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鱉或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專家回應不可能丨追問新冠肺炎

2021-01-08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二級研究員曾令兵發公開信指出,龜鱉不可能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認為水生動物病毒不可能感染哺乳動物,哺乳動物病毒也不可能在水生動物體內增殖。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王慶也在中國水產網站發文質疑,文中提及,通過不同物種ACE2胺基酸殘基序列就推測龜類可能是中間宿主不科學。

怎樣看待這些來自水產行業的不同觀點?這些從水產科學角度的反駁是否站得住腳?科技日報記者獨家採訪了水產行業內的權威專家。

尚未發現人魚(包括龜鱉)共患的病毒性疾病

近日,暨南大學病原微生物研究院教授吳建國作為通訊作者之一在《醫學病毒學雜誌》上發表論文並得出結論:龜類也可能是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潛在中間宿主。

文章一經發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病毒病防控崗位專家曾令兵發表了《為什麼龜鱉等不會是也不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致暨南大學病原微生物研究院吳建國教授的一封公開信》,在公開信中,曾令兵表示,吳建國的「研究」結果和推測實在是太主觀太武斷了,極度缺乏科學性與實驗依據,可以說極其不負責任。

對此,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農業農村部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專家委員會專家、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顧澤茂認為,曾令兵所言是有道理的。

「人與魚、龜鱉類等水生動物生活在不同介質環境中,人是恆溫動物,龜鱉類是變溫動物,有著較遠的親緣關係。病毒能否感染宿主,同受體結合只是病毒生命周期開始的第一步,有相應的受體可能會感染,但也需要的是宿主細胞的微環境能夠支撐病毒完成複製、裝配等其它環節,否則病毒也會死掉」。顧澤茂表示,即使龜鱉類的ACE2能夠同SARS-CoV2結合,因陸生動物與水生變溫動物的巨大差異,也不能推測龜鱉類就是SARS-CoV2的中間宿主。目前,發現的人魚(包括龜鱉蛙)共患疾病很少,僅發現有極少數的寄生蟲病。在人魚共患的寄生蟲中,魚、龜鱉、蛙等可能是這些寄生蟲的中間宿主。但人魚(包括龜鱉)共患的病毒性疾病目前尚未發現。

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舉行閉幕會。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

在《決定》中並未將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列入禁食範圍。

「捕撈魚類等天然漁業資源是一種重要的農業生產方式,也是國際通行做法,漁業法等已對此作了規範,根據各方面的一致意見,按照《決定》的有關規定,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不列入禁食範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副主任楊合慶在解讀時表示。

圖源:pixabay

如果能通過嚴謹的科學實驗來驗證更有說服力

那麼,是否一定能判定龜鱉類不可能是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潛在中間宿主?

顧澤茂認為,比起傳統的物種近緣關係認知和現在的信息學推測分析,如果能通過嚴謹的科學實驗來驗證,這樣更有說服力。「比如開展新冠病毒的龜鱉感染實驗,檢驗其是否能成功感染新冠病毒。」他說。

曾令兵在公開信利這樣表述:「病毒學是實驗科學,我們推崇病毒學的聖經『科赫法則』,有些重要的結論一定是需要嚴謹的科學實驗來驗證的,而不僅僅是推測!到那個時候,我們看到的就是無可辯駁的鐵證數據,中間宿主是誰就是誰,無需再推測,也不需要再描述為潛在的可能的。」

什麼是「科赫法則」?

在百度百科裡,這樣描述:科赫法則(Koch's postulates)又稱證病律,通常是用來確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

科赫法則是偉大的德國細菌學家羅伯特·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年)提出的一套科學驗證方法,用以驗證了細菌與病害的關係,被後人奉為傳染病病原鑑定的金科玉律。

科赫法則(Koch's postulates)包括:

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現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體內不存在;

2 要從宿主分離出這樣的微生物並在培養基中得到純培養(pure culture);

3 用這種微生物的純培養物接種健康而敏感的宿主,同樣的疾病會重複發生;

4 從試驗發病的宿主中能再度分離培養出這種微生物來。

如果進行了上述4個步驟,並得到確實的證明,就可以確認該微生物即為該病害的病原物。

因目前無法取樣調查,開展這類實驗較為困難

有沒有可能進行這類科學實驗?

顧澤茂坦言,目前來看,這種實驗實施起來比較困難。

「我國對病毒實驗的管理非常嚴格,一般的科研人員根本不可能接觸到、拿到可以作為實驗的新冠病毒。而且,這類實驗要求在是一定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一般是國家生物安全三級(P3)以上實驗室進行。但我國還沒有專門從事水生生物研究的P3或P4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顧澤茂說。

據傳染病原的傳染性和危害性,國際上將生物安全實驗室分為P1、P2、P3和P4四個生物安全等級。

顧澤茂介紹,他目前正在著手準備開展這方面的實驗,但現階段新冠肺炎的疫情處在最吃緊的階段,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還在加班加點實施藥物、疫苗等疫情防控直接相關的科研任務,尚無暇顧及龜鱉類等水生動物的問題。

他考慮先行啟動龜鱉蛙的流行病學調查,調查龜鱉蛙等水生動物是否攜帶SARS-CoV 2病毒,用科學數據來回應社會的關切。「但是目前尚處於疫情期間,不能到養殖場取樣調查。」顧澤茂說。

食用前充分的加熱便可殺死病毒

應該如何看待這些不同的觀點?

顧澤茂強調,至於龜鱉類是否為新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在缺乏依據和科學實驗結論的前提下,不能草率的下結論。但從目前已發現的龜鱉感染病毒來看,還沒以發現人魚共患的病毒性疾病,也沒有必要非要用極端條件,比如將其置於高濃度病毒環境中,或人為進行體內注射等,來試驗龜鱉能否感染新冠病毒。

「無論它是,還是不是,都不能草率的下結論。」顧澤茂說,從目前的科學認知來看,排除極端情況,龜鱉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極小。但如果能通過感染實驗來證實,這樣就更有說服力。或者國家科技管理部門立項支持水生動物病原體調查基礎專項,開展我國水生動物人魚(包括龜鱉蛙類)共患病的流行病學調查,看看是它們否存在相應的病毒。

「需要注意的是,要切實做好食用水生生物上市前的檢驗檢疫,並注意飲食衛生。只要保證食材的來源健康、流通環節衛生,沒有被汙染,加上食用前充分的加熱,便可以殺死(A肝或者其他)病毒,防止活病毒進入人體內。」顧澤茂強調。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嶽靚

審核:朱麗

終審:冷文生

相關焦點

  • 最新計算分析: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這表明,如果SARS-CoV-2是蝙蝠冠狀病毒突變或重組的自然選擇,穿山甲可能不是中間宿主」。論文寫到。計算角度分析楊永亮等人認為,病毒受體與宿主受體結合的計算分析可能有助於快速確定可能潛在的中間宿主。他們首先從計算的角度研究了新冠病毒、SARS病毒、蝙蝠冠狀病毒(RaTG13-CoV)和Bat-CoV這四種冠狀病毒與人ACE2的結合。
  • 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Winnie Lee • 2020-04-07 08:46:07 來源:前瞻網
  • 流浪狗是中間宿主?新研究:新冠病毒更可能在哺乳動物消化道中進化
    隨後,科學家一直在尋找人類與蝙蝠之間的中間動物宿主,其自身可能會攜帶多種冠狀病毒,並首次將 SARS-CoV-2 傳入人群中。穿甲山被認為是可能的中間宿主,但實際上,從它們身上分離出的冠狀病毒與 SARS-CoV-2 的差異很大。「如果向前追溯,這表明該病毒與新冠病毒的共同祖先應該存在於很久以前——大概是 1960 年代。」
  • 湖北農產品傳染新冠病毒?新冠肺炎不是「吃」來的
    事實上,無論是從病毒傳播,還是從食品安全角度來看,「湖北農產品傳染新冠病毒」都是站不住腳的。新冠肺炎不是「吃」來的!農產品不是「病毒攜帶者」!首先,新冠肺炎並非食源性疾病。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新冠肺炎疫情定義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而不是食品安全問題。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新冠病毒不是通過食物傳播。
  • 浙大團隊發現眼淚及結膜分泌物存在病毒;龜類或是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但新冠病毒不是流感,中國防疫經驗表明,只要採取正確的措施,就可以控制疫情。此外,比利時、柬埔寨、印度、尼泊爾、菲律賓、俄羅斯、斯裡蘭卡和越南已超過兩周無新增上報病例,表明積極的早期措施的確可以遏制病毒傳播,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國家不會有更多的病例。
  • 如果穿山甲真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那病毒源頭到底是來自哪裡?
    如果穿山甲是中間宿主,病毒可能是怎麼來的? 在新型冠狀病毒發現之初,科學家們就已經把目光瞄準到了蝙蝠身上,因為蝙蝠是攜帶病毒最多的動物之一,在蝙蝠身上可發現兩百餘種病毒,而且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也是蝙蝠。 但目前蝙蝠正在冬眠,很少與人接觸,由蝙蝠直接傳人的可能性不大,結合新冠病毒最初出自華南海鮮市場,於是科學家們推測存在中間宿主。
  • 較真丨穿山甲到底是不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一文讀懂這些研究都...
    較真要點:現有證據並不支持穿山甲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根據華南農業大學的最新研究,其之前在新聞發布會上所說的「從穿山甲中分離出的毒株與新冠毒株相似度達99%」只是噱頭,實際二者的全基因組序列一致性僅為90.3%。雲南大學、香港大學等機構進行的多項關於穿山甲冠狀病毒的研究均表明,目前觀察到的穿山甲冠狀病毒並非新型冠狀病毒的直接祖先。
  • 尋找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 | 商周專欄
    雖然這是一個很高的數字,但從分子進化的角度來說兩者相差還是比較遠,至少蝙蝠 RaTG13 病毒不可能直接一下突變成新冠病毒並傳給人,需要在另一個物種裡完成那4%的大部分變異。這意味著,在蝙蝠和人類之間,很可能還是中間宿主的存在。而鑑定出這個中間宿主,無疑將幫助我們對新冠肺炎的防控。那麼如何鑑定這個神秘的中間宿主呢?
  • 香港一新冠肺炎患者的狗呈弱陽性,是否中間宿主尚需調查
    新京報訊(記者 倪兆中 王藝)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簡稱「漁護署」)今日(2月28日)發公告稱,對一隻新冠肺炎確診者家中的狗進行新冠病毒測試,結果呈弱陽性反應。中科院生物學博士李雷稱,尚不清楚狗是否為病毒中間宿主,需做進一步的流行病學調查。
  • 新冠病毒都有哪些潛在宿主:魚類鳥類最不易感染
    新發地切割三文魚案板發現新冠病毒,提醒我們可能的冷鏈漏洞。已知三文魚不可能是病毒傳播中間宿主,進口三文魚是否是汙染源尚有待科學的調查分析。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北京反應迅速、信息通報及時透明,對於防控前景非常有信心。
  • 丹麥養殖貂體內發現新冠病毒?研究稱貓和豬成為中間宿主的可能性較...
    每經編輯:趙慶據新華社,丹麥獸醫和食品管理局17日發表新聞公報說,上周末在一家貂養殖場對34隻貂採樣檢測後發現,貂體內有新冠病毒。公報說,這家貂養殖場在北日德蘭島。因一名與養殖場有關聯的人員近期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獸醫和食品管理局對貂群也進行了採樣檢測。
  • 新研究顯示,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
    新研究: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目前,新冠病毒已致我國數萬人感染,上千人喪生,並蔓延至全球20多個國家。確認中間宿主對阻止病毒的進一步傳播至關重要。
  • 管軼:研究表明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
    · 本文的通訊作者為香港大學的管軼教授,研究團隊通過分析在廣東、廣西被走私的穿山甲樣本發現,其身上的冠狀病毒與現在引發流行的新冠病毒高度相似,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
  • Nature:新冠病毒來源於穿山甲?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月6日,華南農業大學官方發布消息稱:華南農業大學發現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這是首次提出穿山甲可能為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 新冠病毒宿主的相關研究 新冠病毒來自蛇?
  • 新冠病毒來源再生疑雲!專家提出「流浪狗可能是病毒起源」假說引發...
    該論文通過對不同物種之間追蹤冠狀病毒特徵進行研究和分析,提出「流浪狗可能是新冠病毒(SARS-CoV-2)起源」的假說論,研究團隊認為病毒先感染了犬科動物的腸道,隨後可能在動物體內快速突變進化,並通過氣溶膠或飛沫/接觸傳播方式感染給人類。夏旭華教授對鈦媒體表示,這一研究成果為新冠病毒起源和傳播提供了新的假設——犬科動物或是新冠病毒來源之一。
  • 世衛組織:水貂攜帶的新冠病毒出現變異,但仍是同一種病毒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世衛組織:新冠病毒變異後的影響還未確定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 麥可·瑞安當地時間11月6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以來,不同動物感染過新冠病毒,也有可能再傳回人類
  • ...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是穿山甲?華南農業:可能還有其他小型食肉動物
    2月7日凌晨,華南農業大學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並稱這一最新發現將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防控具有重大意義。不過,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沈永義在接受《羊城晚報》採訪時表示,除了果子狸,其他小型食肉動物也可能對病毒存在擴大作用。
  • 到底是誰把新冠病毒帶到武漢?蝙蝠終於不用背鍋,穿山甲或為中間宿主
    2蝙蝠:麻煩把鍋給我卸下來此前,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顯示,新冠病毒的源頭,也就是自然宿主,目前公認是蝙蝠。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沈永義談道,「我們找了市場上常見野生動物進行檢測,發現穿山甲攜帶病毒跟人的關係比較近。中間宿主相當於是傳染源的源頭,如沒控制住,病毒就會不斷從源頭擴散出來,使得疫情在控制時容易出現反覆。」同時,沈永義在接受《羊城晚報》採訪時表示,「穿山甲是潛在的中間宿主,但中間宿主可能有多個。
  • 流浪狗或是新冠病毒源頭是怎麼回事 新冠病毒如何傳給人的
    流浪狗或是新冠病毒源頭是怎麼回事 新冠病毒如何傳給人的  4月14日,據外媒報導,來自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通過追蹤不同物種的冠狀病毒特徵,提出流浪狗可能是目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源頭。
  • 較真丨武漢的貓群裡發現新冠病毒感染,這意味著什麼?
    2貓也是新冠病毒的受害者,目前並無證據證明貓是中間宿主。防控疫情,直接用簡單、殘忍的手段對待貓並不合適。有條件的情況下,也應該對患者的寵物進行檢測。同時,注意收容流浪貓,避免帶病毒的流浪貓在社區傳播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