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已滅絕的30種最珍稀的動物排行榜

2020-08-10 微風執杯煮酒上西樓

據世界《紅皮書》統計,近百年來,物種滅絕的速度比自然淘汰的速度快了1000倍,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個物種滅絕。

工業革命開始後,這一速度被顯著加快,已有冰島大海雀、北美旅鴿、南非斑驢、印尼峇里虎、澳洲袋狼、直隸獼猴、高鼻羚羊、普氏野馬、臺灣雲豹等物種不復存在。

TOP.1 北美白狼

1911年滅絕,成為北美洲灰狼許多亞種中第一個滅絕的亞種。

生活在人煙稀少的紐芬蘭島的荒山上,又稱北美白狼,是一種體大、頭長的狼種,全身白色,頭和腳呈淺象牙色,長達兩米,重70公斤,成雙成對生活。

白狼美麗的白毛和柔美的身段被人們加以詩意,稱它為&34;,生活在加拿大東岸的紐芬蘭島上,滅絕於人類捕殺,善於長距離奔跑,,馴鹿、海狸,田鼠和其他齧齒目動物是主要食物,皮毛多為茶色和暗灰色,也有白色的,白狼是體型較大的一種,比較稀有特殊,所以得以命名白狼,覓食一次可行200公裡。春夏在巖石裂縫下挖洞來生仔。公狼和母狼成雙成隊。然後組成一個大家族一起生活,在歐洲人徵服新大陸的過程中,紐芬蘭白狼從天然的居民變成了人類口中&34;而遭到大量捕殺以至於滅絕。

TOP.2 新疆虎

也叫羅布泊虎,已經在新疆絕跡,學術界一般將新疆虎視為裏海虎(波斯虎)的一個亞種,體型僅次於西伯利亞虎(350公斤)和孟加拉虎(260公斤),體長在1.6—2.5米,尾長約0.8米,體重200-250公斤。

1979年被宣布滅絕,但在1980年代,新疆塔城軍分區還有軍人聲稱曾看過牧民捕殺了一隻,在2001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旅遊局也發現有疑似新疆虎的足跡,但均未得到證實,自然環境惡化是主要原因,人類破壞結束它們最終的生命歷程。

TOP.3 渡渡鳥

渡渡鳥不會飛,類似於一隻大型的鴿子,生存於模里西斯島,身高約1米,三足,地面築巢,以水果為食。

在被人類發現後僅僅200年的時間裡,1799年由於人類的捕殺絕滅,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滅絕動物之一,英語中有比喻「死得像渡渡鳥一樣」,意為死得十分徹底,諺語「重蹈渡渡鳥的覆轍」意為走向滅絕。

TOP.4 霸王龍

有史以來陸地上最大的食肉動物,體長43.3英尺,身高16.6英尺,體重7噸之巨,巨大的骨架靠它身後那條又長又重的尾巴來維持平衡,前肢十分瘦小,且只有兩個腳趾。

它們生存了約3百萬年,在白堊紀第三紀發生令大批動物滅絕的事件中滅絕,約有三十多種霸王龍,是當時地球陸地上最高統治者。

TOP.5 旅行鴿

1930消失,旅行鴿食用起來味道鮮美是改變它命運的主要原因,對於初期的移民來說,用棍棒向天空揮動幾下,就能打掉好幾隻鴿子,用獵槍捕殺幾百隻甚至幾千隻更是常事,每天都有數百萬隻旅行鴿被火車送到大城市,在狩獵競賽中,一個獲勝獵人會擊落幾萬隻旅行鴿。

和一般的鴿子不一樣,它叫聲高昂響亮,數量繁多,是地球上數目最多的鴿子,後背是灰色的,有些發藍,胸前是鮮紅色的。

旅行鴿群飛過北美森林的上空時候,鳥群遮住陽光,地面上一片陰暗,如同龍捲風恰當,鳥群隊伍長十五公裡,寬兩公裡,據記錄有一群鴿子數量足有兩億隻。

最後一隻野生的旅行鴿被擊落是在1900年。

1909年,曾經鋪天蓋地般的旅行鴿只剩最後三隻了,它們被餵養在新西納提動物園中,短短的五十年後,動物園最後的那隻被旅行鴿是一隻雌性鴿--瑪莎,於一九一四年九月一日死去。

TOP.6 袋狼

現代已知的最大有袋食肉動物,分布在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背部有斑紋,叫塔斯馬尼亞虎、塔斯馬尼亞狼。

自1936年後滅絕,在歐洲移民來到澳洲大陸定居之後,在塔斯馬尼亞島,仍有一定數目的袋狼、塔斯馬尼亞袋獾等特有物種,過度狩獵是袋狼走向滅絕的最主要原因,還有疾病、狗的引入等。

TOP.7 臺灣雲豹

臺灣島上最大型的野生動物之一,全身淡灰褐色,身體兩側約有6個雲狀的暗色斑紋。

在1940年以前尚有幾千隻左右,由於雲豹皮毛美觀大方,是製作皮衣的上等原料,因此遭到了滅頂之災,一些被放有毒藥的家禽毒死。

1972年,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殺與棲息地被破壞,再未見蹤跡,2013年4月,臺灣學者宣布其滅絕。

TOP.8 中國犀牛

是生長在中國的三種犀牛(印度犀、蘇門犀、爪哇犀)的統稱,體長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噸。分布在中國南方各省,棲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又稱之為「大獨角犀牛」。犀牛角是一種珍貴的清熱涼血中藥材,其皮和血也可以入藥,由於犀角的經濟和藥用價值極高,受到人類的大肆獵殺,並於1922年在中國徹底消失。

TOP.9 裏海虎

裏海虎,又稱波斯虎,生活範圍包括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土耳其、蒙古、哈薩克斯坦、高加索、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身體矮壯結實,四腿長而有力,虎爪異常大而寬,耳朵短小,條紋著色與孟加拉虎相似,雄性體形巨大,體重169至240公斤,而雌性重約85至135公斤。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走向滅絕,現在仍偶爾有人聲稱曾看到過裏海虎出沒,沒有確切證據證明。

TOP.10 亞洲獅

又稱印度獅,印度西部和中國南部生存,是非洲以外的唯一一種獅子,比非洲獅更大,雄獅全長達2.7米,體重180千克。

在印度,是和宗教以及王權最緊密相連的動物,同樣是皇王室尊貴和權力的象徵,時至今日,印度國徽上的圖案就是取材自亞洲獅造型。

1757年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後,殖民者將獵殺亞洲獅視為一種娛樂活動。1908年,亞洲獅只剩下最後13隻,人們把它們全部捕捉進行人工飼養,並被宣布野外滅絕。

TOP.11 愛爾蘭鹿

又稱愛爾蘭麋鹿或巨鹿,是有史有來體積最大的鹿,西至愛爾蘭,東至貝加爾湖以東,巨鹿因其體型碩大而聞名,它肩部就有2.1米高,它的鹿角也是已知鹿科動物中最大的,重達90英鎊。

關於愛爾蘭鹿滅絕的原因,人們更傾向於是因為鹿角而遭遇人類的獵殺。

TOP.12 新南威爾斯白袋鼠

被英女王譽為澳大利亞最漂亮的動物,原產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紐幾內亞,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

因為它珍貴、美麗的皮毛,而滅絕於人類的大量捕殺。

1927年,最後一隻白袋鼠也孤獨地倒在了獵人的槍下。

TOP.13 南極狼

是南美洲福克蘭群島唯一一種陸棲的哺乳動物,也稱福克蘭狼、福克蘭犬或福克蘭狐,阿根廷最南端的聖克魯斯省西面的福克蘭群島上生活著一種犬科動物,從不攻擊人類,是世界上生活在最南端的犬科動物。

1833年,英國對福克蘭群島的霸佔加速了南極狼的滅亡,他們帶來槍枝對付南極狼,1875年,南極狼已經被當地的牧人和英國徹底消滅了。

然而,失去狼群後,食草動物和嚙齒類動物迅速繁殖,它們破壞草場,使原來豐美的草場變成大片大片的沙化土地,牧人不得不另尋他業。

TOP.14 恐鳥

巨型而不能飛行的鳥之一,以巨型恐鳥最大,高度可達3米,小型恐鳥只有火雞大小,可稱得上世界第一高鳥。

1800年代幾乎蹤跡全無,估計於19世紀50年代左右徹底滅絕,主要還是認為跟毛利人的玻里尼西亞祖先的獵捕和開墾森林有關,隨後,恐鳥的主要獵食者是哈斯特鷹也絕種了。

TOP.15 冠麻鴨

又名鳳頭麻鴨,生存於中國東北、日本、朝鮮、俄羅斯,雄性冠麻鴨有黑綠色的冠,胸部、主羽及尾巴也是呈黑綠色,面部、雙頰及喉嚨都是呈黑褐色,腹部、尾羽及兩側都呈深灰色,有黑色的條紋。上翼羽呈白色,肩膀呈紅綠色。

曾於1877年、1913年、1916年分別發現過。1964年5月16日,在海參崴出現過一雄二雌三隻,於20世紀中葉滅絕。

TOP.16 中國豚鹿

是一種熱帶小型鹿,主要在印度、緬甸、泰國,也生存在雲南西部的耿馬縣和西盟縣,腿比較短,行動時喜歡低頭。體長1m左右,肩高在0.6-0.7m,體重約 50kg左右,體毛為漂亮的褐紅色,身上有白色斑紋,背部的斑紋較體側的更為明顯些。

由於自然環境的迅速惡化,豚鹿在中國很快沒有了蹤影。

1960年以後,野生豚鹿被認為已經滅絕。

TOP.17 亞洲獵豹

主要棲息在半乾旱沙漠或空曠草原和濃密的叢林中,四足很像狗,爪子鈍下彎度小,僅能收縮一半。腿長、體瘦,因此,奔跑速度可達每小時113 km,一次跳躍最大長度可達9.1 m。

亞洲獵豹只分布於南亞和中東,大量開墾叢林、草原,種植莊稼,使獵豹棲息地大量被毀壞,另外馴養獵豹和大量捕殺,亞洲獵豹數量急劇減少。

1940年以後,人們只是幾年內才能偶爾發現一次亞洲獵豹,最後一次發現野生亞洲獵豹是在1948年的印度南部, 最後一隻亞洲獵豹是生活在德裡動物園,在1995年1月死去,從此滅絕。

TOP.18 洞穴獅

又叫歐洲或歐亞洞穴獅,曾是獅子中體積最大的之一,肩身高約1.2米,身長2.1米,推斷洞穴獅要比現代獅子大5%到10%。

洞穴獅大約從1萬年前的冰河時期開始趨於滅絕,最後有記載的洞穴獅活動是在2千年前的巴爾幹半島。

TOP.19 貓狐

一種已滅絕的夜行性食肉動物,以鼠、兔和昆蟲為食,有時也吃一些植物,平均體長只有0.51米,一對大耳朵在嬌小的體態襯託下非常大,廣泛分布在北美洲西部的平原和荒漠中。

18世紀末,隨著開發西部的熱潮,人們發現南加利福尼亞貓狐用來練槍法和取樂也確實不錯,1903年,南加利福尼亞的貓狐首先滅絕了,其他地區的貓狐也紛紛走到了滅絕的邊緣。

TOP.20 斑驢

一半象斑馬,一半象馬,非洲最有名的滅絕動物之一,實際上是草原斑馬的亞種,生活在南非基普省和桔色自由州的南部地區。

在人類的獵食、收集皮革、家養馴化之下,斑驢已走向了滅絕。

最後一隻野生斑驢大約在十七世紀七十年代末期被射殺,世界上最後一隻斑驢在1883年8月死於阿姆斯特丹的阿蒂斯.馬吉斯特拉動物園。

TOP.21 小齒靈貓

也叫小齒椰子貓、小齒狸等,體形較小。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寮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國內僅分布於滇南西雙版納勐臘和勐養,種群數量非常少,

70年代在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勐臘採獲2個標本,在勐臘、景洪勐養的收購皮張中購得3張皮。

80年代以後,未再進行調查,由於主要棲息地被開墾種植橡膠, 失去了生存環境而滅絕。

TOP.22 大海雀

大海雀,1844年後滅絕,是大西洋中不能飛的大型海雀中最後的一種。

所有海雀中體積最大者,又叫大海燕或企鵝,身高75釐米,體重約5公斤,不能飛。生活在加拿大東部群島、格陵蘭島、冰島、挪威、愛爾蘭和英國,最終也因捕獵而告滅絕。

TOP.23 袋狸

分布比較廣泛,澳洲大陸,塔斯馬尼亞,紐幾內亞以及印度尼西亞東部的一些島嶼,從荒漠到熱帶雨林的不同生活環境中都有,食物是種子、根、白蟻和蜘蛛,體型似螯螯,毛短而硬,耳、尾和四肢均短,四足跳躍行走。

歐洲人到達後開始墾荒、放牧,再加上外來動物,如狐、犬等的引入,袋狸逐漸喪失了棲息地,種群數量銳減。

東袋狸、西袋狸於1940年滅絕;澳豚足袋狸於1926年滅絕;澳巨兔袋狸於1930年滅絕。

TOP.24 白臀葉猴

分布於緬甸、泰國、寮國,越南,在中國僅分布於海南島,中國境內已絕跡,因其雄性臀部具有三角形白色臀斑而得名,棲息在熱帶森林,為晝行性完全樹棲的猴子,以果實、種子、嫩芽和葉柄為主要食物,也吃小鳥及昆蟲,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

是體色最絢麗多彩的靈長目動物之一。

1893年12月20日,德國德勒斯登自然博物館收到了一隻白臀葉猴的標本,是1882年在中國海南島捕獲的,這一發現記載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從那以後100年,還未見到第二隻。

TOP.25 普氏野馬

又名蒙古野馬,是野馬的亞種之一,外形似家馬,但額部無長毛,頸鬃短而直立,棲息於山地草原和荒漠,機警善跑,分布於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北塔山及甘肅、內蒙古交界的馬鬃山一帶。

1890年,一德國人從中國捕到52匹野馬,長途販運到漢堡後,僅剩28匹,其中的8匹繁殖了後代。

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野馬從歐洲引回中國新疆半散放養殖。

TOP.26 昆士蘭毛鼻袋熊

分布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部,南部和中部的半沙漠化草原地區,長相不善,卻是食草動物,類似於齧齒動物,喜歡在夜間活動,但通常在晨昏活動,喜歡獨來獨往,習慣於在洞穴的出入口附近吃「窩邊草」,不會離開洞穴很遠,洞穴規模非常龐大,縱深達到800米左右,出入口也有好幾個。

由於棲息地遭到破壞,以及和家畜爭奪食物而遭到捕殺,加上小規模火山爆發,在昆士蘭東南部,昆士蘭毛鼻袋熊在1900年就已經滅絕了

TOP.27 虎頭鼠

一種大型鼠類,體長可達0.24m,尾長0.15m,體重200g以上,頭佔整個身長的近1/3,毛色黑亮且厚,顎強健有力,四足很尖,性情十分溫順,乖巧,是一種生活在草叢中的食草鼠,以種子、植物的根、莖和水果為食。

1887年以後,歐洲人的船隊到來,隨船隊一起「偷渡」而來的熊鼠給虎頭鼠帶來了滅頂之災,熊鼠不但咬食島上的原有的鼠類,還帶來了各種傳染疾病,因為與外界隔絕,虎頭鼠沒有任何免疫的能力,大量死於鼠疫。

僅僅兩年時間,虎頭鼠就變得十分稀少了,相繼死於熊鼠的咬殺和鼠疫。

1900年,虎頭鼠全部消失了。

TOP.28 西非獅

曾經廣布於除了撒哈拉沙漠中部和熱帶雨林以外的非洲大陸,印度也有少量分布,現獅子在西非已絕跡,只在東非及南非有少量分布,大多生活在國家公園內。

早在16世紀,歐洲人踏上了西非和北非,他們經常進行狩獵活動,在這些人的貪婪與勝利的歡笑聲中,獅子在西非、北非一天天地減少。

1865年,最後一個西非獅也倒在了槍口之下,1922年北非獅也永遠消失了。

TOP.29 歐洲野牛

體形極為碩大的牛,作為歐洲最有名的滅絕動物,最早生存於約2百萬年前的印度,後向中東地區遷徙,後來是遠東,大約在25萬年前來到歐洲安家落戶,公元13世紀,歐洲野牛的生存範圍已只限于波蘭、立陶宛、摩爾達維亞、特蘭西瓦尼亞和東普魯士地區。

1564年時,據調查,已只有38頭歐洲野牛存活。

最後一頭有記載的活歐洲野牛,雌性,1627年死于波蘭的賈科塔羅叢林,它的骨架現保存於斯德哥爾摩市。

TOP.30 斯泰勒海牛

毫無防禦能力的動物,它的滅絕速度之快超出人們想像,在1741年由自然學者吉奧格.斯泰勒在白令海靠近亞洲海岸附近發現,這種海牛身長7.9米,重約3噸。

據斯泰勒回憶稱,「這種動物從未上岸,一直生活在水中,它的皮膚又黑又厚,看起來就像剝過皮的老橡樹;與身體的比例相比,它的頭相當小,沒有牙,只有兩排扁平的骨頭,一排在上,一排在下」。據斯泰勒稱,這種動物十分溫馴。

由於當時遠航海員大量狩獵作為食物,1768年後滅絕。

這些可愛的野生動物的滅絕讓我們心痛,動物是我們人類最忠誠的朋友,我們不可以去傷害森林裡的野生動物,我們人類應該是從心裡尊敬野生動物,尊重每一個生命,我們不能為了人類的私慾去殺害無辜的生命,去侵佔野生動物生存的空間。

如果不保護動物,那幾十年後也許只有人類孤單的生存在地球上,從現在開始,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善待動物,地球將充滿生機和愛。

因此我提一些建議:

一、 不獵殺動物、鳥類,不進行販賣活動。

二、不亂砍伐樹木,不破壞鳥巢,不傷害小鳥。

三、 在全國建設動物醫院、福利機構等。

四、不吃野生動物。

希望大家保護動物,「敬畏生命,善待動物」,從我們自己做起!

相關焦點

  • 3種已在地球上消失了的珍稀動物!
    在這個世界上,有著各種各樣的生物一起生活在同一個大自然中,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從瓦特的第一臺蒸汽機誕生之後,拉開了全球的工業化序幕,但是帶給人們進步的同時也給大自然帶來嚴重的破壞,很多生物也因此走上了滅絕之路,這三種珍稀動物已經在地球上消失了。
  • 世界上12種已滅絕的珍稀動物,個個都是經典
    地球經歷了數億年的進化歷史,有無數的動物誕生,繁榮昌盛,然後走向滅絕。除了這些人盡皆知的著名的野生動物,還有哪些不知名的野生動物被滅絕了呢?今天我們就介紹一下,12種不知名的已滅絕珍稀動物。黑犀牛中最珍貴的亞種,2006年宣告滅絕,曾經廣泛分布於西非草原上,2006年,自然環境保護者遍訪當時黑犀牛最後的棲息地喀麥隆
  • 世界上12種已滅絕的非典型珍稀動物,臺灣省雲豹有望被復活
    地球經歷了數億年的進化歷史,有無數的動物誕生,繁榮昌盛,然後走向滅絕。除了這些人盡皆知的著名的野生動物,還有哪些不知名的野生動物被滅絕了呢?今天我們就介紹一下,12種不知名的已滅絕珍稀動物。九,庇里牛斯山羊最著名的地方是,它是世界上第一種通過克隆技術復活的物種,然而它因為肺部功能衰竭僅僅活了七分鐘。
  • 世界上二十六種已滅絕的珍稀動物
    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以及20000多種高等植物瀕於滅絕。
  • 保護珍稀瀕危動物 共建美好地球
    、瀕臨滅絕或具有滅絕危險的野生動物物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由於物種自身的原因,不受或受到人類活動或自然災害或其它因素的影響。中國是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分布大國。據不完全統計,僅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的原產於中國的瀕危動物有120多種(指原產地在中國的物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257種,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鳥類、兩棲爬行類和魚類有400種,列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還有成百上千種。
  • 盤點過去近幾十年內,滅絕的10種珍稀奇特動物!
    自從地球上第一種動物誕生以來,無論是人類還是自然原因,地球上的動物每年都會滅絕,這也反映了大自然的生存,地球上的物種數量也在不斷變化。與此同時,在500年裡,成千上萬的珍貴動物已經滅絕。據世界紅皮書統計,20世紀有110種和亞種哺乳動物,139種和亞種鳥類從地球上消失。
  • 中國歷史上十大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排行榜
    東北豹是全球極度瀕危的大型貓科動物,據國際最新的統計數據其種群一直未超過100隻,中國約有10隻左右,在俄羅斯大概有30多隻,僅分布於中國和俄羅斯,其瀕危狀況已經引起全球的關注。已被列入《華盛頓公約》附錄,受到俄羅斯、朝鮮和中國政府的嚴格保護。2、華南虎華南虎(廈門虎,南中國虎)僅在中國分布,是中國特有的虎亞種。
  • 動物百科:地球上已經瀕臨滅絕的幾種動物,白犀地球上僅存一隻!
    滅絕動物指的是已經消失的動物。它們中有:世界上最大的海雀、毫無防禦能力的史德拉海牛、地球上最大的獅子、世界最南端的狼、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世界上僅有的純白色豹。從17世紀到20世紀末的300年裡,可以說是世界從近代逐步走向現代的時期。
  • 地球上動物有許多,快要滅絕或已經滅絕的動物你知道嗎?收藏起來
    地球上動物有許多,快要滅絕或已經滅絕的動物你知道嗎?收藏起來已經滅絕的動物有:白臀葉猴又叫黃面葉猴、海南葉猴、毛臀葉猴等。在中國僅分布於海南島,已經絕跡。國外分布於寮國、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中國犀牛(1922年,中國)由於犀牛角極具價值,在中國的犀牛遭到獵殺。
  • 中國20種瀕危珍稀動物大盤點,特別珍貴,保護瀕危珍稀動物
    稀有動物即瀕危動物,國家重點保護對象,它是一項珍貴的、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那麼中國瀕危珍稀動物有哪些呢?本文整理了中國20種瀕臨滅絕的最珍稀的動物。並非排名,僅供參考。或許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鯨目動物。上一次觀察到白鰭豚的記錄是在2002年。
  • 地球上九種著名的已滅絕野生動物
    後來,隨著月亮和太陽的引力以及地球自轉的影響,部分海水向兩極凝結,陸地開始顯現。5億年前左右,地球開始孕育出第一批生命體,在這期間,地球不斷遭受小型隕石的撞擊和地質的劇烈運動,前後經歷了5次大的物種大滅絕,無數動物都在經歷誕生、進化到滅絕的過程。
  • 21世紀以來地球十大珍稀動物物種滅絕盤點
    【科技訊】1月5日消息,每天,都有數不勝數的珍稀物種從這顆它們世代居住的星球上永久性的消失了。作為人類似乎對此並未表現出應有的關心和憂慮,反而,肆意的捕殺、偷獵,毫無節制的獵食,宰殺,正在加劇更多的動物物種消失於地球。如果仍然對此不聞不問,相信總有一天,人類也將會從地球物種中除名,而其它動物,也會對我們毫不理會。
  • 近年滅絕的十大珍稀動物
    近年滅絕的十大珍稀動物每天,都有數不勝數的珍稀物種從這顆它們世代居住的星球上永久性的消失了,如果仍然對此不聞不問,相信總有一天,人類也將會從地球物種中除名,接著,讓我們一起看看近年滅絕的十大珍稀動物。西非黑犀牛因其珍貴价值被大量捕殺西非黑犀牛是黑犀牛中最珍稀的亞種,曾廣泛分布在非洲中西部的大草原上。西非黑犀牛被宣告滅絕於2006年,當時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未能在喀麥隆最後的棲息地找到它們。滅絕的原因:偷獵者為獲得西非黑犀牛頭上的尖角大量獵殺它們,因為有些人認為尖角有**的作用。
  • 地球上最悲劇的「滅絕」動物,從發現到滅絕,僅用了不到30年!
    導語:與其他長壽的巨型動物不同,斯特勒海牛是最後一個滅絕的更新世倖存者之一,它們在遠離海洋而不是陸地的地方找到了他們的避難所。大海牛是海牛和儒艮的親戚,而滅絕它們的不是大自然,而是人類。歐洲人在發現它們後,只用了不到30年時間就將它們徹底滅絕了。
  • 被吃到滅絕的海龜和地球上第一種因人類而滅絕的動物
    在模里西斯,最受歡迎的動物是一種巨大而珍稀的龜類——象龜。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龜,體重往往超過250公斤,身長超過1米,活像一輛小型裝甲車。象龜在模里西斯生活了多少年已經無從考證, 不過人類的到來使它們遭受了滅頂之災。
  • 12000種珍稀動物的影像,美國《國家地理》首次出版!
    宅在家裡, 我們有必要一起回望, 12000種珍稀動物的 珍貴影像! 生活在同一個地球,彼此命運相互聯繫。地球上科學家命名的物種約200萬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了近10萬個物種,結果發現超過四分之一面臨著滅絕的威脅,單哺乳動物就有200種被列為極度瀕危。
  • 熊出沒:原始時代中出現過9種珍稀動物,5種已滅絕,一種成為國寶
    實際上在原始時代中出現過多種珍稀動物,我們重點來看看其中的9種吧!其中5種已滅絕,一種成為國寶。第一種:長毛象(已滅絕)說起長毛象,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種動物,但是沒有人見過真實的長毛象,畢竟這東西早就滅絕了。
  • 全世界最稀有的動物,地球上僅存3隻,2隻在蘇州,面臨滅絕的困境
    全世界最稀有的動物,地球上僅存3隻,2隻在蘇州,面臨滅絕的困境其實世界總在大家意想不到的時候,就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家完全感覺不到時間在1分1秒的流逝,但是只要你稍稍注意,大家就能發現世界真的在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大家回頭看看自己身邊的一切,其實相比小時候,早就已經面目全非,大家還記得自己家鄉當中小學裡,遊著的魚兒嗎?
  • 誰是地球上最孤獨的動物?|長頸鹿|珊瑚|平塔島|滅絕|考拉|澳大利亞...
    今天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Earth Day),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年初以來,由於澳大利亞山火連續登上熱搜,珍愛環境、保護珍稀物種的話題被重新提及,澳大利亞的代表性物種——考拉(koala)也再次引起人們的注意。
  • 世界上八種因人類活動而滅絕的動物
    據世界《紅皮書》對上個世紀地球動植物資源的調查統計顯示,在整個20世紀地球上有110個種和亞種的哺乳動物以及139種和亞種的鳥類永遠的消失了,它們已經不會再次出現在地球上。除此之外,目前全世界其他物種的現狀也是不容樂觀,根據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和20000多種高等植物瀕於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