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壽光5月21日訊(記者 孫杰 亓翔)「剛才看見的南瓜長在天上,現在茄子、西紅柿也長在天上,真是太神奇了。」21日上午,「『返故鄉·看發展』網絡名人山東行」活動的網絡名人一走進第二十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展館,網絡名人延參法師就發出這樣的感慨。
網絡名人延參法師開直播,推薦壽光設施化農業。
記者從現場看到,儘管為期一個多月的菜博會已接近尾聲,但是,展館裡依然遊人如織。各種用糧食做成的主題造型,先進的無土栽培技術以及神奇的魚菜共生技術,引得網絡名人們不斷駐足觀賞。
尤其是當聽到一棵無土栽培的西紅柿能結果6000斤時,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以前只知道壽光是蔬菜之鄉,沒想到種菜的技術這麼先進 。」網絡音樂創作者Smile_小千笑著說。
作為國外涉農企業進軍中國、國內涉農企業走向世界的「橋頭堡」,壽光菜博會匯集了國內外許多新品蔬菜和最先進的農業技術。
在展館裡,一項名為「魚菜共生」的技術引起了網絡名人們的圍觀。「這種魚池裡的水,供給蔬菜能活嗎?」面對網絡名人的詢問,工作人員介紹說,「魚菜共生技術是以水為媒,將魚池中的水過濾後直接提供給蔬菜作為生長的『營養液』,將蔬菜吸收『脫肥』後的營養液又流回魚池供魚生活生長、實現魚菜的良性循環。」
像這樣的高科技在展館裡還有很多。據統計,僅本屆菜博會集中展示國內外蔬菜品種2000多個,新增品種320多個;展示智慧農業、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水肥一體化等前沿技術100多項;巖棉栽培、椰糠基質栽培等高科技栽培模式80多種。
在菜博會展館裡,網絡名人黃勝友與西紅柿合影
網絡名人黃勝友這是第二次來壽光了。「這幾年我走過全國許多地方,也看到了壽光支援他們建設的現代化大棚,但是這次再回來還是覺得這裡的大棚更先進。」他告訴記者,這次回來還發現,壽光的大棚產業做的越來越精緻。據了解,以菜博會為紐帶,目前,壽光已與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建立了36個外向型農業示範園區,百餘種深加工農副產品直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實,壽光蔬菜除了賣相好,味道也特別棒。在採摘園,隨手採摘的西紅柿和黃瓜也讓大家直呼,吃到了小時候的味道。
山東老鄉、網絡名人梁興揚還迫不及待的拿出手機來準備拍照發微博。自從離開山東後,梁興揚一直在陝西終南山修道。「這次回到老家吃飯吃的也好,睡的也香。」梁興揚說,這次來壽光顛覆了他對傳統蔬菜種植的認識,沒想到蔬菜這麼美,還能和天眼、高鐵這些主題結合起來。
如今,菜博會已不只是一場農業的盛會。滿滿的「黑科技」讓這場農業博覽會蝶變為壽光、濰坊甚至山東的一張旅遊新「名片」。一位菜博會管理人員告訴記者,自首屆菜博會以來,已累計吸引了3000餘萬人次參會遊覽。
「菜博會的展館每年僅門票的收入就能達到上億元,單靠這筆收入,就能養活起整個展館,更別提展會上的其他收入和帶動濰坊當地其他行業的發展。」該管理人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