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事件乃是人類心靈活動的表現。……歷史學家研究歷史事件時,則必須研究人們是在怎麼想的。——科林伍德(英)
文章類型|歷史文化
字數|1544,閱讀約4分鐘
1951年7月,抗美援朝戰鬥正在激烈進行。美軍飛機轟炸了橫跨江面的十六孔大同江鐵橋--志願軍東線的運輸咽喉。
陰沉的一天,雨下得很大,洪水泛濫的大通河咆哮著向前奔騰。下遊的公路橋已被洪水衝毀。
為及時支援前線部隊打擊敵人,鐵道兵二師二橋團指揮所下令,一周內修好鐵路橋,以便通車。
為使搶修部隊迅速進入現場,一營三連劉明成,蔡元弟等幾名戰士接受了從東海岸向西海岸送人送料的渡船任務。
該團作戰參謀胡元金在給他們下達任務時說:「你們的任務很重要,部隊都是晚上修理,你們卻要白天黑夜工作。你們現在用的木船,只能載重3000斤,是我們修理中唯一的水運工具,所以你們要特別小心。」
胡元金看了看天空,繼續說:「又要下雨了,有什麼問題解決不了,及時向指揮所報告。天黑後部隊一到,就開始渡河。」
劉明成抬頭看著被炸毀的鐵橋,低頭看著河裡洶湧咆哮的洪水。劉明成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有多麼重要。
任務十分艱巨。河橋並不是一夜之間就能通車的。前線部隊在漢江兩岸日夜向敵人進行反擊。物流運輸一刻也不能停。他們必須爭取每一分鐘的開場時間。所以,他們無論如何都要完成任務!
晚上,搶修部隊來了,大家忙著上船,身上的雨衣唰唰地碰在一起。待人們聚在一起後,劉明成緩緩挪動船頭,迎著迎面而來的晚風,緩緩向前划去。
小船越劃越快,船頭破浪向江心移動。
剛接近浪大的地方,因為船上人多,水已經到了船邊,船體搖晃得厲害。劉明成向前面的戰友喊道:「快把船穩住!」但江水流速很大,大家在船上步履蹣跚。
劉明成感覺船體晃動得更厲害了。他睜大眼睛向前看,被翻滾的海浪和水聲弄得頭昏眼花。劉明成迅速調轉船頭,尋找更平緩的地方橫渡激流。
我不想等他穩定下來。突然,一股憤怒的波浪把小船卷進了漩渦。小船立刻打轉,順著風飄了下來。
船越衝越遠,進艙的水也越來越多。它似乎再也支撐不住了。船上的一些士兵也開始恐慌……
「不許動!」劉明成和船頭上的指揮員同時喊道。此時的劉明成不知是急還是怕。他只覺得心怦怦直跳,身上直冒汗。他盡力使自己平靜下來,把槳劃向右邊。
過了很久,船逐漸脫離險情,又開始斜渡。
就在他想往前走的時候,又遇到了一個漩渦。眼看船體又傾斜了,劉明成趕緊將槳向左推,船體好不容易恢復了原狀。這時,他緊繃的心才放鬆下來。安靜的船上,有人長籲一口氣說:「好危險啊!」
當他們把小船劃到西岸時,天色已暗,伸手不見五指。劉明成高興地坐在船尾,聽著戰友們一個個跳下船,跑上岸。
雖然風吹溼了軍裝,讓劉明成渾身起了雞皮疙瘩,牙齒也不斷地相互碰觸,但完成任務後特有的興奮讓他忽略了這些。
當晚,所有搶修部隊順利渡過大同江。
隨著劉明成連續兩晝夜的辛苦勞作,他漸漸覺得自己撐不住了。第三天,他不知不覺地划船睡覺了。有時困得他用手磕著頭,還經常用冷水洗頭洗臉。
在運送最後一船炮彈時,劉明成突然暈倒在船上,眼睛一朵花,腳一軟。戰友們救出劉明成時,他感到很餓。雖然這兩天兩夜戰友們送來了幾頓飯,但為了不讓船停下來,劉明成吃不起飯。
第四天,部隊卸下物資返回東海岸。車上的一名步兵指著被毀的河橋問我:「你這樣修橋恐怕要花很長時間?」
「不用了,明天就能修好!」劉明成和蔡元娣一起回答。士兵看著劉,蔡兩人,一臉驚訝和難以置信的神情。
但也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第二天晚上,志願者們滿載糧食彈藥的火車一輛接一輛,駛過氣勢磅礴的大同江大橋。
隨後,搶修部隊戰士聯名為鐵道兵二師師部劉明成等人求功。他們的理由只有一個:浴血奮戰在第一線的指戰員固然無比光榮,但我們不應忘記那些在特殊戰線上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
上級批准了這一請求,榮立劉明成等三等功。
歷史家的任務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假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夠接受的。——歌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