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很多國家定期獵殺的大型野獸駝鹿,為什麼中國要保護?
萬變不離其宗,我國之所以要保護這種大型野獸駝鹿,還是印證了「物以稀為貴」這句老話。不僅如此,我國很多看似普通但卻上了榜的保護動物,例如麻雀、野豬、青蛙等等。那麼駝鹿這種動物在我國和國外分別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呢?下面來具體分析一下。
什麼是駝鹿?
駝鹿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動物,由於它的肩高於臀,並且體型似駱駝故而得名「駝鹿」。目前駝鹿共有2個品種(歐亞駝鹿、北美駝鹿)及其所屬8個亞種(駝鹿指名亞種駝鹿、堪察加亞種駝鹿、烏蘇里江亞種駝鹿、雅庫特亞種和北美東部駝鹿、北美西部駝鹿、阿拉斯加駝鹿、懷俄明州駝鹿)。
從個頭來看,駝鹿堪稱鹿界的老大或巨無霸一點都不為過(別把長頸鹿算進去,帶了「鹿」字不一定就是鹿科動物哦),一般情況下成年駝鹿體長2.3米左右、肩高1.8米左右、體重在1000斤左右,但是二般情況下的北美駝鹿體長可達3米,體重更是高達2000斤,比犀牛還要高大重。
駝鹿的分布區域與種群規模情況
駝鹿屬於典型的亞寒帶針葉林動物,主要分布在緯度偏高的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大陸北部地帶的原始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北歐、東歐、俄羅斯、中國、美國以及加拿大等國或區域均有不同規模的分布,而我國的駝鹿是其分布區的南界,主要集中在大興安嶺及小興安嶺北部,大致上處在內蒙古呼倫貝爾根河市與黑龍江省的齊齊哈爾市、伊春市連線及以北的區域。
從駝鹿的種群數量上來看,不同的區域數量規模不盡相同,但總的來講,受自然環境、分布區域範圍及人類活動的影響等,國外的數量明顯要多,例如北歐的芬蘭、挪威、瑞典以及與北歐接壤的俄羅斯總數量加起來在130萬隻以上、北美的美國和加拿大規模也在百萬隻以上,而我國境內的駝鹿種群規模僅為1.2萬隻作用,由於種群分布很少自然就顯得彌足珍貴,成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之一。
為什麼國外會定期獵殺駝鹿
國外有很多動物泛濫的情況,比如美國引進並在密西西比河流域泛濫成災的鯉魚、澳大利亞上百億隻兔子破壞草原擠佔珍稀動物生存空間、原產於東亞的小龍蝦在歐洲部分國家的河流中泛濫以及加拉帕戈斯群島引入的山羊威脅到本土象龜的生存等,這時候都會有一些網友出來支招,討論最多的無非是沒有火鍋和燒烤解決不了事情,如果開放籤證、提高補貼或獎勵,咱們國人會組團替他們消滅。
但是,從上文來看,駝鹿並非達到泛濫成災的地步,為何要定期獵殺呢?
實際上要怪還得怪駝鹿自身了,一方面是由於個頭太大了,而且走其路來還很「拽」,有時候會大搖大擺地走到公路或鐵路線上,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試想高速駕駛撞上駝鹿後果會怎樣(自行腦補一下);另一方面則是駝鹿發情期異常興奮,大聲吼叫不說,磨角能擦掉樹皮,用角豁地掀起10多米高的泥土也著實有些嚇人,這個時候要是跑到人流量大的區域可就麻煩大了。
總結
總之,我國保護駝鹿主要是因為種群數量偏少、分布區域偏小,只有保護起來才其種群規模才有可能不會減少或滅絕,而一些國家定期獵殺駝鹿主要是出於安全角度,避免因為駝鹿的「任性」而釀成交通事故。
為了最大限度地獵殺駝鹿,同時降低因駝鹿而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煩,一些國家不得不斥資在駝鹿常出沒的區域和路段設立警示標誌或者安裝圍欄。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