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你被席捲全國的寒潮凍哭了嗎?其實這只是氣候變化影響人類生活的側面之一。2020年,氣候變化的危機並未因疫情停工而止步:美國加州山火面積刷新記錄,西伯利亞出現史上最高溫,格陵蘭島和加拿大的巨大冰蓋消失……氣候變化將是後疫情時代更嚴重的全球危機。
為應對這一危機,中國於去年9月向世界宣布了一個富於雄心的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企業、團體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與其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減少的溫室氣體總量互相抵消,實現「零碳排放」,是一項影響深遠的系統性工程。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近日表示,騰訊將積極響應碳中和目標,並已著手推進碳中和規劃。他說:「此次疫情爆發,讓我們更加關注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作為科技企業,我們要更為關注企業運營對氣候、水等自然環境的影響。隨著中國宣布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騰訊也已加快推進碳中和規劃。我們還將加大探索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前沿科技在應對地球重大挑戰上的潛力,大步推進科技在產業節能減排方面的應用。」
騰訊進一步透露將推進碳核查,並結合國際經驗與中國實際狀況,制定碳中和的策略與路線圖。騰訊也成為了首批啟動碳中和規劃的網際網路企業之一。近年來,騰訊已經在數據中心和總部大廈中運用人工智慧和雲計算來降低碳排放,並將其節能技術迭代至4.0版本的T-Block。2018年建成的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經工信部實測,其極限PUE值小於1.1,相比之下,同期國內數據中心的平均PUE約為1.73。而即將交付的騰訊清遠數據中心液冷實驗室,更將實現極限PUE值低於1.06的高節能效果。
同期,由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David Wallerstein)撰寫的新書《重構地球-AI For FEW》也於1月上市,進一步揭開了騰訊布局AI+環保的新布局。書中介紹了騰訊及業內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前沿實踐,吸納了國內外專業研究機構一線專家的前沿研究成果和思想,為解決「FEW」,即食物 F(food)、能源 E(energy)、水 W(water)等地球級挑戰,提供一種更具韌性與可持續性的發展方案。
AI For FEW:利用新技術重構地球
在2018年騰訊科學WE大會上,網大為首次提出「FEW」概念,並在2019年的聯合國人居署峰會上提出AI For FEW倡議,探索使用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提供解決方案,助力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新書《重構地球-AI For FEW》分享了人工智慧在升級全球基礎設施方面的最新探索,以及水能互聯、飛行汽車、能源網際網路、自能源體系、植物運動手環、「智人+植人」、「數字水」等全新理念和應用前景。
網大為表示:「在騰訊,當我們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談論地球的未來時,我們更多思考的是如何應用技術來應對地球最大的挑戰。我們認為,人工智慧為地球挑戰提供了一個可能的革命性方案,其中包括碳中和探索。目前,騰訊已將人工智慧有效應用於數據中心節能、辦公建築節能等多個領域。我相信,未來人工智慧還將突破以往的發展範式,以一個更有韌性的、可持續數千年的方式,來重新建構地球。這也是我們踐行『科技向善』的關鍵所在。」
1
●
F-食物:人工智慧提高糧食產量
網大為認為,重要的農作區或將遭遇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乾旱、水澇、高溫或霜凍災害。在2030年和2050年人口將分別增長到85億和100億的背景下,考慮到牛羊等家畜也需要大量飼料,這項挑戰著實艱巨。
《重構地球-AI For FEW》中講述了人工智慧如何提高糧食產量的巨大潛力,也首次系統揭秘騰訊人工智慧在農業領域的前沿探索項目。通過分析與環境溫度、降雨量、土壤鹽分、營養、病蟲害等相關的數據,人工智慧可以有效幫助提升農作物的產量以及幫助農業從業者合理規劃農作物的生產種植。2018年,在業內首個國際性人工智慧溫室種植大賽中,騰訊的農業人工智慧種植解決方案iGrow系統,通過精細化控制降低勞動成本20-25%、供暖成本30-40%。目前騰訊iGrow系統已在黑龍江、遼寧、山東等農業大省試驗性部署,幫助農民實現了每畝數千元的增收。
騰訊AI Lab的iGrow種植方案在遼寧溫室試點
2
●
E-能源:人工智慧助力能源轉型
從傳統化石能源向清潔能源的轉型,將是全球發展大方向。《重構地球-AI For FEW》中展示了人工智慧如何為傳統化石能源系統提供新的改造方案,來更好地推進轉型進程。比如以人工智慧算法為驅動的智慧火電廠,可以通過歷史數據學習得出節約物力、人力的高效運作方案,解決傳統火電廠難題。目前騰訊已經在歐洲與部分火電廠開展類似合作,前景可期。
此外,騰訊還利用科技全方位推進辦公節能。以騰訊濱海大廈為例,辦公區採用智能照明系統,每年可節電約132.61萬千瓦時;IT機房也搭載獨特能源系統,對伺服器散發的熱能進行相應的熱回收和再利用;中水回收系統回收利用各處廢水,節省50%至70%的水資源。騰訊濱海大廈因此於2017年獲得國際性綠色建築認證系統LEED NC金級認證。
網大為在2020騰訊科學WE大會上演講
3
●
W-水:人工智慧保護利用水資源
水是人類生存的核心,但人類活動正在不斷地汙染水源,而氣候變化也正以多種方式改變降雨模式,這使得水資源短缺和水質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如何在減少水資源消耗的同時,不犧牲經濟發展速度與經濟收益?
《重構地球-AI For FEW》中分享了人工智慧在水資源保護和利用上的先進案例。2020年10月,騰訊雲與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合作,將共同打造水利行業雲服務體系,包括全域數字底座、一體化融合引擎、水利智能引擎來推進多領域水利行業應用,用科技力量賦能黃河可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騰訊也在全球發行了首部聚焦全球水資源短缺危機的紀錄片《零水日》。該片由網大為發起並擔任執行製片人,歷時三年跨越全球多地,深入揭示了全球水危機問題,呼籲全球居民尤其是青年人群關注保護水資源。
科技向善,向的也是全人類的美好未來
除了積極開發自身在人工智慧技術上的優勢,騰訊也希望激發並促成更廣泛的討論與合作,共同攜手應對地球級挑戰。網大為說:「希望通過網際網路服務,改善人們的生活,提升用戶價值,這是騰訊成立之時的初心。」而FEW的提出,也根源於此。
「在制定騰訊的使命時,我們總是在思考,騰訊所開發的技術,如何儘可能多的產出社會價值?」作為騰訊的首席探索官,網大為堅信,騰訊的目光應超越傳統網際網路,未來使命將是用技術改善整個人類的生活狀態,滿足人類最重要的需求。「我們期待一個更和平的世界,一個人們可以看到生活質量得到改善的世界。」
互動福利
在留言區寫下
你對「解決FEW地球級挑戰」的看法
點讚前5名
將獲得《重構地球-AI For FEW》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