存的鯊魚道具模型

2021-01-09 網易

2020-12-08 11:39:02 來源: 文化頻道

舉報

  奧斯卡電影博物館剛剛安裝完成其標誌性的永久館藏之一——奧斯卡提名影片《大白鯊》(1975年)僅存的原尺寸大白鯊道具模型。這也意味著將於2021年4月30日開幕的奧斯卡電影博物館的籌備工作正在積極進展中。該25英尺(約7.62米)長的模型(又稱「鯊魚布魯斯」)將免費向公眾展出。電影《大白鯊》由史蒂文·史匹柏執導,獲得了1976年第4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剪輯、最佳音響與最佳原創配樂獎,以及最佳影片的提名。

  

  奧斯卡電影博物館館長兼主席比爾·克雷默(Bill Kramer)表示:「鯊魚布魯斯從2016年加入館藏至今,經歷了很長的旅程。我們作為他的新家,熱烈地歡迎他。我們期盼電影博物館的開幕,讓觀眾們親歷我們的展覽、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設計的博物館大樓,並見證電影史上重要的人物。」

  此次安裝的大鯊魚模型是基於電影《大白鯊》原版道具模型的第四版,也是現有僅存的最後一個。傳說鯊魚布魯斯的名字來自於導演史匹柏的兩名律師。這條機械鯊魚道具由《大白鯊》電影藝術指導喬·阿爾維斯(Joe Alves)設計,在他的原始草圖中,這條鯊魚身長25英尺、頭重400磅,下巴有五英尺寬。《大白鯊》電影拍攝所使用的三個鯊魚道具模型,是用乳膠和橡膠製作的,經歷時間早已腐壞。電影博物館中的大白鯊模型,是用玻璃纖維製作的,於1975年《大白鯊》上映後在好萊塢環球影城供遊客拍照使用。他在環球影城留到1990年,之後在加州太陽穀內森·阿德倫(Nathan Adlen)家族經營的垃圾場中被發現。2010年,電影《大白鯊》的視覺特效師之一羅伊·阿博格斯特(Roy Arbogast)將他辨認出來,確認他就是原版道具模型的第四版。2016年,內森·阿德倫將大白鯊模型捐贈給奧斯卡電影博物館。博物館與特效化妝師兼KNB EFX聯合創始人格雷格·尼科特羅(Greg Nicotero)一起,修復了經歷25年戶外侵蝕的玻璃纖維大白鯊模型。

  大白鯊模型已經修復完成,電影博物館接手了這一最大展品的複雜運輸任務。由於大白鯊模型身形龐大,無法搭乘博物館的電梯,由整個團隊的藝術品安裝人員、工程師與建築工人一起,移開了博物館主樓薩班大廈的兩塊玻璃幕牆,用起重機將鯊魚布魯斯緩緩移入博物館大樓。

  布魯斯將在他的新家——30英尺高的奧斯卡電影博物館的三樓,再度與觀眾們見面,該大樓的設計出自普利茲克獲獎建築師倫佐·皮亞諾。大家可以從不同視角欣賞鯊魚布魯斯,除了博物館裡的最佳位置外,費爾法克斯大街和第六大道也有觀賞布魯斯的有利角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這部大片汙名化了鯊魚的形象,《大白鯊》系列四集電影歷史分析
    這部大片汙名化了鯊魚的形象,《大白鯊》系列四集電影歷史分析。皮特·本奇利是這麼說的,對大白鯊有沒有什麼仇恨呢?沒有把握,但是我們確信大白鯊對他有恩。沒有人記得這位作家曾經是一位演講撰稿人,而我們卻記得他的小說《大白鯊》。史蒂芬·史匹柏又將這部小說改編成了1975年的電影,隨後衍生出了三部續集。
  • 《大白鯊》系列全四集電影歷史分析
    而《大白鯊》的麥高芬,就是那隻鯊魚的三角鰭、或是約翰威廉斯的「登登、登登」配樂、或是那些黃色浮筒等等。這些道具代替布魯斯來驚嚇觀眾,他們沒有尖牙,但憑藉觀眾自己的想像力腦補,這些等同於大白鯊的道具,比大白鯊還要嚇人,當三角鰭浮出水面的那一剎那,有的觀眾心臟已經被咬了一大口。
  • 那些跟鯊魚有關的電影,刺激!
    最近的第92屆奧斯卡獎頒獎典禮中,電影《1917》獲得了最佳視覺效果獎。那麼什麼是最佳視覺效果獎呢?這個獎項主要是獎勵那些使用多重技術手段,以提高拍攝效果,還原劇情場面的電影。我們都知道,真正推動影視產業發展的不是編劇的創意,而是特效師們的手藝,有了能夠上天入地的拍攝技術,編劇才有可能在技術的基礎上大膽創意,而用技術成就電影的代表作,當屬斯皮爾·伯格導演的《大白鯊》。
  • 不容錯過的五十部經典電影——大白鯊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經典電影是《大白鯊》。《大白鯊》是史匹柏的成名之作,是美國第一部票房超過1億美元的電影,也是美國電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大片。在44年前,全球票房超過4.7億美元,是個十分驚人的數字。然而它並不只是成功的商業電影,同時獲得了第48屆奧斯卡最佳電影剪輯、最佳配樂等獎項,還獲得了1976年金球獎最佳編劇獎。就是全世界首部票房破億的電影。
  • 《深海狂鯊3》:大白鯊被牛鯊虐殺,又來一部值得一看的鯊魚電影
    這是一部低成本但是頗有誠意的鯊魚電影,陳舊卻不乏亮點,至少比第二部要有趣一些,雖然演員演技依舊差、反派智商依舊弱,故事走向依舊簡單粗暴,鯊魚出場依舊不多,但是——這部低成本鯊魚電影的導演和攝影都有一定的水準,使得這個幾百萬投資的電影,在質感上有了幾千萬的感覺。
  • 鯊魚:《大白鯊》《鯊灘》等電影的鍋我不背!
    大白鯊的體長可達6米,體重接近2噸,而巨齒鯊的長度可達20米,體重可達100噸。活的巨齒鯊肯定是最令人興奮的奇觀之一,2004年美國曾經拍過一部叫《史前狂鯊》的電影,寫的就是巨齒鯊,可惜是一部很囧的B級片。  想好好看看巨齒鯊的觀眾們,你們有盼頭了。
  • 鯊魚題材永恆受愛戴《大白鯊》經典地位無人能及
    然而,自從史提芬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在1975年推出電影《大白鯊》(Jaws)後,其實不少人對海灘都蒙上陰影,生怕有鯊魚突然出沒,無辜地淪為它們的大餐。而在上星期上映的《巨齒鯊》(The Meg),再一次在全球牽起另一股鯊魚熱潮。雖然戲中鯊魚窮兇極惡,但相信有一條鯊魚深受大人細路歡迎,影迷全無心驚膽戰的感覺。
  • 1975年經典電影《大白鯊》,過癮又刺激,童年陰影之一
    《大白鯊》這部電影拍攝於1975年,影片的故事並不複雜沒有什麼燒腦的劇情,看到開頭就能想到是什麼結局,鯊魚模型做得很粗糙還有些死板,也是受制於當時的技術條件,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成功,很大一部分歸於導演的拍攝手法,在影中他很少運用全景鏡頭,而是這隻龐然大物在水中的若隱若現,導演把緊張的氛圍做的特別好。
  • 虎鯨對戰大白鯊,這部最新的鯊魚電影,聽起來很帶感
    而今,有一部正在籌備的鯊魚題材電影就準備把兩者給好好鬥一波,這部電影的英文名叫Alphas,直譯就是《阿爾法》,大概可以翻譯做《頂級獵食者》,或者乾脆根據劇情叫《虎鯨VS大白鯊》算了。影片的主演則定為了主演過《阿凡達》卻一直不溫不火的薩姆·沃辛頓,大家應該也都記得他在《逃亡鱷魚島》的客串,這次則又接手了鯊魚題材。
  • 人類對鯊魚的認知,都在這10部電影裡了
    本文作者:肖博娜娜 1975年,史匹柏的《大白鯊》上映,奠定了鯊魚在驚悚片裡的重要位置。不僅讓當年的海灘旅遊業受到重創,也在此後的很多年裡,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年輕觀眾,童年陰影系列裡,少不了《大白鯊》這部電影。四十多年以後,鯊魚題材的驚悚片又開始增加,國內三年就引進了三部鯊魚片:《鯊灘》、《鯊海》和即將上映的巨齒鯊。
  • 研究表明大白鯊已瀕臨滅絕 全球僅存3500隻(圖)
    大白鯊的形象被電影《大白鯊(Jaws)》渲染的十分可怕,但是它們幾乎不襲擊人類,所發生的襲擊事件通常都是意外大白鯊會把水中的人類誤看作是海豹  【搜狐科學消息但是根據最新的研究表明,大白鯊令人震驚的成為了即將瀕臨滅絕的動物之一。野生動物保護專家表示,目前全球海洋中僅存不到3500隻大白鯊,這使得它比老虎還稀有。  近日,海洋生物學家呼籲禁止一切人類的捕鯊活動,急切要求保護大白鯊,避免該物種的滅絕。  據悉,大白鯊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最無情也是下手最恨的殺手,它可以使用埋伏技術從下面襲擊魚類、海豚和海豹等生物。
  • 《大白鯊》+《電鋸驚魂》,這部最新鯊魚大片又能玩出什麼花樣?
    鯊魚主題從來都是怪物電影拍不膩的題材,如今,又要來一部鯊魚電影了,出品了鱷魚題材電影《黑水2:深淵》的Altitude影業將會製作一部全新的鯊魚題材電影,影片片名定為《Shark Bait》,直譯過來就是《鯊魚餌》,到時候肯定又該有人將其譯作《鯊口逃生》之類的名字,影片被描述成一部結合了《大白鯊
  • 《大白鯊》影評,驚悚又緊張,一部折射現實的好電影
    我是李路途,一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電影愛好者。在這裡,我為大家講述一些發人深省的電影,也向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觀影感受,對每一部電影都寫下我的分析,在體驗情感的路途上不斷前行!今天為大家帶來一部電影——《大白鯊》,沒有高科技加持,沒有浮誇的特效,依然可以營造出《大白鯊》來襲的緊張與驚悚感。人類的愚昧無知,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與競爭,金錢與安全,不同人考慮的東西所能看到的東西都是不同的。
  • 鯊海電影好看麼劇情結局介紹 關於鯊魚的災難片有哪些
    ­  《鯊海》上映,其實關於鯊魚的災難片國外拍得不少了,近幾年的電影比如《奪命雙頭鯊》、《深海狂鯊》、《鯊捲風》等等簡直是小編見過最差的一屆了,除了惡意賣萌什麼都不會。­  鯊魚題材的電影最出名的要數1975年史匹柏的《大白鯊》,本身出色的恐怖氛圍營造,加上文章開頭那些爛到掉渣的同行襯託,讓這部作品被捧上神壇。
  • 鯊魚殺人!衝浪男子遭大白鯊襲擊,現場恐怖程度堪比驚悚電影,系今年...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6月7日新聞,澳大利亞一名約60歲的衝浪男子在新南威爾斯州遭到一條3米長的大白鯊的攻擊和撕咬,傷重不治而亡。這已是澳大利亞海域內今年發生的第三起大白鯊致命襲擊事件。當時,該衝浪男子被鯊魚咬住了腿部。周圍其他的衝浪者趕緊幫忙將其救出,並趕走了鯊魚。在整個水上救援過程中,鯊魚一直盤旋在眾人周圍,並且還撞擊其中的一塊衝浪板。據警方報告,眾人回到岸邊後,對受傷男子進行了急救。不幸的是,在醫護人員趕來前,該男子因受傷過重而離世。
  • 新《大白鯊》電影將推出,水底猛獸VS性感美女,這次玩出什麼花樣
    而作為怪物片裡的「難兄難弟」,鯊魚鱷魚這兩年迎來了自己在電影中的「復興時期」,不僅有了《鯊海》《巨鱷風暴》這樣的小格局佳作,更是在諸如《巨齒鯊》《狂暴巨獸》這樣的主流商業大片中出盡了風頭,而接下來也不會少了新的電影,一部全新的鯊魚電影正在籌備——《大白鯊》。
  • 電影《鯊海逃生》上映 觀眾為何愛看鯊魚電影?
    原標題:《鯊海逃生》來了 觀眾為何愛看鯊魚電影?又一條鯊魚遊上大銀幕!作為本月唯一一部好萊塢冒險災難大片,《鯊海逃生》於1月10日上映。近年來,隨著《鯊海》《鯊灘》《巨齒鯊》等多部鯊魚題材電影在國內上映,很多觀眾對鯊魚題材變得越發熟悉。
  • 童年陰影《大白鯊》,怎樣讓史匹柏拍到崩潰?
    閉門造魚不簡單從今天的視角來看,電影中的鯊魚假到不行,但是現在的觀眾應該很難想像,這個沒有CG全靠實拍的鯊魚,到底是如何完成的?電影裡的大白鯊長25英尺(約7.6米),劇組就真的按照這個尺寸請人造了鯊魚模型,而且是三隻。
  • 不要再被電影騙了,大白鯊殺的人,甚至都沒有蚊子多
    說起電影屆的恐怖片,大家總能想起各種各樣的恐怖片,好比日本的幽靈片,美國的喪屍片,中國的殭屍片,但是有個特例。它沒有神鬼,沒有什麼變異,但是卻總是讓人感到毛骨悚然,那就是《大白鯊》題材的電影,說起大白鯊,很多人可能會想起鯊魚那尖銳的牙齒和血盆大口,以至於在遊泳的時候總能感覺被水中的鯊魚拖走一樣。
  • 那些奇葩的鯊魚電影
    自1965年電影《大白鯊》橫空出世以後,鯊魚電影一度成為熱門電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鯊魚電影經成了爛片的代名詞,雖然也有佳作,但更多的還是各種劇情混亂,特效五毛的山寨電影。我今天來介紹一下其中比較有名的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