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場衛生事件席捲全球,給國家的經濟都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很多企業倒閉,工人失去工作。為了促進就業,國家也連連發布新政策,其中就有兩個崗位擴招並且調整了薪資待遇,那就是教師和護士了。這兩個崗位在有很多人眼中就相當於是「鐵飯碗」了,無論是社會地位還是待遇都處於中上遊水平,而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教師的待遇更是上了一個臺階了。
從今年年初開始,有關教師擴招的消息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有關部門還一再提出要提高鄉村教師的工資待遇,對於老師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了。此前,教育部門就公布了一則消息,「特崗教師」即將增加5000人,總計今年招募的規模將達到10.5萬人,並且除了這些特殊崗位的教師之外,各地還將拓展教師隊伍,招生40多萬畢業生作為幼兒園、中小學教師團隊的補充力量。
從古至今,教師這個職業都是非常受重視的,古時候只有大戶人家才能上得起私塾,而皇帝的老師地位更是崇高,不過那時候普通的老師總給人感覺一貧如洗,雖然有很多詩歌歌頌老師,但是奈何很多老師真的是窮得叮噹響。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老師的待遇也逐漸提高了,因為人們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國家也開始注重教育人才的培養,所以老師這個崗位也成了香餑餑了。在教師群體中,「鄉村教師」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他們的教育環境比較艱苦,待遇也不高,每年有很多鄉村教師因為解決不了生活問題只能無奈選擇其他職業了,這是一種人才的浪費。所以「提高鄉村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成了目前首要推進的任務之一。
不過雖然教師崗位這麼受歡迎,但是近兩年卻出現了一種現象——每年很多人報名教師考試,說明國家缺教師,這一批教師上崗之後,很多高校依舊喊著招不到教師,有些甚至遭遇了「教師荒」「教師超編」的情況,這些情況不是自相矛盾嗎?有些學校的編制明明已經滿了,但是每年還發出了招聘的公告,這個現象難道不怪嗎?多出來的有編制的教師都去哪了?
實際上,主要和以下幾點原因有關:首先就是各大高校在人員結構方面沒有調整好,例如學校中有很多年紀比較大的、資歷比較老的老師、教授,他們不再上講臺講課了,但是還佔著編制。還有一些老師拿到了職稱就開始想要輕鬆了,能不上課或者少上課,因為覺得工資不會多也不會少了。這些學校不得不對外再次進行招聘教師了。
此外,教師也經常被借用,因為教育局和下屬事業單位手頭的編制並不是很多,有時候工作量比較大的時候就會從各個學校抽調教師了,例如各種考試培訓時期,所以學校為了不讓課程空缺,就都會多「備」幾名教師,自然就需要招聘了,也就出現了「超編」的情況。
最重要的是,在很多鄉村地區,想要給每個學科都配備老師,這需要一個龐大的教師團隊,但是因為待遇和工作環境不行,所以沒人願意留在農村,剩下的老師也都兼職教美術、歷史、語文等,一個人身兼多職。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才出現教師明明很多,但是依舊缺教師的情況,你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