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坦尚尼亞雨林進行了10個月的攝像機監視之後,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雌豹和雄豹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活動,這一發現與先前的假設相悖,可以用來保護瀕臨滅絕的貓科動物,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貓科動物的數量減少了85%。
坦尚尼亞的烏曾瓦山脈被茂密的雨林覆蓋,這使得吉普車或其他交通工具無法到達該地區,因此,該地區的豹子從未受到研究人員的窺探。
丹麥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研人員徒步穿越2500平方公裡,設置了164個遊戲攝影機陷阱,並從該地區收集了價值超過5000天的鏡頭後,發現了有關這些發現的捕食者的新知識,令人驚訝。
他是第一個在這一領域研究豹子的人,僅僅是因為豹子很難接近。
雖然從未親自看過豹子,但他的164個相機陷阱絕對可以。,攝像機使用運動傳感器拍攝了豹子、森林羚羊、狒狒和其他豹子的獵物,照相機的觀察結果表明,豹子的行為與先前的假設相矛盾。
過去,豹子被認為是黃昏時最活躍的動物,非常令人驚訝的是,研究表明,豹子在一天中非常不同的時間獵捕和活動,這取決於它們是雌性還是雄性,雌性通常從清晨到深夜,然後在日落之前才活躍,而雄性只有在晚上才真正醒來。
這是第一次研究雌雄豹在活動方式上的差異。
雌性和雌性豹之間的差異直到最近才開始研究,因此對這種動物的了解仍然很多,但是研究人員需要抓緊時間,非洲和印度人口的迅速增長是對這些動物的最大威脅,這些動物被從其棲息地趕出並在靠近牲畜時被槍殺。
在全球範圍內,豹子的發展非常糟糕,在過去的100年中,它們的種群數量急劇下降,此外,對這些動物的監控還不夠好,部分原因是因為這很困難,而且,因為更加關注瀕臨滅絕的物種,包括獅子、老虎和獵豹,因此,烏宗瓦的豹子可能是在多樣化環境中研究這些生物的最後機會,而這種環境僅受到了輕微的影響人類,在他們最終成為高度瀕臨滅絕的動物之前。
研究人員認為,研究結果將使人們更好地了解野生豹的生活-這種理解可能有助於防止其徹底滅絕。
到了早上,雌豹活躍起來的事實使它們更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因為這是人類最活躍的時期,為了保護某些東西,人們需要對此有所了解,科研人員發現熱帶雨林中的豹子不會移入半乾旱地區或進入大草原,反之亦然。這很奇怪,為什麼不這樣做是下一個大問題。