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人員將解救的鳥兒放飛。
當日解救的鳥兒都是虎斑地鶇。
近年來,保護野生動物資源一直受到各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一入冬,候鳥的安全問題又提上日程。11月26日,記者隨同壽光森林公安局執法人員,在彌河南段西壩附近成功銷毀5隻轉籠,放生7隻野生鳥。10月份以來,壽光各地共出動車輛50餘輛次、民警200餘人次,共銷毀捕鳥網具60餘張,轉籠、地籠50餘個,放生野生鳥類100餘只,查處違法犯罪嫌疑人10人,對其中涉嫌構成犯罪的3人採取了刑事強制措施,情節輕微的7人進行了教育處理。
虎斑地鶇
虎斑地鶇為鶲科地鶇屬的鳥類,俗名虎鶇、頓鶇、虎斑山鶇。主要棲息於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中,尤以溪谷、河流兩岸和地勢低洼的密林中較常見,遷徙期間經過遼寧、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四川等地。
放上「媒鳥」或美味,誘鳥兒掉進陷阱
當天上午11時許,記者隨執法人員巡查至彌河南段西壩附近一水塘附近時,一陣鳥兒的掙扎聲傳來。順著叫聲尋去,在水塘附近零零星星的桃樹中發現了正在掙扎的鳥兒。
走近後,記者發現桃樹側枝上綁著一個鞋盒大小的用荊條做成的籠子,籠中有兩隻像喜鵲,但體型比喜鵲小的灰色鳥兒,其中一隻正在掙扎,同時發出陣陣鳴叫。籠中還有一個柿子,上面有明顯被鳥啄過的痕跡。
「這種籠子叫做『轉籠』,是捕鳥者常用的一種工具,籠子頂部或兩側設有活動機關門,籠內一般設有『媒鳥』或美味,當有野鳥來食用籠內食物或用腳、翅膀碰觸活動開關時,就會觸發關閉活動門,將野鳥捕入籠中。」執法人員告訴記者,籠中那隻掙扎的鳥兒是剛剛落網的,另一隻則是獵鳥者在籠中置放的「媒鳥」。
「這些『媒鳥』也是獵鳥者的『戰利品』。獵鳥者將自己捕到的鳥兒放到籠中,從而吸引別的鳥兒進來。」執法人員告訴記者,那個柿子則是獵鳥者放的「餌料」,捕鳥者經常會在籠子開關處放置柿子、高粱穗、紅棗等食物,誘使野生鳥來覓食,從而掉進設好的「陷阱」。
隨後,執法人員對水塘周圍進行了嚴密排查,共查獲5隻「轉籠」並當場銷毀,成功救下7隻鳥兒,隨後將其放生。經核實,這7隻野鳥學名虎斑地鶇,屬於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鳥類。
打的鳥有人賞玩有人賣錢還有的吃肉
自8月份開始,壽光森林公安局組織民警不間斷地對獵捕野生鳥類集中的各水系附近及果園等案件高發區開展拉網式清查,清剿各類粘網、轉籠、地籠等違法用具,嚴防不法分子在野生動物棲息地、鳥類遷徙通道等區域使用投毒、網捕、下套等手段捕殺野生動物。10月份,壽光森林公安局又聯合公安局、工商局對野生動物馴養場所、飯店、集貿市場等可能造成野生動物資源破壞的地區進行清理整頓。
前段時間,他們在彌河沿岸巡邏時,發現一男子在附近架設捕鳥網具,非法獵捕野生鳥類50餘只。執法人員將其捕鳥網具沒收,並將該男子送往公安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追究捕獵者的刑事責任,是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有效方法。要是單純沒收他們的捕鳥工具,一個籠子也就五六元錢,被沒收了也不心疼。只有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才能切實扼殺非法捕鳥的行為。」壽光森林公安局局長韓冰告訴記者。
據韓冰介紹,有人打鳥是為了賞玩,有人是為了吃肉,還有人是為了賣錢。「一些老年人捕鳥多是為了賞玩,在自己果園架設捕鳥網;年輕人打到野鳥,或當成盤中美味,或幾塊錢一隻賣給飯店賺點外快。對於這些行為,必須嚴格禁止。」韓冰說,近幾年社會高度重視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捕鳥行為較往年明顯減少,但仍有一些捕鳥者抱存僥倖心理,認為自己能「鑽個空子」。
專項執法行動清除捕鳥用具110餘個
為保護野生動物資源,堅決遏制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10月至12月份,壽光林業部門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了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的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各種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截至目前,壽光森林公安局共出動車輛50餘輛次,民警200餘人次,銷毀捕鳥網具60餘張和轉籠、地籠50餘個,放生野生鳥類100餘只,查處違法犯罪嫌疑人10人,對其中涉嫌構成犯罪的3人採取了刑事強制措施,情節輕微的7人進行了教育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