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工人日報報導,元旦期間,全國多地民宿價格普遍有所上漲。部分民宿價格甚至超過3萬元一晚,而它們平時的價格只需要幾百元至千元。
比如,三亞一家平時4000多元一晚的別墅,元旦當日則漲到1.1萬元一晚;貴州雷山縣某客棧日常價格僅為150元到300元,2020年國慶期間漲至近萬。
與此同時,在微博等社交平臺上,#民宿價格虛高嗎?#也登上了熱搜。客觀來說,一兩個「價格虛高」的案例,並不能代表整個行業的好與壞。但是這些背後所代表的消費者情緒,卻需要民宿經營者和平臺高度注意。
「野蠻生長」的民宿
發現沒有,近幾年來外出遊玩居住的星級酒店,漸漸的變成了民宿。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樂於選擇「見山見水、留住鄉愁」的民宿。這給民宿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據中國首部民宿藍皮書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中國境內民宿近17萬家,2019年市場規模達到200億元。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宿行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不過跨省遊重啟後,民宿搜索量隨之上漲,國慶期間一些熱門民宿更是「一房難求」。可以說,相比「千店一面」的酒店,強調個性化的民宿成了越來越多遊客的新選擇。
但是,民宿飛速增長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
比如,一些民宿缺乏文化底蘊、民間特色,存在「千宿一面」等現象,甚至踩踏生態紅線。其中,一些民宿經營者還利用消費者信息不對稱,對民宿客房胡亂虛高定價,宣傳與實際不相符等現象較為突出。
消費者苦民宿久矣
在社交平臺上,民宿價格成為了網友們熱議的話題。
在工人日報的報導中,貴州省雷山縣的西江老故事客棧在2020年10月3日至4日單價最低的普通觀景陽臺房價格為8383元,最貴的精緻觀景標準間價格為9863元,而這一客棧日常價格僅為150~300元,最終被當地相關部門處罰。
有業內人士表示,多數民宿主是按照收回成本的目標倒推來定價的,高價有利於他們儘快收回成本。有需求、有供給,民宿市場完全可以實現「雙贏」,但虛高的價格往往讓人「高攀不起」,消費者只能「用腳投票」,這無疑會唱衰民宿行業的發展。
對於消費者,同樣的產品,「貨比三家」已是常態。在這樣的消費心理影響下,正如有消費者在經歷民宿失敗的盲選之後稱,今後外出旅遊還是會優先考慮酒店,因為相較於民宿,酒店服務相對規範和標準,根據星級進行選擇,價位就擺在那裡,房價漲幅也有更強的監管。
民宿平時只需幾百元至千元,過節期間甚至超過3萬元,確實太離譜。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即使這樣的價位,或存在「貨不對板」的情況。比如,有的民宿在宣傳時照片「喜人」,高顏值的裝修頗具風格,但實際環境卻不如預期,提供的服務和保障也不到位。
地方監管部門需加強管理
民宿走紅的這些年,一直都伴隨著各種矛盾,有關部門也在摸索管理模式。2017年,涉及民宿的首個國家行業標準《旅遊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生效。北京、廣東等地都發布民宿新規,被業界稱為「直戳軟肋」。
除了國家標準,地方標準也有先行者:近日,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起草的《青島市旅遊民宿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各界徵求了意見,這是青島市對旅遊民宿監管和服務的重要探索。
其實有人管、管得嚴,對任何行業的有序發展都是利好。首先體現從中央到地方對民宿市場的重視,其次也有利於行業標準的規範,使民宿短租健康發展。
結語
長遠來看,民宿集旅遊、文創、地產等多個發力點於一身,肯定是大有可為的。所以,一定不要走殺雞取卵式的道路。千篇一律的網紅風格、盲目高價收費,絕不是民宿應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