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菜種到了天上、魚菜共生……「蔬菜之鄉」壽光大棚裡滿是「黑...

2020-12-05 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壽光5月21日訊記者 孫杰 亓翔)「剛才看見的南瓜長在天上,現在茄子、西紅柿也長在天上,真是太神奇了。」21日上午,「『返故鄉·看發展』網絡名人山東行」活動的網絡名人一走進第二十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展館,網絡名人延參法師就發出這樣的感慨。

網絡名人延參法師開直播,推薦壽光設施化農業。

  記者從現場看到,儘管為期一個多月的菜博會已接近尾聲,但是,展館裡依然遊人如織。各種用糧食做成的主題造型,先進的無土栽培技術以及神奇的魚菜共生技術,引得網絡名人們不斷駐足觀賞。

  尤其是當聽到一棵無土栽培的西紅柿能結果6000斤時,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以前只知道壽光是蔬菜之鄉,沒想到種菜的技術這麼先進 。」網絡音樂創作者Smile_小千笑著說。

  作為國外涉農企業進軍中國、國內涉農企業走向世界的「橋頭堡」,壽光菜博會匯集了國內外許多新品蔬菜和最先進的農業技術。

  在展館裡,一項名為「魚菜共生」的技術引起了網絡名人們的圍觀。「這種魚池裡的水,供給蔬菜能活嗎?」面對網絡名人的詢問,工作人員介紹說,「魚菜共生技術是以水為媒,將魚池中的水過濾後直接提供給蔬菜作為生長的『營養液』,將蔬菜吸收『脫肥』後的營養液又流回魚池供魚生活生長、實現魚菜的良性循環。」

  像這樣的高科技在展館裡還有很多。據統計,僅本屆菜博會集中展示國內外蔬菜品種2000多個,新增品種320多個;展示智慧農業、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水肥一體化等前沿技術100多項;巖棉栽培、椰糠基質栽培等高科技栽培模式80多種。

在菜博會展館裡,網絡名人黃勝友與西紅柿合影

  網絡名人黃勝友這是第二次來壽光了。「這幾年我走過全國許多地方,也看到了壽光支援他們建設的現代化大棚,但是這次再回來還是覺得這裡的大棚更先進。」他告訴記者,這次回來還發現,壽光的大棚產業做的越來越精緻。據了解,以菜博會為紐帶,目前,壽光已與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建立了36個外向型農業示範園區,百餘種深加工農副產品直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實,壽光蔬菜除了賣相好,味道也特別棒。在採摘園,隨手採摘的西紅柿和黃瓜也讓大家直呼,吃到了小時候的味道。

  山東老鄉、網絡名人梁興揚還迫不及待的拿出手機來準備拍照發微博。自從離開山東後,梁興揚一直在陝西終南山修道。「這次回到老家吃飯吃的也好,睡的也香。」梁興揚說,這次來壽光顛覆了他對傳統蔬菜種植的認識,沒想到蔬菜這麼美,還能和天眼、高鐵這些主題結合起來。

  如今,菜博會已不只是一場農業的盛會。滿滿的「黑科技」讓這場農業博覽會蝶變為壽光、濰坊甚至山東的一張旅遊新「名片」。一位菜博會管理人員告訴記者,自首屆菜博會以來,已累計吸引了3000餘萬人次參會遊覽。

  「菜博會的展館每年僅門票的收入就能達到上億元,單靠這筆收入,就能養活起整個展館,更別提展會上的其他收入和帶動濰坊當地其他行業的發展。」該管理人員說。

相關焦點

  • 魚菜共生智能溫室大棚項目
    魚菜共生,就是在溫室大棚裡,循環種菜養魚,魚排出的糞便在異養菌的作用下轉化成氨氮,這些混合著糞便的水被水泵抽到蔬菜種植槽中,產生了植物可吸收的營養。來自魚池的廢水經過種植槽過濾後,變成清水又返回到魚池中,如此循環往復。
  • 魚菜共生=幸福!
    魚幫菜丶菜幫魚的共生模式巧妙地將養殖魚池成為水耕菜圃·是一種生生不息」的生態系。 可以根據空間的特性和面積大小,發展出適應的共生模式·涵蓋搭配的魚種丶菜種丶設備丶以及景觀的設計。
  • 一棟大棚裡魚菜共生,青島「土」專家培植出新花樣
    一棟大棚裡,既養魚又種菜,不影響產量還能節水節肥,最重要的是綠色無汙染,如今這樣的「混搭」魚菜共生模式已在白沙河街道實驗成功,本地「土」專家們培植出了新花樣,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安全又健康的神奇效果。
  • 三門鎮「魚菜共生基地」蔬菜上市
    三門鎮「魚菜共生基地」蔬菜上市 來源:株洲日報  發布時間:2020-03-19 08:35:15  作者:張媛 賀冰蓮  【字體大小:大中小】 「整個生產過程,以數位化可傳感可控制的智能技術,來實現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的和諧共生、生態平衡,達到高密高產,並且自然資源循環利用,無汙染、無排放…
  • 大棚種菜新思路,魚菜共生,這場面多壯觀
    有些菜農把日光溫室折騰成魚菜共生,看了他們的照片我第一反應這麼大個工程得花多少錢呀。,種菜不施肥」,魚的糞便在異養菌、亞硝化菌、硝化菌的作用下轉變成可供蔬菜吸收的養分,這樣來自魚池的水經過蔬菜種植槽變成清水又回到魚池中,如此往復循環利用。
  • 魚菜共生 生態種養
    魚菜共生 生態種養新華社  作者:  2020-05-27 該基地目前共有8座「魚菜共生」大棚,2019年產魚60多萬斤、菜20多萬斤
  • 到了濰坊壽光,誰也別想挨餓……
    走進中國蔬菜之鄉濰坊壽光, 這份光環,自有印證: 「巨人南瓜」引人眼球; 冬暖式蔬菜大棚整齊排列、連綿無際; 「菜博會」盡顯農業技術前沿, 引觀摩者無數;
  • 西秀區羅仙村:「魚菜共生」打造農業新風景
    >迎著初冬暖陽,近日,記者前往西秀區羅仙村,臨近村中心,遠遠看到「羅仙村魚菜共生基地」的標識牌,一片15餘畝的田地裡,18個鋼架大棚分兩行排開。 來到其中一間大棚前推門而入,棚內整潔清爽,4條約40米長、1.5米寬的磚石結構種菜池讓人眼前一亮——池子裡種滿了各式蔬菜,顏色青翠,長勢喜人。與別的種植大棚不一樣的是,這裡的蔬菜都是種在一塊塊特製的白色方形泡沫板上,泡沫板下不是泥土,而是一池子清澈的水。更特別的是,池子裡的水,不直接引用自來水或河流水,而是旁邊養魚大棚裡的魚池水。
  • 石縫種菜 地上養魚——聚焦"魚菜共生"現代農業
    在天津市北辰區雙口鎮的一畝漁菜(天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基地內,8個不同於傳統蔬菜大棚的溫室大棚,格外引人注目。進入棚室內,石頭縫裡長出了蔬菜,地面上支起了魚池來養魚,魚池的出水口和進水口一直有水在循環。這種名為「魚菜共生」的現代化種養技術模式,正在成為我國農業科技進步的一道新風景。  「魚菜共生」即在一座大棚內既養魚又種菜,分為養殖、種植、生物消化三部分。
  • 魚菜共生、數字魚 浙江德清讓農業更智慧
    央廣網德清11月19日消息(記者 曹文君通訊員 王鈺涵沈宇翔)眼下,在浙江省德清縣洛舍鎮東衡村魚菜共生數位化工廠的蔬菜大棚裡,工人們正在對番茄進行吊秧綁蔓作業。通過採用高科技現代化複合生產方式,一株株翠綠的番茄秧苗長勢喜人。
  • 魚菜和諧種養 綠色循環共生
    近日,海鹽縣沈蕩鎮朱高家庭農場的5畝大棚鱸魚經過八個月的養殖迎來豐收,與此同時,大棚裡的綠色蔬菜長勢喜人,供不應求。日前,記者來到朱高家庭農場,在大棚內看到,一排排整齊的養魚桶內,近萬條鱸魚活蹦亂跳。今年初,在農技專家的幫助下,章華嘗試「魚菜共生」標準化種養。「一個養殖桶有40立方的水,可承擔3000尾魚,相當於一畝地的魚塘產量。」章華告訴記者,高密度養殖方式,魚類不僅不會缺氧,反而因為頻繁遊動使得水體流動,溶氧量高,更符合魚生存環境。
  • 魚菜共生 打造生態循環農業
    在大棚裡養魚種菜,這樣的養殖模式你聽說過麼?日前,記者來到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金河鎮舍必崖村大棚種植區,走進其中一處大棚,看見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大棚裡不是平常所見的一壟一壟瓜果蔬菜,而是有序地放著一個個大皮桶和長勢繁茂種植在水上的蔬菜。
  • 魚菜共生種植 拓寬增收路
    迎著初冬暖陽,近日,記者前往河北省邢臺市邢東新區祝村鎮唐家莊村,先是看到大片閒置廠房,在路的盡頭來到唐家莊村魚菜共生基地,一片閒置廠房的圍繞中,幾個鋼架大棚依次排開。來到其中一間大棚前推門而入,棚內整潔清爽,4條約40米長、1.5米寬的磚石結構種菜池讓人眼前一亮——池子裡種滿了各式蔬菜,顏色青翠,長勢喜人。與別的種植大棚不一樣的是,這裡的蔬菜都是種在一塊塊特製的白色方形泡沫板上,泡沫板下不是泥土,而是一池子清澈的水。更特別的是,池子裡的水,不直接引用自來水或河流水,而是旁邊養魚池裡的水。
  • 河北廣平:魚菜共生助力鄉村振興
    10月20日,在位於廣平縣十里舖金安村生機循環農場的魚菜共生大棚裡,工作人員在查看蔬菜、錦鯉長勢。看著綠瑩瑩的空心菜和遊來遊去的錦鯉,項目負責人謝文山說:「天氣越來越冷了,大棚需要保持25度左右,如果沒有供電公司給我們安裝專用變壓器,這些魚和萊就無法正常生長了。」
  • 魚菜共生 生態循環(5)
    新華社照片,湖州(浙江),2019年11月17日魚菜共生 生態循環11月17日,在位於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魚菜共生大棚裡,工作人員從魚菜共生池內捕撈澳洲龍蝦。從2019年6月份開始,浙江省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開始嘗試進行魚、蝦等與蔬菜共生種養殖。該大棚佔地2000多平方米,通過水循環系統將養殖魚蝦產生的糞便、殘餘飼料等經過微生物分解處理,轉化為可被植物吸收的營養物質,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綠色無汙染種養模式,擁有低成本、高效益、省資源等優點。
  • 農民在大棚下搞魚菜共生,前途不被看好,誰料畝收益高達6萬元
    新農業模式的開路人張俊有:「面對這樣的質疑,這很正常,畢竟對未知的東西,大家都充滿恐懼,但我不一樣,一是我了解外地這種種養相結合的魚菜共生農業模式,魚不愁銷路,菜也不愁銷路,只要有銷路,無論怎麼種、怎麼養,一切都不是事兒。
  • 黃瓜小鎮:「魚菜共生」開啟種養新模式!
    黃瓜小鎮:「魚菜共生」開啟種養新模式!其中在黃瓜小鎮就打造了」魚菜共生」這一集種植和養殖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示範區。走進基地,一排排大棚整齊的排列著,從遠處望去,猶如波浪起伏的巨大白色綢布,氣勢非凡,外表看來,與其他農業示範區並無不同,但是走進其中,看見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只見大棚裡並非常見的一壟一壟瓜果蔬菜,而是一個個大皮桶,和眾多種植在水上的蔬菜。
  • 地球「太空站」——到了山東壽光,誰也別想挨餓!
    他們把對世界的理解注入作品,基於豪爽的山東美學,任何蔬菜都將有機會在這裡被開發出完全體形態。即便在你還沒真正踏進這片土地的時候,「蔬菜之鄉」也已經對你張開了懷抱。如果你是第一次來,先要知道路邊每座大棚裡都蘊藏著他們對你的熱情,不然很容易陷入某種幻覺裡。曾有位朋友坐高鐵路過壽光,近十分鐘窗外風景都是反光的蔬菜大棚讓他恍惚間以為下雪了。
  • 水裡養魚 浮床種菜!德清探索「魚菜共生」新模式
    德清縣洛舍鎮東衡村的百源康植物夢工廠,採用「魚菜共生」一個多月前種下的首批大棚水果黃瓜苗,日前已開始收穫,樂得企業負責人袁若楠眉開眼笑。   「這種水果黃瓜長約10釐米,長相呆萌,比預期的上市時間還要早,已經早早被預訂了。」袁若楠說,目前,公司每天給杭州的一家超市配送50公斤,價格在19元/公斤。等到月底大量上市,配送量還要翻番。工廠裡還種有小番茄、羊角蜜等10多種蔬菜,到時每天產量將有750公斤左右。
  • 「魚菜共生」 生態循環農業玩出「科技混搭風」
    蔬菜、泥鰍種植養殖區在大棚裡,既養魚又種菜不光產量高還能節水節肥最重要的是綠色無汙染如今這樣的「科技混搭風」在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金河鎮舍必崖村已成功實現10月24日,北方新報融媒體記者走進舍必崖大棚種植區,一片鬱鬱蔥蔥,種植槽裡的西紅柿、豆角、空心菜、油麥菜等長勢十分喜人,再仔細看,原來,蔬菜是長在水上的,水裡還養著羅非、黑魚、鯽魚、泥鰍等各類魚。魚在菜中長,菜在水中生,伴著潺潺流水和諧共處……這樣的模式真的可以既養活得了魚又長得了菜嗎?23歲的小夥子姜慶給出了答案:「這裡是魚菜共生的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