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解振華:波恩氣候變化大會成功需要三項成果支撐

2020-11-22 第一財經

波恩氣候變化大會(COP23)進入到第二周,會場上出現了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解振華的身影。

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他指出中方對本次大會成果積極的三點期待,即形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案文草案,達成2018年促進性對話的框架、原則和程序性安排以及在這次會議上各國能夠就2020年之前的承諾和行動作出報告,對各國行動進行檢查,督促各國進一步兌現承諾。

「在這一點上,我們要求把2020年前(行動)作為內容列到整個議程之中去。」解振華表示,這樣才能讓國際社會看到多邊機制有效,給國際社會樹立信心,「談以後是重要的,看現在有哪些行動更重要。」

形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案文草案

本次COP23的重要議程即為《巴黎協定》實施制定細則案草案。在氣候變化談判中,這樣的技術年會是各國對草案作「加法」的重要場合,在形成反映各方訴求的談判案草案之後,才可以在2018年完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COP24談判會議上做「減法。」

解振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希望此次大會能為明年《巴黎協定》達成實施細則做好準備,奠定非常好的基礎,並希望此次能出現全面反映各方訴求、在明年可供談判的均衡的案文草案,可以在明年進一步消除分歧,爭取在2018年完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談判任務。

解振華

談到目前場上對於該細則草案爭議時,解振華表示,目前談判中主要矛盾在於,該《巴黎協定》實施細則案還要不要堅持原則,即到底是只要減緩,還是要把適應和資金技術等要素都包括在草案中。然而,《巴黎協定》有明確規定,各國的國家自主貢獻,落實細則中必須要包含減緩、適應、資金、能力建設和透明度等等,均衡反映各國情況,而不只是一個要素。

此外,按照《巴黎協定》的要求,2018年各國要開展促進性對話,對各國過去乃至將來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和自主貢獻的目標開展交流,在COP23上,要對該對話的框架、原則和程序性安排。

解振華特別強調:「這是一種對話,絕不是談判。」他表示,要體現促進性,創造一個各國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促進,促進氣候變化行動的氛圍,才能為明年促進性對話奠定好基礎。

發達國家拿出2020年前行動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

發展中國家早在2011年的德班氣候大會上便提出,一方面要對2020年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另一方面也要對2020年前的行動進行盤點。

隨後,2012年通過的《京都議定書〈多哈修正案〉》(下稱《多哈修正案》)包含了部分發達國家第二承諾期的量化減排指標,第二承諾期為期8年,到2020年年底結束。然而包括歐盟在內的一些國家一直沒能通過《多哈修正案》。在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歐盟談判代表時,他們表示通不通過只是「象徵性」的,關鍵要看歐盟的減排實際行動。

解振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波恩氣候大會上,各國是否兌現了2020年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承諾,做了多少,離目標還有多大差距,都必須說清楚。」

「目前談的都是2020年之後建立實施細則,搞促進性對話,要了解一下2020年之前各國行動如何,這次大會應當列入這樣的議程,即各國就2020年前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和行動相互交流,了解《多哈修正案》的生效情況。」解振華指出,關於《多哈修正案》,哪個國家批准了,以及減排能做到什麼程度,都應該透明,讓國際社會了解。

同時,發達國家2020年之前要率先實現減排,要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每年1000億美金的資金支持,現在也要了解做得怎麼樣,提供了多少,還缺多少,今後亦需要一個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解振華表示,要讓大家知道,多邊機制是有效的,其決定大家都在認真落實。

希望美國能回歸《巴黎協定》

在COP23召開之前,解振華就在10月31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希望美國能夠回到《巴黎協定》來。

解振華當時表示,美國雖然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但明確表示還要繼續參加談判。「我們還會在整個談判進程中繼續加強合作,共同推動進程。」

解振華指出,美國是全球氣候治理體系中非常重要的成員,中美之間過去在氣候變化進程中,曾經有很好的合作,而且一起推動了《巴黎協定》的達成和生效。但是,這次美國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對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信心有一些影響。

此次解振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方雖然宣布退出,但是還沒有退出,按照規定到期四年才可以退出,在四年中美方要繼續參加談判,而在「整個四年的談判之中,其發展還有不確定性。你不能說美國一定就會退出,我們還不能做這種預判」。

美國國務院在8月4日的一份聲明中證實,美國向聯合國方面遞交了文書,正式表達退出《巴黎協定》的意願,不過仍然要參與國際氣候談判,原因是「需要保護美國利益以及確保未來所有的政策選擇始終對美國政府都是開放的」。

不過,根據聯合國相關法律,美國在2019年之前不能正式向聯合國提出退出決定。因此,8月4日的通知是一份沒有法律意義的象徵性聲明。按規定,只有到2020年11月4日,美國才可以正式退出。

解振華還說,美國在氣候變化領域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成員,希望他還能在這個大家庭裡一起合作共贏,並且構建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最終實現保護地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波恩大會: 美國代表團減半且低調
    德國小城波恩最近突然湧入了近2.3萬人,他們都為在這裡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3)而來。但波恩的酒店承載能力最大不過9000張床,不少與會代表不得不住到鄰近的科隆市去。此次大會的參會人數規模已經快要追上2009年在哥本哈根舉辦的氣候變化大會(COP15)。
  • 波恩氣候變化大會花絮三則
    新華社德國波恩11月12日電(記者田穎)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6日至17日在德國波恩舉行。如今日程已經過半,各方代表仍在就技術細節展開談判,重要消息尚未出爐。不過,會場本身也有諸多看點。  踐行低碳理念  波恩氣候變化大會會場充滿低碳元素,所有參會人員均會得到一個可重複使用的可攜式水杯,預計可為本次會議節約57萬個一次性紙杯。  大會還致力於「無紙化」,不發放紙質日程或會場平面導覽,而是靠專門網站公布信息。
  • 波恩氣候大會擔心美國去留 美對氣候變化立場引國際關注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青木環球時報特約記者陳欣】「美國成為聯合國氣候大會的問題孩子」,德新社9日報導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新一輪氣候大會當地時間8日至18日在德國波恩召開,由於美國總統川普此前威脅退出《巴黎協定》,給此次大會蒙上一層陰影。各國媒體對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立場的關注超過了大會本身。
  • 美國代表出席波恩氣候大會 仍致力於兌現美在巴黎做出的承諾(組圖)
    當地時間2017年11月11日,德國波恩,「美國的承諾」發布活動舉行雖然美國宣布退出了《巴黎協定》,但美國氣候談判代表仍出席了波恩的會議。美國除聯邦外的各級政府均派代表參加波恩會議,且主要目的就是表明他們仍將致力於兌現美國在巴黎做出的承諾。在美國國內,成千上萬的市長、州長、部落首領、企業高管以及普通美國人都在努力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這個名為「我們仍在堅守(We Are Still In)」的聯盟的成員代表了美國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及54%的經濟產出。
  • 南非德班氣候大會今日開幕 成敗關鍵在發達國家
    中新社德班11月27日電 (記者 俞嵐)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7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7次締約方會議28日將在南非德班開幕。中國氣候談判首席代表蘇偉今天在此間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談判中各方會有一番較量,但預期較為務實,關鍵還是要看發達國家的政治意願。
  • 中法及聯合國在G20大阪峰會期間成功舉行氣候變化問題三方會議
    王毅表示,此次三方小範圍會議非常成功,三方就應對氣候變化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的交流,達成更多共識。通過新聞公報,再次展現了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去年聯合國卡託維茲氣候大會達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成果令人振奮。今年9月將召開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我們應該齊心協力,推動這些重要會議取得豐碩成果,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新的、強勁的動力。
  • 展望2015:綜合風險防範、綠色發展與應對氣候變化
    第三次世界減災大會召開在即、《聯合國千年宣言》迎來「期末考試」、國際氣候變化談判有望取得新突破……2015年,對於國際減災事業而言,將是極為重要的一年,而我國氣象事業在自然災害綜合風險防範、綠色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 應對氣候變化衝擊,蝴蝶需要「乘涼點」
    此前,關於溫度變化對蝴蝶種群影響的研究並不多見,於是,英國的科研人員開始著手研究蝴蝶種群如何應對氣候變化衝擊。9月底,這項研究的成果發布在《動物生態學》雜誌上。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捕捉了近29種共4000隻野生蝴蝶,使用精密探測器測量了每一隻的體溫。
  • 法環保部長將訪非洲 為核准氣候協議做先期準備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莉蘭】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2月22日報導,法國環保部長羅亞爾2月22日抵達德國波恩,敦促締約方儘快核准巴黎氣候峰會協議、切實落實氣候減排承諾。在到訪波恩之後,羅亞爾將巡訪非洲多國,依次為埃及、衣索比亞、象牙海岸、幾內亞、塞內加爾。據悉,埃及總統塞西及外長兼環保部長舒克裡將與到訪的羅亞爾會面。
  • 「中亞地區應對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聯合調查...
    「中亞地區應對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聯合調查與研究」項目通過驗收 2016-06-21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田麗霞會見中國振華進出口有限公司客人
    12月2日,市委書記田麗霞會見中國振華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鄭煒一行,雙方就進一步加強交流、深化合作、共謀發展深入洽談交流。田麗霞對鄭煒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向客人介紹了東方的人文歷史、資源稟賦、氣候環境及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情況。
  •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會刊丨18項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
    此次活動展示的首項成果,是華為3GPP 5G預商用系統,華為輪值CEO徐直軍走上臺,介紹了未來5G技術將帶來的變化。  微軟公司展示的則是該公司人工智慧「小冰」。「26年前,比爾·蓋茨成立微軟研究院時,就有一個創造通用人工智慧的願景,讓計算機能看會想、能聽會講、能夠理解人類。」
  • 蝴蝶需要「乘涼點」,以應對氣候變化衝擊
    鉤粉蝶(Gonepteryx rhamni)。研究結果預測氣候變化可能如何影響蝴蝶種群,並提供保護策略來保護這些蝴蝶。該研究發表在《動物生態學》(Animal Ecology)雜誌上。研究表明,那些體型較大,顏色較淺的蝴蝶,包括歐洲粉蝶(Pieris brassicae)和鉤粉蝶(Gonepteryx rhamni),最能適應環境溫度的波動。
  • 水獺的消失加劇了氣候變化的影響
    根據《科學》發表的最新研究,捕食者流失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共同導致毀滅性的珊瑚礁,這些珊瑚礁已將阿拉斯加海帶定義了幾個世紀。研究發現,藻類建造的大量石灰石礁支撐了阿留申群島的海帶森林生態系統,然而,這些長壽的珊瑚礁現在已經消失。
  • 氣候變化問題三方會議在大阪舉行
    本報大阪6月29日電  當地時間6月29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大阪峰會期間與法國外長勒德裡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共同舉行氣候變化問題三方會議。
  • 應對氣候變化,動植物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最新成果表明,儘管在生物學上存在根本性差異,但植物和動物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進行的演化進程卻驚人的相似。 據美國「優睿科」網站3月24日報導,《自然·生態學和演化》雜誌的最新成果表明,儘管在生物學上存在根本性差異,但植物和動物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進行的演化進程卻驚人的相似。 研究人員表示,植物和動物最大的不同在於應對溫度變化的方式。「當所在地溫度升高時,大多數動物只需移動到陰涼處就能降低體溫。」
  • 美國安撫巴基斯坦但拒道歉 波恩會議無巴參與黯然失色
    伊斯蘭瑪巴德對此表達強烈憤慨,下令關閉北約經該國境內通往阿富汗的後勤補給線,要求美軍15天之內撤離巴基斯坦舍姆西空軍基地,並拒絕參加12月5日在德國波恩舉行的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巴基斯坦方面認為,此次空襲行動是對其公然的侵略行為;而美國明確表示這是一起意外事故。綜合外國媒體12月5日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4日給巴總統扎爾達裡打電話時依然沒有做出正式道歉。
  • 【世界海洋日】氣候變化影響海洋生物多樣性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大多數海洋物種會遷徙,逃離赤道附近的熱水域,並跟隨適應的水溫移動。海洋生物想從氣候變化中倖存就要遊得更快?氣候變化是「操縱」海洋生物遷徙?溫度升高對海洋生物多樣性帶來哪些影響?今天(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小編和您一起去看看。
  • 法國研究稱:小丑魚無法調節氣候變化,面臨絕種
    但是,如果稱之為家的海葵和珊瑚礁受到氣候暖化的影響,那麼小丑魚將遇到大麻煩。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去年警告,在溫度升高攝氏1.5度時,地球將損失至少70%的珊瑚礁。在攝氏2度以下,珊瑚及其支撐的重要生態系統將被消滅。海葵及寄居的小丑魚都依靠珊瑚生存,而珊瑚正受到海洋變暖以及汙染和人類入侵等威脅的威脅,因此他們可能需要迅速調節。
  • 明日方舟萬類共生宣傳片選入中國(深圳)國際氣候影視大會(HCCFF...
    中國(深圳)國際氣候影視大會(HCCFF)是中國首個以「應對氣候變化」為主題的綠色公益影視活動。 在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和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的指導下,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氣候影視大會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央新影集團、華風氣象傳媒集團、深圳市氣象臺聯合主辦,深圳市標新科普研究院、深圳航都文化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