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 楊璐
7月23日晚,《問政山東》如期直播,本期接受問政的是聊城市政府。
節目中提到,2016年4月聊城市推出「聊·勝一籌」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4年多來聊城的農產品插上了品牌的翅膀,銷往全國。2018年聊城市農業農村局又開始打造「聊·勝一籌」線上運營平臺,借這個平臺給「聊·勝一籌」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錦上添花,然而實際運行效果卻並不理想。
7月10日,問政記者找到了「聊·勝一籌」網上商城開始了網上購物體驗。問政記者打開一個商品購買頁面,發現除了一張商品圖片和價格並沒有任何其他詳細介紹,而當進入支付界面時,卻發現無論是在濟南市還是聊城市,都顯示「暫不支持該地區配送」,並且無法購買,於是問政記者試圖聯繫賣家,發現並沒有溝通渠道,並且在首頁上寫著「暫無聯繫方式」。
在「聊·勝一籌」網站上多個店鋪入住後,既沒有產品信息,也沒有交易記錄,那麼「聊·勝一籌」網站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根據聊城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的說法,現在由「聊·勝一籌」品牌運營中心負責線上平臺的運營,主要維護微信公眾號小程序。
這一小程序用的效果又如何呢?7月14號問政記者進入「聊·勝一籌」品牌運營中心微信公眾號,購買了一些產品,然而直到7月17號仍然顯示「未確認未發貨」,7月18號在向運營方投訴後,這些網店才對訂單進行處理。
為什麼加入「聊·勝一籌」的企業積極性不高呢?問政記者找到了線上銷售數據第一位的聊城立海集團。聊城立海集團運營部負責人稱,它有一個官方背書,還有一個推廣效應,其他的沒法說。「我們這邊一個月也就出了一萬塊錢的貨,上個平臺就賣出去一個鴨子,48元。
實際銷售額近1萬元,平臺上顯示的銷售量卻是6萬多個立海鴨系列產品,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該負責人稱「數據都可以改」。記者又聯繫了「聊·勝一籌」網上商城上排名靠前的其他幾家加盟企業,有的企業稱「銷售效果不太理想」。還有的稱「沒有專門出過貨,它以品牌宣傳展示為主」。
對此,聊城市市長李長萍說,聊城作為農業大市有很多的農產品,所以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品牌,能夠給這些農產品提升它的品質,能夠讓農民能夠實實在在收益。但是從現在看來,這個銷售網站平臺變成了一個展示平臺,確實是我們相關部門工作作風不嚴不實,沒有經過深入細緻調查,沒有進行實質的運營,太不應該,我們相關部門要承擔責任。
李長萍表示,下一步馬上回去做專業化的運營,立即整改,一定要擦亮「聊·勝一籌」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