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新奇!一棟大棚裡魚菜共生,青島「土」專家培植出新花樣

2020-12-04 半島都市報

無汙染農田面積越種越少,人工、有機肥料成本卻越漲越高,農藥使用越來越頻繁,農產品質量沒保障且收益極低,嚴重製約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如何提升農業產出效益呢?一棟大棚裡,既養魚又種菜,不影響產量還能節水節肥,最重要的是綠色無汙染,如今這樣的「混搭」魚菜共生模式已在白沙河街道實驗成功,本地「土」專家們培植出了新花樣,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安全又健康的神奇效果。

今年,位於平度白沙河街道西白沙村的白沙農園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建設,首批魚菜共生產品正式開始銷售,產品有鱘龍魚、鱒魚和各種有機蔬菜。據了解,該農園為國內第三家、青島第一家魚菜共生基地。

走進白沙農園的大棚,一排排「住」在立體網格式種植床上的芹菜、辣椒、西洋菜、番茄、黃瓜等蔬菜和鳳梨、無花果、草莓等水果長勢正旺,與普通大棚種植不同的是,栽培架裡植物依附生長的不是土壤而是黑色多孔狀巖塊。目光所至,一片翠綠,菜葉上不時下落的水滴讓蔬菜顯得格外鮮嫩。「回」字形的魚池環繞在栽培架周邊,一尾尾肥碩的鱘龍魚愜意地在水中遊弋。

據技術顧問趙松年介紹,魚菜共生系統簡單地說就是用水將魚和菜聯繫起來,養魚的水被水泵抽到裝滿石塊的種植床裡,水裡的魚糞被石塊過濾下來,過濾後的清水流回魚池,魚糞在種植床裡發酵分解成植物可吸收的營養物質被蔬菜吸收。「可別小看這些帶孔的黑色石塊,它是我們專門從外地買回來的火山巖,本身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能將水裡的魚糞過濾下來,通過微生物把魚糞分解成蔬菜可以吸收的養分。在這個系統裡如果施農藥或化肥,肯定會被流動的水帶回魚池,導致魚大量死亡,這從技術上強迫我們不準使用農藥。不誇張地說,魚菜共生品是唯一不需要認證的有機產品,因為其本身就有一套最可靠的認證系統。」

「種菜不施肥、不打藥,鱘龍魚拿生命來做我們的質檢員,我們只生產真正的有機魚菜」,白沙農園經理許芹峰自豪的說道,「給消費者送上放心菜、健康魚是我們的不懈承諾,為了突出防止以假亂真,我們特別申請了『白沙農園魚菜共生品』防偽標識,消費者要認準購買哦」。

經過實驗驗證,已經培育成功的芹菜畝產萬斤以上,基本和在土地中的產量持平,而且無公害蔬菜的價格比普通生產的高近10倍,收益十分可觀。下一步,白沙農園將把現在這個大棚作為觀賞大棚,和周邊農場合作,作為鄉村旅遊的一部分,同時也將擴大種植規模,形成蔬菜配送鏈條,將白沙河優質的無公害農產品發往全國各地。(半島記者 王洪智 通訊員 金繼浩)

相關焦點

  • 魚菜共生智能溫室大棚項目
    魚菜共生,就是在溫室大棚裡,循環種菜養魚,魚排出的糞便在異養菌的作用下轉化成氨氮,這些混合著糞便的水被水泵抽到蔬菜種植槽中,產生了植物可吸收的營養。來自魚池的廢水經過種植槽過濾後,變成清水又返回到魚池中,如此循環往復。
  • 魚菜共生 生態種養
    魚菜共生 生態種養新華社  作者:  2020-05-27 該基地目前共有8座「魚菜共生」大棚,2019年產魚60多萬斤、菜20多萬斤
  • 大棚種菜新思路,魚菜共生,這場面多壯觀
    有些菜農把日光溫室折騰成魚菜共生,看了他們的照片我第一反應這麼大個工程得花多少錢呀。萬萬沒想到我們那一個小縣城竟然都有菜農把大棚進行了改造,建了魚池,建了無土栽培蔬菜槽,基本上實現了池中有魚池邊種菜的景象。
  • 魚菜和諧種養 綠色循環共生
    近日,海鹽縣沈蕩鎮朱高家庭農場的5畝大棚鱸魚經過八個月的養殖迎來豐收,與此同時,大棚裡的綠色蔬菜長勢喜人,供不應求。日前,記者來到朱高家庭農場,在大棚內看到,一排排整齊的養魚桶內,近萬條鱸魚活蹦亂跳。今年初,在農技專家的幫助下,章華嘗試「魚菜共生」標準化種養。「一個養殖桶有40立方的水,可承擔3000尾魚,相當於一畝地的魚塘產量。」章華告訴記者,高密度養殖方式,魚類不僅不會缺氧,反而因為頻繁遊動使得水體流動,溶氧量高,更符合魚生存環境。
  • 最近很火的魚菜共生種植系統、有啥優缺點
    一、基質栽培式魚菜共生系統的優勢 1、持續高效。基質栽培式魚菜共生系統始終處於運轉過程中,生產過程不會中斷,所以系統會源源不斷地生產魚和蔬菜。同時,兼有生態飲食服務,科普宣傳活動,與大學聯合研究等,是一種高效的生產模式。
  • 把菜種到了天上、魚菜共生……「蔬菜之鄉」壽光大棚裡滿是「黑...
    21日上午,「『返故鄉·看發展』網絡名人山東行」活動的網絡名人一走進第二十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展館,網絡名人延參法師就發出這樣的感慨。  記者從現場看到,儘管為期一個多月的菜博會已接近尾聲,但是,展館裡依然遊人如織。各種用糧食做成的主題造型,先進的無土栽培技術以及神奇的魚菜共生技術,引得網絡名人們不斷駐足觀賞。  尤其是當聽到一棵無土栽培的西紅柿能結果6000斤時,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以前只知道壽光是蔬菜之鄉,沒想到種菜的技術這麼先進 。」網絡音樂創作者Smile_小千笑著說。
  • 黃瓜小鎮:「魚菜共生」開啟種養新模式!
    黃瓜小鎮:「魚菜共生」開啟種養新模式!館陶縣黃瓜小鎮「魚菜共生」開啟種養新模式自5年前,館陶縣以特色小鎮建設為著力點開闢鄉村振興之路。經過5年的發展,打造了一批以「糧畫小鎮」「黃瓜小鎮」等為代表的特色小鎮,不僅摘掉了貧困帽子,還探索出以產業為基礎的鄉村全面振興模式。
  • 魚菜共生=幸福!
    魚幫菜丶菜幫魚的共生模式巧妙地將養殖魚池成為水耕菜圃·是一種生生不息」的生態系。 可以根據空間的特性和面積大小,發展出適應的共生模式·涵蓋搭配的魚種丶菜種丶設備丶以及景觀的設計。
  • 種菜不施肥,養魚不換水——魚菜共生的農村新風景
    記者在企業的魚菜共生大棚中看到,一排排生長在菜槽中的花菜、生菜長勢喜人。與傳統農業不一樣的是,這裡採用的是無土水培的種植方式。揭開用來固定作物的白色種菜板,記者看見菜槽中的水裡還有不少泥鰍,這些泥鰍會吃掉菜根上的微生物,減少菜在生長過程中的病害。大棚中央是3個大魚池,養著錦鯉和草魚。大魚池裡的水和菜槽中的水共同構成了魚菜共生的水循環系統。
  • 「魚菜共生」 生態循環農業玩出「科技混搭風」
    10月24日,北方新報融媒體記者走進舍必崖大棚種植區,一片鬱鬱蔥蔥,種植槽裡的西紅柿、豆角、空心菜、油麥菜等長勢十分喜人,再仔細看,原來,蔬菜是長在水上的,水裡還養著羅非、黑魚、鯽魚、泥鰍等各類魚。魚在菜中長,菜在水中生,伴著潺潺流水和諧共處……這樣的模式真的可以既養活得了魚又長得了菜嗎?23歲的小夥子姜慶給出了答案:「這裡是魚菜共生的大棚。
  • 魚菜共生 生態循環(5)
    新華社照片,湖州(浙江),2019年11月17日魚菜共生 生態循環11月17日,在位於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魚菜共生大棚裡,工作人員從魚菜共生池內捕撈澳洲龍蝦。從2019年6月份開始,浙江省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開始嘗試進行魚、蝦等與蔬菜共生種養殖。該大棚佔地2000多平方米,通過水循環系統將養殖魚蝦產生的糞便、殘餘飼料等經過微生物分解處理,轉化為可被植物吸收的營養物質,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綠色無汙染種養模式,擁有低成本、高效益、省資源等優點。
  • 魚菜共生 打造生態循環農業
    在大棚裡養魚種菜,這樣的養殖模式你聽說過麼?日前,記者來到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金河鎮舍必崖村大棚種植區,走進其中一處大棚,看見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大棚裡不是平常所見的一壟一壟瓜果蔬菜,而是有序地放著一個個大皮桶和長勢繁茂種植在水上的蔬菜。
  • 石縫種菜 地上養魚——聚焦"魚菜共生"現代農業
    在天津市北辰區雙口鎮的一畝漁菜(天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基地內,8個不同於傳統蔬菜大棚的溫室大棚,格外引人注目。進入棚室內,石頭縫裡長出了蔬菜,地面上支起了魚池來養魚,魚池的出水口和進水口一直有水在循環。這種名為「魚菜共生」的現代化種養技術模式,正在成為我國農業科技進步的一道新風景。  「魚菜共生」即在一座大棚內既養魚又種菜,分為養殖、種植、生物消化三部分。
  • 西秀區羅仙村:「魚菜共生」打造農業新風景
    >迎著初冬暖陽,近日,記者前往西秀區羅仙村,臨近村中心,遠遠看到「羅仙村魚菜共生基地」的標識牌,一片15餘畝的田地裡,18個鋼架大棚分兩行排開。 來到其中一間大棚前推門而入,棚內整潔清爽,4條約40米長、1.5米寬的磚石結構種菜池讓人眼前一亮——池子裡種滿了各式蔬菜,顏色青翠,長勢喜人。與別的種植大棚不一樣的是,這裡的蔬菜都是種在一塊塊特製的白色方形泡沫板上,泡沫板下不是泥土,而是一池子清澈的水。更特別的是,池子裡的水,不直接引用自來水或河流水,而是旁邊養魚大棚裡的魚池水。
  • 厲害了world哥 膠州村民創出魚菜共生養殖模式
    今年48歲的膠州洋河鎮河西李村村民薛增軍從去年年初開始,就嘗試研究這種「魚菜共生」微生態循環養殖模式,目前初步獲得成功。此舉不但節約成本,還能讓魚、菜安全品質得到保障。    「魚菜共生」模式初獲成功    昨天,在膠州洋河鎮河西李村村民薛增軍所建果蔬種植基地裡,只見一個大棚內,一排排PVC塑料管被立體懸掛起來,一大片栽植在中空管道裡的水培草莓已經成熟,草莓種植區旁邊是一個足有50米長的養魚池,魚池裡還養著不少小紅鯉魚,苦菜、生菜、韭菜、芹菜、油麥菜等一些無土栽培蔬菜通過覆蓋在水麵塑料板被直接種植在水中
  • 魚菜共生種植 拓寬增收路
    迎著初冬暖陽,近日,記者前往河北省邢臺市邢東新區祝村鎮唐家莊村,先是看到大片閒置廠房,在路的盡頭來到唐家莊村魚菜共生基地,一片閒置廠房的圍繞中,幾個鋼架大棚依次排開。來到其中一間大棚前推門而入,棚內整潔清爽,4條約40米長、1.5米寬的磚石結構種菜池讓人眼前一亮——池子裡種滿了各式蔬菜,顏色青翠,長勢喜人。與別的種植大棚不一樣的是,這裡的蔬菜都是種在一塊塊特製的白色方形泡沫板上,泡沫板下不是泥土,而是一池子清澈的水。更特別的是,池子裡的水,不直接引用自來水或河流水,而是旁邊養魚池裡的水。
  • 河北廣平:魚菜共生助力鄉村振興
    10月20日,在位於廣平縣十里舖金安村生機循環農場的魚菜共生大棚裡,工作人員在查看蔬菜、錦鯉長勢。看著綠瑩瑩的空心菜和遊來遊去的錦鯉,項目負責人謝文山說:「天氣越來越冷了,大棚需要保持25度左右,如果沒有供電公司給我們安裝專用變壓器,這些魚和萊就無法正常生長了。」
  • 王海與他的「魚菜共生」產業
    「在這個問題上,我就和村支兩委開會,我們就把羅仙村所有的優勢全部分析,就在網際網路上去查,有什麼特色的產業適合我們羅仙的發展,然後我就帶著我們羅仙村的村幹部在辦事處的安排下出去學習,考察,回來以後我們決定選擇『魚菜共生』這個項目。」王海希望選擇的是最適合羅仙村的產業。
  • 農民在大棚下搞魚菜共生,前途不被看好,誰料畝收益高達6萬元
    據張俊有介紹,種養結合農業模式在外地並不新鮮,但在當地他還屬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像他搞的這種魚菜共生種養項目,就像一陣風,剛上馬就傳遍了當地種植界,讓人沒想到的是,大家對這種特色種養模式一致地不看好,認為他是瞎折騰,這勢必讓他原本賺錢的農業種植,面臨很大壓力。
  • 沒有土照樣長根,清理潮汐,陽臺魚菜共生系統
    沒有土照樣長根,清理潮汐,陽臺魚菜共生系統 2020-11-2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