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舊迎新,樓市調控第一槍已然打響!
2020財年徹底結束,各式各樣的年度帳單也出爐了,有人驚訝於自己明明工資不高,結果一年下來花費這麼高,這樣的驚訝在房地產市場也不例外。
據估算,去年全國房地產市場銷售有望超過17萬億,全國平均房價邁入「萬元時代」,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這時候有人就納悶了,去年疫情影響、政策調控之下市場環境那麼緊張,房地產都能活過來,那2021年房地產豈不是要飛?
似乎是感覺到什麼,於是2020年的最後一天,央行和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並且從新年1月1日起就要正式實施,算是開年就給樓市一大槍。
至於這份通知的內容,其實就是針對房貸設置「兩道紅線」:
第一道紅線是「房地產貸款佔比」,大型銀行不得超過40%,中型銀行不得超過27.5%,小型銀行不得超過22.5%,縣域農合機構不得超過17.2%,村鎮銀行不得超過12.5%。
第二道紅線是「個人住房貸款佔比」,大型銀行不得超過32.5%,中型銀行不得超過20%,小型銀行不得超過17.5%,縣域農合機構不得超過12.5%,村鎮銀行不得超過7.5%。
用圖片看,可能會更直觀:
大家可以簡單理解為,央行正在控制借錢給購房者、開發商的額度。
房貸事關金融,始終是房地產市場上缺一不少的重要環節,如此詳盡、嚴格、細緻的房地產貸款佔比規定,當天發布第二天就實施,很明顯是籌謀已久,就是要打得市場措手不及。
結合去年針對房企提出的「三道紅線」,已經很明顯能夠看到高層的態度:
不能讓房地產予取予求,
問題來了,房貸市場到底發生了什麼,引起了央行、銀保監會的震怒,以至於要放大招?
其實很簡單:房地產貸款越來越高,已經形成金融體系的隱藏炸彈。
別忘了,2020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就曾發文指出: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其實大家都知道,房地產已經出現了「大而不能倒」的現象,但我們不能無視可能出現的後果,更何況還有日本、美國的前車之鑑,所以未來樓市調控的關鍵詞只有一個:規避風險。
所以「三道紅線」+「兩道紅線」的組合拳打法,實實在在的扼住了房地產的發展命脈,只不過在抑制高槓桿買房的市場行情之外,也誤傷到了不少購房者。
對於個人而言,這次的規定也預示著未來住房貸款可能會越來越緊,尤其是年底的貸款額度也會越來越緊,所以買房自住、改善的,確實可以考慮了,而投資、炒房的,切記謹慎入手。
當大霧散去之後,你會發現,槓桿操作的背後是一片懸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