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恩氣候變化大會(COP23)進入到第二周,會場上出現了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解振華的身影。
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他指出中方對本次大會成果積極的三點期待,即形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案文草案,達成2018年促進性對話的框架、原則和程序性安排以及在這次會議上各國能夠就2020年之前的承諾和行動作出報告,對各國行動進行檢查,督促各國進一步兌現承諾。
「在這一點上,我們要求把2020年前(行動)作為內容列到整個議程之中去。」解振華表示,這樣才能讓國際社會看到多邊機制有效,給國際社會樹立信心,「談以後是重要的,看現在有哪些行動更重要。」
形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案文草案
本次COP23的重要議程即為《巴黎協定》實施制定細則案草案。在氣候變化談判中,這樣的技術年會是各國對草案作「加法」的重要場合,在形成反映各方訴求的談判案草案之後,才可以在2018年完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COP24談判會議上做「減法。」
解振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希望此次大會能為明年《巴黎協定》達成實施細則做好準備,奠定非常好的基礎,並希望此次能出現全面反映各方訴求、在明年可供談判的均衡的案文草案,可以在明年進一步消除分歧,爭取在2018年完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談判任務。
解振華
談到目前場上對於該細則草案爭議時,解振華表示,目前談判中主要矛盾在於,該《巴黎協定》實施細則案還要不要堅持原則,即到底是只要減緩,還是要把適應和資金技術等要素都包括在草案中。然而,《巴黎協定》有明確規定,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落實細則中必須要包含減緩、適應、資金、能力建設和透明度等等,均衡反映各國情況,而不只是一個要素。
此外,按照《巴黎協定》的要求,2018年各國要開展促進性對話,對各國過去乃至將來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和自主貢獻的目標開展交流,在COP23上,要對該對話的框架、原則和程序性安排。
解振華特別強調:「這是一種對話,絕不是談判。」他表示,要體現促進性,創造一個各國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促進,促進氣候變化行動的氛圍,才能為明年促進性對話奠定好基礎。
發達國家拿出2020年前行動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
發展中國家早在2011年的德班氣候大會上便提出,一方面要對2020年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另一方面也要對2020年前的行動進行盤點。
隨後,2012年通過的《京都議定書〈多哈修正案〉》(下稱《多哈修正案》)包含了部分發達國家第二承諾期的量化減排指標,第二承諾期為期8年,到2020年年底結束。然而包括歐盟在內的一些國家一直沒能通過《多哈修正案》。在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歐盟談判代表時,他們表示通不通過只是「象徵性」的,關鍵要看歐盟的減排實際行動。
解振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波恩氣候大會上,各國是否兌現了2020年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承諾,做了多少,離目標還有多大差距,都必須說清楚。」
「目前談的都是2020年之後建立實施細則,搞促進性對話,要了解一下2020年之前各國行動如何,這次大會應當列入這樣的議程,即各國就2020年前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和行動相互交流,了解《多哈修正案》的生效情況。」解振華指出,關於《多哈修正案》,哪個國家批准了,以及減排能做到什麼程度,都應該透明,讓國際社會了解。
同時,發達國家2020年之前要率先實現減排,要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每年1000億美金的資金支持,現在也要了解做得怎麼樣,提供了多少,還缺多少,今後亦需要一個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解振華表示,要讓大家知道,多邊機制是有效的,其決定大家都在認真落實。
希望美國能回歸《巴黎協定》
在COP23召開之前,解振華就在10月31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希望美國能夠回到《巴黎協定》來。
解振華當時表示,美國雖然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但明確表示還要繼續參加談判。「我們還會在整個談判進程中繼續加強合作,共同推動進程。」
解振華指出,美國是全球氣候治理體系中非常重要的成員,中美之間過去在氣候變化進程中,曾經有很好的合作,而且一起推動了《巴黎協定》的達成和生效。但是,這次美國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對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信心有一些影響。
此次解振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方雖然宣布退出,但是還沒有退出,按照規定到期四年才可以退出,在四年中美方要繼續參加談判,而在「整個四年的談判之中,其發展還有不確定性。你不能說美國一定就會退出,我們還不能做這種預判」。
美國國務院在8月4日的一份聲明中證實,美國向聯合國方面遞交了文書,正式表達退出《巴黎協定》的意願,不過仍然要參與國際氣候談判,原因是「需要保護美國利益以及確保未來所有的政策選擇始終對美國政府都是開放的」。
不過,根據聯合國相關法律,美國在2019年之前不能正式向聯合國提出退出決定。因此,8月4日的通知是一份沒有法律意義的象徵性聲明。按規定,只有到2020年11月4日,美國才可以正式退出。
解振華還說,美國在氣候變化領域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成員,希望他還能在這個大家庭裡一起合作共贏,並且構建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最終實現保護地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