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眾生平等,平等何解,淺談眾生平等的真正含義

2021-01-08 命理分析師鳳陽老師

突如其來的一場雨糾纏了兩天兩夜,像是誰的一聲長嘆,來得毫無徵兆。整座城市忽然變得冰冷涼薄,這一季裡所有的喧囂情緒都被告衝刷得煙消雲散,塵埃落定。

此刻坐在電腦前,頗有些瑟瑟發抖。恩,秋來了。大家記得多加衣。

想起早上的時候,孩子大呼小叫地跑進來,說他在客廳發現一隻蟲子。我說算了,隨它去吧。至多也不過半月十天的壽命了,與它計較什麼。

孩子眼中懵懂而清澈:眾生平等麼?

我笑,你這又是從哪學來的。

佛說,眾生平等。道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此為聖賢真理,固然不會有錯。可是問題在於,這話是聖賢說得,你說不得。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位大德說過,眾生皆是佛,唯我是凡人。此話他說是謙虛恭謹,若換你來說,未免顯得莫名其妙。

佛祖眼中,我等皆平等。就如你眼中,螻蟻皆平等。

你可以平等地選擇晚飯吃魚還是吃蝦或者放過它。

所謂平等,是站在高處時,肯心懷善念平等對視,是不把低於你的眾生性命視如草芥,是悲天憫人感同身受,是慈悲。

可是你為何會生慈悲心?因為你已經站在高處了,這本身就已經不平等了。

你面對一隻蚊蠅,可以說上天有好生之德。但當你面對的是一隻猛虎,此話可還管用?是否慈悲的選擇權可還在你手裡?

說到這裡,必定有人來槓。老虎是畜牲,不聞佛法,如何慈悲?

對!

這時想起動物和人的區別來了?想起眾生不平等了?

故曰,眾生平等原本就是一個假設,是一個態度,也是願望。

如果眾生真的平等了,又何來的三界六道之說?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

修道也好,學佛也罷。是學佛的智慧,而不是鸚鵡般學佛說話。況且,至今還鮮少有人能真正有能力做到成為聖賢們的代言者。如來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如能明了自身真,有真就是成佛因。

不求自真外求佛,尋覓全是大痴人。

相關焦點

  • 佛說眾生平等,那什麼是「眾生平等」?
    不論你信不信佛,肯定都知道佛教經常說「眾生平等」這個詞,可你真的知道「眾生平等」這個詞的意思嗎?「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佛是開悟的人,人人都是未來佛,所以所有的眾生都能成佛,我們要抱一顆平等心去看待所有的眾生。
  • 佛說眾生平等,眾生指的是什麼?
    佛說眾生平等,並不是說「三界六道一切有情眾生」享有平等的權利地位!事實上,在物質基礎不對等的前提下,道德永遠只是站在制高點的人的一種施捨!佛說眾生平等,追求的是擺脫物質欲望後,人與人之間平等!馬鳴菩薩編撰的《大莊嚴論》中有這麼一則故事:阿育王賣人頭!
  • 佛教:眾生平等的含義其實是這個,不要曲解了!
    點擊關注阿宣說事兒,持續獲取更多精彩內容呀「眾生平等」的認知!眾所周知,佛教講求的士眾生皆苦且眾生平等,但是為什麼還要分佛陀菩薩?這個問題士當今所熱議的話題,若是想討論何為「眾生平等」,那就得看你如何定義的。
  • 佛說「眾生平等」,是否意味著不必拜佛?
    佛的眾多說教中,在小編看來,最為稱道的當屬「眾生平等」。三界六道十法界,佛說眾生都具有平等無二,本自具足的佛性。因此,只要斷惡修善,生活即修行,那麼人人都有成佛作祖的潛質。但是,眾生平等,是否意味著拜佛是錯誤的呢?
  • 佛說眾生平等,眾生為什麼會有優劣之別?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問題:佛說眾生平等,眾生為什麼會有優劣之別?佛是實語者,非妄語者。可事實上,古今中外有人的地方從來就沒有真正的平等,甚至被分三六九等。正如大思想家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平等,卻無往而不在枷鎖之中……」那麼在佛眼裡,眾生為什麼有優劣之別?
  • 佛教最偉大的一個觀點,那就是人人平等,眾生平等,絕對平等
    禪宗的平等觀與禪宗的真理觀是一致的,都體現了人的主體精神。禪宗所倡導的平等是建立在自主、自尊、自信之上。真正的平等也只有建立在個體的自主性基礎上,沒有自主就沒有平等,同樣的,沒有平等,也就沒有真正的自主。自主和平等是從內外兩個方面對主體的規定。
  • 原創|寂靜法師:到底什麼是真正的眾生平等?
    《華嚴經覺林菩薩偈》中有句經文「如佛眾生然」,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佛家總結,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就從「如佛眾生然」這句找到根據了。全體眾生就是佛,眾生的根本就是佛,佛的枝末就是眾生。枝葉花果的根本是種子,種子的枝末就是枝葉花果。它們是一體的,所以枝葉花果四無差別。
  • 佛家的眾生平等到底是什麼平等
    階層無論你是否承認,都若有似無地存在著,更遑論一切眾生平等。同為動物,人是高級的,畜生是低等的。低等動物中,強如大象,弱如螻蟻。強者掠殺弱者天經地義,弱肉強食成了自然法則。眾生何來平等?但佛家說眾生平等,又該如何解釋?何謂眾生——儒家解釋眾生是泛指一切生物。本人還是覺得佛家解釋的眾生更為精妙。
  • 佛教說的眾生平等是什麼意思?
    有人聽到「眾生平等」就會有疑問,明明眾生貧富貴賤不一樣,明明大家高矮胖瘦也不一樣,明明大家善惡美醜也不一樣,哪來的平等呢?眾生不平等,那是因為眾生努力的不同,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同的業,有不同的結果。
  • 佛說:宇宙萬物同一源,眾生平等共一心
    佛說:「宇宙萬物同一源,眾生平等共一心。」無論是強是弱、是貴是賤,還是信仰不同,對整個大自然來說,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哪怕是一棵小草、一個殘疾人,都是自然的一分子,都享有同樣的陽光與大地。「不算」「既然不算,那你為何又說它是個『我』字呢?」「算!」小和尚立刻改口。「既然算是個字,那你又為何說它反了呢?」小和尚怔住了,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正的字是字,反的字也是字,你說它是『我」字,又認得出它寫反了,主要是因為你心裡認得真正的『我』字;相反,如果你根本不識字那麼就算我寫反了,你也無法分辨。
  • 不去平等對待眾生,還敢談眾生平等嗎?
    一個人既是一個造物者,也是一個被造者,如果不去平等地看待,對待眾生的態度也就會有所不同,那麼這個世界又何來世人渴望的眾生平等呢?心理學:不去平等對待眾生,還敢談眾生平等嗎?這就是此文筆者要剝離的話題。其實,這個世界之所以有所會不公平,那是因為許多人都不能公平地去對待別人,一個人不能公平地去對待別人,那麼你又憑什麼來享受別人給的公平呢?這體現的不正是眾生平等嗎?
  • 佛說眾生平等?西遊記裡唐僧一句話說破真相!
    佛說眾生平等?西遊記裡唐僧一句話說破真相!但是孫悟空說得更絕!佛說眾生平等?為何《西遊記》裡唐僧師徒還要除妖?妖精就不是三界眾生?如果說,除妖是為了懲惡揚善,那麼,為什麼從來不吃人肉的黃獅精卻被人剝皮吃肉?為什麼善良的有來有去卻被孫悟空一棍子打死還被豬八戒補刀?
  • 眾生平等釋疑
    首先說何為眾生。《大乘同性經》裡說:「眾緣和合名曰眾生,所謂地水火風空識名色六入因緣生。」名色是指精神與物質的總稱。從這段話可以看出,眾生的範圍很廣泛,只要這個世界上存在的,不管它有沒有形體,它都算是眾生。所以眾生不僅僅指人、動物,也包括植物,甚至你信奉的神明等等一切。
  • 何謂「眾生平等」?佛陀所講的眾生又指的是什麼?
    學佛之人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領悟佛陀所說「眾生平等」的精神,佛說眾生平等,講究的是,脫離了物質基礎,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相處。而在現實生活當中很難做到「三界六道,一切有情眾生」都能夠平等地享有權利與地位,因為無論任何時候,物質基礎的,不均衡都會使人難以站在平等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 letme為什麼叫眾生平等上單 讓帝眾生平等是什麼意思
    鬥玩網(d.chinaz.com)原創:RNG的上單選手letme在2018MSI季中冠軍賽過後就有了一個稱呼叫眾生平等型上單,那麼letme為什麼叫眾生平等上單?讓帝眾生平等是什麼意思?一起來看看吧。
  • 佛說眾生平等,但為何多次拒絕女性進寺院?
    網友的提問:@一盞清苠都說在佛面前眾生平等,但是為什麼從古時候開始就不準女性進入寺院?甚至說身為女子,是因為上輩子犯了錯。如果這些是因為當時女子的地位低,那麼難道佛也在乎世俗的眼光?法師怎麼說:@心蘋法師佛說眾生平等,是說眾生的佛性平等,每個人都有成佛的可能,女子比男子的罪過大是真實不虛的,修行成佛,首先要女轉男身。大家的看法:@長夜安隱其實啊,佛陀他老人家在這件事情上的確是有三次拒絕女眾(還是他的姨母和妻子)出家的請求,後經弟子阿難再三勸請才同意女眾出家。
  • 「眾生平等」是不是一句空話?
    眾生平等1、「眾生平等」這句話的本意「眾生平等」這句話來自佛經,《妙法蓮華經文句》有云:「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佛教所謂的三世六道是佛教建構的時空模式。,這就是佛教提倡「眾生平等」的積極意義。
  • 佛說眾生平等,為什麼還要再三拒絕女子受戒?
    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後,並沒有馬上成立僧團,在釋尊成道後至鹿野苑說法,度僑陳如等五比丘聞法證聖,從此人間才有真正的佛家三寶及僧伽集團的出現。但這些僧伽都是佛教的男性,當時還沒有佛教出家的女性。佛教什麼時候接受女子受戒呢?
  • 慈誠羅珠堪布:都說眾生平等,對我的「仇人」也要平等嗎?
    因為修慈、悲、喜、舍的功德不可思議,無法衡量,其善根深廣難思,故叫做無量心;再則,修慈、悲、喜、舍時,其對境是普天下所有眾生,因眾生數量無盡,所以也稱作無量心。舍無量心的「舍」字,含義是捨棄,是針對兩方面來說的:對親屬捨去貪心,對怨敵捨去嗔心。
  • 佛說:一切眾生平等。這是真的嗎?
    ~簡簡單單學佛法,自由自在過生活~佛說:一切眾生平等。這是真的嗎?可是你生來所見所聞所感卻都是眾生的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貧窮;有的人高大,有的人矮小;有的人漂亮,有的人醜陋;有的人聰明,有的人愚笨;有的人健康,有的人病苦;有的人幸福,有的人痛苦;有的人積德行善,有的人為非作歹;……所以你對佛所說的話有了懷疑,起了動搖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