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河溝裡的「怪魚」,魚嘴長得像豬嘴巴,一斤能賣到一百多元

2020-12-03 三農前線

農村的河溝旁是夏天人們最愛去的地方,農村的河溝沒又汙染水質很清澈,天氣熱了人們就到河裡遊泳,河裡的一些小魚小蝦還可以撈上來打牙祭。然而有的河溝裡經常能撈上來一種怪魚,它的嘴巴長得跟豬嘴巴一樣,樣子很奇特。

這種魚俗稱叫「豬嘴魚」,學名暗色唇魚,體較細長,稍側扁。是一種生長在水流湍急的山澗,或瀑布深潭巖石水洞裡的一種冷水魚。它模樣和大小,與草魚差不多。因為它嘴部稍尖,一對嘴巴卻長在下頦上,狀似豬嘴,民間便以「豬嘴魚」呼之,將它和別的魚區分開來。

在大魚吃小魚的江河之中,豬嘴魚的生存方式極為獨特,一生竟靠舔吮江石上的巖漿和苔蘚為食。或正因為這一緣故,在江中巖石越多的地方,這種魚也就越多。豬嘴魚肉質細嫩,入口細嫩軟滑,吃過後嘴裡還會留有淡淡的果仁香味而,味道很是別致。

豬嘴魚生長緩慢,據說要10年才能成熟,而且豬嘴魚躲在山澗溪流的石頭縫裡,因此很難尋找捕獲,而且打上來的豬嘴魚如果不及時處理,在很短時間裡會陸續死掉。豬嘴魚的這些種種特點,導致它很難養殖,野生的豬嘴魚要賣到100多元一斤。

筆者也介紹的不少了,你說這豬嘴魚是不是很有趣?不僅長相奇特,生活方式也很獨特,最主要的是它味道鮮美。朋友們你們村裡的河溝裡有沒有這種魚呢?

相關焦點

  • 西湖釣到大嘴怪魚,有人說是西湖最好吃的魚
    這是什麼魚? 西湖邊上用蚯蚓釣鯽魚,卻釣到一條奇怪的「大嘴怪魚」——渾身麻刺刺的,土黃色,滿嘴碎牙。 乍一看有點像黑魚,可是仔細看明顯跟黑魚差異很大,一起釣魚的朋友說像是清道夫!
  • 農村大集村民賣野生稀罕物,格格燕22元一斤,一條白魚沒人敢買
    小編去皖北淮北農村大集拍攝照片,發現幾位村民在大集上擺地攤賣野生稀罕物,村民說這些野生稀罕物都是從農村郊外河溝裡捕捉的,吃的不是魚飼料,這些「稀罕物」天然野生環保無公害,營養豐富滋補身體功效高,引眾多趕集市民圍觀。
  • 在農村有種「虎頭魚」越來越稀有,100元一斤未必能買到
    導讀:在農村有種「虎頭魚」越來越稀有,100元一斤未必能買到 說起農村雖說比不上城市的燈紅酒綠,也沒有很多遊玩的娛樂場所,但是農村的食品絕對是城裡人羨慕不來的,還有就是農村人有地城裡人有嗎?
  • 農村河溝裡的野生魚,吃過三種以上的,恐怕有30歲了,你吃過幾種
    比如說下面這五種魚以前非常常見,但現在卻瀕臨滅絕,吃過三種以上的,現在至少也得有30歲了。1.泥鰍泥鰍可以算是農村小河溝裡比較常見的魚類之一,雖然非常難抓,但那個時候的小孩卻很樂於去抓,因為這種魚實在是太好吃了,不管是油炸還是燉豆腐,味道都相當鮮美。
  • 這魚南方才有,腦袋像蛇,尾如雀鱔,比黑魚珍貴,70元一斤
    農村草多,河溝裡魚類資源也多。如今,隨著氣溫升高,河裡憋屈了一冬的各種魚類也活躍起來了,它們四處遊蕩,尋找食物,又到了釣魚的好時候。說到釣魚,很多愛好者可能早就技癢了。這些年,很多人為了釣魚,也真是下了血本,不過也收穫了不少朋友,見識了許多珍貴稀有的魚類。
  • 農村不起眼的植物,卻是名貴的中草藥,一斤要賣一百多元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在廣袤的農村,生長著各種各樣的植物,有的植物看起來非常漂亮,但是卻不能吃,只能觀賞。有的植物看起來非常不起眼,長在一些比較隱秘的地方,但是卻是非常珍貴的中藥。小編覺得只要是在大自然生長的植物,肯定都是有一定的功效的,只不過大家不知道而已。
  • 還有專吃蚊子的魚?以前南方河溝裡最常見,現在卻難尋蹤跡
    農村河溝是小孩最喜歡的嬉戲地了,不僅能抓到一些小魚小蝦,而且每個河溝都是見證著小孩成長的趣事。泥鰍、鯽魚、河蝦等等這些都是小時候最喜歡的美味,如果說沒有在農村河溝裡抓過,那根本不會理解那種別樣的樂趣。不過在農村這個最親近大自然的地方,河溝裡也常常會出現一些比較奇特的生物,這些也都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饋贈。
  • 農村河裡常見的6種魚,一般人看不上,其實很珍貴,第2種千元一斤
    農村河裡常見的6種魚,一般人看不上,其實很珍貴,第2種千元一斤。相信在農村長大的小夥伴們,童年都有掏鳥巢、摘野果、下河抓魚的經歷。小時候,河裡有各種各樣的魚類,調皮的孩子們赤腳入水用網撈、用手抓,總能收穫滿滿。
  • 青島漁民捕上長嘴怪魚 專家稱是罕見煙管魚(圖)
    晚報訊 膠州市民賢先生昨花100元從販賣海鮮的朋友處買回一條紅色長嘴怪魚,怪魚長1.2米,嘴巴佔了體長的三分之一。膠州海洋漁業局的專家確認,這是一條罕見的煙管魚。  賣魚給賢先生的魚販說,當天自己在膠州東營碼頭的一艘漁船上批發了一筐魚,回到市場上倒出來意外發現了這條怪魚。
  • 安徽淮北:農村野河溝裡生存很多野味,小夥下地籠捕捉收穫頗豐
    在安徽淮北農村很多野河溝裡生存著不少野味,一位農村小夥發現了這個商機,買來了捕捉野味的地籠子和捕魚工具,專門到無人關注的野河溝裡捕捉野味,收穫頗豐,網友們都看看小夥捕到的什麼野味。圖中是小夥捕到的野味淮北市民叫產條子的小魚,拿到集市上賣2塊錢一斤,裹上麵粉油炸吃可香啦。
  • 農村一種野生小魚,嘴巴像「馬口」,如今40元一斤很搶手
    導讀:農村一種野生小魚,嘴巴像「馬口」,如今40元一斤很搶手!30年前的農村,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能回憶起來。那個時候的農村裡面,生活水平非常的艱苦,農村家庭裡面普遍的不富裕,想要吃上肉類,基本上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有。
  • 杭州釣友釣了一條「怪魚」,嘴巴扁長像鱷魚
    接著,老房用套網把它弄上岸後,看到了它的「廬山真面目」:嘴巴扁長像鱷魚,長著兩排尖牙,但身體卻像黑魚。長度有70多公分,毛估估有2公斤重。看著這奇怪的模樣,連經常釣魚的老房也搞不懂了:這到底是條什麼魚呀?怎麼長得這麼奇怪?旁邊的釣友也圍了上來,結果也是一臉懵,都說從來沒見過這種魚。奇了怪了!這魚是什麼魚?從哪來的呀?這不會是個國家保護動物吧?
  • 農村河裡這種魚,曾經到處都有,如今貴到5000元一斤
    在農村地區,消失的最明顯的應該是那河裡的小動物。每當夏天的時候,就會在放學之後約上幾個小夥伴到河裡撈點野味,那些田螺、蝦米是餐桌之上頓頓都有,可以說吃吃到膩,吃到不想再吃。可現在想吃一斤河魚那就可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了,還有那田螺,估計現在沒人敢吃了。
  • 被老鄉稱為「發財魚」的筍殼魚,其實是種生態隱患?
    然而長江君發現,近兩年來一種「外形醜陋」的大嘴怪魚,正在成為農村河裡「明星魚」——甚至有老鄉稱其「發財魚」……所謂「發財魚」原是外來物種其實,這種所謂的「發財魚」,就是原產於東南亞地區的「筍殼魚」,學名沙塘鱧,是一種外來物種。
  • 農村池塘出現會咬人的「怪魚」,長相像鱷魚,這種魚你們見過嗎?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農村中有很多的奇異物種是我們沒有見過的。已經到了年末了,農村都已經開始著手辦置年貨了,還有的農民家裡有魚塘的,也開始清塘捕魚了。前幾天,鄰居家的池塘就清塘了,本來挺開心了,可是到了最後就愁眉苦臉了,原來是它們的魚塘裡發現了一種從來沒見過的怪魚,這種魚的長相怪怪的,還有點有點像鱷魚,全身都是黑色的,身上的魚鱗非常的堅硬,嘴巴和鱷魚一樣長著常常的尖嘴,看起來非常的嚇人。
  • 這種魚在農村集市上,賣30塊錢一斤,而且有人搶著買
    農村的人們也有一定的取樂方式,我們都知道農村有大集,每當逢大集的時候,人們就會聚集在一起去趕大集,在這些大街上購買自己想要的商品,當然這些商品是五花八門的,提供人們各種各樣的需求。在農村的集市上,有一種魚30塊錢一斤,有人還搶著買,出來幾分鐘就賣完,這種魚就是馬口魚。
  • 農村名叫「爬地虎」的小魚,以前河溝裡撈不完,如今愈來愈少見了
    對於農村的家長們來說,孩子開學了也挺好的,這樣就不用每天都看著孩子了。畢竟在農村裡不同於城市裡,孩子們常常去山裡、河邊玩耍,有些甚至還會私自下塘下河洗澡,而這些地方都是比較危險的。農村孩子的暑假其實還是很豐富多彩的,在夏季的時候如果會玩的小朋友每天都有不一樣的樂趣。去水塘裡撈魚、河邊釣魚,就曾是無數70後、80後農村娃童年的美好回憶。
  • 農民給魚洗個澡,把飼料魚放在自家魚塘裡當生態魚賣,價格翻兩番
    改革開放的春風沐浴祖國大地,豪了廣東及沿海地區,也富了一些以打工經濟為主的農村,我們村雖地處群山之中,交通閉塞,但人觀念比較開放,早些年大部分年輕人外出珠三角務工,慢慢地在外面學做建材生意,湧現出一些大小富翁,正如偉大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所說的,先富裕起來的帶動後富裕起來的,村民最終大部分富裕起來了
  • 農村小河釣到稀罕大魚,魚中極品,150元一斤!
    農村和城市的差異,真的不是一般的大,不僅是生活條件的差異很大,而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的差異。很多時候,農村覺得不值錢的東西,拿到城裡往往都可以賣一個好價錢。比如說農村自家菜園子裡中的蔬菜,都是綠色純天然無汙染的。在農村家家都有,根本不需要買,而且就算是賣價錢也是非常便宜。
  • 男子市場買怪魚不敢食用 嘴巴有三個鴨嘴長(圖)
    怪魚嘴巴有三個鴨嘴長「我活了60年,頭一次看到這樣的怪魚,現在還放在冰箱裡不敢吃昨日,重慶江津區的熊先生說,幾天前他在市場上看到一條怪魚(如圖):大約0.7米長,嘴巴像鴨嘴,並有3個鴨嘴那麼長。「這魚樣子好怪,一定是珍稀魚類。」熊先生說,他覺得奇怪,就花90元買下。但一直不敢吃,想問問專家。昨日,記者詢問了西南大學魚類專家張耀光。由於沒看到魚,張耀光根據記者的講述,分析認為可能是鯮魚或匙吻鱘,因為這兩種魚的嘴巴都有點像鴨嘴,不過鯮魚的魚鱗像鯉魚的魚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