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寺:難得一見的千年古剎,臺灣省400多座分院的祖庭

2021-01-08 吳先生的平凡世界

福建泉州晉江市的安海古鎮,鎮因海而興衰起落,古時候商船雲集的安海港,在潮起潮落之間,無數貨物商品從此地通往海內外各處。

「港通天下商船,賈胡與居民互市」。

繁榮的安海古鎮一度成為鄭成功「反清復明」的反攻基地。

鎮內,有龍山、鳳山兩山對峙,這樣的風水寶地之下,自然少不了一座千年古剎,因其坐落於龍山山麓,便被人稱之為「龍山寺」。

傳說,寺廟最早建於東漢年間,一位古天竺高僧一粒沙來到安海,看見當地一顆亭亭如蓋的巨大樟樹,枝繁葉茂的樟樹白日裡濃蔭遍地,為過往的人們遮陽擋雨。

在夜裡,古樟樹則會發出耀眼的光芒,高僧一粒沙認為這是佛法顯靈,於是發下宏願,要在此地建起一座寺院。

樟樹本就是古人用以建造房屋、雕像的上好木料,於是高僧延請工匠,將樟樹主幹雕刻成一尊莊嚴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枝幹則用於寺廟殿宇的建築材料。

直到今天,那尊以樟木雕刻而成的觀音像,已經成為難得一見的稀世「國寶」。

「東漢初興光佛剎 ,南朝重建迓神庥」,這段傳說也被書寫在了廟內的石柱之上。

自然,這很可能只是傳說而已,據考證龍山寺始建時間約在隋朝皇建年間,初名「普現寺」、「天竺寺」,因主殿供奉的是觀音,又被當地人稱之為「觀音殿」。

算起來,龍山寺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寺內存有隋朝時期的大鼓,以及刻有「大唐貞觀十三年魯國公程知節捐奉壹仟督修」橫梁,都印證了寺院的古老歷史。

一千多年來,多少風起雲湧的英雄豪傑,多少悲壯蒼涼的朝代更迭,多少可歌可泣的忠臣義士,那些故事或被人遺忘,或記載於典籍,大多數已經隱沒無聞,乏人問津。

龍山寺歷經千年風霜,卻依然屹立不倒,歷久彌新,也因此留下了眾多神奇的故事。

明朝時期,倭寇橫行於東南沿海,安海古鎮瀕臨海邊,人們深受其苦,在龍山寺的天王殿內,有人刻下一行字,敘述曾經佛陀顯聖的傳說。

當時,一群倭寇攻入安海,焚燒廬舍,正商議著將龍山寺毀之一炬,忽然間一群烏蜂密密麻麻,烏泱泱的朝倭寇蟄去,頓時「群寇驚俱跪叩,服罪而歸」。

清廷康熙文淵閣大學士、安溪縣人李光地聽聞了此事,讚許為「安海鎮國佛」。

後來,清廷與盤踞臺灣島的明鄭政權鬥爭,為了禁止沿海居民秘密支援鄭氏家族,下令封海遷界,片板不許出海。

清廷派出兵馬,慘無人道地將沿海民宅、寺廟付之一炬,以斷絕人們懷念故土的思念之情,遷界運動直到施琅收復臺灣島,才逐步廢棄。

當闊別故土數十載的人們回到家鄉,驚奇地發現龍山寺竟然還孤獨的矗立在一片廢墟之下,最終施琅率領族人捐資,重新修建了這一千年古寺。

隨著福建人的遷徙,龍山寺的香火亦遍布海內外各個地方,僅僅在臺灣省一地,就有四百多座分靈而來的「龍山寺」,以安海龍山寺為祖庭。

其中最著名的是有著「臺灣紫禁城」之稱的鹿港龍山寺,以及艋舺龍山寺。

「分南海支流派接安平普渡慈航超萬劫,佔東瀛勝地靈鍾文甲重修寶剎闢三摩。」

在艋舺龍山寺的楹聯之上,恰恰說明了兩岸同宗同源、一衣帶水的文化聯繫。

臺灣龍山寺

相關焦點

  • 講述海峽兩岸佛緣傳奇紀錄片《龍山寺》在臺灣播出
    電視紀錄片《龍山寺》遍訪海峽兩岸及海外龍山寺。圖為攝製組赴新加坡龍山寺拍攝時,採訪臺灣信眾參訪團。(中國臺灣網發)  中國臺灣網5月28日訊  信仰如光,燭照春秋,一座香火傳承的千年古剎;連接海峽,遠播海外,一部心心相印的佛緣傳奇。  龍山寺已有上千年歷史,它所主奉的觀世音菩薩信仰,由福建沿海延伸到臺灣地區與東南亞一帶,並且被旅居西方發達國家的許多華人所祭拜。它經歷風雨而生生不息,是海峽兩岸的文化紐帶。
  • 神明信仰:兩岸龍山寺 香火一脈傳
    鳳山龍山寺主委劉盡忠對記者說,「安海龍山寺是我們的祖廟,要常回來看看。」  據介紹,臺灣各地有大大小小400多座龍山寺。其中,淡水龍山寺、艋舺龍山寺(亦稱萬華龍山寺)、臺南龍山寺、高雄鳳山龍山寺和鹿港龍山寺最為有名,號稱五大龍山寺。而它們的祖庭無一例外都是泉州晉江安海龍山寺。   如今,在臺灣眾多的龍山寺仍然可以輕易找到發端於安海的史跡遺存。
  • 這個5A級景區,不僅是天台宗祖庭,還免費對外開放
    吃雞知一二 舉報   如今旅遊早已成為了人們空暇時間的休閒方式,很多人都喜歡抽出時間出去多走走看看
  • 堪稱國寶的晉江安海龍山寺—千手千眼觀音
    就在晉江安海鎮海型厝村——那個和開元寺齊名的龍山寺內!1983年,國務院確定了142座全國重點佛教寺院,泉州有兩座寺廟入選,一座自然是開元寺,龍山寺始建於隋618-619年間,但現存建築物是清康熙年間,由靖海侯施琅等捐資修葺。
  • 臺北最華麗的廟宇 龍山寺(圖)
    龍山寺。(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 攝)圖片來源:人民網龍山寺屋簷上雕刻的龍栩栩如生。(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 攝)圖片來源:人民網臺北的萬華區,古稱艋舺。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說的是古時臺灣三大最繁盛的商港:臺南、鹿港和萬華。
  • 掛甲寺:千年古剎,尋幽訪古
    你可能要問,這大名鼎鼎的掛甲寺,究竟是哪位名人在代言呢?要說改稱掛甲寺的代言人,真是要上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了~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掛甲寺的前世本來這座寺廟可以相安無事,流傳至今,但後來由於掛甲寺頻臨河沿,常年受到河水的衝刷,河堤坍塌,最終殃及掛甲寺,於是開啟了這座寺廟的新老更替史...1887年,光緒十三年掛甲寺重建。這次重建規模很小,只建了一座菩薩殿。1890年,直隸四品候補守備周上達,又集資建造了一座大殿,也就是後殿。
  • 臺北最華麗的廟宇——龍山寺(圖)
    如今,艋舺港已是歷史陳跡,而依傍著商埠興建起來的龍山寺,薪傳兩百餘年,依然香火不絕,鼎盛更勝前朝。夏日午後的陽光,暖暖的,灑落在古寺高聳的山門上。虔誠的信徒,三三兩兩穿過山門,進入前殿,燃香禮佛,擲籤膜拜,一切行禮如儀。香火氤氳中,古剎更添幾分靜穆、莊嚴和神聖。這座古寺坐北朝南,為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
  • 臺灣鹿港小鎮的龍山寺,清代閩南式建築,建材和工匠皆來自閩粵
    我住在臺中市火車站旁,坐中鹿客運大巴直達鹿港小鎮,就在這裡下的車,其實前面還有一站地,提前下車就是為了多逛一逛。鹿港是臺灣傳統工藝師承最多的特色小鎮,這個靠海的地方,漁村遍布,民風古樸,密集的寺廟古蹟和傳統建築,至今仍散發著濃厚的臺灣本土風。來到臺灣省,你會被這裡濃厚的宗教氛圍所驚嘆。
  • 武功山|在千年古剎,等一場大雪,祈願國泰民安
    武功山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遠自漢晉起,被道佛兩家擇為修身養性之洞天福地,明朝時香火達到鼎盛時期,山南山北建進了庵、堂、寺、觀達100多處———道佛融合——— 紫極宮和山下的石鼓寺、山頂的白鶴觀並稱為武功山的三大寺廟,最早建於元朝至元五年(也就是公元1339年),是一個叫做俞東明的遊方僧人化緣建設的,不過古建築已經不存在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是2005年重建的,這座廟佔地
  • 太倉市陸渡鎮千年古剎——崇恩禪寺大雄寶殿落成
    佛教在線2月7日消息 據中新蘇州網報導:日前,千年古剎崇恩禪寺的修復和大雄寶殿落成慶典在江蘇省太倉市陸渡鎮舉行,來自江蘇省太倉市和上海等地的護法居士、佛教信徒近1000人參加慶典活動。崇恩禪寺,始建於南北朝時期,鼎盛時期有殿堂樓閣5048間,佔地500多畝,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千嬉之年,崇恩禪寺經市政府批准恢復開放。
  • 千年古剎玩轉微信招聘 我佛求賢「萌」爆朋友圈
    時代巨變,連深山裡的千年古剎都開始通過微信發布招聘啟事了!  「想要躲一份清靜,得一份自由,卻在滿世廟壇中尋不得蒲團,哪裡才能解我愁煩苦憂助我脫凡出俗?」  3月27日,韶關翁源深山古剎東華禪寺的這則招聘啟事通過微信甫一發布,便迅速火爆朋友圈,截至3月31日,這則招聘啟事的點擊率已超過108萬,並收穫4000多個應聘信息,400多封應聘簡歷。
  • 安溪鳳山普陀寺千年古剎 戒忍法師親筆題名
    2007年,鳳山在安溪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重修一座宋代古寺,這座千年古寺如今名為「普陀寺」,之前名為「善惠院」。寺名由浙江南海普陀山方丈戒忍法師親筆題名,並且從浙江普陀山上迎請到「南海觀音」永久供奉。  鳳山普陀寺選擇的是仿唐建築,在已落成的圓通寶殿內,供奉著青銅塑造的男相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一尊,高8.68米,重達16噸。
  • 龍海千年古剎百歲八卦麒麟龜:從不遊泳愛吃蔬菜(圖)
    龍海千年古剎百歲八卦麒麟龜:從不遊泳愛吃蔬菜 臺海網6月5日訊據閩南日報報導,龍海市九湖鎮田中央社千年古剎岱仙巖有一隻百歲八卦麒麟龜,被視為鎮巖之寶。它在古剎四處「遊玩」,但決不會爬出岱仙巖。管理人員和香客對它呵護備至。
  • 臺灣高雄市龍興堂赴祖庭安海龍山寺謁祖朝聖
    作者 | 安海龍山寺11月7日上午,臺灣高雄市塭堵龍興堂一行奉請觀世音菩薩聖像及諸神明聖像赴祖庭安海龍山寺謁祖朝聖。他表示,兩岸龍山寺觀音文化一脈相傳,希望龍興堂能多來祖庭走動,攜手同心、加強交流,共同挖掘觀音文化,弘揚觀音精神。座談會後,賓主雙方互贈禮品併合照,隨後共進午齋。
  • 我國佛教八大宗派的祖庭寺院都在哪?有一個省竟佔了七座
    佛教自兩漢時期傳入我國,發展至今,三大語系佛教活動場所已有3.3萬餘座,其中漢傳佛教約2.8萬餘座。漢傳佛教在傳播和發展的過程中,由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高僧,依據不同的佛教經典,逐漸形成了諸如禪宗、淨土宗、華嚴宗等八大佛教宗派。這八大宗派的祖庭寺院共有十一座,其中陝西省竟佔了七座。
  • 布局精巧的川東千年古剎 張三丰曾留下鎮寺之寶
    巴嶽寺(銅梁區委宣傳部供圖)[原標題]布局精巧的川東千年古剎在巴嶽山南麓山腰上,立著一座千年古剎,這就是與華巖寺齊名的巴嶽寺。傳說,這裡還留下了3件張三丰的寶貝。布局精巧結構仿造華巖寺巴嶽寺建於唐代晚期,史料記載,巴嶽寺原名普門寺,明代永樂六年,該寺被明成祖敕封川東第一古剎。遺憾的是,明末清初,普門寺毀於戰亂之中。直至清康熙年間,寺廟才開始重建,在結構上仿造著名的華巖寺,佔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取名為巴嶽寺。
  • 想要感受千年古剎和擁抱千年銀杏樹嗎,那麼重慶是非常值得一去的
    而之後我們又乘車到了天心寺,這個寺廟是在一座山上,這座山其實當我們遠處看的時候是感覺特別漂亮的,因為感覺它的地勢特別像一朵蓮花,而且跟佛教的蓮花臺特別的像,有時候感覺天心寺是不是就是因為這個蓮花心而得名的呢,或者說這個寺廟的名字還有比這個更加深奧的佛意,這個寺廟建成已經有相當久的歷史了,據說是在明代時期就建造的,到後期還進行過幾次維修,雖然它只是一個寺廟,但是它的面積還是很廣的,而且內部所涉的殿宇和廂房都很齊全
  • 臺北龍山寺紀念建寺280周年
    新華社臺北11月27日電(記者趙博、許雪毅)鐘鼓齊鳴、唱三寶歌、行三獻禮……27日的臺北龍山寺,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建寺280周年紀念活動在這裡舉行。從一個掛在竹林中的香火袋到巍峨莊嚴的佛門殿堂,龍山寺延續著「故鄉」福建安海的香火,走過悠悠歲月。
  • 長白山泰安寺,是千年古剎,長白山區最早的佛教聖地之一
    長白山歷史文化園,位於長白山北麓,距長白山山門四十公裡,是長白山區著名的祈福崇仰聖地,由長白山古剎泰安寺、娘娘庫女直大王府山神廟、長白山珍奇博物館、長白山林下人參採摘文化園四部分組成。 長白山泰安寺,是千年古剎,長白山區最早的佛教聖地之一。亞東水庫位於和龍市頭道鎮龍門村西南。集水面積304平方公裡,總庫容4080萬立方米。
  • 廣西有一座佛教名山,千年古剎,甘泉,香茶享譽全國
    桂平西山頂的觀音寺,整座寺廟聳立在危崖之上,面向東方,寺前景象開闊壯觀,可遠眺桂平全景和三江交匯的壯闊,這裡稱為「險峰朝陽」。三塊巨石組成的一道門,盛景在此一覽無餘,旁邊就是千年古剎龍華寺。除了美景古寺,西山茶也是名聲在外,西山上自唐代就開始種茶,山上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土壤肥沃,西山茶氣味芬芳,用山上的乳泉水衝泡茶香最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