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與腎臟密切聯繫,慢性腎臟疾病是心血管疾病進展的重要危險因素。臨床顯示,慢性腎衰竭合併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顯著增加,但主要病理機制尚不清楚。
11月17日,美國心臟協會(AHA)在費城舉行的科學年會期間發布了一篇研究,試圖揭示蛋白尿(UP)和急性腎損傷(AKI)在心肌梗死型合併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預後扮演的角色。
1
心梗合併慢性腎損傷患者預後重要指標:蛋白尿和急性腎損傷
研究者納入32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這些患者在症狀出現後48小時內入院,並進行急診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最終選擇了554例慢性腎臟病患者進行分析。
▎主要預後終點:
三年內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中風、心力衰竭和不穩定性心絞痛急性、接受緊急血運重建術。
▎試驗設計分組:
根據慢性腎臟病(CKD)患者根據蛋白尿分為:陽性組206例、 陰性組348例。
▎實驗結果:
在cox 回歸分析上,蛋白尿(HR 1.60595% CI: 1.135-2.270,p=0.007)和急性腎損傷 (HR 1.667,95% CI: 1.155-2.406,p=0.006)與主要終點顯著相關。
結果顯示:
UP陽性患者的主要終點明顯高於蛋白尿陰性患者(49.7% vs. 32.2% P<0.001);
UP陽性患者的主要終點明顯高於急性腎損傷患者(55.8% vs. 29.1% P<0.001);
AKI患者的主要終點和非急性腎損傷患者相比,蛋白尿陰性患者的終點為(27.5% vs. 22.6% P=0.385)。
也就是說,蛋白尿和急性腎損傷均是急性心梗(AMI)合併 CKD 患者的正向預後指標,且兩者效果疊加,會使得預後急劇惡化。
2
心腎症候群成為臨床新挑戰
事實上,心臟和腎臟中任何一個臟器的紊亂經常導致另一臟器繼發性紊亂或損傷的臨床現象非常常見。
2005年初,荷蘭學者Bongartz等就針對心力衰竭合併慢性腎功能不全發病率顯著增加,兩種疾病共存時預後顯著惡化的臨床及病理生理學改變的特點,首次提出了「嚴重心腎症候群」(severe cardiorenal syndrome, SCRS)的概念,也稱心腎症候群(Cardiorenal Syndrome, CRS)。
研究顯示,在慢性腎臟疾病的終末期,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病死率比一般人群高 10 ~ 30 倍。在急性冠脈症候群中,與無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相比,合併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有著更高的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的風險,且發生心絞痛症狀不典型[1]。
2017年一篇研究回顧性搜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腎內科2013年5月~2016年5月108例慢性腎衰竭合併AMI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也揭示了這一點。
該研究的分組情況為:
不良轉歸組36例,為住院期死亡和病情惡化自動出院患者,發生率為 33.3%;
對照組72例,為AMI病情恢復或好轉,遵醫囑出院患者。
據悉,在36例不良轉歸中,發生率AMI 確診 2 天內發生不良轉歸 22 例,發生率為 20.3%,其中院外發病 8 例,院內發病 14 例,其AMI 確 診 2 天 內 不 良 轉 歸 發 生 率 分 別 為 11.1% 、3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和深入研究,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思路已經成為過去,將患者看做一個整體,多角度切入介入管理或許能取得更佳效果,心腎症候群患者就是這樣一個群體。
以上內容僅授權39健康網獨家使用,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