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汙染農田面積越種越少,人工、有機肥料成本卻越漲越高,農藥使用越來越頻繁,農產品質量沒保障且收益極低,嚴重製約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如何提升農業產出效益呢?一棟大棚裡,既養魚又種菜,不影響產量還能節水節肥,最重要的是綠色無汙染,如今這樣的「混搭」魚菜共生模式已在白沙河街道實驗成功,本地「土」專家們培植出了新花樣,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安全又健康的神奇效果。
今年,位於平度白沙河街道西白沙村的白沙農園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建設,首批魚菜共生產品正式開始銷售,產品有鱘龍魚、鱒魚和各種有機蔬菜。據了解,該農園為國內第三家、青島第一家魚菜共生基地。
走進白沙農園的大棚,一排排「住」在立體網格式種植床上的芹菜、辣椒、西洋菜、番茄、黃瓜等蔬菜和鳳梨、無花果、草莓等水果長勢正旺,與普通大棚種植不同的是,栽培架裡植物依附生長的不是土壤而是黑色多孔狀巖塊。目光所至,一片翠綠,菜葉上不時下落的水滴讓蔬菜顯得格外鮮嫩。「回」字形的魚池環繞在栽培架周邊,一尾尾肥碩的鱘龍魚愜意地在水中遊弋。
據技術顧問趙松年介紹,魚菜共生系統簡單地說就是用水將魚和菜聯繫起來,養魚的水被水泵抽到裝滿石塊的種植床裡,水裡的魚糞被石塊過濾下來,過濾後的清水流回魚池,魚糞在種植床裡發酵分解成植物可吸收的營養物質被蔬菜吸收。「可別小看這些帶孔的黑色石塊,它是我們專門從外地買回來的火山巖,本身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能將水裡的魚糞過濾下來,通過微生物把魚糞分解成蔬菜可以吸收的養分。在這個系統裡如果施農藥或化肥,肯定會被流動的水帶回魚池,導致魚大量死亡,這從技術上強迫我們不準使用農藥。不誇張地說,魚菜共生品是唯一不需要認證的有機產品,因為其本身就有一套最可靠的認證系統。」
「種菜不施肥、不打藥,鱘龍魚拿生命來做我們的質檢員,我們只生產真正的有機魚菜」,白沙農園經理許芹峰自豪的說道,「給消費者送上放心菜、健康魚是我們的不懈承諾,為了突出防止以假亂真,我們特別申請了『白沙農園魚菜共生品』防偽標識,消費者要認準購買哦」。
經過實驗驗證,已經培育成功的芹菜畝產萬斤以上,基本和在土地中的產量持平,而且無公害蔬菜的價格比普通生產的高近10倍,收益十分可觀。下一步,白沙農園將把現在這個大棚作為觀賞大棚,和周邊農場合作,作為鄉村旅遊的一部分,同時也將擴大種植規模,形成蔬菜配送鏈條,將白沙河優質的無公害農產品發往全國各地。(半島記者 王洪智 通訊員 金繼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