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質栽培式魚菜共生系統的優勢
1、持續高效。基質栽培式魚菜共生系統始終處於運轉過程中,生產過程不會中斷,所以系統會源源不斷地生產魚和蔬菜。同時,兼有生態飲食服務,科普宣傳活動,與大學聯合研究等,是一種高效的生產模式。
2、節約能源。它有別於傳統的水產養殖,不存在水汙染,所以不需要經常大範圍地換水。系統本身是一個閉環的生產系統,系統中的水除了蒸發之外,不存在別的耗損情況。又因為水在整個系統中形成了自循環,不需要一直更換水,水的利用率達到了 90%以上。養魚池在大棚中,白天水池可以蓄積來自太陽光的能量,晚間釋放出來。所以,魚菜共生大棚中,白天比普通大棚涼爽,晚上又比普通大棚溫暖,形成了一個微型的海洋性氣候,節約大量加溫大棚所需的能源,節約了大量電力消耗。魚菜共生系統的建立,可以大大緩解用地困境,因為整個的生產過程對土地的依賴非常小,不需要佔用過多的土地,節約用地,同時,也可以避免很多的土生疾病。因此,魚菜共生系統是一個節水、節電和節約土地的生產系統。
3、高品質產出。通過對魚菜共生系統產出能力的分析,可以看到在魚菜共生系統的整個生產過程中,完全不需要使用肥料與農藥,魚和菜的生長是依賴系統中不斷流動的水。通過微生物的作用保證魚和菜的高品質。在追求食品安全與綠色 GDP 的現代社會,這種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的系統,的確是一種非常值得大力推廣的可持續發展生產模式。
基質栽培式魚菜共生系統有著這麼多的優點,但是在中國卻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應用,這是因為基質栽培式魚菜共生系統本身也存在著一些缺點,正是這些缺點阻礙了魚菜共生系統的大範圍推廣與應用。
二、基質栽培式魚菜共生系統的劣勢
1、投資大。通過以上對基質栽培式魚菜共生系統的成本收益分析,可知基質栽培式魚菜共生系統初始投資金額巨大,要達到 106.8 萬元,這不是普通的中國農民能夠負擔的。而且,在大規模的投入資金之後,並不會在短期內就立刻見到回報。
2、技術難。魚菜共生系統是一個閉環的生產系統,不存在害蟲和雜草,不使用肥料和農藥,它的良好運轉主要是依賴於系統中的魚、微生物和蔬菜三者之間的平衡。要想達到這個目標,就要求魚菜共生系統的操作者要對動植物學和生物學有一定的了解,要具備相關專業知識。而這樣的高要求顯然是高於當前我國農民的基本素質的。
3、風險高。在系統開始自循環之後,還有一個最大的風險就是系統的不確定性。因為整個系統是一個相互影響的整體,所以其中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整個系統的癱瘓崩潰,進而出現無法挽回的毀滅性後果。因此,運轉良好的魚菜共生系統必須要有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出現問題,要及時發現,儘量將損失降到最低。
三、魚菜共生系統發展建議
毋庸置疑,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可持續發展生產模式,魚菜共生系統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其推廣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本文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促進魚菜共生系統的推廣。
1、尋求政府支持
魚菜共生系統是一種環境友好型的生產系統,它的推廣可以滿足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追求,也可以保護生態環境。對於這種高效的生產系統,政府應當對其給予相應的資金扶持,同時與當前的城鄉統籌工作相合,設立專項支持項目,鼓勵其發展。而對於其存在初始投資規模大和風險大的特點,也要完善農村的金融服務體系,建立相對應的農業保險制度,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
2、把魚菜共生系統做大做強,使其發展成為生態種養模式的典範以當前正在實施的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正在開展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範,和正在打造區域特色品牌建設的國家戰略為契機,魚菜共生系統企業應該要繼續踐行良好的農漁業生產規範,推廣生產記錄臺帳制度,利用現代化的信息科學開展生產全過程的監控,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追溯監管體系,做好數據的後期整理與分析,為魚菜共生系統的後期推廣提供數據支持,促使農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進入新階段。
3、強化魚菜共生系統中核心技術和系統管理方面的培訓
通過上述關於魚菜共生系統的優劣勢的總結可知,想要發展魚菜共生系統,就要克服魚菜共生系統在技術和管理方面的難題。採用專家講解、現場演示等形式來進行開展這些培訓,宣傳魚菜共生系統的相關技術和解決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而助推魚菜共生系統的發展。
4、與鄉村休閒旅遊產業的發展相結合
推進魚菜共生系統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現代化魚菜共生系統的產出模式就是多元的,既有綠色有機的魚和蔬菜的產出,也與高校和相關機構合作,還有各種類型的參觀活動。應該大力推廣魚菜共生系統這樣一種新型的和多元化的複合種養模式,使其成為鄉村休閒旅遊產業中的一大特色,助力鄉村旅遊產業的發展。
5、用於滿足特殊地域與場所的生活需求
魚菜共生系統特別適合在水資源貧乏以及人口密集的區域應用。例如,在那些土壤鹽鹼化嚴重的內陸地區,魚菜共生系統這樣一個無土栽培生產系統就可以為當地人提供優質的蛋白質和新鮮蔬菜。或者是在長航的遠洋輪船上,也可以配備一個規模適中的魚菜共生系統,用以滿足船員們對新鮮蔬菜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