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神話中那些極具神秘色彩的奇異怪獸,一直到現在被人們口耳相傳至今引人津津樂道。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這些神話中的奇異怪獸大都出自大禹時代的《山海經》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多數人視其為上古神話傳說。中華上下五千年,各類名人典故層出不窮,也出現了許多記載這奇聞異事的典籍,比如東晉幹寶《搜神記》、東晉王嘉《拾遺記》、北宋張君房《雲笈七籤》、《神異經》或者《瑞應圖》等等之類的書籍,都是古人在經歷勞作、戰爭、治理、狩獵、幻想等等攥寫出來的。裡面提到的各種奇異怪獸流傳下的說法種類繁多,令人產生了無盡的好奇與幻想,同時也各種見解與爭議。
同樣以彩色漫畫形象以及通過小編所了解的典故為大家一一道來。
首先大家耳熟能詳的九尾狐:《山海經·海外東經》《山海經·大荒東經》《山海經·南山經》均有記載郭註:「世平則出為瑞也。」祥瑞的內涵有二。一是為王稱帝,國家昌盛之兆。二是婚姻愛情之兆。大禹遇塗山氏之女事例中的九尾白狐,顯然同時具有婚姻吉兆的意義。她的肉,可以不逢妖邪之氣,抗拒蠱毒。九尾狐在《山海經》中出現了三次,後來成為祥瑞和子孫繁榮的象徵。
九尾狐的皮毛為淡若無色的白,眼瞳為血的深紅,銀白色的九尾狐,皮毛如月華般清濯明淨的銀色,皎潔出塵,可以化作年輕貌美的女子,經常行走人間。甚至有時,九尾狐還會與人類互相愛慕,結為夫妻。
在神話傳說裡,狐狸是具有靈性的,他們能夠化作漂亮女子的樣子,引誘男人,趁機吞食他們的精血。在民間,狐狸化作人形後,便被稱作狐狸精。狐狸精通常是狡詐、貪婪,但是也有故事中,狐狸精是漂亮動人,並且多情的。人有好有壞,狐狸也是一樣。狐狸最開始只有一條尾巴,當狐狸每經歷一次情劫,便會增加一條。每當尾巴增加,便說明她經歷一次背叛的愛情,同時狐狸的妖力就會飛速的增加。當狐狸的尾巴增加到九根尾巴後,便擁有通天的能力,因此,九尾狐也被人們稱之為九尾天狐!九尾狐擁有九條命,每條尾巴就是他的一條生命!九尾狐每死亡一次便消失一條尾巴。當然,九尾狐丟掉尾巴後,妖力便會相應的減弱,在此基礎上增加一條尾巴的難度更是增大很多。
鮫人又名泉客:《山海經-海內南經》幹寶《搜神記》有記載傳說中,鮫人善於紡織,可以制出入水不溼的龍綃,且滴淚成珠。唐詩人李商隱的名作《錦瑟》中,「滄海月明珠有淚」即使用了鮫人的傳說。傳說它們的油燃點極低,且一滴就可以燃燒數日不滅。傳說秦始皇陵中就有用鮫人油製作的長明燈。
鮫族又稱蛟族,人身蛟尾,流線修長。多生活在海中,少數與海相通的大河、大湖包括地下湖中也有少量鮫人。鮫人想上岸必須先用法術化生雙腿,或只有藉助車來代步。沒有改變體質的鮫人很難在水外生存超過一天。
鮫人使用類吟唱的語言,在海中用和歌般聲調傳達信息。人類在海上聽到奇怪歌聲,就知道是遇上鮫人了。他們用搭腳手架培植快速生長珊瑚的方法建造海底城市,或用水草編成屋巢,在海中懸漂,一個部族最多會有數百個這樣的草巢相系。鮫人隨著海洋魚群和溫暖海流的走向變化常常遷移,所以有的鮫族會用海中輕木與氣泡建起巨大的海底浮城,隨海流漂移。
鮫人善於用海中原料紡織一種極薄的絲綢,叫做鮫綃,輕而韌,表面極光滑,用於海中建築及服裝。這是一種極其珍貴的絲織品。傳說海上出現的「海市蜃樓」,就是鮫人們出售交換這種鮫綃的集市。另一傳說鮫人在悲傷哭泣的時候,滾落的眼淚是美麗的珍珠,事實上那是鮫人哭泣時所流出的眼淚的結晶。
狸力lí lì《山海經·南次二經》郭璞《圖贊》均有記載櫃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小豬,長著一雙雞爪,叫的聲音如同狗叫,名稱是狸力,哪個地方出現狸力而那裡就一定會有繁多的水土工程。見到它的地方,地面多起伏,所以猜測狸力善於挖土。
據說這傢伙還不能是異獸。還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之一,待小編小憩的那會去了解了,再作補充!或者那位大神評論區留言補充點乾貨!
橫公魚:《神異經·北方荒經》有記載橫公魚是一種奇特的靈獸,它們晚上可以化作人的模樣,爬到岸邊。而白天卻是居住在水裡。最為奇怪的是,石湖裡面幾乎沒有吃的,但是橫公魚依然可以生存下來。其實,這雖然奇怪,卻並不難解釋。橫公魚是屬於防禦力極強的靈獸,它們有一個特殊的能力,就是能夠啃食石湖湖底的石頭。從這些石頭中吸收靈力,與此同時,還可以將石頭中堅硬的物質吸收化作自己的防禦外殼。橫公魚,生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體表的外殼就顯得太小,不得不脫下。因此,橫公魚到了夜晚,跳到岸上,脫掉厚重的外殼,其樣貌有點像人類。所以有了『夜化為人』的說法。
橫公魚古人烹飪經驗:橫公魚外殼堅硬,用水煮不透。將極酸的烏梅丟入水中,可以將其外殼融化,所以,煮的時候,橫公魚便會被煮死了。橫公魚肉質鮮美,吃了可以驅邪祛病。
神鳥重明鳥:《拾遺記》卷一有記載相傳四千年前堯王在位七十年,有鸞雛年年來朝,麒麟遊於澤藪,鴟梟遠避大漠。遠方的「祗支國」進貢了一隻重明鳥,重明鳥兩目都有兩個眼珠,眼睛像雞,鳴聲似鳳,展翅一飛,能搏擊虎豹熊羆,掃蕩妖魔鬼怪。所以人們無不灑掃門戶,盼望重明鳥落在自家門上。但是重明鳥不再來了,人們於是刻木或鑄金作重明鳥形置於門戶之上,威懾魑魅魍魎。人們每到正月初一,都會製作重明鳥的雕像,或者「畫雞於戶」這就是重明鳥流傳下來的形狀。
重明鳥又叫雙睛鳥,它的兩隻眼睛中,各長有兩個瞳孔。它對人類的要求也很低,它不吃食物,只要喝一點瓊玉的膏液,就很心滿意足了。不過,這鳥十分眷戀自己的家鄉,人們於心不忍,只好同意它自由往來。重明鳥很仗義,它理解人們的好意,有時一年中不辭辛苦,來回光顧好幾次。有時人們得罪了它,就隔幾年都不來。於是,家家戶戶都清掃庭院,擺上瓊漿玉液,盼望重明鳥前來栖息。禽獸鬼怪往往趁重明鳥不在時出來危害人,人們就用木頭或銅鐵鑄成重明鳥的形狀,安放在門戶間,這樣,禽獸鬼怪見了,也會害怕,躲得遠遠的,不敢來搗亂。
祥瑞之象徵白澤:《瑞應圖》《雲笈七籤·軒轅本紀》都有記載相傳,白澤是崑崙上的一隻著名的神獸,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時有聖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 白澤全身雪白,有點像白羊,頭上有角。雖然是神獸,但是看上去卻沒有一點神獸特有的孤傲樣子,並且讓人覺得和善。
關於白澤有很多的傳說。在黃帝時候,黃帝曾請教白澤諸多關於動物的問題。據說當時黃帝正在全國各地巡遊,了解自己國土的真實面貌。在東海邊,他碰到了會說話的怪獸白澤。白澤博學多聞,對各種動物了如指掌。凡是各種採天地靈氣、集日月精華而產生的怪異物種,它都一一跟黃帝解釋清楚,前後一共談到1522個物種。
白澤是可使人逢兇化吉的吉祥之獸。 傳說黃帝巡狩,至海濱而得白澤神獸。此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故帝令圖寫之,以示天下,後用來作為章服圖案。唐開元有白澤旗,是天子出行儀所用;明有白澤補,為貴戚之服飾。
白澤不僅聰明絕頂,還能夠闢邪去災,成為民間的瑞獸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白澤是一隻能夠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小事的一隻神獸。這種說法雖然很誇張,但是卻能夠形象的說明白澤的智慧,因此,白澤被人們當作一隻瑞獸也不無道理。
註:感謝各位讀者閱讀此篇文章!以上圖片為千圖網擴展許可授權給此文作者,版權歸千庫網享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作其他商用。(如需轉載!請標明來源)如有異議和補充的歡迎大家留言!歡迎點讚和關注!本作者後續不定時更新精彩續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