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鹿港小鎮的龍山寺,清代閩南式建築,建材和工匠皆來自閩粵

2021-01-08 懶遊的故事

大家盼望的暑期又來了,祝賀一部分人可以享受大假。臺灣寶島算是一個不錯的選項,大家一定聽說過「鹿港小鎮」把吧,大家對鹿港的認識,大多來自羅大佑那首耳熟能詳的《鹿港小鎮》,「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是你熟悉的歌詞嗎?

我住在臺中市火車站旁,坐中鹿客運大巴直達鹿港小鎮,就在這裡下的車,其實前面還有一站地,提前下車就是為了多逛一逛。鹿港是臺灣傳統工藝師承最多的特色小鎮,這個靠海的地方,漁村遍布,民風古樸,密集的寺廟古蹟和傳統建築,至今仍散發著濃厚的臺灣本土風。

來到臺灣省,你會被這裡濃厚的宗教氛圍所驚嘆。大街小巷裡,有太多大大小小的寺廟,甚至是紅火的煙霧繚繞的夜市,都可以在寺廟旁,或直接佔據寺廟的地盤,寺廟和老百姓的生活「溫柔」地融為一體,毫無違和感,感覺很舒服。龍山寺是臺灣閩南式建築,是全臺灣最完整的清朝建築群,充滿了佛教的神秘色彩。鹿港龍山寺的開放時間為早上的5點到晚上的9:30,鹿港龍山寺是免費開放的,但是寺內祈福服務是需要購買的。

鹿港龍山寺,這座廟宇被認為是臺灣保存最完整的清朝建築物。龍山寺位於彰化縣鹿港鎮金門街81號。龍山寺創建於1653年,建於大有街一帶,到了1786年,才遷建於此。

龍山寺算得上鹿港小鎮最為清幽的廟宇了,沉澱著歷史的優雅。龍山寺古樸的建築外觀,根本看不出歷經多次修復,仍然保持著當時風採和傳統格局。

龍山寺是三進二院的建築格局,由前至後分別為山門、五門殿、正殿、後殿。龍山寺匯集了臺灣的民間藝術。鹿港龍山寺不僅是一個大型的建築物,也屬於一級古蹟。

寺外枝蔓葉茂的古槐樹,寺內兩側都擺上長凳共遊人休息。

龍山寺散發出來的古樸氣質讓人讚嘆不已,門框木雕已朽卻顏色斑斕,完完全全的古蹟。

龍山寺是一座古老而幽靜的廟宇。龍山寺在九二一大地震中被嚴重毀損,經過多次的整修,直到1831年才成為現在的樣子。鹿港龍山寺坐東朝西,格局方正,匯聚泉州建築藝術的精華。 鹿港龍山寺雖然歷史不算悠久,但是非常古樸,環境清幽,是一個非常值得去參觀的地方。

在這個古樸漂亮的月亮門裡拍張照。

這裡展示的鹿港龍山寺的鹹豐鍾,由上而下共分八層,鹹豐八年(1858年),龍山寺整修完成。鹹豐九年(1859年)派梁如金到浙江寧波鑄鐘,鐘上銘文記載當時官員及民間捐輸名錄,銘文上共有六位官員,都是名赫一時者。此鍾具有歷史文獻、工藝技術與貿易信息,有著高度的歷史意義與文化資產價值。

龍山寺歷經數次的整修,到了1831年才形成現在的模樣。鹿港龍山寺的建材如磚石、福州杉皆由泉州遠渡重洋而來,並以巨資延聘閩粵名匠來臺興建,格式規模仿照泉州開元寺,全寺佔地一千六百餘坪,深具泉州建築藝術特色。畫面的右側有一排展架,詳細講述了龍山寺的修復過程。

這裡有一處鹿港國立高中古蹟解說團的駐點免費解說導覽服務,駐點解說在兩個地點,除了龍山寺還有天后宮。服務時段是每周日的上下午,現場登記人數,全程遊覽解說20至40分鐘。如遇自然災害天氣或者學校考試,會暫停解說服務。在我看來,這是一個特別好的學生體驗活動,既可以鍛鍊自己、增加社會實踐經驗,又能通過了解這些人文歷史、更了解和熱愛自己的家鄉。在臺灣省,經常可以看到了很多學生走上街頭,參加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看起來,臺灣省的教育理念有其獨到之處。

這個彩虹大棚應該是為龍山寺的過年準備的,到時信眾會到這裡聚會祈福,寺廟提供簡單可口的食物。此行在臺灣省高雄市的大年初一,就看到了很多寺廟人頭攢動的壯觀場面,並不像我們常見的嚴肅參拜場面,更像是社區裡街坊間的大聯歡,十分歡樂祥和。

龍山寺主要祭祀的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佛教徒心目中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尊者。

祈福服務。鹿港龍山寺有求籤、點文昌燈、點光明燈、安奉太歲這些服務,我看得是一頭霧水,對自己的無知感到汗顏。

後院有一處庭院小景,水中錦鯉悠閒地遊動,石頭上好多烏龜都在懶洋洋地曬太陽。

前方不遠處就是鹿港鳳山寺。臺灣是一個民間信仰十分普及和盛行的地方,在臺灣我們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教堂和寺廟。

鳳山寺左廂房則為北管票房玉如意之館址,並祀有萬春宮蘇府王爺。正門兩旁有一對青鬥石獅,是廈郊船戶新福來蔡天賜所捐獻,公獅張口,母獅口微張並抱只小獅子,立於門口看守廟宇。正殿供奉廣澤尊王,神龕上方有威武英烈古匾。去的時候正在維修,不得見真容。

位於花壇白沙的文德宮,創立於康熙二十七年(西元一六八八年),迄今已逾三百一十年,當時系由福建邯江境民李朝魁等人,應當時新任的縣長召來一同拓荒;至臺灣海峽時,風浪大作,幸賴同舟福德正神之庇佑,舟楫轉危為安,特發動境民,建廟奉祀,並贈獻匾額為「保安宮」。於清道光年間,由曾翰林改贈謂文德宮。

鹿港金門館是彰化縣定古蹟,在清朝作為官兵休憩暫住的場所,祀奉蘇府王爺。這裡遊客比較少,反而多了幾許靜謐,三川殿及正殿古意盎然。

正所謂入鄉隨俗,到鹿港,一定要去廟裡拜一拜。鹿港有大大小小廟宇200多所,有龍山寺、文武廟、興安宮、天后宮、文德宮,地藏王廟、城隍廟、三山國王廟等,可謂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

待續,下文繼續逛鹿港。

相關焦點

  • 穿越一個名叫鹿港的小鎮
    雖然跟年齡不大相符,我還是很喜歡聽羅大佑的歌,尤其那首《鹿港小鎮》,即便它已經被用作一個分店遍布北京的臺灣菜館的名字。從前聽到這首歌的時候,並沒有想到很多年後有機會身處其中,那種感覺很好,很穿越。如果不是這首歌,我也許會錯過這個小鎮,但去了才知道,小鎮雖小,文化不小,歷史不小,遊人不少。從彰化市坐大巴,一個小時左右達到鹿港鎮。
  • 臺灣 臺中彰化縣鹿港小鎮
    臺灣中部西海岸的小鎮,曾有著顯赫的文化歷史。「一府二鹿三艋舺」是早期臺灣漢文化鼎盛發展的標竿,分別指的是臺南、鹿港和臺北萬華,其中鹿港是當時文化與商業的港埠重鎮。密集的寺廟古蹟和傳統建築,足堪印證當年的盛況,而在港口和市街結構上,也保有大陸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風味,有著「繁華猶似小泉州」的美名。
  • 鹿港時光小旅行 從心靈到舌尖都有新收穫(圖)
    建於明末清初的鹿港龍山寺,是全臺灣5座龍山寺中,唯一認證為一級古蹟的一座,拜的是觀音菩薩,過去曾是泉州人社交的重要場所,至今保留清道光、鹹豐年間重修時的舊貌。
  • 臺灣彰化縣:羅大佑的鹿港小鎮,200年繁華,如今卻成「廢港」
    羅大佑《鹿港小鎮》「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1982年,當羅大佑靜靜地彈奏著吉他,用沙啞的嗓子唱出《鹿港小鎮》時,他才28歲;這被業界稱作是羅大佑第一首「政治」歌曲,比起廣為傳唱的《光陰的故事》等舉世之作,《鹿港小鎮》的知名度與傳唱度小得可憐。甚至,就連作者本人也很少在其他演出上唱過。
  • 《臺灣遊記》鹿港小鎮懷舊打卡
    鹿港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個地方。熟悉是因為羅大佑唱的那首《鹿港小鎮》,但鹿港究竟是什麼,似乎又難以說清。羅大佑的一首懷舊經典讓人們記住了這個地方。「假如你先生回到了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 鹿港品「原味」龍山寺 馬尼拉看「紅磚大厝」
    本報記者_莊詩瑩董瑞婷陳巧玲實習生_柯明嬌文圖  臺灣鹿港龍山寺  原是克隆版  不久前,晉江安海鎮的龍山寺升格為「國保」單位。而淺淺海峽的對岸,臺灣鹿港龍山寺則是臺灣地區的一級文物。  2004年,晉江市博物館館長吳金鵬就因一場學術研究會,到過鹿港龍山寺參觀。鹿港龍山寺主要殿閣,均採用閩南石料修築。全寺建築雄偉壯觀,共分成四進,與晉江安海龍山寺的規制格局相仿。「我們參觀的時候,正好碰上鹿港龍山寺修繕。寺廟在維修過程中發現,不少建築材料註明來自泉州的一家商號。」
  • 鹿港小鎮「醉巷十宜」且陶陶、樂盡天真
    上海有個臺灣菜餐廳《鹿港小鎮》,每逢夏日,最愛它家的綿綿冰。在臺灣,真的有座小鎮叫鹿港,但有多少人到訪過這座神秘小鎮呢?在臺灣文化藝術之旅,我們走進古樸的鹿港小鎮,領略鹿港之美。鹿港,舊名「鹿仔港」,相傳以前有群鹿在此出沒,現在小鎮上的牆繪仿佛是那時候的延續。
  • 臺灣的鹿港小鎮,歌詞背後深刻的意義幾人曉?
    《鹿港小鎮》是羅大佑1982年發行的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中的第一首歌曲,又名《臺北不是我的家》不同於同一時期臺灣歌曲的吉他彈唱風格這張唱片帶著鮮明的搖滾風,由此迅速成為臺灣搖滾第一人。羅大佑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愛人想當年我離家時她已十八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卷長發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 鹿港的漁村
  • 講述海峽兩岸佛緣傳奇紀錄片《龍山寺》在臺灣播出
    電視紀錄片《龍山寺》遍訪海峽兩岸及海外龍山寺。圖為攝製組赴新加坡龍山寺拍攝時,採訪臺灣信眾參訪團。(中國臺灣網發)  中國臺灣網5月28日訊  信仰如光,燭照春秋,一座香火傳承的千年古剎;連接海峽,遠播海外,一部心心相印的佛緣傳奇。  龍山寺已有上千年歷史,它所主奉的觀世音菩薩信仰,由福建沿海延伸到臺灣地區與東南亞一帶,並且被旅居西方發達國家的許多華人所祭拜。它經歷風雨而生生不息,是海峽兩岸的文化紐帶。
  • 紫貝殼:與鹿港小鎮有關的詩意和美好
    鹿港小鎮詞曲:羅大佑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親人我記得,我當時一遍一遍地聽,一遍一遍地跟著哼,直到最後,就不自覺地、滿臉淚水地將「臺灣不是我的家」的歌詞直接就哼成了「東莞不是我的家」。紫貝殼笑著如是說。 可是,儘管這樣,我還是覺得「鹿港小鎮」這四個字很詩意啊!我很喜歡啊!就好像我喜歡東莞,雖然只是暫時在這裡打工,其實卻一直想在這裡安家一樣。但在當時,我只是聽說,「鹿港小鎮」是臺灣一個很有名的城鎮,也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
  • [視頻]《直通臺灣》7:彰化:鹿港小鎮
    進入[中國新聞]>> 專題:直播臺灣    央視網消息(中國新聞):彰化素有臺灣穀倉之稱,開發很早, 有很多人文史跡。
  • 臺灣鹿港小鎮故事多,百年名店經典好滋味
    ——羅大佑《鹿港小鎮》這個位於臺灣中部西海岸的小鎮,一個繁榮的商業港口城市,在人文歷史的淬鍊下,鹿港小鎮成為了現在古色古香的傳統小鎮。 在這裡,有許多以人文為主的古蹟以及老街,不僅有那濃濃的人情味,也有地道的傳統讓人回味無窮的美食小吃。「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穫特別多」,鄧麗君的名曲中的「小城」就是鹿港小鎮,同名電影「小城故事」也在這裡拍攝。
  • 鹿港小鎮 夢中的中式豪宅(組圖)
    項目設計之初,負責建築規劃設計的上海大磊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經過充分考察和深入論證,最終確定的項目以純中式建築風格為基調,建成後將成為焦作首席中式人文居所的方案,得到了甲方的認可和贊同。現在這些處處體現中國精神的建築,從項目樓體和售樓部外立面上可以得到彰顯,青磚、灰瓦、坡屋頂、簷廊、中式大門、木格柵窗戶等的設計元素,整體設計簡潔大氣,線條流暢,給建築賦予了濃厚的中式人文氣息,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小區整體設計風格。
  • 神明信仰:兩岸龍山寺 香火一脈傳
    鳳山龍山寺主委劉盡忠對記者說,「安海龍山寺是我們的祖廟,要常回來看看。」  據介紹,臺灣各地有大大小小400多座龍山寺。其中,淡水龍山寺、艋舺龍山寺(亦稱萬華龍山寺)、臺南龍山寺、高雄鳳山龍山寺和鹿港龍山寺最為有名,號稱五大龍山寺。而它們的祖庭無一例外都是泉州晉江安海龍山寺。   如今,在臺灣眾多的龍山寺仍然可以輕易找到發端於安海的史跡遺存。
  • 重聽《鹿港小鎮》:三十年之間家與鄉
    武俠小說話題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話題太大,我們先不談。就說說當年聽過的,那些年最愛的一首歌吧!第一次聽到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大概是在大學二年級,1988年,也就是三十年前。那個時候轟轟烈烈的城市化還沒有開始。中國城市裡的樣子和農村雖有差別,但不大,有些地方甚至過去一百年來都沒怎麼變過。
  • 龍山寺:難得一見的千年古剎,臺灣省400多座分院的祖庭
    樟樹本就是古人用以建造房屋、雕像的上好木料,於是高僧延請工匠,將樟樹主幹雕刻成一尊莊嚴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枝幹則用於寺廟殿宇的建築材料。直到今天,那尊以樟木雕刻而成的觀音像,已經成為難得一見的稀世「國寶」。「東漢初興光佛剎 ,南朝重建迓神庥」,這段傳說也被書寫在了廟內的石柱之上。
  • 跟著媽祖遊臺灣|2016年護送媽祖回娘家臺灣寶島七日遊報名登記開始啦!
    【艋舺龍山寺】位於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與西園街交叉口、毗鄰華西街觀光夜市,是萬華的信仰中心,艋舺龍山寺可稱萬華龍山寺或簡稱龍山寺,悠久的歷史訴說著昔日『一府二鹿三艋舺』的風華,艋舺龍山寺於清朝乾隆3年(公元1738年)由泉州三邑移民將福建晉江安海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至臺灣所興建
  • 聽《鹿港小鎮》,尋羅大佑歌中的那座美麗的小鎮
    《鹿港小鎮》的創作背景《鹿港小鎮》是樂壇教父羅大佑1982年發行的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中的第一首歌曲,又名《臺北不是我的家》也是羅大佑最早的、最深刻的政治歌曲之一。以至於有些飯店都以它命名,可見其傳唱度之一斑。
  • 格美集團收購鹿港小鎮
    人民網北京9月15日電(許維娜)近日,《蓓芙發展實業有限公司收購貝拉吉奧控股有限公司股權案》披露了涉及鹿港小鎮等多家中餐連鎖的收購交易。據上述文件顯示,蓓芙發展實業有限公司擬收購貝拉吉奧控股有限公司83.85%股權。交易完成後,蓓芙將實際控制貝拉吉奧。蓓芙是大娘水餃的關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