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題】
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偏僻的地方、陰暗的角落、孤獨的群體,人們不去注意,不去關心,甚至會忽視,但是這些不被注意的角落,往往會出人意料地散發出燦爛的光芒,讓人們徹底改變對這些角落的看法。
請以「角落裡的光芒」為題,寫一篇文章。
【文題解析】
這個作文題目貼近社會和人生,考察我們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方面的洞察和思考。這就要求我們去關注社會中的平凡、普通的人或物,從平凡中彰顯偉大,從普通中發現卓越。
這個作文題目中的關鍵詞有兩個:「角落」與「光芒」。角落比較偏僻,比較隱蔽,不容易發現,由此可以引申為比較偏僻的地方,不受重視的人或物等。「光芒」是指一種向四周發射的強烈的光線,可以指景物鮮明可愛、明亮動人,也可以引申為內心充滿陽光,心靈美好,品質高尚等。
兩個關鍵詞缺一不可,但題目是一個偏正型短語,應突出修飾限制部分。行文要有主有次,重點突出「光芒」,可以表述為:雖然身處角落,但是依然光芒四射,明亮動人。
具體選材如下:
1.寫一個地方。可寫某一地方地處偏僻,經濟不發達,但有著淳樸的民風、古典的氣息、美麗的傳說;也可寫某個荒涼偏遠的地方,因某人的出現,或某件事的發生,從而變得美麗富饒。
2.寫一個人或一類人。寫某人處在角落,不受人重視,但他有著純潔的心靈、美好的品質;也可寫一類人,如下崗工人、清潔工等不受人重視的邊緣人群,一直在角落裡默默無聞地奉獻著。
3.寫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如某人內心世界孤寂消極,因某一個人的出現或一件事的發生而變得充滿陽光,活潑開朗起來,他的內心變成了明媚的角落。
【優秀作文一】
角落裡的光芒
晚秋的風呼呼地吹著,我行走在街頭,如一片疾風中的枯葉,惶然不知所措。二胡老師苛刻的評語,還有那愈發沉重的學業,讓我心比天還冷!
我背著琴盒,在紅綠燈路口機械地停下。今天趕往老師家的路似乎格外漫長。那首新曲,我雖然反覆練習,節奏旋律卻依然生硬、彆扭,像逆坡行車般卡在同一個地方。我喜愛二胡,可是進展為什麼總是不盡如人意呢?華燈初上,人流如織,看著這個喧囂的世界,我心中平添一份懊惱。忽然,一陣縹緲的二胡聲不經意間吹入耳膜,斷斷續續,滄桑迴旋,悲戚得如同一聲嘆息。
是從哪裡飄來的呢?怦然心動的我循聲而去,穿過冷漠的人流,透過各色炫目的廣告燈牌浮動的光影,在一個暗淡的角落裡,我終於找到了這位街頭藝人。
一鉤殘月,寒風蕭瑟。
清冷的月光下,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正蜷縮在街尾撫弄著他的二胡。我從未見過這樣布滿歲月風塵的老人:蓬亂如麻的頭髮似嚴冬的一片白霜,倔強隨性地豎立著;乾瘦的臉龐刻滿了雕塑般的褶皺,單薄的衣衫洗滌得看不出顏色。可是,老人手中的二胡卻鋥亮如新,挺直的琴杆與老人佝僂的背,反差很大。在這燈火闌珊處,老人的出現給我猛烈的衝擊。
熱鬧屬於街市,屬於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人群,沒有人為這個角落裡寂寞的老人駐足,更何談在他面前的紙盒裡留下愛心的資助。然而,老人似乎並不在意這一切,他閉著眼,身體隨著樂曲微微俯仰,他陶醉在自己的世界裡。我一步步走近他,在他身旁屏息而立,心也漸漸沉靜下來……
「嘎——」二胡的聲音突然枯澀沙啞,戛然而止。老人睜開了眼,呀,要上松香了!我醒過神來,趕緊從我的琴盒裡取出松香,遞上。老人衝我笑了笑,接過去,嫻熟地給弓子上蠟,琴筒上飄落一層松香粉末,弓子又能在琴弦上跳躍自如了。「老爺爺,你怎麼不去熱鬧一點的地方拉二胡呢?這個角落太冷清了。」同道中人總有一點惺惺相惜,我禁不住和他搭話。「小姑娘,只要能安得住自己的心,在哪兒不都一樣?角落不也挺好?自得其樂,沒有煩惱。」
老人的話一下子擊中了我。是啊!要安住自己的心,才能自得其樂。生活中的壓力、煩擾那麼多,有時,我們不妨把自己的心安放在清靜的角落,專心所愛,自得其樂。我一下子如釋重負,我從老人手裡接過松香,像接過一塊寶石,這寶石,折射的是這個角落裡老人淡定從容的光芒。
快遲到了!我轉過身,向老師家飛奔而去。我不再遲疑,不再焦躁。世界那麼大,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角落,要在自己的角落裡,愛己所愛,追逐自己的光亮。身後的角落裡,悠揚的二胡又響起,那麼滄桑,卻又那麼遒勁,但那不是悲沉的嘆息。
【優秀作文二】
角落裡的光芒
總有那麼一些角落,陰暗狹小為人所遺忘;總有那麼一些人,默默無聞於角落之中,但靈魂閃耀著熾熱的光芒。
炎炎夏日,火紅的太陽似一個巨大的火球,持續不斷地熾烤著大地;樹葉兒受不了這蒸籠般的溫度,病怏怏地打起了捲兒;蟬兒躲進枝丫裡,有氣無力地呻吟著,似是熱得透不過氣來。我趴在書桌前,在這持續的高溫裡咬著鉛筆頭,昏昏欲睡。
「收廢棄家電、舊書、舊報紙咧——」驀地,一聲洪亮的本地方言將我從半夢半醒間驚醒。我猛地一個激靈,想起院落裡的書已經有好幾堆了,便扯起嗓子喊了聲:「這有廢品。」「好咧!」又是一聲中氣十足的回答。
收廢品的是一個中年男人。我站在房簷下的清涼處遠遠地打量著他:頭上頂著一塊微微發黃的毛巾,想來是用來抵禦那毒辣的太陽的。淺藍的短襯衣早已被汗水浸溼,背上那一塊汗漬倒真像一幅中國地圖。原本灰色的褲子上,左膝蓋一塊深色補丁格外顯眼。他小心地將那輛年代似乎比他自己還久的鏽跡斑斑的三輪車停好,才徑直走向了院裡堆放的舊書。
他半蹲下身,躬著腰,將堆在角落裡的書,一摞摞搬出、整齊碼好。然後,從隨身攜帶的布袋子中,抽出幾根布條——袋子裡塞滿了各式各樣的布條,看得出,都是從破衣裳上撕下來的。他將碼好的書用布條捆好,掂一掂,確認捆結實了才拿出一桿老式桿秤,將書在一端用鉤子鉤好,眯著眼將秤砣線一寸一寸向右移。與我在菜市場買菜時見到的小販們高高翹起的秤桿不同,他的稱杆總是在往下垂,秤砣幾乎要從秤桿上滑落。盯著他不尋常的舉動,我腦海中猛地想起物理老師的教導:按此做法,相同情況下,可將報紙稱得重一些!我有些不可思議地望向他,想不通他為什麼要做這賠本的買賣。在我的印象裡,做他們這行的不都是錙銖必較的嗎?似是感覺到我詢問的目光,他淡淡地笑了,頭也不抬:「人家願意把書賣給我,這是對我的信任,這份恩情自然要回報的。」那一瞬間,我似乎從他眼中看到了迸射出來的善良的光芒。
他繼續著手中的工作,只見他彎下腰,搬出一堆齊腰高的舊報紙,一點一點地整理著。當看到舊報紙中夾雜的舊書時,他總會特意挑出,放到另一堆書中去。書是書,報紙是報紙,清清楚楚。依稀想起了媽媽說過舊書比舊報紙便宜些,可不過幾毛錢的事,況且我看他也不是這般小氣的人,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心下疑惑,不禁問出了口。他手中的動作頓了頓,直起腰來,右手不自然地摸了摸鼻子,撓了撓耳朵,躊躇了許久才緩緩開口道:「其實我是有一些私心。」他又頓了頓,乾咳了一聲,「小時候家裡窮,兄弟姐妹又多,沒有機會好好讀書。現在看到書,自然要把它們單拿出來看看。」他輕輕摩挲著書本,眼中滿是愛憐。
聽完他的敘述,心頭不禁為之一震:眼前這個男人,這個本該在社會最底層苟延殘喘著的男人,卻用信仰將自己從物質生活的痛苦中抽離,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生活留給他艱辛的環境,他卻用微笑活出自己的精彩,於暗無天日的角落,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總有那麼一些人,生活在社會的角落之中,他們的心靈卻如冬日的暖陽,竭盡全力散發著光芒,溫暖著身邊的一切。他們就像夜幕中的星辰,雖不如明月般皎潔,卻用自己獨有的光芒裝點星空,照亮一方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