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9月18日,我校黨支部組織黨員教師齊聚時代華納影院觀看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策劃和組織拍攝的重點扶貧題材影片《秀美人生》。強烈的時代氣息、感人的故事情節、質樸的鄉村風貌、動人的青春風採……《秀美人生》塑造的是生動鮮活的黃文秀形象,幫扶百坭村的第一書記。從第一個畫面到最後一個鏡頭,對於同樣是幫扶幹部的我,被深深吸引著。
劇情中,我品出了喜劇的韻味,如村支書老廖與阿布相認時卻不認識的尷尬,以及黃文秀的車後裝著代售雞鴨的細節等。我看到了微弱愛情的火苗,如阿布路邊採擷送出的一束野花。我了解了大義的選擇,黃文秀本身就是貧困戶,因為她是幹部,不許別人幫扶自己家,所以哥哥不得不為改善家中生活而遠赴廣東打工;還有黃文秀喊出的那句並為之奮鬥的為脫貧攻堅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口號。我感受到了跌宕起伏的渲染,如黃文秀家附近行駛而過的高鐵以及黃文秀小車遠去的尾燈影,還有深夜暴雨裡黃文秀媽媽緊拉著文秀的手不肯放鬆,以及車開進大雨中媽媽那追隨車子不舍的目光,都緊揪著我的心,因為我們很清楚的知道,下一刻,我們等不到黃文秀安全抵達百坭村了
我是一名黨員,最值得我學習的是她"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擔當。擔當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行動。沒有對黨、國家和人民的擔當,再美麗的夢想都會失去顏色。曾經有同學問過黃文秀為什麼要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偏偏回到貧窮的家鄉?黃文秀堅定地回答說"我就是要回來的人"。誠然,當前,有不少出生於山區農村的年輕同志,都把"走出這些山""到條件好的大城市去"作為夢想,甚至連我們自己,也是這麼鼓勵年輕人出去闖一闖。但出生於革命老區百色的黃文秀,她從走出那一片養育她的故土時,就下定了"要回來"的決心,並用實際行動予以踐行。正如黃文秀在入黨電請書中寫道的,"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作出貢獻。"打贏脫貧攻堅戰,事關"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能否如期實現。在新時代的長徵路上,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黃文秀傳承了老區的革命精神,勇敢地擔起了帶領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任務,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意志,用擔當和實幹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秀美人生》讓我的心靈得到洗刷,靈魂得到升華,我以文秀為榜樣。
(篇二)
在電影秀美人生中黃大貴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們可沒可以,莫一天來看扶貧手冊,有什麼好看滴咯?」而這句話是很多貧困戶剛開始對其幫扶幹部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現在也還有個別貧困戶在說這句話,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我個人認為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貧困戶自身的原因:某些貧困戶在思想上還存在這等靠要的思想,如果不是拿錢拿物進去那麼幫扶幹部很難得到其一個好臉色;其次,幫扶幹部進村入戶太頻繁,影響其正常的生產生活,尤其是某個階段檢查集中的時候一個月入戶七八次都是存在的,而這七八次的入戶往往都是對一些小小的手冊數字上面的疏漏進行改正。
在影片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到黃大貴的改變,從排斥扶貧工作隊員的入戶走訪以及幫扶聯繫,對生活充滿絕望到黃文秀書記對其進行了解幫助其找回妻子之後的對生活充滿信心,這過程中黃文秀書記的工作認真負責令人欽佩。黃大貴僅僅是影片中黃文秀書記在百妮村脫貧攻堅過程中的工作的縮影,但是很明顯的在這之中可以看到黃文秀書記沉下身子進駐百妮村,不畏困難,制定目標,攻佔百妮村脫貧攻堅的各個山頭。
黃文秀書記作為一名來自貧困山區的青年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了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積極投身到家鄉的脫貧攻堅戰役之中。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幹部,在自己的脫貧攻堅幫扶聯繫工作中我也會一如既往地加強對幫扶政策的落實以及其他工作的落實。學習黃文秀書記把責任扛肩上、把困難踩腳下、把扶貧當作長徵,以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幹勁,完成著各項脫貧攻堅任務。在日常工作之中,學習黃文秀書記的勇擔當、敢作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認真對待工作上的每一件事,特別是涉及扶貧、掃黑除惡等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嚴肅認真從嚴從快處理,並且將結果及時向社會通報。
(篇三)
秀美人生是部好電影
秀美人生是部好電影,文秀美名與日同輝映;
脫貧勵志故事美心靈,觀看電影讓人淚盈盈;
學您對貧困群眾深情,愛民親民為民永不停;
以您精神激勵咱前行,脫貧不獲全勝不收兵。
(篇四)
以腳步丈量民情,以自己的辛苦交換老鄉們的幸福,「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影片通過藝術的形式,再現了黃文秀在扶貧期間的生活、工作片段,深深感染著現場同樣處在扶貧一線的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隨著劇情的跌宕起伏,現場許多觀眾熱淚盈眶。
在這個貧困的村莊揮灑熱血,帶領全村克服種種困難,讓村民摘下貧困的帽子,走上致富的路,甚至為了全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她是人民的好幹部,用生命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洪水是無情的,黨是有情的。黃文秀就這樣離我們而去,但是她的無私奉獻,盡職敬業的崇高精神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她敢啃硬骨頭,把困難扛在肩上,充分體現了新時代青年擔當作為的品格。
黃文秀是脫貧攻堅戰場上湧現出的時代楷模,是新時代青年的優秀代表,也是現場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身邊的榜樣。通過此次觀影,我們學生會的幹事們應該向黃文秀書記學習,積極向黨靠攏。
(篇五)
根據廣西外國語學院黨委60號文件,組織各學院學生支部於9月10日14:00前往民族影城觀看《秀美人生》。
暴雨如注、電閃雷鳴,洶湧的洪水漫過道路,眼前是黑壓壓的模糊世界……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30歲的壯族女幹部黃文秀生前傳回的最後視頻畫面。
―心為民,把扶貧路當作長徵路。「在我駐村滿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車儀錶盤的裡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裡,我簡單地發了一個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徵,駐村一周年愉快。」不久前,黃文秀在她的扶貧心得裡這樣寫道。黃文秀,正直風華正茂的年紀,用生命詮釋初心和使命,犧牲在脫貧攻堅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無情的洪水可以帶走她年輕的生命,但是帶不走她的精神,黃文秀這種不怕犧牲、不辭辛勞的脫貧精神,值得我們黨員幹部以及所有扶貧幹部廣泛學習。
生命誠可貴,民生價更高。脫貧攻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現在身處在脫貧一線的戰士們,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正在為我們的困難群眾尋找脫貧致富的道路,他們將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全身心的投入,豎起了一面面旗幟。然而,在脫貧攻堅的偉大戰鬥中,總有那麼一些戰友身負重傷或不幸遇難,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我們心中總有一種無法言喻的情感,是一種難解的「憾」,更是一種揪心的「痛」!然而,「要奮鬥就會有犧牲」,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還有無數的困難和險境,我們必須知難而上,迎難而上,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奉獻應有的力量。
#選調生#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