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本質是尋找自己本心的方向

2021-01-20 大有前途高考張少雲

高中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也是孩子形成人生觀的關健期,這個階段是孩子承上啟下發展的重要節點,許多初中非常優秀的孩子升入高中後逐步落伍了,這裡面的因素很多,既有學習習慣的問題,也要青春期成長問題,還有家長的管理問題,其實最主要還是深度思考的問題。

教育的意義就是解惑,解惑就是幫助別人解決各種困惑,教育的過程也不僅是要從外部解放孩子,而且要喚醒孩子內在的心靈能量與人格理想,解放孩子的智慧,發展孩子的潛能,激發孩子的生命創造力。

學習的本質就是解決自己的內心困惑,人都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就是在不斷的學習中解決自己一個個內在的困惑和迷茫,每個人小時候都是好學的,為什麼長大了不愛學習了,其實是我們的教育出現了問題,當教育不在以解惑為單一目的時,摻雜了太多的功利主義時,此教育已不再是彼教育,此學習也不再是彼學習,教育的目的變成了培養學習機器,孩子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本心,學習的目的也不在是解惑,學習的目的是現在考更好的成績,將來如何掙更多錢,當一切教育偏離了其本心,只會讓孩子更累更迷茫,學習也不再是一件快樂的事,學習中也逐步喪失了深度思考,只是通過學習讓自己成為一個知識的積累加工機器,如果我們的教育不在是心靈的解惑者,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諦;如果我們不能潛入到人類靈魂的最深處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們就永遠找不到教育的力量。最終的結果就是逃離,也就是學習己不在是快樂,而是成為一件讓孩子痛苦的事。

所以面對高中的孩子,做為家長給孩子的夢想不應該是清北,而是讓孩子成為自己,讓孩子成為一個能夠不斷思考、不斷調整向著自己本心的方向不斷拼搏的人。

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師傅,在蘇格拉底很小的時候,有一次他父親正在雕刻一隻石獅子,小蘇格拉底觀察了好一陣子,突然問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呢?」

「看!」父親說,

「以這只是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這隻石獅子,我是在喚醒它!」

「喚醒?」

「獅子本來就沉睡在石塊中,我只是將他從石頭監牢裡解救出來而已。」

「喚醒「,多麼富有啟發意義的教育箴言!

我們的孩子,特別是我們認為成績不好的孩子就是石塊裡面沉睡的獅子,我們應該喚醒孩子心靈深處的天賦潛能和內在力量,讓孩子從蒙昧中醒來。而不是一味地強行孩子學習,無限度地增加孩子的學習負擔。

孩子在被動狀態下的學習只是應付差事,對孩子的智力啟發是毫無意義可言的。我們要作心靈的喚醒師,要做高超的雕刻家,而不做孩子學習的催促者與強行灌輸者。

孟子說,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智」就是智慧。智慧並非知識,但卻離不開知識。

智慧可以說是適用的知識,是知識與價值觀的具體結合,來自於對生命、自我與世界的深刻體驗與反思,並形成了動態的判斷力。

因此,它是一種德性,也是一種明覺,在生活中實現為真善美與和諧、無執、超越等價值形態。

在我看來,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的灌輸,而是主動的探索。今天教師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同樣存在。只不過,我們可以強迫學生去學習,即便長期效果不佳,短期總還是有效果。但教師學習,又得靠什麼方式去強迫呢?

達爾文曾經說過一句很有分量的話:「我所學到的任何有價值的知識都是由自學中得來的。」這些年來,我越想越覺得這句話有道理。以至於我得出一個結論——學習的本質,就是不斷驗證自己猜想的過程。

所以當我們放下內心的浮誇,讓教育回歸其本心,孩子才能成長為我們希望的樣子,更能快樂的向著自己本心的方向前行。

相關焦點

  • 《教育的本質 》前言
    2016年的夏夜,在浙江省杭州市千島湖姜家鎮龍川灣80公社,伴隨著蛙鳴陣陣,螢火蟲紛飛,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師、家長聚集此地,與郭永進老師一起,針對「教育的本質」,展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互動探討。本書完整地還原了當時七個夜晚郭永進老師與學員們「圍爐夜話」的場景。
  • 動漫《貓的報恩》,我們可以迷茫,但不要在迷茫中失去本心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是會在某一時刻感到迷茫,對未來感到手足無措,我們會想要逃避,逃避一切我們覺得無法面對的事情,但是我們選擇的逃避,終究會讓我們失去本心,是當人還是當貓,從來不是一個選擇題,因為只有跟著心走,才能抵達終點,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部奇幻動漫電影——《
  • 定力強、面對誘惑雷打不動的星座,能夠堅守本心
    在現實生活中,到處充滿著誘惑和陷阱,而有的人定力很強,面對誘惑也能堅守本心,雷打不動。 或許正因如此,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誘惑時,定力很強的他們,依舊能夠保持頭腦冷靜,不會為眼前小小的利益,就輕易動搖,反而會堅守本心。 他們認為,天上不會掉餡餅,即便有餡餅,那也一定是陷阱,只要動搖了本心,那麼就會掉入陷阱,萬劫不復。
  • 守住本心才能更好地發現生活中的美
    我的生活日記(七十) 2019年8月2日 天氣晴守住本心才能更好地發現生活中的美,是我今天感悟到的。這種感悟源於最近看的電視劇,很多電視劇中的人物都是從生活中映射而來,這些人物讓我發現他們也在守護自己的本心。
  • 每天都在為知識而焦慮,你有想過「學習」的本質是什麼嗎?
    ,否定之前學習所得,和再學習的人。                                    ——《第三次浪潮》作者,社會思想家Alvin Toffler我們幾乎每天都在使用「學習」這個概念,但到底什麼是學習?我想以這個問題開始這個系列文章,並不是想咬文嚼字,而是這個問題對於我們更好的學習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餓貓迷籠實驗揭秘學習的三大定律,輕鬆學習,事半功倍
    並總結出了學習的三個規律:準備律、練習律和效果律。(一)準備律準備律就是先有學習的動機,學習才能發生,通俗來講就是想學習才能學的進去,就像差生為什麼會說自己學不好,因為他們沒有學習的動機,不想學就肯定學不會,或者學的很吃力。
  • 《知否》鬼機靈盛如蘭:人生最幸福的事兒,是順著自己的本心生活
    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如蘭是個鬼機靈般女孩,她才是幸福應該有的模樣,順著自己的本心,嫁得好郎君,過著自己曾經嚮往的生活。盛如蘭是盛紘與王若弗嫡出的二女兒,心無城府,天真浪漫。她從小就受很多人疼愛,即便父親稍有疏忽。但是如蘭,有嫁入伯爵府的大姐姐,視自己如寶的母親,官運亨通的二哥哥,還有名門閨秀的二嫂嫂。
  • 壇經:為什麼心法的傳承,講究「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
    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慧能畫像也就是說,中國禪宗的法脈從達摩祖師開始,由於達摩是外國人,其實以心傳心,按照弘忍大師的說法,就是自悟自解,講究「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那麼,什麼是「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呢?
  • 學習抓重點,英語單詞學習重點在哪裡
    對輔音字母的研究破解也是我們學習的重中之重。一個輔音字母的破解通常有三大方向。理論篇第一大方向是字母代表的最原始的形象。比如字母l像長條形的,它就有單詞long長,再比如字母m的形象像山,就有單詞moutain山。又比如字母w像水,就有單詞water水。
  • 楊中華:尋找適合自己的繪畫語言
    未來,他想在繪畫語言方面做一些探索,把油畫用色彩造型的特質與中國傳統文化審美的筆墨意境融合起來,尋找更適合自己的繪畫表達方式。 科班出身從事美術教學近30年 在繪畫上,楊中華走的是科班與學術之路。作為上世紀80年代的中師生,楊中華正式與繪畫結緣,是很偶然一次美術老師開導學生的講話上,「我們老師告訴我們還有美術、音樂等術科,這也是一條新的通往大學的路。」
  • 零基礎學習Python?它的就業方向你都了解嗎?
    學習Python哪個方向最簡單,最受歡迎? Python的就業方向有很多,但是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才能支撐自己走得更遠。像知乎、豆瓣、小米這樣的大廠,最早的網站都是用 Python 搭建的,國外則更多,如YouTube等大站,都構建在Python之上,而且Python前端工程師的崗位相對較多,學習周期短,只需要把python基礎知識吃透,Django框架和flask框架吃透,再補充一些html知識,然後做一些項目便可以投簡歷了。
  • 辰安科技:本心在內,不必外求!
    本心在內不外求!今日互動神回復,盡其心者知其性,辰安董秘信心足。  有投資者在全景網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詢問辰安科技(300523)董秘吳鵬:一個好企業的成長會遇到三個痛點,也叫「天花板」:「天賦」天花板、「政策」天花板、「心性」天花板。前兩者是顯性,後面這個是隱形。要觀察它,主要指標是看它「樹敵」的格局和層次。
  • 華爾街英語學員James:找準方向,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在華爾街英語2019全國學員活動中脫穎而出的北京西直門凱德學習中心學員James認為,機遇無限,唯有先找準適合自己的方向,才能真正把握住自己的未來。James從事系統工程師工作已經有4年之久,雖然在日常工作中接觸外籍人士並不多,英語的實際使用率不高,但是系統工程師的工作卻無形中與英文有著密切的聯繫,這讓英文基礎薄弱的James感到為難。
  • 揭秘學習的本質
    很顯然,宸宸現在是學習動機不足。 學習動機的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 學習動機的作用,主要表面在兩方面,一是對學習過程的影響,一是對學習結果的影響。
  • 尋找王維:遇水則涼,日照則暖,不失本心
    從前讀葉嘉瑩評鑑王維,記得她說自己讀王維時很少發自內心感動,覺得他的詩都缺乏一種真摯的情感。無獨有偶,何大草也在後記中直言:「我已讀了他三四十年,可他的面目依舊不夠清晰,似乎總是隔著霧雨看見一個背影。」歷代文人對於王維的詩評價都極高,其中《河嶽英靈集》說得較為全面,「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字一句,皆出常境」。
  • 培養小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培養什麼,有了這3個方向,家長就明白了
    只有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去培養和改進孩子們的學習習慣,才能保證成績的穩步提高。家長也會常問我,小學生到底需要培養什麼習慣?每個學科的學習習慣是否一樣?每一個年級的習慣要求是不是不一樣?家長該怎麼做呢?從我的教學實踐中我得出,學習習慣包括很多方面,不光是學習,還有生活習慣、行為習慣等等。只有當所有的習慣培養都能和學習保持一致,這個培養方向才是正確的。一起來看看。
  • 「尋找宏姐」是什麼梗,她為什麼要這麼做?
    動機會讓你行動,主動尋找滿足缺乏感的答案或者合理解釋。大腦就像一條平整的馬路,缺乏感就是被人在地上挖了一個坑,動機就是主動尋找一個東西把坑填平。當這個坑被填平後,缺乏感被滿足,人的大腦重新找回平衡的狀態,不僅非常愉悅,對於發生的事件也記憶深刻。這種感覺就像你學習時遇到一道難題,你沒有請任何人幫助,自己弄明白了,以後對這道題印象深刻。
  • 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東思文化學員貞元原創
    2021年1月3號晚5點35主題: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每個人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健康快樂,而這些其實只是一種感覺,沒有固定的答案。那通向這個方向的路徑是什麼?是不斷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因為是自己決定自己的幸福健康快樂。
  • 我尚未曾尋找到自己時,我開始尋找上師,在尋找上師的路上遇見了
    第一次想「我為什麼而活」,已經是生完孩子,當了媽媽的時候,那個時候的自己,想通過認真學習聖經去找一些」真相「,但是我現在知道,那個時候的自己,還沒有開始認識到什麼是真相……,其實很早以前,我就已經把自己丟掉了,一個忘記自己的人,從外在去找尋,怎麼會有答案呢。
  • 不傳秘技之如何尋找自己喜歡的教程
    之前一直有小夥伴私信各種教程,或者教程的尋找方法,有些小夥伴在想找到自己喜歡的教程的時候,一般會選擇在百度上先簡單搜索一下,然後上萬能的某寶上找找,再然後會加入某些群組付費獲取,最後才是考慮以原價買入自己需要的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