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吳亞飛
在經歷完降溫降雪之後,成都再度開啟「出太陽」模式,可能又有不少小夥伴會提出疑問:為什麼出了太陽,也要啟動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1月12日,記者就此採訪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
此前,1月8日,四川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於啟動重汙染天氣預警的函》,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擴散條件轉差,1月12日至16日將出現一次區域性汙染過程,成都平原有輕度至中度汙染風險,按照省上的統一安排部署,根據《成都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2020年修訂)》相關規定,成都市決定於2021年1月11日零時啟動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
該負責人表示,在汙染過程到來之前啟動汙染預警,讓各企業、工地落實好自身主體責任,減少汙染物排放,能減緩汙染物累積速率,對汙染物起到削峰的作用,更加有效的緩解汙染天氣。
對於預警啟動後迎來的暖陽天,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發出提醒:警惕出現逆溫導致汙染物累積。
關注氣象的小夥伴一定會發現,成都在未來幾天多以晴好天氣為主,然而這卻加劇了汙染物的累積。在晴朗無風的夜晚,地面很快輻射冷卻,貼近地面的大氣層也隨之降溫。由於空氣越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響越大,所以,離地面越近,降溫越多;離地面越遠,降溫越少,因而形成了逆溫。
逆溫的出現,會阻礙空氣的垂直對流運動,抑制煙塵、汙染物、水汽凝結物的擴散,導致汙染物的累積,出現汙染天。
打個比方:在開闊地帶吸菸,煙霧會擴散開來,個人主觀感受並不明顯,但是如果在密閉室內不斷吸菸,就會感覺室內空氣品質越來越差。因此,我們在整體環境不利的情況下,更要減少汙染物排放。在冬季遇到連續晴好天氣的時候,啟動預警,是警惕逆溫,更有利於降低汙染物累積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