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的頭瘤、壯碩的體型、還拖著百褶裙般飄逸的大尾巴,說的就是泰獅金魚。這種適合側視觀賞的金魚正受到越來越多現代玩家的喜愛,在家中養一缸飄逸憨態可掬的水中仙子,茶餘飯後靜坐觀賞,賞心悅目,怡情養心。
相對傳統金魚來說,泰獅比較健碩皮實,但是養活容易,養好一缸泰獅還是得主人花一些時間心思去照顧。養好泰獅,不外乎三大要素,第一是水質,養魚先養水嘛;第二是均衡營養的魚食加上合理的投餵;第三就是適當的光照,金魚是一種對光照需求較強的觀賞魚,合適充足的光照不僅對泰獅的健康很有好處,對魚的體型發育,消化吸收都必不可少 。
傳統金魚可以在無過濾設施的綠水中飼養,泰獅來自炎熱的泰國漁場,常年飼養於高溫環境,多以清水長流水飼養。所以養泰獅建議有過濾設施。理想的過濾設施容積不小於魚缸的三分之 一,當然,如果不受條件限制,過濾容積越大更利於水質的穩定和保持。家庭魚缸的過濾設施建議採用底濾,過濾容積充足,而且美觀不佔地方,換水操作方便。如果是在陽臺、露臺或天台養泰獅,則可以用滴流過濾或者沼澤過濾配合種植水生植物,經濟實惠,過濾效果強大,缺點就是影響美觀。
濾材的選擇一般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物理過濾倉,主要作用是把魚排洩物,大的汙染物過濾乾淨,一般採用過濾棉、毛刷、魔袋等等;第二部分為生化倉,可放置細菌屋、生化球、藤棉等作為硝化細菌等益生菌的菌床;第三部分為營養材料倉,可放置珊瑚砂、蠔殼、麥飯石等天然濾材,既淨化水質,又能釋放礦物質、微量元素營養水質。如果魚缸飼養密度較大,可增加一個氧氣泵增加水體溶氧量。強大的水質過濾處理系統能保障魚兒的健康茁壯成長。
相對於其他傳統金魚,泰獅對水深比較有要求。筆者請教遼寧及福州等地的魚場業者,他們普遍認為,水深對泰獅尾展發育有影響,水位太低水壓不足,泰獅尾展不足,會撐不起來,所以15釐米的泰獅建議至少50到60釐米的水深。如果從魚苗養起,則水深得循序漸進,一般開口苗子水深建議10釐米左右,2個月的苗子可以30釐米水深,體長10釐米的小泰獅可以40釐米水深飼養。
水質保持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換水,不少朋友喜歡問多久換一次水,每次換水多少量。其實每個人的養魚環境都不同,並沒有一個大家通用的公式可以套用,但是大原則是一樣的。每次新水兌換最好不超過魚缸水體的三分之一。加水過程儘量緩慢,避免短時間內水缸的水質、水溫發生劇烈變化,魚容易感冒生病。魚的飼養密度越大,水溫越高,魚食投餵次數越多,則換水越勤。高溫天氣建議每天換十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水。保持水質無腥臭異味,水質油亮清澈。
水溫對於泰獅的進食消化吸收效率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泰獅沒有胃,對於食物的消化吸收 全靠腸道內的有益微生物分解吸收。而有益微生物的工作效率和溫度息息相關。水溫的高低與溶 氧量高低是決定泰獅餵食量和食物蛋白質含量的關鍵因素。水溫低於20攝氏度,一天最好只餵一兩次低蛋白飼料或者植物性飼料。水溫20至28攝氏度,水中溶氧量高,泰獅健碩活躍,每間隔數小時可餵高蛋白飼料或者動物性飼料。每天可餵四五次之多。
泰獅成長是「一年長身體,兩年發頭尾」。但是長身體和發尾巴頭瘤,都需要優質高蛋白食物。在泰獅的飼料中,必須具有營養豐富的高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和一定量的無機鹽類及微量元素等。現在的水溫每天都達到二十幾度以上,建議每天餵數次紅蟲或者豐年蝦和一次高蛋白飼料,有時間條件可增加一次浮萍作為點心,可給愛魚增加維生素植物纖維補充。植物性飼料可清理金魚的腸道垃圾,補充維生素。浮萍是種子植物中體形最小的種類之一。植物體無根莖細小如砂,營養成分也較好。
泰獅餵食的原則是少食多餐,每次投餌以魚兒數分鐘內吃完為佳,建議餵高蛋白沉料,如果餵高溫膨化的浮料,飼料在泰獅腸道遇到水分會膨大數倍,造成泰獅吃撐。所以餵高溫膨化飼料建議先用水泡溼後少量餵食。
金魚對於光照要求比較高,泰獅也不例外,充足的陽光對於泰獅的成長發育,鈣質吸收,色澤都有很大的幫助。泰獅最好養在露臺、陽臺或有陽光照射的地方,如果家裡條件限制,魚缸照不到陽光,則用萌蟲、尼特利等金魚暴藻燈作為魚缸照明,每天照明8到10小時足矣。
文字部分來自汕頭日報,原文作者陳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