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病情,不要只盯住尿蛋白加號啦,這兩項指標也非常關鍵!

2021-01-11 腎泰網

「醫生,我這尿蛋白怎麼顯示有一個加號啊,是不是腎出問題啦?」

「醫生,我這段時間吃藥控制,尿蛋白從三加變成兩加了,是不是說明病情在好轉啊?」

在腎內科,經常能聽到類似關於尿蛋白加號的問題,為啥腎友們對尿蛋白這麼重視呢?

原來,尿蛋白加號的多少就代表著尿液中漏出的蛋白質量的多少,而通常漏出的蛋白越多,腎病就越嚴重,因此尿蛋白是幫助判定腎病損傷程度以及腎病治療效果的重要監測指標,難怪它在腎科這麼「紅」了。

不過,小編今天可不是來介紹這位「紅人」的,相反,小編想要提醒大家不要過於依賴尿蛋白的加號,這是為啥呢?一起往下看吧。

其實,尿蛋白加號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靠譜。

因為尿蛋白試驗只是測定一次尿的結果,易受尿液濃縮及稀釋程度的影響,常常不能準確反映蛋白尿的程度。

而且也不是尿蛋白加號越多,腎臟受損就越嚴重,如微小病變性腎病,臨床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但病理光鏡下正常,對激素治療反應好,預後也良好,病情屬於較輕的一類;再如腎病進展至終末期時,大量的腎單位喪失功能,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此時蛋白尿也會下降,但這並不代表腎臟病變的減輕。

因此尿蛋白的多少並不能完全反映腎病的嚴重程度,咱們判斷腎臟的受損程度時,也不能單單看尿蛋白有多少加號,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結合多項指標判定,比如下面兩項指標,相較尿蛋白就要準確的多。

1.24小時尿蛋白定量

這項指標是通過收集24小時的全部尿液,來測定其中的蛋白質含量,進而計算出24小時內的蛋白總量,正常值在150mg/24h以下,被認為是最準確的測定尿蛋白的方法。判斷腎功能情況時,有這項指標在,參考尿蛋白加號的意義就不大了。

不過由於尿液的留取方法及保存、飲食、藥物、疾病、檢驗誤差等均有可能造成24小時尿蛋白定量結果的異常,腎友們可以連續多檢測幾次(一般3次) 24小時尿蛋白定量,取平均值,這樣就相對準確了,也更接近真實的水平。

2.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尿蛋白與肌酐比值測定是用於監測尿蛋白排出情況的一種新的可靠方法,顧名思義,即分別檢測尿液中白蛋白和肌酐的含量,計算兩者比值來反映白蛋白的排洩情況。

該指標正常水平在10~25mg/mmol之間,與傳統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比較,其具有快速、簡便、精確等特點,可以更準確地診斷出早期的腎損害。

現在認識了這兩位「新朋友」,大家以後判斷病情可別再只盯著尿蛋白的加號啦。當然,盯著單獨任何一項指標都不可取,腎病的情況需要綜合多項指標來共同考量,這樣才能更準確地了解病情哦。

參考文獻:

1.24小時尿蛋白定量影響因素及防範措施的探討

關注腎泰網,您身邊的腎臟健康管理專家!

相關焦點

  • 最關鍵的3個腎病指標,可惜多數腎友只看1個
    那麼,哪些才是慢性腎臟病的關鍵指標呢?主要有3個。一、慢性腎臟病最重要的指標:血壓許多腎病患者每次檢查就只顧著看尿蛋白。確實,尿蛋白是腎病最典型、最普遍的異常指標。不過,腎病最重要的指標不是尿蛋白,而是血壓!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血壓,血壓,血壓!
  • 尿蛋白加號「+」,怎樣換算為24小時尿蛋白定量?進來對照一下
    單次尿液,包括晨尿和隨機尿,檢查的是尿蛋白的濃度,比如尿蛋白定性(加號「+」)、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濃度能代表總量嗎?可以大致換算一下,濃度不能完全代表總量,畢竟是有誤差的。尿蛋白加號,誤差較大濃度這個東西,容易受到幹擾。你喝湯水少了,或是出汗多了,尿液就濃,「+」就多;反之,尿液的濃度就比較稀,「+」就少。
  • 腎功能檢查報告,哪幾項指標最關鍵?3個數「暴露」腎臟狀態
    腎病掌握病情變化,具體的要看這三項指標:1、尿蛋白相關80%的腎病患者發現病情,往往是體檢時發現尿常規異常,其中比較敏感的指標就是尿蛋白和尿潛血。反應出腎臟腎小球的損傷情況,及腎臟內炎症反應的活躍程度。
  • 尿蛋白是什麼 出現尿蛋白一定要這樣做
    尿蛋白高是怎麼回事正常情況下,人體尿液裡不含蛋白質或只含有微量蛋白質,但當腎臟發生病變時,隨血液循環流動的蛋白質流經腎臟時,因為腎臟濾過功能的降低而使蛋白質「漏網」。蛋白質漏進尿液從尿道排出來形成了蛋白尿。尿蛋白越高說明腎臟濾過功能越差,這是衡量腎臟功能的重要指標。血尿、蛋白尿雖然是判斷腎臟病病情嚴重程度及其預後的重要指標,但是腎病患者不能一葉障目。
  • 判斷腎功能好壞,3項指標會「說話」
    得了腎病,判斷病情好壞的關鍵一點就是腎臟功能。但腎功能看不見摸不著,如何深入的了解病情?部分腎友往往喜歡用血肌酐值的高低衡量腎功能的好壞,認為肌酐正常腎功能就正常,肌酐升高腎功能就受損了。判斷腎功能的好壞,肌酐並不是唯一的指標,還有一些指標更敏感。其實腎內科醫生常常會說到「腎功能三項」檢查,除了肌酐,還有兩項指標也能幫你趁早了解腎功能的「秘密」!腎功能三項,更簡單迅速判斷腎功能的好壞不起眼的指標——血清胱抑素C有些腎友對這項指標可能不熟悉,血清中的胱抑素C也是一種代謝物,被腎小球濾過後,經腎小管重吸收而排出體外。
  • 腎病不想尿毒症,必須要盯住3項關鍵指標,腎功能或可安然無恙
    說實話,腎臟病並不是一個進展特別迅速的慢性病,相比於一些嚴重的慢性病尤其是心臟疾病、肝臟疾病,腎功能的進展速度並不是很快,尤其對一些不很嚴重類型的腎病,病情是容易控制的。防範尿毒症的發生,有一個關鍵點就是腎功能的進展速度。治療過程中,我們要時刻觀察腎功能的一舉一動,其中有一些指標具有明確的評估價值。
  • 腎友尿蛋白3+比1+嚴重?看病情是否嚴重與難纏,這5項才重要!
    周遜 腎內科主任數天前在腎內科病區查病房時,同一病房的才住進院數天的兩位女性腎病患者正在談論自己的病情,筆者剛好聽到吳姓女子跟華姓女子說這麼一句話「我的尿蛋白有3+,而你的尿蛋白只有1+,我的病情肯定比你嚴重,你為何還那麼擔心?」。
  • 肌酐136、尿蛋白2個+號,腎病還能治好嗎?結果令人欣喜
    腎病早期最先發出「警報信號」的,主要是尿潛血、尿蛋白這兩項指標。通常檢查後出現明顯的+號,呈現陽性,基本可以確定腎功能出現問題了,進一步檢查如果腎小球濾過率低於60,可明確確診慢性腎病。中後期常看的指標主要是血肌酐、尿酸等等,這幾項指標升高是病情惡化的表現,既反映出腎功能過濾排毒能力在變差,同時也是血液內毒素蓄積的表現。如果這幾項指標同時升高,是不是表明病情已經很糟糕了?最近有位患者私下留言說,醫生我剛查出來肌酐130多,潛血、尿蛋白都是2+,病情嚴重嗎?能不能治好?
  • 這3個是判斷肝硬化程度的指標,一旦有異常,就是病情惡化了
    對於肝硬化的臨床診斷,除了可以根據臨床症狀之外,還要做一系列的客觀檢查才能夠作為治療的依據,那麼哪些指標是判斷肝硬化程度的呢?第一就是要看肝臟的形態通過b超或者是ct來檢查肝臟的形態,如果影像學檢查出肝臟有縮小的情況,或者是肝臟表面明顯歐凸不平,呈現出很明顯的鋸齒狀或者是波浪狀,還有就是肝的邊緣變得非常鈍,肝實質回聲不均勻增強,呈結節狀那麼就可以判斷為肝硬化嚴重,一般這樣的肝硬化患者還會伴隨著肝靜脈變細,以及扭曲,粗細不均勻,腹腔內還可以看見很多的液性暗區
  • 4項指標了解腎功能,淺顯易懂,越早知道越有利於防腎衰竭
    腎臟出現問題,早期症狀不是很明顯,如果錯過一些蛛絲馬跡,病情惡化不堪設想。如何及時探查腎功能的情況,判斷腎病問題?當然少不了檢查。論各類疾病病,都有一些相對於身體指標出現異常,腎病也不例外。腎病不論是確診還是治療過程中都需要進行四方面的檢查,檢查的越準確,對病情的治療及腎衰竭的防控越有利。但有時候查出來,有些醫生並不會詳細的一個個指標講給你聽,按著密密麻麻的化驗單,有些的腎友心裡很是沒底。那麼,每項檢查背後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今天就來一一講解!第一方面檢查:尿常規尿常規檢查是了解腎功能的「入門級」檢查。其中有兩項指標必看。
  • 腎病有4項尿液指標非常重要,查清有利於降蛋白,別漏了
    尿常規、血常規和腎功能檢查能判斷腎病嚴重程度,尤其是尿常規中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能大致了解蛋白尿穩定情況。腎病患者做尿液檢查時不能忽略這4種重要的指標,以免影響病情穩定。 除了尿蛋白外,腎病患者需注意觀察哪4項尿液檢查?
  • 如何早期判斷腎臟是否出現異常?這五個指標告訴您!
    這完全是因為咱們的腎臟是位不願「喊累」的主,平時在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就算了,工作壓力大了、機能開始受損了也咬牙堅持、一聲不吭的,所以早期腎病常常被人忽視。而當腎開始「喊累」了,通常病情便已發展至中晚期了。那麼如何未雨綢繆,及時在早期判斷腎臟是否出現異常呢?那就少不了這五項檢驗檢查指標的「幫忙」了!
  • 多種腎病,降低尿蛋白與降血肌酐可同時進行,但需注意5點!
    周遜 腎內科主任僅有尿蛋白升高,而不伴有血肌酐升高的腎病患者,相對來說,病情較輕。當腎病患者的尿蛋白升高與血肌酐超標同時出現在同一位腎病患者身上時,多提示病情較重或非常嚴重。到了這個時候,腎友不能只盯住尿蛋白或只關注血肌酐,而應該全盤考慮患者的病情。
  • 查出尿蛋白1+怎麼辦?趕緊「3步走」,一步都不能少
    您別擔心等待這一周時間會耽誤病情,尿蛋白1+要影響腎功能,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花一周時間把病情確定了是有必要的。尿蛋白只有1個加號的原發性腎病,一般常規治療即可控制病情,無需腎穿刺活檢。2.如果伴有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狼瘡等基礎疾病,就要麻煩一些。
  • 監測腎功能,需要做3類檢查,2項指標最關鍵
    這幾種疾病,都會造成腎功能損害。據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報導,每3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可能患有腎臟病,而且,多數腎臟病患者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腎功能的損害是漸進累積的過程,因此,早期診斷至關重要。那麼,通過哪些檢查可以監測腎功能呢?咱們現在來解析。了解腎功能,通常有3類檢查手段,分別是影像學檢查、尿液檢查、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常用的有3種。
  • B肝病毒量越高,病情越嚴重嗎?醫生:未必,要看2項指標
    B肝需要經常做檢查,有一些B肝患者在檢查後看到檢測結果會發現,自己體內的B肝病毒量非常高,已經達到了幾十萬甚至上億,這令患者十分害怕,不知道這是不是說明他的病情很嚴重。如果發現自己的檢查報告中病毒含量高,其實並不需要感到害怕,因為病毒含量和病情的嚴重性沒有正比關係,病毒含量高,並不代表病情更嚴重。那麼病情和什麼指標有關?到底什麼情況的患者需要治療呢?別急,來看看下面醫生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