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近日出現多點零星散發病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儘管如此,記者在周末兩天採訪時卻發現,各類學生課外培訓班的疫情防控措施「有松有緊」。有的培訓班掃碼、測溫、戴口罩「一個不能少」;有的培訓班雖要求師生必須全程佩戴口罩,但課剛上到一半,老師學生的口罩就已「半遮面」;還有的培訓班則對防疫工作鬆懈大意,授課完全在無防護狀態的情況下進行。
線下文化課:
掃碼、測溫、戴口罩 防疫措施「一個都不少」
地點:安立路一家「學而思」
手機掃健康寶、測體溫,熟練地完成了一系列操作後,趙女士上初中的兒子進入了教室。每周,趙女士的兒子都會到「學而思」位於安立路的線下培訓班上課。眼看就要進入本學期的尾聲,孩子更是節節課不落下,準時前往培訓班報到。
進入足足能容納20多人的大教室,儘管今天班裡只來了4名學生,但無論是授課老師,還是坐在教室中的孩子,都一絲不苟全程戴著口罩。
「疫情期間,自從培訓班恢復線下課,就要求不管班裡有幾個孩子,都必須全程佩戴口罩,老師也從來都不會把口罩摘下來。人數最少的一次,班裡才兩個孩子,整節課也要求必須戴著口罩。」趙女士對培訓班的防疫措施比較滿意。她告訴記者,除了孩子必須掃健康寶、測體溫外,就連接送孩子的家長也必須掃碼、測溫才能進入。有時候,來給孩子送飯的家長為了圖省事,不想掃碼就想進入,都會被培訓班的老師攔住,要求必須完成一系列「規定動作」之後才允許進入。培訓班前臺的桌子上,還擺放著免洗洗手液,免費供家長和學生使用。「感覺學而思的防疫措施還是很到位的,和孩子學校的要求差不多,家長送孩子來這裡上課,相對還比較放心。」
與學而思的情況一樣,藍色港灣商區的一家繪畫培訓班,也同樣嚴格遵守掃碼、測溫、全程佩戴口罩的防疫要求。
記者在採訪的過程中注意到,一些培訓機構要求學生必須嚴格遵守各類防疫措施,進門前掃健康寶和測溫成為「必要條件」,上課過程中更是要求全程佩戴口罩,培訓班的防疫要求和學校不相上下。
運動型培訓班:
教練戴口罩 孩子「光著臉」
地點:位於朝陽的攀巖滑板培訓班
朝陽區的一家攀巖俱樂部內,戴著口罩的攀巖教練正在指導沒有佩戴口罩的小學員,在巖壁上做出各種攀爬動作。在巖壁上攀爬了半個多小時後,小學員已是滿臉通紅,頭髮都已被汗水打溼。這是一家坐落於商場內的攀巖俱樂部。記者發現,或許是由於進入商場前,顧客已經完成了掃健康寶、測體溫等「規定動作」,所以攀巖俱樂部並沒有對掃碼、測溫進行額外要求。
但為何教練戴著口罩,來訓練的小學員卻不戴口罩呢?一名教練表示,在攀巖的過程中,由於運動量大,孩子的耗氧量也會因此增加,需要吸入更多的氧氣才行。在大運動量的情況下,如果佩戴口罩進行運動,容易導致氧氣吸入不及時和不足,因此造成缺氧。一旦缺氧,很可能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損傷。所以,為了安全起見,在進行攀巖訓練的過程中,一般都不讓孩子戴口罩,以免發生危險。疫情期間,一般都是教練佩戴口罩,孩子在訓練的過程中將口罩摘下。
在朝陽區高碑店附近的一家滑板培訓班內,記者也了解到類似的情況。滑板課教練自覺全程佩戴著口罩,而「一對一」接受滑板培訓的孩子,在運動過程中則沒有佩戴口罩。
圍棋培訓班:
進教室不掃碼未測溫
地點:德外大街一家「心奕圍棋」培訓班
周日上午10點半,西城區德外大街附近的一家名為「心奕圍棋」的培訓班內,五六個年齡不等的孩子陸續進入一間小教室,等待圍棋課開始。記者注意到,這是一間並不怎麼寬敞的教室,孩子們的課桌椅一個挨著一個,擺放在不大的房間內。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從進入培訓班大門,到脫掉外套、步入教室、找準自己的座位落座,整個過程中,沒有一個人被要求掃碼、測溫。儘管培訓班前臺擺放著免洗洗手液,老師也並沒有要求家長或孩子清潔手部後再進入教室。
「來了!進教室吧,一會兒就上課了。」圍棋培訓班的老師熱情地和前來上課的孩子們打著招呼,不時還和孩子攀談幾句,但卻沒有一名老師提醒孩子要注意全程佩戴口罩。
一些年齡較小的孩子,進入教室沒一會兒,就已經將口罩拽到了下巴底下,口鼻完全裸露在外。課上到一半,一個口罩已不見了蹤影的孩子推門從教室中跑出,大聲叫著:「我要上廁所。」隨後,在沒有佩戴口罩的情況下,跑進了整棟大樓的公共衛生間內。
圍棋培訓班前臺的一名老師告訴記者,疫情期間,培訓班要求孩子上課還是需要戴上口罩的。只不過有的孩子年齡較小,可能一時疏忽,戴著戴著,就把口罩從臉上拽下來了。如果老師注意到這一現象,會提醒孩子戴口罩的。
話雖如此,但老師真的盡職盡責提醒了嗎?正說話間,一間教室的門開了,一名圍棋培訓老師從坐滿學生的教室內走出,來到前臺翻找資料。記者注意到,這名剛剛從教室內推門走出的老師,臉上的口罩早已是「半遮面」的狀態,口罩只罩住了下巴,口鼻全部裸露在外。而從敞開的教室門可以清楚地看到,室內將近一半的學生並沒有正確佩戴口罩。顯然,關於上課戴口罩這件事,老師不光忘了提醒學生,連自己都沒能「以身作則」。
舞蹈繪畫培訓班:
老師學生均未戴口罩
地點:北三環中路附近
周末,北三環中路附近的一家運動館內,還在上小學的孩子趴在地板上,正在進行力量訓練,而教練則守候在一旁,手把手近距離糾正孩子的動作。無論是教練還是孩子,儘管面對面近距離接觸,二人都沒有佩戴口罩,處於無防護狀態。
不遠處的一家舞蹈教室裡,8名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正在進行民族舞的學習。教室內,一扇扇玻璃窗全部緊緊關閉,沒有一扇窗戶打開通風。「我們在這家培訓班已經學習3年了,中間因為疫情原因,線下課暫停了8個月。一直到今年9月份,線下課才重新恢復。」守候在舞蹈教室外的一名家長告訴記者,自從線下課恢復,孩子上舞蹈課從來沒戴過口罩,也沒見老師戴過口罩。不光不戴口罩,也從來沒見培訓班要求掃碼、測溫過。
「戴口罩怎麼跳舞啊?」一名家長有些遲疑地說,「而且這麼冷的天氣,舞蹈服又很薄,也沒法開窗通風啊」。
在一家名為喵卡少兒美術工作室的繪畫類培訓班,記者按響門鈴後,一名沒有佩戴口罩的工作人員打開門將記者迎進屋,另一名同樣沒有佩戴口罩的老師則從畫室中走出,為記者介紹培訓班的課程設置。在記者逗留的十多分鐘時間裡,該名老師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先佩戴上口罩。面對「陌生人」的來訪,早已將「疫情防控」幾個字丟到了腦後。
記者手記:
別讓課外培訓班成防疫「死角」
隨著本市出現多點零星散發病例,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本市已要求加強社會面防控,確保防疫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其中,提出了要強化公共場所服務人員防控意識,所有服務人員要規範佩戴口罩。對於公園景區、演出場所、娛樂場所、電影院、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場所,要求落實測溫驗碼、限流等措施。同時,特別要求抓好校園疫情防控。引導市民堅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扎堆、不聚集、保持社交距離等良好習慣,提高自我防護意識。
在採訪過程中,多位家長表示,現在各個學校的疫情防控已經做得非常到位了。每天早晨家長要如實填報健康卡,孩子上學進校前先測溫,在校佩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家長把孩子交給學校,都非常放心。但一些課後託管班和課外培訓班,似乎成了防疫「死角」,掃碼、測溫、戴口罩竟「個個都缺、樣樣都少」。
「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對課後託管班、課外培訓班等人員密集場所加強監管,確保孩子們課後、課外的健康與安全。」一些家長呼籲。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楠
編輯:王雯淼
流程編輯 邰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