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芻狗是什麼?很多人給用錯了

2021-01-08 歷史火鍋

文/青夕

常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芻狗是什麼?很多人都用錯了

雖然古時候的科技發展等都遠遠比不上我們現在,可是那時候人們的智慧才能卻是我們現在遠不能追得上的。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優秀經典的詩賦詞句,成為了我們中華華夏文化無可替代的財富。但是在眾人一輩輩傳承的時候,總避免不了錯誤理解這些詞的意思。

所以到了今天,有很多詩句詩詞的意思大家都是理解不正確的。比如說「萬惡淫為首」中的淫,很多人都會將它解釋成和女色有關的意思,其實和這個沒有一點關係,在這兒表達的是過多、非常之類的意思。

還有今天我們要重點解釋的句子,除了專業研讀這些詩句的人,差不多可以說其他人都將這個解釋搞錯了。這句話就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其中的芻狗最難解釋,也是一直以來爭議最大的。重要的是這句話後面還有,後面的句子中也有芻狗這個詞語,如果這個詞語理解錯了那就相當於整句話都理解錯意思了。

我們先來說說大家都是怎麼解釋這句話的,他們覺得這是對天地和聖人不仁義時的評價:天地不仁義的時候就會把世間的所有事物當作小狗一樣戲弄;聖人不仁義的話就會把百姓群眾當成小狗一樣的戲弄。可見大家都把這裡的芻狗理解成了小狗,但是老子要表達的意思肯定不是這樣的啊。

在這裡的其實指的是過去人們祭祀時用的東西,過去人們對於祭祀是看的很重要的,一般在比較隆重大型的祭祀時他們都會宰殺豬、羊之類的用作祭品。可是這些家畜也只有家庭情況好的家中才會有,很多普通百姓家裡是沒有的,所以有些人就開始用狗來代替。再後來大家也不會用真的狗做祭品了,他們會草做一個假狗。這些假狗在祭祀之前是被大家看重的,但是用過之後就再沒什麼意義了,一般就都扔了或者燒掉了。

因此這句話的正確解釋應該是天地是公正的,不會對世間哪個東西偏心,更不會特意為難哪個事物;聖人也是一樣,他們對所有人的態度都是相同的,不會去特別照顧誰也不會刻意遠離誰。

所有的事物都是隨著世間規律變化的,沒有哪一個是特殊的,決定這一切的就是創作萬物的天和地,所以說它是公平的;

聖人之所以是聖人,是由於他們的德和才都超出我們普通人很多,他們看到有人陷入困境的時候會毫不猶豫的就去幫忙,即使是根本不認識的人,在親近的人做錯事的時候也會不留面子的批評甚至懲罰他們,不會因為交情好就包庇,因此大家才會樂意尊稱他們聖人。

這麼理解的話感覺還和老子的思想有點貼近了,讀古代的文章我們可不能就字面意思理解,要細細揣摩著者想表達的意思才行,不然很多時候就會理解的很離譜。

相關焦點

  • 《遠大前程》「天地不仁,萬物皆為芻狗」被誤讀千年,是什麼意思
    追劇追到尾聲的時候,三大亨老三陸昱晟說了這樣一句話:「天地不仁,萬物皆為芻狗」圖:天地不仁,萬物皆為芻狗其他的我不想多說但這一句名句出自《道德經》,被很多人誤讀,說誤讀了千年都不為過很多人只是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天地是不仁義的,把萬物都當做芻狗,感覺有些輕賤,罵人的感覺
  • 別再把草狗比作人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或被篡改過!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在道家的哲學體系中天地之間的萬物都有自己的「道」,說「道」可能不好理解,我們可以把它稱為「規律」。我們常說「天長地久」,天地為什麼會長久呢?老子說:「因為它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不會為了自己的存在而去改變世間的事物,因此它反而長久存在了。所以道家先賢把天地的「非常道」總結成「無為」二字。什麼是「無為」?
  • 《道德經》中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文章作者:琢磨君《道德經》第五章說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意思就是說: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進化論的可證偽性
    霍蘭說:「湧現現象是以相互作用為中心的,它比單個行為的簡單累加要複雜得多。」湧現性告訴我們一旦把系統整體分解成為它的組成部分,這些特性就不復存在了。社會化程度越高的群體,整體表現出與個體不同的特徵,似乎「升級」了,群體變成了一個整體。社會性動物整個群體會表現出高智力行為,這也是人類社會為什麼整體能力遠遠大於個體的原因。
  • 佛說眾生平等,平等何解,淺談眾生平等的真正含義
    想起早上的時候,孩子大呼小叫地跑進來,說他在客廳發現一隻蟲子。我說算了,隨它去吧。至多也不過半月十天的壽命了,與它計較什麼。孩子眼中懵懂而清澈:眾生平等麼?我笑,你這又是從哪學來的。佛說,眾生平等。道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此為聖賢真理,固然不會有錯。可是問題在於,這話是聖賢說得,你說不得。
  • 好心情從哪來|健康篇4我們到底在恐懼什麼?疾病、痛苦還是死亡
    蔡志忠說他4歲就思考明白了他一生的熱愛,就是畫畫,梁文道說,他從4年級開始就思考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讀到這裡的你,思考過你的人生嗎?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你有自己的答案嗎?二 你生命中最恐懼的是什麼?為什麼?你思考過,你生命中,你最害怕最不能接受的是什麼嗎?民間有句俗語: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卻怕不要命的。
  • 什麼是無為而治,道究竟是什麼,「科學」才是真正闡釋老子的道
    有人認為「無為」就是什麼都不做,所謂「無為而無不為」就是什麼都不做自然什麼都做成了,這個說法顯然不成立。因為人是要吃飯要生存的,要生存必然就會去勞作,而勞作必然也會產生競爭、交換等一系列的行為。於是又有人說「無為」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既然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也就是人為的用智方式,這就成了儒家思想了。
  • 我會為遭殺的豬狗偷偷哭泣,也會因他們的可口吮指回味
    你說什麼?殘忍!又不是我殺的,都宰完了不吃也是浪費,送進腹中譬如超生,大功德也!人生於世,滿口玉版刀,不拿來吃肉,怎對得起天賜九轉迴腸!仗義每出屠狗輩,我覺得頗有道理,強弱叢林之中,何必自詡慈悲。人類走到今天,若丁點兒血腥不沾,恐怕早已滅跡久矣。沒有動物蛋白的加持,大腦和綜合機能的進化會慢很多。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我們又清高到哪裡去!
  • 虎鯨媽媽拖著夭折的幼鯨在海裡同遊數日 鯨媽媽舉動感動了無數人
    日前一則關於虎鯨媽媽拖著剛夭折的幼鯨在海裡同遊數日的視頻在網絡上傳播,鯨媽媽舉動感動了無數人。花魚當初看到這個視頻時,內心非常震撼,被虎鯨媽媽的舉動以及動物間的大愛感動,舐犢情深當如此。虎鯨離我們並不遠,主要生活在海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