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這尿蛋白怎麼顯示有一個加號啊,是不是腎出問題啦?」
「醫生,我這段時間吃藥控制,尿蛋白從三加變成兩加了,是不是說明病情在好轉啊?」
在腎內科,經常能聽到類似關於尿蛋白加號的問題,為啥腎友們對尿蛋白這麼重視呢?
原來,尿蛋白加號的多少就代表著尿液中漏出的蛋白質量的多少,而通常漏出的蛋白越多,腎病就越嚴重,因此尿蛋白是幫助判定腎病損傷程度以及腎病治療效果的重要監測指標,難怪它在腎科這麼「紅」了。
不過,小編今天可不是來介紹這位「紅人」的,相反,小編想要提醒大家不要過於依賴尿蛋白的加號,這是為啥呢?一起往下看吧。
其實,尿蛋白加號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靠譜。
因為尿蛋白試驗只是測定一次尿的結果,易受尿液濃縮及稀釋程度的影響,常常不能準確反映蛋白尿的程度。
而且也不是尿蛋白加號越多,腎臟受損就越嚴重,如微小病變性腎病,臨床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但病理光鏡下正常,對激素治療反應好,預後也良好,病情屬於較輕的一類;再如腎病進展至終末期時,大量的腎單位喪失功能,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此時蛋白尿也會下降,但這並不代表腎臟病變的減輕。
因此尿蛋白的多少並不能完全反映腎病的嚴重程度,咱們判斷腎臟的受損程度時,也不能單單看尿蛋白有多少加號,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結合多項指標判定,比如下面兩項指標,相較尿蛋白就要準確的多。
1.24小時尿蛋白定量
這項指標是通過收集24小時的全部尿液,來測定其中的蛋白質含量,進而計算出24小時內的蛋白總量,正常值在150mg/24h以下,被認為是最準確的測定尿蛋白的方法。判斷腎功能情況時,有這項指標在,參考尿蛋白加號的意義就不大了。
不過由於尿液的留取方法及保存、飲食、藥物、疾病、檢驗誤差等均有可能造成24小時尿蛋白定量結果的異常,腎友們可以連續多檢測幾次(一般3次) 24小時尿蛋白定量,取平均值,這樣就相對準確了,也更接近真實的水平。
2.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尿蛋白與肌酐比值測定是用於監測尿蛋白排出情況的一種新的可靠方法,顧名思義,即分別檢測尿液中白蛋白和肌酐的含量,計算兩者比值來反映白蛋白的排洩情況。
該指標正常水平在10~25mg/mmol之間,與傳統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比較,其具有快速、簡便、精確等特點,可以更準確地診斷出早期的腎損害。
現在認識了這兩位「新朋友」,大家以後判斷病情可別再只盯著尿蛋白的加號啦。當然,盯著單獨任何一項指標都不可取,腎病的情況需要綜合多項指標來共同考量,這樣才能更準確地了解病情哦。
參考文獻:
1.24小時尿蛋白定量影響因素及防範措施的探討
關注腎泰網,您身邊的腎臟健康管理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