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教師教育研究

2020-11-28 電子產品世界

信息技術與教師教育(Information Tc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tTTE)是最近幾年才成為教育技術領域的一個專門研究學科,主要研究如何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更自覺地在以後的教學中有效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這包括對教師的職前技術應用培訓,以及對培養教師的教員的技術教育兩個層面,但都以信息技術對教學的效果研究,以及有哪些成功的對教師進行技術教育的做法和方案為主要研究內容。

一、ITTE的發展歷史

  信息技術與教師教育起源於「教育計算機化」(educmionc omputing)。教育計算機化就是要在教育系統或企事業單位的培訓系統中運用計算機技術,其中也包括如何在教學和培訓中運用計算機技術。

  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有50多種雜誌發表ITTE相關的學術論文,很多期刊如the Journal of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Computers in theschools,以及EducationalTechnol— ogy。都會不定期地發表有關ITTE的文章。1983年,第一個致力於ITYE學術研究與實踐的季刊Journal。fCom· putinginTeacherEducation問世,這是由「教育技術國際協會」(theInterna- 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in Educa- tion ISTE)下的一個興趣小組出版的, 這個興趣小組由一批對計算機應用特別感興趣的教師教育人員組成。1990年,首屆美國rTTE會議在後來改名為「信息技術和教師教育協會」(SITE)的組織下召開http://www.Race.org/conf/site/ )。SITE還出版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TeacherEducation。其他的與「信息技術和教師教育」有關的期刊還有:Journal Of l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TeacherEducationAn-nual。另外,還有一些學科教育方面的專業期刊也會刊登與本領域相關的教師教育方面的論文,如 Journal of Computingin MathandScienceEduca- tion和Journ al of Computer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教師教育方面的核心期刊The Journal Of Teacher Edu- cation和ctioninTeacher Education在1996年還出版了有關技術和教師教育方面的專刊。這一切都標誌著 ITFE作為一個分支學科正走向成熟。

二、ITTE的研究範型

  對TITE的研究常見的有3種研究範型,分別基於經驗理論、批判理論和解釋理論,其中經驗研究主要為定量研究,批判理論和解釋理論的報告則傾向於定性研究,儘管在具體的研究中可能兼有定量數據和定性數據。這3種理論從不同角度分別對ITTE研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1.經驗理論

  經驗理論,也叫經驗主義,或稱實證主義、後實證主義或邏輯實證主義。它認為,科學的方法是研究人類行為的唯一正確的方法。許多研究者們從經驗角度認為外部客觀世界是可以被認識、被量化的。驗理論對lITE研究的主要貢獻在於:

  (1)提供有關計算機在學校中使用情況的精確描述

  如Becker(1986年、1991年、1994年、i999年)的一系列工作就展示了計算機在學校中應用的發展過程;

  (2)了解教師教育方面實際的技術應用情況

  如由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Moursund Bielefeldt,1999)所承擔的對美國416個教師教育機構所進行的調查。

  這些調查研究激發了人們對於與計算機相關的課堂實踐方面的研究興趣。但是,經驗主義研究者們也已經認識到,單純使用經驗調查,即使方法正確,也會導致研究者們得出不完全或片面的結論,因為經驗理論所基於的從樣本推廣到普遍的歸納法本身就很容易發生問題。

  2.批判理論

  批判理論是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延伸,其關注的是對生產因素的考慮而不是對生產工具的控制:這些理論的倡導者認為,在現代社會中事物之間都是相互關聯的,一個群體的獲益是以另一群體的損失為代價的。例如,對報紙和新聞行業有控制權的階級會將該階級的觀點強加給其他階級:可以說,批判理論學家一般都是理想主義者,他們盡其所能去發現偏見、不恰當的權力關係,以及其他種類的統治和壓迫關係,他們認為教育技術學者們應該更關心一些本質性、重要的、前瞻性的和有關精神的研究問題.包括社會關係、女權主義、流行文化,以及教育技術與語言、視覺,人種、資本、軍事、政治、倫理以及生態之間的天東、(Nich01sAllen Brown,1997)批判理論對ITFE研究的主要貢獻在於:  

  (1)思辨盲目的計算機教育應用對教育的傷害如Apple(1991)詳細討論了教學作為一種專業技能會不會因技術進步而發展強大,他指出,如果按照現在的趨勢發展下去的話(指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學技能將會消失,因為教學被重新定義成了一種旨在保證計算機正常運行的管理性工作,是計算機而不是教師在向學生傳遞特定的技能和知識;C.人Bowers(1998)在題為「用20世紀的機器教19世紀的思維模式」這篇文章中更進一步指出,計算機技術是由主流文化所創建的,其所代表的是文化中強勢組織的利益和價值觀念;例如,正是由於商業需要那些具備一定基礎知識的工人去學習某種類型工作所需的技能,於是,計算機就被用於傳授這些技能而不是幫助學生發展自我決定的技能(自我決定的技能可以使工人發現自己的興趣,而與僱主利益發生衝突)。

  (2)反思因技術進入教育領域而帶來的諸多不平等現象

  如教育軟體中存在的性別問題 (Chappell.1996),弱勢群體在技術教育環境中被忽視的現狀(Chisholm, 1998)等。這些研究成果都可以直接用於教師教育,使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進行這方面的糾偏。

  批判理論研究是意識形態的,所採用的方法多種多樣,如Monke (1997)運用案例研究方法,詳細研究了Iowa的DesMoines公立學校的技術應用問題,揭示出技術推廣對教師和管理者的重要意義以及其中所隱含的巨大花費:Chappell(1996)採用內容分析法研究流行數學教育軟體中所存在的暴力競爭數量和性別表示問題; Robinson、Wiegmann和Nichols(1992)採用社會文化研究方法來評價教學材料;Francis(1996)結合教學設計技術改革微格教學法。技術在教師教育中的應用很多方面都將得益於這類批判性思維。 3.解釋理論

  解釋理論與心理學建構理論相關,通常歸入定性分析。解釋理論研究方法的基本觀點是:社會科學無法找出關於人類行為的普遍真理,真實總是局部的、短暫的、並且是有條件的,社會科學研究結論的真實性無法做到永恆不變或永遠正確;解釋理論對ITTE研究的主要貢獻在於:

  (1)重視案例研究和專業實踐性論文

  因為解釋理論認為,所謂真實性是由不同類型的人來構造的。因此,對一些人來說是真實的,但對另一些人可能並不真實。案例研究和專業實踐性論文因為提供了豐富的相關情景描述,而成為有價值的知識源泉。讀者不應該把研究論文作為真理的普遍反映形式,相反,應該把它當作是作者關於特定環境下事件的主觀性描述。因此,讀者可以根據自己所處的具體環境來決定哪些信息對其來說是有用的。

  (2)倡導「參與性研究」

  參與性研究(Heron。1996)包括參與行動研究以及一些其他形式的研究,這些研究消除了研究者和參與者之間的差異。在參與性研究中,只有參與者,沒有主體。參與者能夠在每件事中扮演積極的角色,從研究的設計開發,到數據的分析報告等等。解釋理論為教學設計研究在研究型大學的正名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此之前有關教學設計的研究在這些大學並不被視為是研究。

  (3)拓寬了研究成果發表的形式雖然傳統的研究論文,那些具有詳細的實驗設計、過程描述和對研究問題認識的論文,仍舊是最普遍的成果報告形式。但是,如今許多其他的報告行形式也開始被廣泛接受,例如故事性敘述的案例、一段視頻、一個簡短的故事或劇本、一個藝術作品(如雕刻或繪畫作品)。同樣是案例研究法,解釋理論採用的可能是「非虛構的教育故」事」形式。

  採用上述3種範型對ITTE的研究,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得出了許多有價值的結論;我們在進行ITTE領域研究時應該根據所從事的工作和要達到的目標,綜合運用各種研究範型。

三、ITTE研究範圍

  我們根據一些ITTE的綜述報告和有關的論文,將迄今為止的ITTE研究歸納為如下的7類:

  1.現狀調查研究

  如前面提到的Becker的一系列工作,主要就是研究在教室裡運用計算機的情況,從1986年開始幾乎每5年的一份報告,展示了計算機在學校中應用的發展過程。Beer發現將計算機整合到課堂教學是一個痛苦而緩慢的過程。

  在美國有關ITTE現狀的諸多報告中,最著名的是國會技術評估辦公室(thecongressionalOfficeofTechnol- og'gAssessment。OTA)在1995年所委託實施的一系列專門關於技術和教師教育方面的調查,研究發現大多數學校在培訓職前教師使用技術方面做得很不夠。

  2.相關政策研究

  政策研究主要是研究各個教育管理機構應該制定什麼樣的政策,從全局角度對一些已發現的問題提出處理方案。Robinson(1995)關於ITI'E與英國國家課程體系關係的論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從國家層面上論述了政策問題:對政策方面的研究還可以以教師的反饋為基礎來提出一些發展性建議;Fisher(1997)訪問了克羅拉多州287名使用技術的K—12教師,詢問他們認為在職前教育項目中應該包括哪些內容。另外一個通過專家調查法進行政策和過程研究的項目由 Herring{1997)主持,內容是關於如果在遠程教育中鼓勵建構主義教學,學區應該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Herring選擇了12個全國知名的專家,這些專家都因為採用建構主義方法運用技術而聞名。Herrings研究的結果以及其所採用的方法和策略為我們創建基於建構主義的遠程教育奠定了基礎。

  3.師生態度研究

  Brownell(1997)在對1990年到 1995年Iq'rE研究的述評中選擇了28個研究,發現很多研究都涉及態度的研究,這包括調查、了解師生對於在學校中使用技術的態度,以及經過技術培訓之後,態度是否轉變方面的研究 (參見Willis和Mehlinger,1996年對這類文獻的綜述)。大多數調查研究都顯示,教師們對於在學校中使用技術持積極態度,但是他們對在教室中使用技術並不自信,而且也認為教師教育並沒有教會他們創新地使用技術。 Laffev和Musser研究還發現,一些師範生認為教室中的技術會干擾師生之間的聯繫;4.教學應用研究

  對態度研究存在一種批評,認為我們不需要去了解教師對技術是否有積極態度,我們更需要的是如何促進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技術的典型案例。 OTA(1995)的報告中也提出,未來應該注意發現、研究和宣傳教師教育中有效技術整合的好的案例。在這方面,基於解釋主義的專業實踐性論文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信息。如Wooow (1998)的論文闡述了準備教師在教室裡使用技術的常見問題,其專、Ik實踐論文是基於K—12學校和大學合作的四年經歷而寫成的:

  5.培養方案研究

  由於很多研究發現教師職前培訓在技術教育和技術準備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因此許多文獻也介紹了將技術應用於教師教育課程的優秀解決方案。如Stuhlman(1998)介紹的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案例+實習,以及Thompson、 Schmidt和Hadjiyianni(1995)論文所描述的在Iowa州立大學一個研究生輔導一位教師這樣一對一式的培訓方法。也有一些論文詳細介紹了如何採用教學設計技術設計教師培訓課程 (Brush?1998)。

  6.總結和反思

  ITTE方面還有一部分論文是對以往研究工作中的各種改革性措施進行描述和總結,如Boehmer和Waugh (1997)對遠程學徒式教學項目的研究,Goldman和同事(Coldman和Bar- ron。1990;Goldman,Ban'on和Wither- spoon。1991)對如何應用超媒體技術於教師教育的案例研究。更多地總結和反思來自參與改革實施的教師,Al- berta大學(Gibson和Hart.1997)的一組教師就發表了一些與其經歷相關的研究。教師們說,在實施改革前的準備工作是不充分的,對技術的潛力認識不足,直到進入實施階段才有所領悟。類似的有關在教室中嘗試使用技術的經歷方面的報告,都是非常有用的。

  7.計算機輔助教師教育研究

  有關運用計算機技術支持教師培訓方面的產品開發和試驗也是ITTE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這包括創建多媒體或基於WWW的教學軟體包,建立實施教師培訓的計算機環境(Jin, t997:Robin和Miller.1998),研究計 算機模擬/Strang 1995)、交互式視頻光碟(Cennamo、Abell、George和 Chung,1996)、遠程教學(Boone, 1995)、電子會議系統(Harrington和 Quinn—Leering, 1996)、電子郵件 (Johnson,1997)以及教學網站對教師技術教育的促進作用,以及對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這些研究結果反映了特定計算機技術對教師培訓的作用.也為在教師培訓中以及在教師教學中充分而有效地運用各種信息技術提供了依據。

  從未來發展來看,促進ITYE經驗交流和資源共享,創建優質的教師技術教育環境將是未來的這一領域的主要工作。

四、幾點說明

  本文簡要介紹了教育技術的一個分支學科:信息技術與教師教育研究領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基本數據來源於《教育技術研究和發展》雜誌 (Educationl Technology Research Development)1999年第4期中Willis, Jerry.Thompson和Ann.Sadera。 William所發表的文章:Research on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cur- rentstatusandfuturedirections。這篇文章的中譯本將出現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當代教育技術系列叢書》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分冊(繆蓉,趙國棟主編)中。原文提供了更為詳實的資料來源和分析,本文是在那篇文章的基礎上,根據我們對這一領域的認識,重新進行了歸納整理,增加了對研窮內容的分類。

  雖然文中資料主要是美國對這一領域的研究情況,但是因為是介紹研究領域的文章,我們認為這些數據可以反映這個領域的發展情況和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很多高校已經成立了教師信啟、技術培訓中心,中小學也有教師信息技術培訓計劃:我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促使國內更多的人在進行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實踐的時候開展相關的研究活動,綜合利用所介紹的3種研究範型,正確、科學、準確地總結和報告研究成果,從而促進國內rTTE領域的交流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Becker H.J (1986,August) Instructional uses of school computers Reports of the 1985 national survey 1.2-13

  2. Becker H.J 1991. How computers are used in United States schools: Basic data from the 1989 1.E.A.computers in education survey.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 Research,7(4),385-406

  3. Becker, H.J.1994, Analysis and trends of school use of nes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Prepared for the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U.S.Cogress (Contract: NO.K3066.0).Irvine,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epartment of Education.

  4. Becker, H.j. 1999,March. Educating practicing teachers into constructiveist pedagogy:A first look at National Data. Keynote presentation at the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caher education , san Antonio texas.

  5. Bowers,C.A. 1988,Winter . Teaching a nineteenth-century mode of thinking through a twentieth- century machine. Educational theory, 38(1)-41-46

  6. Brownell,K 1997.Technology in teacher education:where are we and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5(2/3)k,117-138

  7.Chppell,k,1996.In proceedings of the Australin associateion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Singapore .on –line:http:www.swin/edu/au/con96/frand96.155

  8. Francis,D.1996.In proceedings of australin associateion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Singapore. On-line:http://www.swin/edu/ au/con96/frand96.155

  9. Heron,J.1996.Co-operative inquiry:research into the human condition. Thousand oaks, ca:sage publications.

  10. Herring,m.1997.Design and training for implementation of consrtructivist-based distance learning environments .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lowa state university,ames.

  11. Johnson.d 1997,Exteding the educational comm.unity:using electronic dialoguing to connect theory and practice in pres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hchon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12. moursund. D bielefeldt,t. 1999.will new teachers be prepared to teach in a digital age: a national survey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er education.mailken family foundation on-line :http://www.moilkenexchange.org

相關焦點

  • 信息技術與現代教育整合過程中教師作用的轉變
    信息技術與現代教育的整合進入了關鍵時期。這次科學技術與教育的整合不同於以往和任何一次,如果說以往歷次的技術與教育的整合採取的都是疊加的方式,那麼,這次整合則是以教育理念變革為先導、以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為契機、以學生的個體受益程度為標誌、以整合為手段的教育革命。
  • 教師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融合課」
    它讓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楊芳教育扶貧的腳步走得更遠。曾經,她做夢都想不到自己能給1000多個貧困縣的教師上課,現在,她需要做的,只是打開電腦。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啟動實施了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了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體系,建設了兩期課程資源。
  • 長治市教育系統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新培訓開班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11月23日,為了提高全市教師的學科融合創新教學能力和技術保障維護能力,長治市教育系統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新培訓在長治市委黨校振興分校(太行鄉村振興人才學院)開班,來自各縣區教育局和各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新示範校「融合創新專家團隊」成員,部分信息化骨幹教師160餘人參加培訓。
  • 教師招聘考試信息技術學科-LOGO習題
    教師招聘考試信息技術學科-LOGO習題為了幫助考生梳理知識點,中公教師特意為大家準備了信息技術教師招聘考試中LOGO部分的習題,希望通過以下習題的練習,考生能突破重點和難點。以上就是教師招聘考試信息技術學科-LOGO習題,希望能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更多教師招聘模擬題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模擬試題頻道。
  • 2019福建教師招聘考試:信息技術 進位轉換
    2019福建教師招聘考試:信息技術 進位轉換 福建教師招聘網 :提供2019福建教師考試備考資料,包括福建教招教育綜合基礎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及重點、教師招聘面試技巧、 備考指導等。
  • 彭山區機關幼兒園:信息技術相融合 與時俱進促成長
    四川新聞網消息 為進一步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切實提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發展,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1月6日下午,彭山區機關幼兒園開展了「信息技術相融合,與時俱進促成長」教師信息技術提升競賽活動。
  • 開放創新理念與「顛覆式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AECT 2016年會評述與思考
    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地區的1000多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向拉斯維加斯學習」(Learning from Las Vegas)這一年會主題,就「開放創新」理念與「顛覆式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實踐現狀和前沿研究進行了深入、富有價值的研討。
  • 金華金東區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啟動
    2020年11月26日,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啟動會暨學校管理團隊培訓會在金華市金東區第二實驗小學召開。這標誌著金東區2020年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學校培訓工作正式啟動。
  • 信息技術發展與教育變革
    我們黨的十八大提出,我們國家要建設信息化國家,信息化是四化裡面最重要的一化,那麼我們作為教育部門,怎麼樣提高國民的信息化素養?怎麼樣為我們教育信息技術的培養大量的專門的人才?怎麼樣研發我們信息技術,先進技術能夠引領這個時代?引領我們國家信息化的發展?
  • ...精緻提升——教育實驗幼兒園開展教師信息化軟體製作與使用培訓...
    雖然製作過程不簡單、呈現形式多樣,但在教育教學、家園共育中發揮著去難突重的作用,可以說精緻而不凡。為了提升教育實驗幼兒園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及熟練掌握信息化2.0時代下「微視頻」製作技能。1月6日,教育實驗幼兒園全體教師齊聚會議室進行微視頻軟體製作與使用專題學習。
  • 瀘州職業技術學院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泰克教育舉行
    四川新聞網瀘州7月28日訊(羅明全 文/圖)7月25日,瀘州職業技術學院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泰克教育在四會議室舉行了「西南ICT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方案」研討會。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瀘州總經理餘和均、華為雲拓展部經理祁金龍、服務經理柳舟、培訓認證部工程師施鵬承,泰克教育區域總經理蒲茂榮,學院黨委書記何杰,信息工程系主任卓先德、副主任曾德明、教師代表參加了此次研討會。本月7日,學院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籤署了校企合作協議,西南ICT公共實訓基地是我院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擬定的合作項目之一。
  • 用專業化的教師教育培養卓越教師
    作者: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 趙萍  教育部近日印發《關於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的意見》。《意見》要求,經過五年左右的努力,辦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師教育院校和師範專業。
  •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印發《2018年北京市幼兒園園長教師培訓工作...
    「對全市幼兒園園長和教師進行全覆蓋培訓,提升幼兒園管理水平、保教能力和師德師風修養」工作任務,按照幼兒園幹部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律和需求,堅持問題導向,堅持需求導向,強化市級統籌,在幼兒園原有分類、分層和分崗培訓體系的基礎上,充分整合相關高校、研究機構、培訓機構和優質幼兒園的研究和培訓資源,聚焦幼兒園幹部教師的管理能力、教育教學能力和師德師風修養等重點,科學設計培訓課程,創新培訓方式,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主要分為四個方面來說課,分別是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一、教材分析《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是教育科學出版社所出版高中信息技術基礎修教材「第三章 信息的編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中的第三節內容。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作為信息加工的一種類型,是本章內容重要組成部分。
  • 教師資格證報名時間表2020_ntce中國教育考試網官網教師資格證考試
    廣東教師資格考試網提供以下教師資格考試動態信息:教師資格證報名時間表2020_ntce中國教育考試網官網教師資格證考試,更多關於中國教育考試網,教師考試動態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 2020上海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日語教師招聘1人公告
    有國際交流背景優先考慮;5、熟練運用計算機及辦公自動化軟體;6、具備履行崗位要求的管理、研究及實際工作能力,具有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7、身體健康,能正常履行職責,適應崗位工作要求。二、崗位職責1、負責落實ISO《質量手冊》規定的各項工作任務;2、承擔本區域各類團組的課堂及臨床翻譯教學工作;3、承擔本區域國際學生管理及日常事務;4、參與學術研究;5、承擔外事翻譯的任務;6、完成領導交辦的其它任務。三、待遇相關待遇按國家、上海市、學校及學院相關規定執行。
  • 教師資格證報名條件普通話要求_中國教育考試網網址
    廣東教師資格考試網提供以下教師資格考試動態信息:教師資格證報名條件普通話要求_中國教育考試網網址,更多關於教師資格考試報名時間,教師考試動態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 信息技術招教考試70個多選題(含答案)
    8、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abcd )  a、 設計學習任務 b、 設計學習評價方案c、 組織與安排學習活動 d、 設計網絡學習環境9、下列哪幾項屬於教育技術的研究範疇(abcd )  a、 資源的開發 b、 教學的設計 c、 資源的評價 d、 資源的應用10、利用搜尋引擎檢索相關教學資源,所得搜索結果通常由以下哪幾部分構成
  • 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
    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 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於10月31日進行,甘肅中公教育根據考生反饋及時整理了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試題及答案,供各位參考查看:2020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
  • 2020年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教育系統公開招聘幼兒園教師8月14日面試
    ,請點擊查看》》2020日照教師招考信息匯總一、面試安排根據《2020年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教育系統公開招聘幼兒園教師公告》,面試採用試講和專業技能測試的方式進行。面試地點: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銀川路幼兒園二、專業技能1.考試時間和地點:考生持面試通知單、本人身份證和考生健康管理信息採集表(缺一不可),上午7:00開始進入考點,上午7:30在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銀川路幼兒園智真樓前集合,遲到15分鐘視為放棄面試資格,上午7:45封閉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