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宅在家的你一定也看過這樣一個視頻——《關於新冠肺炎的一切》,在新型肺炎疫情肆虐的大環境下,關於疫情的信息每天都充斥著我們的手機屏幕,但是從來沒有一個這樣的視頻將這次的疫情講述得這麼通俗易懂,並迅速在網絡傳播。
數據顯示,目前這篇視頻在微信閱讀數超3200萬,在看數超49萬,微博播放近9000萬,全網播放1.5億。
視頻的製作團隊回形針迅速躥紅,旗下的多個平臺粉絲暴漲,微信漲粉130 萬、抖音漲粉 160 萬、微博漲粉 180 萬、B 站漲粉 50 萬,共計漲粉520萬!
如今的回形針一如2019年時憑藉《我承認,我們是有組織攻擊馬蜂窩》一文寫出閱讀量「1000w+」超級爆款的小聲比比(不,可能比他們還要牛一點,當然兩者都很優秀),成為2020年新媒體領域的一匹黑馬。
看到這裡,有很多人開始思考,回形針的內容是什麼做出來的?為什麼你努力了這麼久還在原地打轉?有什麼值得借鑑的地方?
不走尋常路的選題
從《自來水都從哪來》到《如何拯救禿頂》,再到《如何科學地刷信用卡》、《關於新冠肺炎的一切》,回形針的選題幾乎沒有規律可言,其創始人吳松磊說:「我們沒有選題會,基本不討論,覺得什麼感興趣就做什麼。」
他們的選題特色就是直接討論一個最樸素簡單的選題,無論它是否是時下的熱點,然後再去研究這個選題的相關信息,提出問題,再解決這些問題,把問題弄清楚之後再著手去做。
克制的內容發布
2018年1月30日才正式上線的公眾號「回形針PaperClip」,入局新媒體的時間並不長,每周發布一到兩條內容,成立兩年多的時間總共發布的視頻才132條,相比其它帳號一天一發一次好幾條的更新頻率來說真的不多。
不過低頻率的內容發布並沒有影響回形針的用戶增長,在《關於新冠肺炎的一切》的視頻內容推出之前,回形針已經有了一天幾千個粉絲的穩定增長,10萬+的視頻內容也有很多。
精益求精的內容製作
回形針的成功靠的不是簡單的數量堆砌,而是精益求精的視頻製作。
因為回形針做的是科普視頻,所以選題裡經常會有很多又專又深的知識,他們會花很多時間了解這個選題的方方面面,然後根據手頭的材料整理出一篇近萬字的文稿,再根據視頻製作的需要,精簡出1500字左右的最終稿。
文稿確定,再與視頻團隊一起討論視頻製作,一般一篇稿件的內容會有30個左右的分鏡頭組成,最後將其交給功效設計師完成設計,一個5分鐘左右的短視頻就完成了。
這樣一個5分鐘的視頻需要4、5個團隊通力合作,1-2周時間寫稿,1-2周完成,而目前回形針團隊只有20人,初期時更少,只有2人,這也是他們內容推送頻率低的原因。
此次爆火的《新冠》視頻也是,回形針團隊花了7、8天時間查資料、寫稿件,熬了4個通宵才趕出來的。
這個時代,很多人都想以小博大,儘可能的縮減製作成本,然後做著短時間內就能獲得超高流量的夢,然而卻不明白回形這樣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不隨大流的選題,精益求精的內容製作,才是帳號最終能夠做成功的關鍵。
新媒體行業相對於很多傳統領域來說,發展時間並不長,在圖文內容閱讀量持續走低時,曾有不少聲音表示,新媒體行業的紅利期已過,新媒體人已經沒錢賺了。
但是「小聲比比」等一批新的新媒體的出現,給了我們新媒體圖文領域發展的另一種可能,現在的「回形針」依舊。
一個擁有廣大受眾的行業是不會輕易落幕的,跟不上發展步伐的人才會被淘汰,而逆襲的故事每一年甚至每一天都會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