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善於躲避人類,但它們是沒有辦法躲過環繞我們星球的衛星的。
新的衛星圖像顯示了最寒冷大陸的白色地表上的企鵝糞便汙漬。 這些黑點表明,南極洲的帝企鵝殖民地比以前想像的要多近20%。
這項研究於8月4日發表在Remote Sensing in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雜誌上。該研究稱,這既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因為所有這些新殖民地都位於極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地區。
因為這些動物通常在非常寒冷,偏遠且難以到達的地方繁殖,所以很難計算出南極洲上有多少只帝企鵝。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過去的十年中,英國南極調查局(BAS)的科學家一直在尋找人造衛星圖像中的糞便痕跡來間接尋找企鵝。
這張2016年與哨兵2號合影的開普·蓋茨的衛星圖像揭示了企鵝的糞便(棕褐色)
在這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分析了歐洲航天局的Copernicus Sentinel-2衛星在2016年,2018年和2019年拍攝的圖像。他們檢查了圖像中是否有棕色像素,代表鳥糞染色。
這些圖像揭示了八個新的帝王企鵝殖民地,並確認了先前確定的其他三個企鵝殖民地的存在,使該大陸的總殖民地數達到61個。但是這項研究表明,大多數群落都很小,研究人員不得不使用多幅圖像來確認它們的存在。研究發現,這11個新的殖民地使已知的帝企鵝種群增加了5%至10%,或增加了多達55,000隻,使世界上活著的企鵝總數達到了531,000至557,000之間。
BAS保護生物學負責人菲爾·特拉森(Phil Trathan)在一份聲明中說:「雖然我們發現了這些新的殖民地是一個好消息,但繁殖地點都在模型預測中顯示帝企鵝們將會滅亡的地方。」 「因此,這些地點中的企鵝可能很難生存——因為氣候變化將影響該地區,我們需要仔細觀察這些地點。」
這個由Sentinel-2在2019年拍攝的圖像
這項研究還表明,幾乎所有的帝企鵝棲息地都依賴於固定在陸地上的穩定海冰進行繁殖。 從陸地繁殖到孵出小企鵝,這種陸地錨定的冰需要保持穩定約9個月。
聲明說,先前的預測表明,氣候變化和冰層融化很可能引發帝企鵝數量的減少。 即使全球溫度僅升高2.7華氏度(1.5攝氏度)(氣候科學家認為這是最好的情況),南極洲的帝企鵝數量在未來三代人中也將至少減少31%。
據BAS稱,其中一些殖民地位於離海岸較遠的地方,其中一些距離海岸最多112英裡(180公裡),位於冰山周圍形成的海冰上,而冰山則落在淺水區。研究寫道,這是迄今為止帝企鵝第一次在遠離海岸的地方繁殖,這意味著在可能還有我們不知道的地方有繁殖棲息地。但是,在研究中也寫道:「這些遠離海岸的地區偏北,它們將位於較溫暖的地區,因此更容易受到早期海冰流失的影響。」
這不是科學家唯一從糞便中發現企鵝的了。根據先前的《Live Science》報導,兩年前,另一個小組通過在衛星圖像中發現企鵝糞便,在南極半島的丹吉爾群島上發現了一個先前未知的150萬隻阿德利企鵝的超級殖民地。儘管氣候變化,這些阿德利企鵝仍在蓬勃發展,而南極半島西側的企鵝卻已經逐漸減少了。
該研究最初發表在在《Live Scienc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