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南城醫院門口,工作人員正在為就醫的市民檢測體溫和查看「粵康碼」 本報記者 陳帆 攝
入冬以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連日來,記者走訪市人民醫院、南城醫院、莞城醫院等醫療機構發現,醫院除了常規的測體溫、查「粵康碼」、嚴格分診措施外,還通過人臉識別、手機號查行程等信息化方式嚴防死守。而患者的自我防護意識較強,能夠配合醫院的各種查驗。
醫療機構嚴格實施防疫措施
在南城醫院,正門和側門入口均設置了檢查點,患者需要出示「粵康碼」、測體溫、填寫「醫患雙責雙籤法律責任書」。責任書上有「是否發熱」「14天內是否去過國外和國內中高風險地區」等選項,患者均能按要求配合。
院內的聯排凳子上,中間均用塑料薄膜隔開,上寫「疫情期間,請隔位坐」。診室門口張貼了「請一次一人有序就診,每次只能一人進入診室,就診時請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離」的提醒告示。患者的自我防護意識較強,均戴口罩排隊等候,並保持一定距離。
為了將發熱患者、核酸檢測者和普通患者分開,該院在停車場的兩端分別設置了核酸採集點和臨時發熱門診,發熱門診可獨立掛號、繳費、看診,發熱患者會被護士引導到此處就醫。
莞城醫院也設置了多道檢查點,工作人員拿著體溫槍在停車場入口處逐一測體溫;在門診大樓門口,患者要先出示「粵康碼」等證明才能進入;而且設置有專門的出口,實現出入患者分離,減少交叉的機會。
通過查身份、查行程等精準防控
在市人民醫院紅樓院區門診大樓前,入口被圍欄隔成一道道「之」字形彎道,患者依次排隊進入,一旁的喇叭不斷提醒患者出示「粵康碼」並人臉識別進入大樓。
人臉識別是該院近期推出的加強措施,患者及家屬進入門診大樓和住院部前,必須先登錄該院微信公眾號,輸入身份證,然後識別和保存人臉信息,在門診大樓和住院樓閘機前核驗無誤,才能進入,從而實現精準防控。
在黃江醫院,患者要進入門診大樓和住院部,除了測體溫、出示「粵康碼」,還需查驗近期行程。該院和通信運營商移動、聯通、電信合作,患者只要掃描二維碼,就能顯示近期到過的城市,工作人員查驗很方便。
在長安醫院,建設了兩層的固定建築做發熱門診。該門診獨立於醫院主體建築,院區內有引導患者到達發熱門診的明確指示標識,避免發熱患者穿越其他建築或與其他患者交叉感染。該門診新配備了多個自助設備,包括自助掛號、繳費機、自助發藥機、自助報告機等,為患者提供了便捷高效、自助化、無紙化就診條件,降低患者與患者、患者與醫務人員的接觸機會,降低院內感染風險。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患者們防護意識較強,如能自覺做到佩戴口罩、與人分開坐、保持距離、減少閒聊;絕大多數就醫人員能配合醫院的查驗,聽從醫護人員的指引,配合醫院的各種疫情防控措施。
記者 李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