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也是孩子形成人生觀的關健期,這個階段是孩子承上啟下發展的重要節點,許多初中非常優秀的孩子升入高中後逐步落伍了,這裡面的因素很多,既有學習習慣的問題,也要青春期成長問題,還有家長的管理問題,其實最主要還是深度思考的問題。
教育的意義就是解惑,解惑就是幫助別人解決各種困惑,教育的過程也不僅是要從外部解放孩子,而且要喚醒孩子內在的心靈能量與人格理想,解放孩子的智慧,發展孩子的潛能,激發孩子的生命創造力。
學習的本質就是解決自己的內心困惑,人都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就是在不斷的學習中解決自己一個個內在的困惑和迷茫,每個人小時候都是好學的,為什麼長大了不愛學習了,其實是我們的教育出現了問題,當教育不在以解惑為單一目的時,摻雜了太多的功利主義時,此教育已不再是彼教育,此學習也不再是彼學習,教育的目的變成了培養學習機器,孩子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本心,學習的目的也不在是解惑,學習的目的是現在考更好的成績,將來如何掙更多錢,當一切教育偏離了其本心,只會讓孩子更累更迷茫,學習也不再是一件快樂的事,學習中也逐步喪失了深度思考,只是通過學習讓自己成為一個知識的積累加工機器,如果我們的教育不在是心靈的解惑者,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諦;如果我們不能潛入到人類靈魂的最深處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們就永遠找不到教育的力量。最終的結果就是逃離,也就是學習己不在是快樂,而是成為一件讓孩子痛苦的事。
所以面對高中的孩子,做為家長給孩子的夢想不應該是清北,而是讓孩子成為自己,讓孩子成為一個能夠不斷思考、不斷調整向著自己本心的方向不斷拼搏的人。
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師傅,在蘇格拉底很小的時候,有一次他父親正在雕刻一隻石獅子,小蘇格拉底觀察了好一陣子,突然問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呢?」
「看!」父親說,
「以這只是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這隻石獅子,我是在喚醒它!」
「喚醒?」
「獅子本來就沉睡在石塊中,我只是將他從石頭監牢裡解救出來而已。」
「喚醒「,多麼富有啟發意義的教育箴言!
我們的孩子,特別是我們認為成績不好的孩子就是石塊裡面沉睡的獅子,我們應該喚醒孩子心靈深處的天賦潛能和內在力量,讓孩子從蒙昧中醒來。而不是一味地強行孩子學習,無限度地增加孩子的學習負擔。
孩子在被動狀態下的學習只是應付差事,對孩子的智力啟發是毫無意義可言的。我們要作心靈的喚醒師,要做高超的雕刻家,而不做孩子學習的催促者與強行灌輸者。
孟子說,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智」就是智慧。智慧並非知識,但卻離不開知識。
智慧可以說是適用的知識,是知識與價值觀的具體結合,來自於對生命、自我與世界的深刻體驗與反思,並形成了動態的判斷力。
因此,它是一種德性,也是一種明覺,在生活中實現為真善美與和諧、無執、超越等價值形態。
在我看來,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的灌輸,而是主動的探索。今天教師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同樣存在。只不過,我們可以強迫學生去學習,即便長期效果不佳,短期總還是有效果。但教師學習,又得靠什麼方式去強迫呢?
達爾文曾經說過一句很有分量的話:「我所學到的任何有價值的知識都是由自學中得來的。」這些年來,我越想越覺得這句話有道理。以至於我得出一個結論——學習的本質,就是不斷驗證自己猜想的過程。
所以當我們放下內心的浮誇,讓教育回歸其本心,孩子才能成長為我們希望的樣子,更能快樂的向著自己本心的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